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吡喹酮作为当前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对所有种类的血吸虫均有疗效且副作用甚微,临床应用已达30余年,但其作用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吡喹酮抗血吸虫作用与Ca~(2+)内稳态的破坏有直接关系.电压门控性钙通道(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VGCC)为Ca~(2+)的内流提供通道,并已有研究者提出了"血吸虫钙通道-吡喹酮作用靶点"假说.研究显示ahnak蛋白与钙通道β亚单位结合能增加Ca~(2+)内流,该文围绕ahnak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ahnak/β亚单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探讨吡喹酮抗血吸虫的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吡喹酮是目前治疗血吸虫的惟一特效药,但其作用靶点及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吡喹酮的作用靶点町能为钙通道.钙通道可受多种因素的调控,该文综述了蛋白激酶C及其亚型对钙通道的调控作用,为阐明吡喹酮的药物作用机制以及进一步研发抗血吸虫新药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有的抗血吸虫药物具有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如吡喹酮和吡噻硫酮(oltipraz)能调节色氨酸代谢,使膀胱中致癌性色氨酸代谢物蓄积。由于肝脏是血吸虫感染严重影响的主要靶器官,以肝脏中的β-葡糖苷酸酶、核糖核酸酶、醋酸-α-萘酯酯酶三种溶酶体酶的活性,作为致癌性指数观察了曼氏血吸虫感染和抗血吸虫药吡喹酮和吡噻硫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吡喹酮(praziquantel,PZQ)对日本血吸虫的药物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在日本血吸虫单性尾蚴感染昆明小鼠6 w后,采用灌注法经鼠肝门静脉收集日本血吸虫雄性成虫。在DMEM(Dulbecco-modified Mini mum Eagle'Medium)培养液内,将雄性成虫分别与能干扰细胞钙通道功能的各种药理学成分(钙通道阻滞剂及肌动蛋白解聚剂或稳定剂)孵育1h,然后在培养液内加入临界致死剂量的PZQ(14μmol/L)与虫体孵育过夜(16h)。次,无菌生理盐水洗涤虫体3次,更换无药物的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虫体5d,每天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结果d晨上午正常情况下,14μmol/L的PZQ药物体外实验可以杀死大部分日本血吸虫雄性成虫,而与肌动蛋白解聚剂细胞松弛素D(cytochalasin D,CyD)预孵育1h的虫体,能够完全拮抗14μmol/L浓度PZQ的杀虫效应,虫体100%存活;与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channel blockers,CCBs)尼群地平和尼非地平预孵育1h的虫体,部分拮抗14μmol/L浓度PZQ的杀虫效应,大约50%虫体存活。结论PZQ作用血吸虫的药物靶点可能与血吸虫的钙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细胞松弛素D(cytochalasin D,CyD)与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s)拮抗吡喹酮(praziquantel,PZQ)体外杀日本血吸虫效应的虫体体表超微结构变化,探讨PZQ对血吸虫的药物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在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单性尾蚴感染昆明小鼠6w后,采用门静脉灌注法收集雄性成虫,体外培养。将虫体分别与CyD及CCBs预孵育1h,然后在培养液内加入临界致死剂量的PZQ(14μmol/L)孵育过夜(16h)。次晨,洗涤、更换培养液,继续培养48h收集虫体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超微结构显示,经CyD拮抗PZQ复活后虫体皮层无损害,抱雌沟内壁轻微改变。CCBs组尼群地平和尼非地平拮抗PZQ复活虫体,皮层及抱雌沟内壁仅有轻度损伤。结论CyD与CCBs组尼群地平和尼非地平均可拮抗PZQ对日本血吸虫体表超微结构的损伤效应,提示PZQ对虫体体表的损伤并非药物直接作用所致,而是PZQ作用于血吸虫钙通道诱导虫体痉挛性麻痹后的继发效应,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PZQ抗血吸虫的药物靶点可能与血吸虫的钙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钙离子通道变异的β亚基(SjCavβvar)在成虫期和童虫期转录本的表达情况,为研究吡喹酮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日本血吸虫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实时荧光PCR特异性引物,采用SYBRGreen染料法检测SjCavβvar2个虫期的转录本水平.结果 雄虫、雌虫与童虫SjCavβvar的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jCavβvar参与吡喹酮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他亚基的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吡喹酮对血吸虫电压门控Ca2+通道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喹酮抗血吸虫成虫的药理作用与Ca2+稳态的破坏有直接关系。电压门控Ca2+通道(VGCC)是调节细胞内Ca2+水平的重要参与者。研究显示Ca2+通道的亚基可能是吡喹酮的作用靶点。本文就血吸虫以及扁形动物门的其他寄生虫的VGCC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Ca2+通道的亚基在吡喹酮抗血吸虫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抗血吸虫新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吡喹酮的问世开启了血吸虫病化疗的新篇章[1,2].吡喹酮不仅对感染人体的5种血吸虫,即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和湄公血吸虫均有效,而且疗程短(1~2d)、疗效高、不良反应少[ 3].尽管吡喹酮用于治疗血吸虫病长达30余年,但其确切杀虫机制迄今尚未阐明14,5].随着吡喹酮在世界许多国家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长期大量反复使用,虫体是否会在药物选择压力下下产生抗药性引发了广泛关注[6-10].本文从吡喹酮的理化性质、测定方法、抗寄生虫作用、抗血吸虫作用机制、抗药性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对2010年吡喹酮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鼠于感染安徽贵池日本血吸虫尾蚴后5周,1次口服吡喹酮300mg/kg治疗,未治愈的病鼠于重复感染血吸虫尾蚴后6周,再重复用吡喹酮400mg/kg×1治疗,仍获很高的疗效。感染小鼠体内14~18d虫龄血吸虫童虫,与吡喹酮50mg/kg/d×5(亚治疗剂量)作用后,或小鼠体内5周龄血吸虫成虫1次口服吡喹酮300mg/kg治疗后,其子1代和子2代虫对吡喹酮仍敏感。  相似文献   

10.
青蒿琥酯与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血吸虫病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喹酮是目前日本血吸虫病病原治疗的首选药物,在临床治疗中部分急性血吸虫病患者经吡喹酮治疗后出现病情再燃的现象,需进行双疗程治疗,究其原因可能与吡喹酮对血吸虫童虫的杀虫作用弱有关。青蒿琥酯能杀灭宿主体内尚未发育成熟的日本血吸虫童虫[1],有效弥补了吡喹酮治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