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卫  吴汉荣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1):978-979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进行有效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家庭环境因素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分别对病例组、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被试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的家庭环境明显差于对照组;相关及回归分析提示子女的SCL-90得分明显与家庭气氛等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父母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心理行为倾向性非常相关。结论:良好的家庭环境于子女心理健康有利,父母的心理行为方式影响子女的心理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2.
家庭环境与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卫  吴汉荣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1):978-979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进行有效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家庭环境因素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分别对病例组、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被试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的家庭环境明显差于对照组;相关及回归分析提示子女的SCL-90得分明显与家庭气氛等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父母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心理行为倾向性非常相关.结论良好的家庭环境于子女心理健康有利,父母的心理行为方式影响子女的心理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父母文化程度、职业、期望值及教育方式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家庭情况问卷对15 787名大学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及家庭情况调查(包括父母文化程度、职业、期望值及教育方式等).结果:SCL-90各项因子分均有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分值越高的趋势;父母职业为干部、知识分子的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较低,父母为农民、军人、个体经营者的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较高,尤以抑郁、焦虑分为明显;父母期望子女出人头地者,其子女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期望子女健康成长、顺其自然者;父母不良教育方式如严厉、过分要求、放纵、溺爱的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较高,父母教育有分歧的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较高(P均<0.05).结论:父母文化程度、职业、期望值及教育方式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家庭人际关系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家庭人际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家庭情况问卷对15 778名大学新生进行了测查.结果: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抚养者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亲友抚养者;父母不和睦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父母和睦者;父母与子女关系不良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关系良好者.结论:加强社会家庭心理卫生宣传,提高家长教育意识和水平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家庭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影响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霞  白雪萍 《海南医学》2005,16(10):142-144,37
目的 是给广大家长早期教育儿童提供心理学依据。注意孕期情绪及劳动保护。从生命萌发之始,就培育健康的心身和完善的性格。从根本上预防精神病、神经症、心身疾病、变态心理、行为适应不良等的发生。方法 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结果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父母因素。包括父母关系不和,两地分居,对子女教育方式,文化和程度及卫生知识了解程度;其次为家庭子女数和父母孕期居住情况;儿童照顾者与孕期情绪及劳动保护也有一定影响。结论 家庭环境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对他们知识的掌握、经验积累、能力发展、个性培养乃至才能的形成都有巨大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广泛而多方面的,但多数是可以控制和进行预防的。家庭是儿童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家庭就构成了儿童身心发育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要提高人口素质,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必须发展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儿童多动症患儿家庭环境及其父母养育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艳  施新宇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702-3703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多动症患儿的影响。方法:对多动症患儿和健康儿的家庭进行调查。结果:多动症患儿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的评分都低于健康儿;而矛盾性评分则高于健康儿;儿童多动症患儿父母心理健康水平比健康儿父母心理健康水平低;而且患儿父母在教育方式上过度强制。结论:儿童多动症患儿处在一个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所受的影响,及其我们怎样来预防。  相似文献   

7.
家庭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气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云莺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5):137-139,141
目的了解影响学龄前儿童气质的家庭环境因素。方法采用《3~7岁儿童气质问卷》对120例3~7岁儿童测查其气质,用自拟的家庭因素调查表了解其家庭环境因素。结果孩子经历对其影响的社会心理事件、家庭经济水平、出生体重、性别、胎次、分娩孕周、母孕期患病、家庭结构、父母分居或离异、父母亲生育年龄、父亲文化程度及职业等与气质维度有关;父母在婚、母亲文化程度越高的家庭中易养型儿童比例高;父母关系越差、助产、难产、经济收入越低的家庭中难养型儿童比例高;母孕期患病、居住环境越差、父母一方不在身边的家庭中启动缓慢型儿童比例高。结论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维度及类型受多种家庭因素的影响,应尽量避免影响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8.
学业不良是学龄期儿童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儿童精神卫生工作最常见的问题,均与家庭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业不良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许多调查研究已证实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等因素都对学业不良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从家庭环境与心理控制源对照研究来探讨对学业不良的影响,国内目前报道甚少.本研究力图从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与心理控制源对照研究探讨学业不良儿童的主要控制因素,从而为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改善家庭环境、改进家长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学业不良儿童家庭环境与心理控制源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学业不良是学龄期儿童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儿童精神卫生工作最常见的问题,均与家庭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业不良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许多调查研究已证实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等因素都对学业不良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从家庭环境与心理控制源对照研究来探讨对学业不良的影响,国内目前报道甚少。本研究力图从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与心理控制源对照研究探讨学业不良儿童的主要控制因素,从而为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改善家庭环境、改进家长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独生子女行为问题的成因1.1家庭的影响据国内外资料报道,影响子女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是父母的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及经济状况。健康完整的家庭结构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良好的作用。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状况的影响远远大于其自身,尤其是对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间的相互沟通、鼓励,大多数子女体验到悲哀、丧失感、被遗弃感等。对男孩的身心损害大于女孩,可能与离异后男孩受到父(母)亲更多的殴打和较少的关怀有关。父母离异还可能导致子  相似文献   

11.
在校护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校护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生的职业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643名在校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并分析学历、年龄、家庭环境、家庭收入、家庭子女数、年级及担任班级职务数等因素对护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①在校护生SCL-90得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外,其余7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组(P〈0.01)。②相关分析显示.SCL-90得分与家庭子女数成正相关.其余各项呈负相关。结论在校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应根据不同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12.
五河县农村儿童蛲虫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蛲虫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以透明胶纸法调查五河县农村13岁以下的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同时对其卫生习惯。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子女数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检儿童蛲虫感染率为46.63%。男性为44.62%,女性为48.50%。两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年龄组中,5-10岁为感染高峰,蛲虫感染与饭前不洗手,冬季不洗澡,用牙齿咬切指甲,常吃零食,不良玩耍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子女数对儿童的感染率也有很大影响。结论:农村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与不良卫生习惯,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及家庭子女数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PDQ-4)、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以及自制调查表与问卷,对山东省部分医院的住院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独生子女分别进行测评,其中研究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自知力恢复以后测评.结果患病独生子女的人格障碍阳性率(27.6%)明显高于正常独生子女(4.3%).相关分析显示,人格障碍得分与父、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呈正相关(r=0.251~0.52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关系、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父母个性、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患病独生子女人格的形成.结论人格障碍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共病现象,人格障碍也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病理心理基础.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可造成子女的人格偏离乃至人格障碍,从而增加子女罹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并探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及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自杀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某省南部、北部和中部三个地区的省属医学院校的一、二年级1127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经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核查并摒弃填写质量较差的问卷后保留10 340份有效问卷,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抑郁和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家庭环境因素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 女生、二年级医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家庭经济状况差、父母间有暴力打斗行为、家庭功能存在障碍的医学生更容易发展出抑郁和焦虑情绪;被父母/监护人殴打、儿童时期有留守经历的医学生也更易出现焦虑情绪(P<0.05)。同时,女性、被父母/监护人殴打、存在焦虑情绪、存在抑郁情绪、家庭功能存在障碍的医学生更容易出现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父母间有暴力打斗行为、儿童时期有留守经历者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P<0.05)。结论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杀行为受家庭关系、成长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应加强父母和相关部门对医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杀行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源头是其本人的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1]。如果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度低,易导致情绪问题的出现,在家庭中不能顺利表达自己的情感,就不能缓解成长中的困惑所带来的心理压力[2]。总之,家庭环境的研究结论比较一致地认为和谐、亲密的家庭会对子女的心理产生有益的影响,而矛盾、冲突的家庭会对子女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谢倩等的研究结果表明[3],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量表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知识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试图从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入手,了解和掌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现状,同时对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以期反映出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家庭环境对其的影响,为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曹一  宋新勤  孔敏 《中外医疗》2008,27(17):111-111
目的 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与家庭环境的关系及家庭心理护理.方法 利用自制调查表对入组的43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与43名基本情况相匹配的中学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在考察的9个项目中有6项(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成员经常纠纷、家教方式不当、病前个性特征、发病诱因)等不良因素与儿童精神分裂症关系密切.并就与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家庭护理对策.结论 儿童精神分裂症与家庭环境关系密切,针对相关因素,加强家庭心理护理,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减轻社会各方面的负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与干预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梁红  唐峥华 《华夏医学》2004,17(5):852-854
为探讨我国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和干预技术,综述近年来相关现状调查及干预技术的研究进展,显示家庭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生物因素、结构的完整性、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等。干预技术有:对小学生的集体和个别心理辅导、行为问题知识系列讲座、对家长采用发放“家长必读”材料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 (第 4版 ) (PDQ 4)、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以及自制调查表与问卷 ,对山东省部分医院的住院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独生子女分别进行测评 ,其中研究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自知力恢复以后测评。结果患病独生子女的人格障碍阳性率 (2 7.6% )明显高于正常独生子女 (4 .3 % )。相关分析显示 ,人格障碍得分与父、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呈正相关 (r =0 .2 5 1~ 0 .5 2 2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家庭关系、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父母个性、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患病独生子女人格的形成。结论人格障碍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共病现象 ,人格障碍也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病理心理基础。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可造成子女的人格偏离乃至人格障碍 ,从而增加子女罹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状况,探讨家庭环境对其影响.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以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儿童和家长进行测试.结果单亲家庭子女自尊调查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单亲家庭男孩在抑郁、交往不良、社会退缩、多动、攻击和违纪、女孩在抑郁、社会退缩、体诉、性问题以及残忍等行为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亲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以及组织性与完整家庭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与孩子的自尊、行为问题显著相关.结论单身家庭子女的心理状况以及教育必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暴力人群的家庭环境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与暴力行为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既往史调查表、早年(18岁以前)不良家庭环境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49例暴力罪犯和35例暴力违法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和测试.结果:①精神分裂症组的既往攻击行为史、父母精神病史多于罪犯组,而早年家庭结构不完整及遭受父母虐待、父母有不良教养方式、酒精滥用史少于罪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在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娱乐性、组织性方面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暴力人群家庭环境存在差异,改善家庭环境有利于提高暴力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