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栾树的花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栾树花三氯甲烷部分中分离得到了3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Ⅰ)、乙酰基伞形花内酯(Ⅱ)和6-苯甲酰基伞形花内酯(6-苯甲酰基-7-羟基香豆素)(Ⅲ)。结论化合物Ⅱ、Ⅲ为香豆素类化合物,是首次从栾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栾树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新疆阿魏树脂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新疆阿魏树脂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ODS柱色谱、HPLC色谱及反复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羟基香豆素(1)、香草醛(2)、松柏醛(3)、3-(3,4-二甲氧基苯基)-2-丙烯醛(4)、阿魏酸(5)和β-谷甾醇(6).结论 化合物3、4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新疆阿魏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北柴胡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中药北柴胡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北柴胡地上部分的水提物(100℃,水27 L/次,3 h/次,3次)用硅胶吸附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的方法分离得到2个黄酮化合物,一个甾醇和一个色原酮类化合物共4个化合物。结果利用理化性质分析和波谱学手段(UV、NMR),将这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山柰酚-3-O--αL-阿拉伯糖苷(kaempferol-3-O--αL-arabinofuranoside)(2),山柰酚-3,7-二-O-α-L-鼠李糖苷(kaempferol-3,7-di-O--αL-rhamnopyranoside)(3),7-羟基-2,5-二甲基-色原酮(7-hydroxy-2,5-dimethyl-chromnone)(4)。结论化合物(4)、(2)为柴胡属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禾本科香茅属植物芸香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和理化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尿囊素(3)。结论3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元宝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对元宝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和大孔树脂柱层析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并利用光谱技术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元宝草乙醇提取液的二氯甲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鉴定为二十八烷醇(octacosanol,化合物1)、三十烷酸(triacontanoic acid,化合物2)、豆甾醇(stigmasterol,化合物3)、苯甲酸(benzoic acid,化合物4)和1-羟基-7-甲氧基咕吨酮(1-hydroxy-7-methoxy-xanthone,化合物5);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鉴定为没食子酸(3,4,5-trihydroxy-benzoic acid,化合物6)、槲皮素(quercetin,化合物7)和1,3,6,7-四羟基咕吨酮(1,3,6,7-tetrahydroxy-xanthone,化合物8)。结论:除化合物7以外,其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元宝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鬼箭锦鸡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鬼箭锦鸡儿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溶剂法、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鬼箭锦鸡儿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9羟基紫檀烷、高丽槐素、3,9-二甲氧基紫檀烷、3-甲氧基高丽槐素和胡萝卜苷.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鬼箭锦鸡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白花牛角瓜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花牛角瓜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sephadex LH-20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花牛角瓜的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蒲公英甾醇乙酸酯(Ⅰ),蒲公英甾醇(Ⅱ),6β-羟基-豆甾-4-烯-3-酮(Ⅲ),过氧麦角甾醇(Ⅳ)和吲哚-3-甲酸(Ⅴ)。结论化合物Ⅳ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安徽产葛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安徽产葛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制备HPLC等手段,从葛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5-羟基芒柄花苷(1)、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2)、葛根素(3)、大豆苷元(4)、大豆苷(5)、3'-羟基葛根素(6)、3’-甲氧基葛根素(7)。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8,(3):353-356
目的:对深红虫草的次级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为进一步发掘深红虫草活性物质和丰富虫草类真菌天然产物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_(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薄层色谱等色谱技术对深红虫草发酵液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质谱分析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深红虫草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甲基-1,3-苯二酚(化合物1)、4-hydroxy-17R-methylincisterol(化合物2)、5α,8α-氧桥-(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化合物3)、3β,5α,6β-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化合物4)、尿嘧啶核苷(化合物5)、卵孢菌素(化合物6)。结论:本研究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牡荆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牡荆属植物牡荆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ia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MCI、凝胶柱层析、制备液相色谱法及重结晶等方法,对牡荆子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解析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共分离鉴定22个化合物,从牡荆子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5个化合物,从二氯甲烷部位分离、鉴定17个化合物。其中,8个木脂素类化合物,4个二萜类化合物,1个三萜类化合物,6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酚酸类化合物。结论 4β-羟基泡桐素、和厚朴酚与无羁萜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5,7,2",5"-四羟基黄酮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新疆红芪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研究新疆红芪(Hedysarum austrosibiricumb.Fedtsch.)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法。结果分得4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为槲皮素(5,7,3′,4′-四羟基黄酮醇)、胡萝卜苷、β-谷甾醇、蔗糖。结论4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核桃楸皮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中药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Maxim.)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方法核桃楸皮的水提取物用硅胶色谱法、聚酰胺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解析、理化常数分析及文献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核桃楸的水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是8羟基蒽醌1羧酸(1)、山柰酚(2)、杨梅苷(3)、槲皮苷(4)、4,5,8三羟基α萘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5)、4,5,8三羟基α萘酮5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6)。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4为首次从核桃楸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黄独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儿茶素(catechin,1)、3,5-二甲氧基山柰酚(3,5-dimethoxykaempferol,2)、山核桃素(caryatin,3)、山柰酚(kaempferol,4)、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kaempferol-3-O-β-D-galactopyranoside,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化合物4、6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中药黄独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对从中药黄独 (DioscoreabulbiferaL .)乙醇 (w =0 75 )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 ,利用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 ,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得的 5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 3,5 ,3′ 三甲氧基槲皮素 ( 3,5 ,3′ trimethoxyquercetin ,Ⅰ )、山奈酚 3 O β D 吡喃半乳糖苷 (kaempferol 3 O β D galactopyranoside ,Ⅱ )、香草酸 (vanillicacid ,Ⅲ )、异香草酸 (isovanillicacid ,Ⅳ )及 ( + )表儿茶素( ( + )epicatechin ,Ⅴ )。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Ⅲ、Ⅳ为首次从黄独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离、鉴定酸浆中的苦味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和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酸浆苦味素A(1)、酸浆苦味素D(2)、酸浆苦味素P(3)、4,7二去氢7脱氧新苦味素L(4)。结论4,7二去氢7脱氧新苦味素L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6.
野独活茎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野独活(Miliusa balansae Fin. et Gag.)药用植物资源。方法用质量分数为80%的乙醇提取,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NMR谱和薄层色谱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尿囊素(allantion,1)、(+)-衡州乌药碱(coclaurine,2)、1-N-甲基乌药碱(1-N-methylcoclaurine,3)、鹅掌揪碱(liriodenine,4)、腺嘌呤核苷(adenine riboside,5)、尿嘧啶核苷(uridine,6)、蔗糖(sucrose,7)、葡萄糖(glucose,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结论除化合物4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野独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鉴定中药滇桂艾纳香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亮-脯)二肽(1)(、24S)豆甾-4-烯-3-酮(2)(、24S)豆甾-4-22-二烯-3-酮(3)、二氢槲皮素-4′-甲醚(4)、丁香酸(5)、没食子酸(6)、香草酸(7)、呋喃甲酸(8)、水杨酸(9)、咖啡酸(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西洋参花蕾中非皂苷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西洋参花蕾中非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等手段对西洋参花蕾中非皂苷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ESI-MS、HMBC、HMQC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3个核苷类化合物和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脱氧尿苷(2′-deoxyuridine,1)、脱氧胸苷(2′-deoxythymidine,2)、阿糖腺苷(vidarabine,3)和松脂素(pinoresinol,4)。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人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红松松针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红松松针中的黄酮类成分,为松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聚酰胺、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红松松针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蛇葡萄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ampelopsin 4′-O-β-D-glucopyranoside,1]、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quercetin3-O-α-L-arabinofuranoside,2]、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kaempferol3-O-α-L-arabinofuranoside,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4]、5,7,8,4′-四羟基-3-甲氧基-6-甲基黄酮8-O-β-D-吡喃葡萄糖苷[5,7,8,4′-tetra-hydroxy-3-methoxy-6-methylfavone8-O-β-D-glucopyranoside,5]、山柰酚3-O-(5″-O-反式-阿魏酰基)-α-L-呋喃阿拉伯糖苷[kaempferol3-O-(5″-O-E-feruloyl)-α-L-arabinofuranoside,6]、山柰酚3-O-(5″-O-反式-对-香豆酰基)-α-L-呋喃阿拉伯糖苷[kaempferol3-O-(5″-O-E-p-coumaroyl)-α-L-arabi-nofuranoside,7]。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4-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免疫抑制成分蒽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雷公藤去皮根正丁醇提取部分中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化学成分。方法 :雷公藤去皮根水煎液经乙醇沉淀后的正丁醇提取部分 ,经硅胶和SephadexLH -20等柱分离纯化 ,并采用NMR、MS等波谱方法及与标准品对照薄层层析鉴定化学结构 ,免疫抑制活性测定。结果 :分离得到多个化合物 ,其中化合物1为蒽醌类成分大黄素 ,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结论 :该化合物是首次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