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试探骶髂关节真空征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具有脊柱关节病临床和放射学表现,但又不满足目前已建立的任何一种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赖特氏病等)诊断标准.脊柱关节病(包括Uspa)判断标准多采用Amor[1]或欧洲标准[2].其中骶髂关节炎是非常重要的积分指标.我们对422例门诊腰腿痛并排除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病人做骶髂关节CT扫描,发现骶髂关节真空征与Uspa存在着密切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单鸣凤  郭君  周雪艳 《吉林医学》2008,29(7):611-612
幼年脊柱关节病(Juvenile SpondyloarthropathiesJSpA)是指16岁以前发病的一组以关节滑膜、肌腱端、腱鞘和滑囊症状为主的综合征。表现为慢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最终致残。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骶髂关节炎初期由于关节炎症病变可出现关节积气现象,故骶髂关节CT有积气时应注意此病。本病在成人已有报道,但幼年脊柱关节病出现骶髂关节真空征尚报道很少。现将1例幼年脊柱关节病出现骶髂关节积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骶髂关节炎MRI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钟杰  刘源 《医学综述》2009,15(4):600-603
骶髂关节炎常见于脊柱关节病。传统X线平片、CT不利于早期诊断。磁共振成像(MRI)可检出骶髂关节软骨、骨板、关节旁骨髓、关节间隙、韧带及其附着点、腹背侧关节囊的异常。其优势为早于X线平片或CT发现骶髂关节炎,其关节区或关节旁的水肿及异常增强可评价炎症活动性。在临床药物治疗试验中,骶髂关节炎的MRI评分系统可量化影像的变化,监测疗效。MRI无电离辐射危害,适应于筛查和随访,是值得临床推广运用的影像检查。本文对骶髂关节炎的MRI表现和分级、早期诊断、活动性评价、临床药物试验应用及评分系统研究概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早期骶髂关节炎和结核、创伤性所致骶髂关节改变或容易误诊椎间盘突出所致骶髂部疼痛骶髂关节的CT表现,提高早期骶髂关节炎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本文收集经临床各种检查和追踪确诊的早期骶髂关节炎20例,骶髂关节结核5例,外伤性骶髂关节改变3例,椎间盘突出所致骶髂部疼痛12例,回顾性分析骶髂关节改变的CT特点。结果早期骶髂关节炎的CT典型,可见骶髂关节软骨下线样骨质模糊,伴关节两侧斑点状硬化。有时易与结核、创伤性所致骶髂关节改变混淆。结论CT观察显示骶髂关节骨的病变和软组织改变有明显优势,在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与其他疾病所致骶髂关节改变鉴别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武刚  王晋君  王静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527-3528
<正>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骶髂关节最常受累,而且是最先发病部位,CT检查可以较早期的发现X线片不能发现的早期病变,早期的诊断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回顾性的总结了49例AS的骶髂关节CT表现,旨在加强A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强直性脊柱炎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主要疾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多见,一般较女性严重.是病变以中轴关节为主,也可累积内脏及其它组织的慢性进展性风湿性疾病.本病病因迄今未明,一般认为是一组多基因遗传病,90%左右患者HLA-B27阳性.病理改变以复发性、非特异性滑膜炎及关节囊、韧带或肌腱骨附着点炎症.骶髂关节炎是本病最早累及的部位,放射学骶髂关节炎是诊断的关键,对脊柱病变的观察也很重要.典型X线片表现:骶髂关节明显破坏,后期脊柱呈"竹节样"变化.  相似文献   

7.
吕丽  荣淑英  张振有  白凤芝 《吉林医学》2009,30(16):1880-1881
幼年脊柱关节病是指16岁以前发病的一组以关节滑膜、肌腱端、腱鞘和滑囊症状为主的综合征[1-2]。表现为慢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最终致残。骶髂关节炎初期由于关节炎症病变可出现关节积气现象,故骶髂关节CT有积气时应注意此病。2007年我科收治了1例该病患儿,现将此例幼年脊柱关节病出现骶髂关节积气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椎炎(AS)骶髂关节受累的X线平片、CT和MRI的影像学特点,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8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的X线、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X线检查23例,骶髂关节受累检出率17.4%;CT检查32例,骶髂关节受累检出率59.4%;MRI检查40例,骶髂关节受累检出率90.0%。MRI显示AS骶髂关节受累的检出率优于X线平片和CT(P0.05)。结论:X线平片对典型AS能作出准确诊断,但对AS的早期诊断不如CT、MRI;MRI能显示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AS骶髂关节受累的急性炎症改变,滑膜炎所致的少量积液和滑膜异常强化是骶髂关节受累最常见的MRI表现。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X线及CT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26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脊柱、髋关节的X线、CT征象,旨在提高二级医院对AS的诊断水平。方法:对所有26例AS患者骶髂关节、脊柱、髋关节的X线、CT征象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骶髂关节X线表现Ⅰ级改变1例,Ⅱ级改变5例,Ⅲ级改变9例,Ⅳ级改变12例。CT表现:Ⅱ级改变6例,Ⅲ级改变10例,Ⅳ级改变12例。脊柱:X线表现正常6例,早/中期13例,晚期7例。CT表现正常2例,早/中期16例,晚期8例。髋关节:X线表现正常17例,轻度2例,中度4例,重度3例。CT表现正常10例,Ⅰ期5例,Ⅱ期7例,Ⅲ期4例。结论:X线、CT是AS的首选检查方法,对AS的诊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AS的诊断还需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26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脊柱、髋关节的X线、CT征象,旨在提高二级医院对AS的诊断水平。方法对所有26例AS患者骶髂关节、脊柱、髋关节的X线、CT征象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骶髂关节X线表现Ⅰ级改变1例,Ⅱ级改变5例,Ⅲ级改变9例,Ⅳ级改变12例。CT表现:Ⅱ级改变6例,Ⅲ级改变10例,Ⅳ级改变12例。脊柱:X线表现正常6例,早/中期13例,晚期7例。CT表现正常2例,早/中期16例,晚期8例。髋关节:X线表现正常17例,轻度2例,中度4例,重度3例。CT表现正常10例,Ⅰ期5例,Ⅱ期7例,Ⅲ期4例。结论X线、CT是AS的首选检查方法,对AS的诊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AS的诊断还需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26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脊柱、髋关节的X线、CT征象,旨在提高二级医院对AS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所有26例AS患者骶髂关节、脊柱、髋关节的X线、CT征象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骶髂关节X线表现Ⅰ级改变1例,Ⅱ级改变5例,Ⅲ级改变9例,Ⅳ级改变12例.CT表现:Ⅱ级改变6例,Ⅲ级改变10例,Ⅳ级改变12例.脊柱:X线表现正常6例,早/中期13例,晚期7例.CT表现正常2例,早/中期16例,晚期8例.髋关节:X线表现正常17例,轻度2例,中度4例,重度3例.CT表现正常10例,Ⅰ期5例,Ⅱ期7例,Ⅲ期4例.结论 X线、CT是AS的首选检查方法,对AS的诊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AS的诊断还需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62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行MSCT扫描,并对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螺旋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及髂骨侧,常见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面下骨硬化或吸收及骶髂韧带钙化等改变。结论螺旋CT扫描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X线和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丽  艾脉兴  赵孟君  林雪  吴东海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7,21(6):336-338,341,F0002
目的:比较X线和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上诊断为AS的患者136例,对其X线平片及CT成像诊断骶髂关节病变的敏感性及病变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X线诊为0~Ⅱ级骶髂关节改变中有48.8%在CT诊断中提高了诊断级别。骶髂关节面模糊(Ⅰ级改变)在X线平片中检出率较CT高(P<0.05),而关节软骨及骨侵蚀则在CT中检出率较X线平片高(P<0.05)。X线诊断为0~Ⅱ级骶髂关节病变与CT诊断的符合率较低,分别为56.6%、36.6%、53.3%;X线诊断为Ⅲ~Ⅳ级骶髂关节病变与CT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分别为84.6%和90.9%。结论:CT较X线片对骶髂关节轻微病变的诊断敏感性高,所以CT扫描对AS骶髂关节炎早期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X线与CT对非早期骶髂关节炎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点,分析其早期影像学表现,比较X线与CT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确诊的43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有骶髂关节平片,另外腰椎正侧位片34例,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片各3例;骶髂关节CT扫描29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骶髂关节炎,其中Ⅰ级2例,Ⅱ级10例,Ⅲ级14例,Ⅳ级17例.脊柱异常表现为竹节状者26例,其他中轴关节异常表现者8例.X线与CT检查对Ⅲ、Ⅳ级骶髂关节表现显示基本相同,CT对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显示明显优于X线摄影.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常累及骶髂关节,逐步向脊柱及中轴关节发展,CT检查能对强直性脊柱炎做出正确分期,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有较高的准确性,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螺旋CT表现特点,评介其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43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行螺旋CT扫描,对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螺旋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关节面及面下骨质硬化或吸收、骶髂韧带钙化。结论:螺旋CT扫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X线与CT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平片及15例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单侧骶髂关节改变6例,双侧骶髂关节改变66例,表现为轻度骶髂关节炎30例,中度骶髂关节炎25例,重度骶髂关节炎17例;髋关节改变37例;72例HLA-27抗原阳性61例。结论:骨盆、骶髂关节正位片及左、右斜位片能对大部分骶髂关节炎作出诊断,尤其左、右斜位片更利于骶髂关节病变的观察,而CT扫描在显示细小病变方面更具有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所致骶髂关节改变的X线与CT表现,探讨早期影像学特征,比较X线片与CT对早期AS诊断的价值.方法 搜集确诊的40例AS患者,摄取骶髂关节正侧位平片,其中30例做骶髂关节至腰椎CT扫描,总结其影像学的表现、病理改变及临床分期,并对X线与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S早期骶髂关节改变的影像学表现为:X线Ⅰ级2例,仅表现为关节面不清,间隙存在;Ⅱ级(诊断为早期病变)9例,表现为髂骨侧关节中下部关节面下骨质侵蚀破坏.CTⅠ级2例,双侧骶髂关节面骨质疏松及软骨下骨质轻度糜烂;Ⅱ级12例,软骨下局限性硬化,骨质模糊不清,斑块脱钙侵蚀及微小囊变,骨质硬化.对Ⅲ-Ⅳ级AS病变,X线与CT诊断基本相同,但对AS早期病变CT明显优于X线平片,能够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结论 骶髂关节骨质疏松及软骨下骨质糜烂,斑片脱钙侵蚀、小囊变、骨质硬化是AS早期征象.CT更能准确清楚的显示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特点,帮助临床评估病变程度以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36例临床确诊AS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结果AS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为病变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为主,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及面下骨结构改变以及骶髂韧带钙化。结论AS骶髂关节CT表现多种多样,但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孙青 《中国厂矿医学》2006,19(5):446-44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结果AS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为病变累及骶髂关节髂骨侧为主,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及面下骨结构改变。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的临床症状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4例uSpA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uSpA男女患者比例为1.5:1,平均年龄24.6岁,平均病程3.8年。临床表现及首发症状以炎性腰骶部疼痛最常见,其次为外周下肢单关节肿痛。骶髂关节X线平片阳性率9%,CT阳性率75%。结论uSpA临床症状不典型,误诊率极高,对可疑患者应查HLA-B27和骶髂关节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