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茎突综合征的X线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搜集我院自1967年至1983年确诊为茎突综合征者45例,并就临床症状与体征,手术中所见以及X线表现,加以对照分析,以便探讨X线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在茎突综合征(SP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拟诊茎突综合征54例,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影像重建,重点观测茎突的长度及角度,以及是否存在分节型茎突和茎突舌骨韧带骨化问题。结果:共检出茎突长度2.5~3.0cm23侧,〉3.0cm18侧;茎突向内和(或)向前偏斜角〉25°38侧;分节型茎突8侧;茎突舌骨韧带骨化6侧。结论:螺旋CT重建技术可作为临床诊断SPS的常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X线摄影在茎突综合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茎突过长引起咽痛、咽异物感在临床上颇为常见,过去诊断茎突过长综合征的主要依据是:①扁桃体窝触及硬条索状物;②茎突正侧位平片.但有时对一些茎突过长的患者上述诊断依据仍不能确诊,特别是对那些拟行茎突截断术的患者,需要一种检查方法来精确测量出茎突的长度和角度.螺旋CT三维重建的茎突骨SSD图像(表面遮盖显示法)可以精确测量出茎突的长度和角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比较X线断层融合成像与数字化X线摄影显示膝关节假体及其周围结构的能力。方法 :连续选取行单侧或双侧膝关节置换术、且已行术后X线断层融合成像与数字化X线摄影复查的患者26例,分析其X线断层融合成像与数字化X线摄影影像资料。由2名高年资主治医师读片,并进行主观评分。结果:断层融合成像观察假体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别为:2分58%,1分39%,0分3%;观察假体周围组织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别为:2分70%,1分26%,0分4%。数字化X线观察假体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别为:2分16%,1分57%,0分27%;观察假体周围组织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11%,1分53%,0分36%。断层融合成像的评分高于数字化X线摄影(P0.001)。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X线断层融合成像质量比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好,观察假体周围结构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茎突综合征的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CT扫描和三维(3D)重建技术在骨与关节成像中已广泛应用,但对茎突成像的报道较少。我们收集了我院31例怀疑茎突综合征而X线平片未显示清楚,经CT检查证实的病例,以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X线成像茎突摄影体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茎突计算机X线成像(XR)影像的特征,探讨茎突各种摄影体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茎突6个摄影体位的显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个摄影体位能从多个方向显示茎突结构,其中茎突前后位和侧斜位最佳,可作为常规方法。结论 采用CR技术和合适的摄影体位可提高茎突摄影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在茎突综合征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100侧)正常成人(对照组)和48例(96侧)经手术证实的茎突综合征患者(SPS组)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对两组患者的茎突长度和倾角分布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茎突过长(长度〉30mm)8侧(8%),前倾角过大(角度〉25°)2侧(2%),内倾角过大(角度〉25°)4侧(4%);而SPS组中,茎突过长56侧(58.3%),前倾角过大14侧(14.6%),内倾角过大18侧(18.8%),茎突过长伴倾角异常10侧(10.4%)。经统计学分析,SPS组的茎突过长及倾角过大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茎突综合征在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茎突过长和(或)倾角过大,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在茎突综合征术前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茎突的X线表现,探索与临床表现均联系以及对临床的参考意义。方法:对120例临床上疑为茎突过长症的患者作X线茎突正侧位摄片并作分析。结果:以上患者中茎突长度〉3.0cm的有82例.2.0-2.9cm的有38例。结论:X线表现过长且临床表现符合者,即可诊断为茎突过长症。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对成人茎突测量与茎突综合征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对成人茎突测量中各种参数和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0例40侧无咽部、颈部疾病的正常成人及32例40侧临床诊断为茎突综合征(styloid process syndrome,SPS)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MPR及三维SSD图像后处理,然后对图像进行测量,测得茎突的长度和内、前偏斜角。结果:40侧正常成人组测得茎突过长(超过30mm)19侧,占47.5%;方位角过大(内或前偏斜角>25°)者2侧,占5%。临床诊断为SPS组40侧测得茎突过长30侧,占75%;方位角过大者17侧,占42.5%。经统计学分析,在SPS组中,茎突过长检出率与方位角过大检出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值为0.003)。方位角过大在SPS组和正常成人组相比检出率明显增多有显著差异(P值为0.000)。结论:多层螺旋CT、MPR及三维SSD图像测量成人茎突非常方便,茎突过长不一定有临床症状,但茎突过长仍是诊断SPS的主要依据,方位角过大是诊断SPS的可靠依据,确诊需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容积再现、表面遮盖法重建、多平面重建技术及最大密度投影技术在成人茎突测量中的应用及对茎突综合征(SPS)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86侧临床诊断为SPS患者的16层螺旋CT及容积再现、表面遮盖法重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组资料,并测量茎突的长度及方位角.结果 茎突长度大于3 cm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 MPR重建技术在诊断茎突综合征(SP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茎突综合征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通过MPR法及VRT或SSD法重建并测量其长度及角度,利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茎突长度>30mm者54侧(56.2%),茎突向内偏斜角>25°者42侧(43.8%),向前偏斜角>25°者35侧(36.4%),茎突舌骨韧带骨化9侧。结论:茎突过长、角度异常及茎突舌骨韧带骨化是诊断SPS的重要依据,螺旋CT MPR重建可为诊断SPS首选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DTS)成像在冈上肌出口位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于巴彦淖尔市医院因肩关节不适就诊,且经临床查体、MRI检查确诊的93例SI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56例、女性37例,年龄30~77(55.4±8.2)岁。所有患者均在MRI检查后 7 d 内,为明确是否有行肩峰成形术或肩袖重建术的必要而行X线数字化摄影(DR)和DTS成像检查。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测量的肩峰形态差异的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肩-肱距离(AHI)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测量的AHI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 结果 MRI、DR、DTS 3 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 SIS患者肩峰形态检查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4,P>0.05)。MRI、DR、DTS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测量SIS患者AH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7±1.21) mm对(8.91±1.50) mm对(8.66±1.25) mm,F=3.84,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MRI与D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5),而MRI与DTS、DR与DT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0、1.24,均P>0.05)。MRI、DTS、DR诊断AHI的灵敏度分别为 96.35%、96.36%、86.79%,特异度分别为72.44%、58.28%、54.73%,AUC分别为0.906、0.808、0.677,95%CI分别为0.839~0.951、0.727~0.874、0.586~0.760,三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1,P<0.05)。 结论 冈上肌出口位DTS是确诊SIS相对经济、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作为肩部不适患者的一种普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数字断层融合(DTS)技术在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临床表现为斜颈、头颈部活动障碍及局部疼痛的患儿,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同时行寰枢关节张口位、颈椎侧位数字化 X 线摄影术(DR)及 DTS 扫描,比较2种成像技术的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30例患儿中,DTS 成像和 DR 摄影的优质图像率分别为90%(27/30)和53%(16/30);DTS 技术发现的22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中,DR 检查仅确诊12例,可疑半脱位4例,漏诊6例。结论DTS 对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能获得高对比度、高质量的图像,清晰显示寰枢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变形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数字化体层融合技术(DTS)在茎突过长(ES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onialvision Sati-re II摄影系统对30例茎突综合征患者及2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正位体层摄影,经工作站后重建处理后,测量茎突长度。结果 DTS技术可清晰显示茎突形态,ESP患者患侧茎突平均长度为(37.9±3.7) mm ,正常茎突平均长度为(22.3±2.2)mm ,二者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DTS技术可清晰显示并测量茎突长度,由于价格低、辐射剂量明显小于CT ,可作为茎突综合征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数字断层融合成像对显示泌尿系结石的最佳成像参数和能够检出结石的最小直径。方法 利用数字断层融合成像技术, 分别以4组不同的成像参数(0.5、1.0、2.0、4.0 mAs, 60、80、100、120 kV, 15、25、40、60次曝光, 10°、20°、40°、50°球管摆角)对离体泌尿系结石模型进行投照。采用评分的方法, 对比同组内成像参数在显示模型中不同大小、不同密度结石能力方面的差异, 分析各种参数下数字断层融合成像能够检出结石的最小直径。选取最佳成像参数组合对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临床应用验证。结果 相对于同组的其他成像参数, 使用1.0 mAs、100 kV、25次曝光、20°球管摆角数字断层融合图像所得到的结石评分最高(P<0.05), 且曝光剂量较低。1.0 mm及0.5 mm高密度小结石在各组成像参数的数字断层融合图像中评分均很低。结论 1.0 mAs、100 kV、25次曝光、20°球管摆角是数字断层融合技术检出泌尿系结石的最合适成像参数, 但对于1.0 mm以下结石, 数字断层融合成像检出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数字断层融合(DTS)与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技术在茎突测量中的应用。方法对同一头颅标本采用上述2种方法对茎突分别成像,在各自的后处理工作站上重建并测量茎突,得到的数据与标本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2种成像方法与标本实测值的偏差度均在±4%以内,均符合临床诊治要求。结论DTS法操作易掌握、辐射剂量小、价格便宜,宜作为茎突成像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DTS)在诊断足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71例足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化X线摄影(DR)、DTS(Volume RAD技术)和CT检查。根据骨折是否累及关节,将患者分为骨折通过关节面组(A组)和骨折未通过关节面组(B组)。根据CT结果,对DR和DTS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所有患者的DR和Volume RAD图像质量进行评估(2级评分法)。结果:A组中Volume RAD的诊断符合率(84.21%)高于DR(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DR 和Volume RAD诊断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例患者Volume RAD优质图像的构成比(52/71)高于DR(64/71)。结论: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较DR能够更准确地显示通过关节面的足骨骨折,具有更好的图像质量,是临床诊断足骨骨折的良好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