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傅淑霞  王青翠 《临床荟萃》1996,11(4):155-156
健康机体由于细胞内、外缓冲体系,肺(呼出C0_2)及肾(回吸收HCO_3和排泌H~+)的调节使人体血液pH值维持在7.35~7.45,HCO_3~-22~27mmol/L,PC0_2 4.7~6.0kPa(34~45mmHg)的狭小范围内,以保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如肾功能衰竭、酸性物质产生过多或碱性物质丢失,使血pH<7.35,HCO_3~-<22mmol/L,谓之代谢性酸中毒(代酸)。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病程中因心力衰竭、肺水肿、感染及静脉应用利尿剂,使其在代酸的基础上并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及代谢性碱中毒,谓复合酸碱失衡,加重病情和治疗难度,增加病死率,临床并不少见(尤其是晚期未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和肾移植的患者),但未引起足够重视。 1 阴离子间隙的意义 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是指血浆中可测定的阳离子(Na~+)与可测定阴离子(HCO_3~-、Cl~-)的相差数,  相似文献   

2.
物理—化学规则要求血液中阳离子总数应和阴离子总数相一致.但是,我们通常检查的电解质指标是Na~+、K~+、Cl~-和HCO_3~-.[Na]和[K]可代表血浆中93%的阳离子,而[Cl]和[HCO_3]大约只占血浆阴离子总数的85%.这就是说在测定的这些阴阳离子间存在着数值上的差异,这就是阴离子隙(AG).阴离子隙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阳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3.
血气和酸碱失衡判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来,血气分析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指导诊疗的方法。 一、判断酸碱失衡的各项指标 HCO_3~-和BE:判断酸碱失衡的指标较多,以PaCO_2作为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的指标,和以pH或[H~+]作为判断酸碱度的指标的看法是一致的,但对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的指标尚不一致。由于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和阴离子隙(AG)计算公式均应用了HCO_3~-,能以精确的数字判断单纯性、混合性和“三重”酸碱失衡(Triple acidbase disorders TABD),“潜在”HCO_3~-  相似文献   

4.
资料与方法我科自1990年8月~1992年9月住院有酸碱失衡肺心病患者30例,在住院治疗过程其酸碱失衡采用同步测定动脉血气 pH,PaCO_2,HCO_3~-,和电解质(Na~+,K~+,Cl~-),将所测得血气分析结果按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进行计算,并算出 AG=Na~--(Cl~-+HCO_3~-)作出酸碱失衡类型判断。讨论结果提示:呼吸性酸中毒(代偿性及失代偿性)占21例(70%),由于肺泡通气功能障碍,不能将体内所产生的 CO_2完全排除,致使血内 PaCO_2上升,血内碳酸贮留,使血中 H~+浓度升高,PH 值下降,  相似文献   

5.
含有机酸的阴离子间隙计算公式与酸碱平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含有机酸的阴离子间隙测定公式,研究该项指标在代谢性酸中毒的诊断价值。方法把原来只含有Na~ 、HCO_3~-、Cl~-的阴离子间隙计算公式加上乳酸、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无机磷的计算公式,分别测定128例正常人及代谢性酸中毒患者104例阴离子间隙,并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公式AG_4在诊断肾功不全代谢性酸中毒灵敏度为66.1%,使用AG_1 AG_2诊断酮症酸中毒灵敏度为93.7%,使用AG,诊断乳酸性酸中毒灵敏度为56.5%。结论使用含有有机酸的阴离子计算公式对诊断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王岗玲  严美贞 《临床荟萃》1997,12(22):1028-1029
严重的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常合并酸碱平衡紊乱。最常见的是呼吸性酸中毒,严重并发“二重”甚至“三重”酸碱失衡(TABD)。TABD是指一种呼吸性酸碱失衡 代谢性碱中毒(代碱) 高阴离子隙(AG)代谢性酸中毒(代酸)。但临床医师往往对其认识不足,未引起重视,以至误诊、漏诊而失去治疗机会。本组回顾性总结近两年来我院80例次酸碱紊乱中TABD12例,但临床上均未作出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许多作者计算血浆阴离子间隙(AGp),用在代谢性酸中毒分类(分正常AGp和高AGp代谢性酸中毒)的分析上,在国外现已开始计算尿阴离子间隙(AGu),主要用于AGp值正常代谢性酸中毒,特别用于肾小管性酸中毒分型的分析上。本文对AGp和AGu的含义、意义以及相互关系作了简述。 一、血浆阴离子间隙 (一)含义:AGp是指血浆中的蛋白质(pr~-)、有机酸(OA~-)、无机酸(SOi_4~-、HPO_4~-)未测阴离子(UA)与血浆中的K~+、Ca~(++)、Mg~(++)未测阳离子(UC)之间的差值(AGp=UA-UC),但  相似文献   

8.
自1977年阴离子隙(AG)用作判断酸碱失衡以来,临床上首先出现了混合性代谢性酸中毒,即高AG代谢酸中毒(代酸)合并高氯代酸。1981年Narins等应用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作为判断单纯性或二重酸碱失衡的依据。二重酸碱失衡中以代酸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代碱)的代偿机理比较复杂,分高AG代酸合并代碱和正常AG代酸合并代碱。如在代酸合并代碱的基础上,又出现呼吸性酸碱失衡时,称三重酸碱失衡(TABD)分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血液酸碱失衡的特点。方法测定 60例 HIE患儿的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 ,计算阴离子间隙 (AG)及应用预计代偿值计算式以判断三重酸碱失衡 (TABD) ,分析酸碱失衡特点。结果 3 8例 p H<7.3 0 ,47例 HCO- 3<18mmol/ L,3 4例 Pa CO2 >6.68k Pa,16例 Pa CO2 <4.66k Pa,3 6例血碱剩余在 -6以下 ;3 9例 AG>16mmol/ L;11例 TABD,3 4例二重酸碱紊乱 ,12例单纯性酸碱紊乱 ,3例正常。结论 HIE患儿以高 AG性代谢性酸中毒为特点 ,并易出现混合性酸碱紊乱 ,重度 HIE患儿易致高碳酸血症 ,处理 HIE患儿时应改善通气与循环  相似文献   

10.
危重病患者的三重酸碱失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危重病患者三重酸碱失衡 (TABD)的诊断和救治水平。方法 分析了 168例危重病患者的TABD动脉血气、血清电解质参数及临床资料。结果  168例中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 (呼碱型TABD) 12 1例 (72 0 % )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 (呼酸型TABD) 4 7例 (2 8 0 % )。 168例中pH >7 45者92例 (5 4 8% ) ,pH <7 3 5者 3 9例 (2 3 2 % ) ;PaO2 <80mmHg者 75例 (4 4 6% ) ,其中PaO2 <60mmHg者 41例 (5 4 6% ) ;潜在〔HCO3-〕升高者 113例 (67 2 % ) ;AG >18mmol/L者 168例。全组中死亡者 69例 (4 1 1% )。结论 呼吸性碱中毒伴AG值升高 ,且符合潜在〔HCO3-〕 =实测〔HCO3-〕 +△AG >2 4+ 0 5×△PaCO2 + 2 5 ,可判断为呼碱型TABD ;呼吸性酸中毒伴AG值升高 ,且符合潜在〔HCO3-〕 =实测〔HCO3-〕 +△AG >2 4+ 0 3 5×△PaCO2 + 5 5 8,可判断为呼酸型TABD  相似文献   

11.
周寿生 《临床医学》2011,31(4):105-106
目的分析正常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及代谢性碱中毒的基本属性,探讨为正常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及代谢性碱中毒重新定性的可行性,同时也为混合性酸碱失衡类型的系统划分提供理论依据,解决过去对某些混合性酸碱失衡类型划分认识不清而出现的问题。方法利用血Na+与阴离子之间的等量关系、阴离子之间变化的特殊关系以及代谢性酸中毒与代谢性碱中毒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正常阴离子间隙(AG)为例,探讨在没有AG升高和下降影响下的代谢性酸中毒及代谢性碱中毒的基本属性。结果正常AG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基本属性是高Cl-性的,而代谢性碱中毒的基本属性是低Cl-性的。文中提供的高Cl-性代谢性酸中毒与低Cl-性代谢性碱中毒的识别条件,有助于对高Cl-性代谢性酸中毒及低Cl-性代谢性碱中毒进行识别。结论 "正常AG型代谢性酸中毒"实际上就是高Cl-性代谢性酸中毒,而低Cl-和低K+性代谢性碱中毒实际上是一种酸碱失衡类型,即低Cl-性代谢性碱中毒。过去因定性不准确,造成了酸碱失衡类型划分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2.
人体细胞外液所含阳离子的毫当量总和应与阴离子的毫当量总和相等。细胞外液中血清Na~ (钠离子)和K~ (钾离子)占全部阳离子的95%(145/155),Cl~-(氯离子)和HCO_3~-(碳酸氢根离子)占阴离子的85%(130/155),其差值由蛋白质、小量PO_4~(--)磷酸根离子)、SO_4~(--)(硫酸根离子)及其它有机酸阴离子所填充,这就是阴离子隙(Anion Gap,简称  相似文献   

13.
何建猷  陈远存 《临床荟萃》1993,8(21):978-979
低氧血症是80年代临床上多种危重急症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重度低氧血症对人体危害大,病死率高。本文对50例重度低氧血症患者死因作一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自桡动脉或股动脉采血,用美国IL—813型PH/BloodGAS分析仪作血气分析,IL—282型CO/O_2分析仪作血氧饱和度(SaO_2)测定,同时静脉采血测定血清K~+、Na~+、Cl~-含量。 重度低氧血症标准为PaO_2≤5.33kPa(40mmHg)运用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和潜在HCO_3~-(potential bicarbonata),结合临床,作出酸碱失衡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根据AG的概念及有关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作者提出了AG值在基层医院工作中两个方面的意义:1.通过AG值的计算,结合临床症状,评价电解质和[HCO_3~-]测定结果的可靠程度;2.在电解质和[HCO_3]测定结果可靠的前提下,通过AG值的计算,初步估计人是否有代谢性酸碱失衡的可能。并举数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
裴怀腾 《现代康复》1998,2(1):56-57
多数学认为三重酸碱紊乱(TAHD)的核心是在代谢酸中毒(代酸)与代谢性碱中毒(代碱)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合并呼吸性酸中毒(呼酸)或呼吸性碱中毒(呼碱)。但有入将高AG(阴离子间隙)代酸与正AG代酸同时存在的情况合并一种呼吸性失衡(呼酸或呼碱)或代碱归^其中。TABD均包括高AG代酸。诊断应从高AG代酸入手,较易于判定.避免谋漏诊: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孙凤春 《临床医学》2006,26(11):19-20
目的 介绍一种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判断方法。方法 先计算阴离子间隙的升高值ΔAG=(病人的AG-12)mmol/L,血清CO2的离均值ΔCO2=(27-病人的CO2)mmol/L,碳酸氢盐间隙=ΔAG—ΔCO2,以碳酸氢盐间隙偏离〉+6mmol/L或〈-6mmol/L为异常。结果 本法不仅可判断二重酸碱失衡、混合性代谢性酸中毒,而且还可判断三重酸碱失衡,结果可靠。结论 碳酸氢盐间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计算简单、方便、实用,可作为酸碱失衡的常规判断使用。  相似文献   

17.
金发光  钱桂生 《临床荟萃》1995,10(16):748-750
脑脊液(CSF)酸碱内环境稳定对于保持清醒、控制通气、维持正常心血管功能、调整脑血流均有重要作用.动物实验发现在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时,虽然血液HCO_3~-明显下降.而CSF HCO_3~-能相对维持在正常范围.目前认为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的机制完成的:①CSFPCO_2决定CSF HCO_3,呈正相关;②血-脑屏障对H~+、HCO_3~-的下通透性及其主动转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临床上是典型的有机酸浓度增加引起的原发性代谢性酸中毒,完全不同于动物实验.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酮症酸中毒患者动脉血和CSF酸碱变量的分析探讨酮体在CSF酸碱紊乱中的作用及CSF的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两个人群的阴离子隙调查和在电解质质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离子隙,(Anion gap AG)早年曾用AG=(Na_■~++K_■~+)-(Cl~-+HCO_3~-)的公式进行计算,后考虑到K_■~+在血浆中浓度较小,而且比较稳定,其增减对AG 影响较小。所以多用AG=Na_■~+-(Cl~-+HCO_3~-)的公式进行计算.可见,它是常  相似文献   

19.
对创伤后多器官功能竭患者107例进行628例次动脉血气分析和阴离子隙(AG)测定,以正确判断酸碱紊乱的类型。结果表明,AG 升高者248例次(39.5%),正常者289例次(46.0%);降低者91例次(14.5%)。其中单纯性酸碱紊乱258例次(42.6%):二重酸碱失衡255例次(42.2%);三重酸碱失衡92例次(15.2%)。同时发现,随着脏器衰竭数的增加高 AG 的发生率升高,反之则 AG 降低的发生率下降。AG 升高是早期发现潜在代谢性酸中毒和三重酸碱失衡的可信指标。强调了动态监测血气与同步测定电解质及计算 AG 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肺源性心脏病三重型酸碱失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三重型酸碱失衡的发病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结合阴离子隙(AG)值的计算,诊断32例老年人肺心病三重型酸碱失衡。结果:316例肺心病患者中,发现三重型酸碱失衡32例,发病率10.1%。呼吸性酸中毒(呼酸)+代谢性酸中毒(呼酸)+代谢性酸中毒(代酸)+代谢性碱中毒(代碱)26例,呼吸性碱中毒(呼碱)+代酸+代碱6例。合并多器官损害25例,肾功能不全24例。三重型酸碱失衡时血气表现非常复杂,AG值明显增加(本组16.6-32.1mmol/L,平均为23.87mmol/L),呼酸型三重型酸碱失衡者的pH值多偏酸,呼碱型三重型酸碱失衡pH值多偏碱。结论:老年人肺心病三重型酸碱失衡发生率高,治疗困难,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