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目的:对婴幼儿的不同喂养方式与营养性贫血的发生状况进行临床分析,为婴儿的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保健门诊体检6~24个月龄婴幼儿200名,研究营养性贫血的发生率,对贫血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辅食添加指导及各种喂养知识宣教,1月后对其贫血纠正程度分析。结果:1岁以内婴儿贫血率要高于〉1岁的幼儿;辅食添加患儿贫血发生率低;干预组贫血纠正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婴幼儿营养不良性贫血发病率高,尤其为6个月~1岁婴儿。及时并合理添加辅食能有效的降低并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辅食添加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食添加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及时或不合理添加辅食可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从而对儿童的健康产生近期和远期的影响。本文从辅食添加的时间、辅食的种类、质量、影响辅食添加的因素、辅食添加存在的问题、健康教育及适时干预在辅食添加中的作用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期是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期.随着婴幼儿的生长,母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不能满足婴儿的生长需要,所以当母乳喂养的婴儿生长到4个月以后就应该开始添加辅助食品,以补充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笔者就辅食添加的时间、质量、原则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期是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婴幼儿营养不良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比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我国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改善,是全国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得以改善的瓶颈。营养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因此在重视婴幼儿母乳喂养的同时,也要重视辅食添加。众所周知,婴幼儿辅食中蛋白质食品的添加,可以明显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古旗  高铭云 《广西医学》2012,34(11):1552-1553
目的探讨辅食添加干预对城市农民工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城市农民工足月顺产健康婴儿200名,用掷硬币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干预组进行科学喂养讲座、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现场示范制作辅食、家庭访视、电话随访等干预措施,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喂养,不施加干预,共8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婴儿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婴儿头围、胸围、身长、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上述4项生长发育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对城市农民工婴幼儿子女辅食添加进行干预,可改善其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6.
7.
浅析影响婴幼儿辅食添加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特殊人群营养的关注也呈明显攀升趋势.婴幼儿这个特殊群体与其他人群相比,其对于饮食营养的特殊需求不仅体现在营养素的补充量和种类上,不同营养素的添加时间也有特别之处.本文通过分析对四川省北川、茂县6-24个月婴幼儿辅食添加情况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及其生长发育情况,并结合现有的科学研究结果,浅析影响婴幼儿辅食添加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期是出生后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充足合理的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该时期辅食添加不合理可能对婴幼儿造成近期或远期的不良影响.影响婴幼儿辅食添加的因素主要包括看护者的辅食添加知识水平、喂养观念和受教育程度,各种社会和商业因素、社会经济状况、文化习惯等;群体教育、个体化咨询、家庭访视、演示辅食制作等营养教育、提供辅食或营养包、生长发育监测或者多种措施综合干预均可以改善看护者喂养行为和婴幼儿营养状况.因此,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可依据当地条件采取有效、可行的婴幼儿辅食添加干预措施,使儿童达到最适宜营养状态,促进儿童良好发育.  相似文献   

9.
专题小组讨论在婴幼儿辅食添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婴幼儿辅食添加的研究多数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这类研究能够了解目前婴幼儿辅食添加的种类、辅食添加开始的时间、各种辅食添加的频率以及辅食添加的顺序等。从而得知婴幼儿的辅食添加是否及时、是否合理,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向婴幼儿家长提出一些婴幼儿喂养指导和营养改善措施。然而这些措施的实用性需要在婴幼儿家长中验证,再好的喂养指导和营养改善措施,不能被婴幼儿家长接受,也不能将相关知识付诸实践。婴幼儿家长能否接受这些措施,关键取决于她们的态度、信念和动机。只有那些能够针对她们态度、信念和动机的喂养指导和营养改善措施,才能行之有效。然而,人们的态度、信念和动机难以量化,因此需要有新的研究方法进行测量。定性研究在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中普遍应用,能够获得人们想法、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我们对本院所管辖地区的母乳喂养婴儿进行了调查分析。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1997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出生的健康母乳喂养婴儿10 7例,其中男5 5例,女5 2例。在儿保门诊对新生儿进行建卡和婴儿系统管理时详细询问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流动人口伤害急救知识的干预效果,为探索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10名流动人口进行伤害急救知识的基线调查,并选取146名流动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流动人口对各种伤害急救知识掌握的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均月收入为1001—1500元、认为伤害危险性很大或大对急救知识干预效果有正向作用,年龄为31~40岁产生负向影响。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流动人口急救知识水平,需采取多种形式的传授方法提高其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社会心理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社会心理需求,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患者的身心得到完全康复。方法:采用自制肺结核病患者健康需求调查问卷,分别对200例广州市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收入水平的结核病患者对家人情感需求和对朋友的情感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水平的结核病患者对朋友的情感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患者的自我情感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患者的情感认识和健康情感行为,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情感宣教,加强社会和经济支持,提高患者心理信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政府和艾滋病防控部门制订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成都市流动人口为目标人群,采用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对4 072人进行基线调查,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调查对象除"对预防艾滋病责任的认识"和"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两个条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11个条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成都市流动人口实施艾滋病宣传教育综合干预措施非常有必要,有助于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整体水平和遏制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患者强化服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把120例佛山市流动人口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按常规方法进行服药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对强化服药期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患者家属或亲友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治疗依从性、疾病知识知晓率问卷对两组患者作测评,比较两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知识知晓率、综合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服药期护理干预能监督流动人口肺结核病患者规范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强化服药期患者家属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影响的效果,为有效开展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体和集体护理干预的方法,加强家庭健康教育,指导家属多关爱病人,家庭成员相互支持。干预前后对家属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肺结核病防治知识测试,对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测试。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后,家属SCL-90各因子分和结核病防治知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地提高(P<0.05)。结论流动人口强化服药期护理干预改善了肺结核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提高了家属的认知水平和对患者的照顾技能,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流动人口中结核病患者对于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订完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胸科医院第二门诊部2010—10-01~2010—12—30初诊为结核病患者中的流动人口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59.75%;对肺结核病的传染性、传播途径以及治愈情况知晓率较高,而对肺结核病主要可疑症状及免费政策知晓率较低。年龄≥40岁者(Z=-2.016,P=0.044)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Z=-2.604,P=0.009)综合知识得分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知晓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OR^^=0.306,P=0.027)。结论广州市海珠区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为实现《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目标,加大力度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7.
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深圳市6个区结核病防治机构收治的流动人口结核病病人为研究对象,从患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时间、工作流动性等方面研究对流动人口结核病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结果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在性别、居住时间上,各因子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婚姻状况方面自测社会支持总分[未婚(34.169±5.923)分,已婚(36.966±7.385)分]、客观支持分[未婚(6.542±2.056)分,已婚(7.522±2.595)分]、主观支持分[未婚(20.724±3.924)分,已婚(22.810±5.390)分]差异存在显著性(均P<0.05),在工作流动性方面自测社会支持总分[不固定者(34.994±6.166)分]、客观支持分[不固定者(6.641±2.283)分]、主观支持分[不固定者(21.813±4.107)分]差异存在显著性(均P<0.05),而在对支持利用度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督导员应当关注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心理卫生,特别是未婚初次来深圳打工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流产和分娩后避孕服务状况,提高避孕服务质量.方法 选择龙岗区120例医疗服务机构人员和860例人工流产和分娩后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疗服务机构人员对于避孕方法、避孕药品知识问答得分超过60分的仅有32人(26.7%);120人中有101人(84.2%)曾经为妇女提供过避孕咨询服务,其中48人(47.5%)经常提供咨询服务,52人(51.5%)偶尔提供服务,仅有2人(2.0%)的主要工作为避孕咨询服务;120人中有44人(36.7%)曾接受过避孕咨询服务方面的培训.流产后或者分娩后未接受任何避孕宣教服务的占69.9%,医生向其提供避孕药具的仅占10.9%.结论 流动人口人工流产妇女年龄小、文化程度低、避孕知识欠缺,现有的避孕服务提供不足,应针对其特点加强流产后的避孕宣教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督导管治前后的生命质量.方法 采用生命质量MOSSF-36量表,以深圳市6个区结核病防治机构收治的流动人口初治涂阳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暂住人口、户籍人口作为对照进行自评调查.结果 治疗前流动人口总健康[(43.36±15.67)分]、生命力[(57.96±16.54)分]、心理健康[(61.46±14.26)分]维度评分均低于与暂住人口[(45.00±17.22)分、(60.99±16.59)分和(63.13±13.71)分],户籍人口[(49.28±17.85)分、(66.38±17.03)分和(66.70±15.12)分]的评价结果,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治疗2(3)月后及治疗6(7)月后,总健康、生命力、心理健康维度平均分仍低于与暂住人口、户籍人口的评价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社会功能维度方面,流动人口评分[(88.92±14.88)分]高于暂住人口、户籍人口[(82.62±14.44)%、(68.02±27.30)%].治疗6(7)个月后,在总健康[(76.05±132.82)%、(69.32±111.98)%和(48.36±101.31)%]、社会功能[(46.49±85.18)%、(26.33±50.25)%和(51.09±73.44)%]维度得分改变百分率,差异具有显著性(x2=12.088,P=0.002和x2=11.611,P=0.003),且在总健康维度方面流动人口的改变率高于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结论 将流动人口结核病人实施全程督导管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沧州市青年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以探索适应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以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方法对沧县职教中心的225名学生及沧县人才劳动力输出培训地的201名外出务工人员开展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青年流动人口中职教中心学生与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学生总体知晓率高于务工人员。在知识获得途径上无明显差异,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比较,职教中心学生明显高于务工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人群对母婴传播的知晓率均偏低。非传播途径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中,以握手拥抱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为最高,且两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人群对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均非常低。同时两人群均缺乏对我国防治艾滋病的政策及自愿咨询检测的了解。结论调查表明,我市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还很欠缺,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青年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