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由于HBV感染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只感染人及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使乙型肝炎的研究一直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转基因小鼠出生前就能在内源性HBV启动子的控制下,主要在肝脏内持续转基因表达,在肝细胞内没有HBsAg积累,也没有肝细胞病变,HBsAg以亚病毒颗粒的形式以9000mg/ml的浓度分泌入血。这些小鼠对高水平的循环抗原耐受,不产生抗HBs,可被用作HBV慢性携带状态模型。本文对HBV转基因小鼠转基因表达、免疫耐受及打破免疫耐受的机理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对研究HBV基因结构和功能,基因表达的调控,HBV的复制和致肝细胞病变的关系,HBV感染和宿主免疫系统的应答以及HBV感染与肝细胞癌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对HBV转基因小鼠及其在研究HBV中的应用进用综述.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对研究HBV基因结构和功能,基因表达的调控,HBV的复制和致肝细胞病变的关系,HBV感染和宿主免疫系统的应答以及HBV感染与肝细胞癌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对HBV转基因小鼠及其在研究HBV中的应用进用综述。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干扰素(INF)-α和核苷类似物拉米呋啶的应用,虽然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上取得较大进展,但总体疗效并不理想.IFN-α的长期有效率仅为30%~40%,抗病毒新药核苷类似物拉米呋啶(lamivudine)和华米可维(famiclovir),也存在着抗病毒作用短暂、易于诱发DNA多聚酶突变而形成耐药以及停药后易复发等缺点.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治疗目前技术虽不成熟,但却为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空间,并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抗病毒治疗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反义核苷酸技术和外源基因的转导表达技术在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干扰素(INF)-α和核苷类似物拉米呋啶的应用,虽然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上取得较大进展,但总体疗效并不理想。IFN-α的长期有效率仅为30%-40%,抗病毒新药核苷类似物拉米呋啶(lamivudine)和华米可维(famiclovir),也存在着抗病毒作用短暂、易于诱发DNA多聚酶突变而形成耐药以及停药后易复发等特点。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治疗目前技术虽不成熟,但却为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广泛的空间,并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抗病毒治疗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反义核苷酸技术和外源基因的转导表达技术在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在其复制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变异.变异的发生与HBV本身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宿主的免疫压力、抗病毒药物的应用等因素有关,变异的发生及后果是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HBV的S、P、C、X基因都可以发生变异,变异可产生免疫逃逸株、耐药株等,还可影响病毒感染者的预后.现将乙肝病毒基因变异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复制HBV转基因小鼠模型对抗乙肝病毒药物的效应评价。 方法: 选用抗乙肝药物拉咪呋啶、大剂量重组乙肝蛋白疫苗、α-1b型干扰素和RNA干扰在转基因小鼠进行药效及作用机制评价。 结果:拉咪呋啶、重组乙肝疫苗、α-1b型干扰素均可使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中HBV DNA滴度显著降低。其中后两者还可提高机体脾细胞IL-2和IFN-γ的水平及使分泌IFN-γ脾细胞Elispot斑点数明显增加。将RNA干扰表达载体pU6-siHBV质粒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注射后5 d血清HBsAg下降56.7%,抑制作用持续14 d。肝脏免疫组化显示HBcAg阳性细胞明显减少,但血清HBV DNA定量无明显降低。 结论: 本近交系高复制HBV转基因小鼠模型对抗乙肝药物药效学评估是可靠、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HBV的易感宿主只局限于人及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因此,建立适合于HBV研究简单、易得的小动物模型一直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在过去的20年国内外学者相继发现了多种嗜肝DNA病毒,相应的动物模型也已陆续建立,但这些嗜肝DNA病毒都有其各自的特性,尚无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可准确地代表人HBV感染的所有特征,且多数动物不能利用。自从转基因技术出现以来,学者们开始研制HBV转基因小鼠使HBV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最近,研究者们又将人原代肝细胞或肝组织移植于鼠进行HBV感染的研究。本文将系统讨论近些年来应用于HBV研究的各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HBV的易感宿主只局限于人及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因此,建立适合于HBV研究简单、易得的小动物模型一直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在过去的20年国内外学者相继发现了多种嗜肝DNA病毒,相应的动物模型也已陆续建立,但这些嗜肝DNA病毒都有其各自的特性,尚无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可准确地代表人HBV感染的所有特征,且多数动物不能利用。自从转基因技术出现以来,学者们开始研制HBV转基因小鼠使HBV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最近,研究者们又将人原代肝细胞或肝组织移植于鼠进行HBV感染的研究。本文将系统讨论近些年来应用于HBV研究的各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转基因小鼠C57 TgN(adr2. 0型)SMMU品系的免疫病理学特征, 并与临床人慢性乙肝相比较。方法: 以 20只SPF级肝脏有明显病变的HBV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对象,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通过流式细胞仪, 分别检测转基因小鼠及正常C57BL/6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3、CD4和CD8表达的水平, 同时取其肝组织和5例本院病理科存档确诊为慢性中度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石蜡标本, 用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查肝组织内T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 转基因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3、CD4和CD8表达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 肝组织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多数为CD3 CD4 细胞, 未发现CD57 、CD8 细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主要为CD3 CD4 或CD3 CD8 细胞和少量CD57 细胞。结论: C57 TgN(adr2. 0型 )SMMU的HBV转基因小鼠外周血及肝组织中CD的表达与人慢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及肝组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应用分子杂交方法对24对夫妇乙肝患者(夫妇中至少有一个是乙肝患者、的流产绒毛、胎肝、胎儿内生殖系统组织进行HBV DNA检测和研究。22例绒毛DNA中检测出1例整合型合并游离型HBV DNA,阳性率为4.5%,2例胎肝DNA中检测出1例整合型合并游离型HBV DNA。从胎中检出整合型HBV DNA,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证实了HBV宫内感染的存在;从绒毛中检出整合型HBV DNA,除证实上述传递途径外,并高度提示:HBV DNA存在经生殖细胞垂直传递子代的可能,还提出了只要病原微生物(细菌或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生殖细胞,并垂直传递子代,传染性疾病就可以“遗传”的假说。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特异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编码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蛋白S的重组质粒pCR3.1-S。将之直接肌肉注射Balb/c小鼠,观察小鼠HBV特异的免疫应答。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3H-TdR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51Cr4h释放法检测淋巴细胞杀伤功能。结果表明,与空载体对照组相比较,基因疫苗诱发小鼠产生良了的抗HBs反应及HBV特异的细胞免疫应答(P〈0.05),提示基因疫苗pCR3.1-S有可能成为控制HB  相似文献   

13.
用聚合酶键反应(PCR)对3份肝癌组织及1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但核心抗体(抗-HBc)为阴性的无症状携带者血清,扩增及克隆了核心(C)基因。经核苷酸序列分析,与我国HBV克隆株PADR-1比较,发现无症状携带者的C基因与PADR-1的基因差别不大;但自肝癌组织克隆的C基因平均每例有15.6个核苷酸变异。结果提示,HBV核心基因的变异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是世界上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疾病,有关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研究近年来得到充足的发展,其对乙型肝炎的转归、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预后等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学者应用数学模型研究抗病毒药物作用下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感染、复制、释放、清除的动力学过程,了解病毒的致病机理,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威胁全世界3.5亿人健康的严重问题.尽管HBV的复制仅造成宿主细胞的轻微病变,但H--BV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引起的肝脏损害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原因[1].最近,有学者应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对抗病毒药物干预下的病毒动力学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还可帮助临床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计划[2].本文就HBV动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学者应用数学模型研究抗病毒药物作用下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感染、复制、释放、清除的动力学过程,了解病毒的致病机理,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威胁全世界3.5亿人健康的严重问题。尽管HBV的复制仅造成宿主细胞的轻微病变,但HBV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引起的肝脏损害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最近,有学者应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对抗病毒药物干预下的病毒动力学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还可帮助临床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计划。本文就HBV动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乙肝母婴传播主要通过胎盘、乳汁、羊水及唾液传播。目前主要阻断方法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等治疗。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是世界上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疾病,有关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研究近年来得到充足的发展,其对乙型肝炎的转归、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预后等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浙江省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分布,并了解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HBV基因型和HBV-DNA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乙肝免疫标志物,并对三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25份标本检出基因B型138例(32.47%),基因C型272例(64.00%),B\C混合型15例(3.50%),未发现其他基因型;发现C型基因HBV-DNA含量与HBeAg阳性率均高于B型基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临床诊断分析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ASC)以B型基因为主,而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以C型感染为主.结论 浙江地区HBV感染者基因型以B、C为主,未检出其他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中基因C型较基因B型更易转为慢性化,基因C型HBV感染者所致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步确定流行于山西地区的乙肝病毒的基因型的基本情况。方法 采集山西地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清,利用PCR扩增得到HBV的S基因和C基因;用MEGA3软件对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基因型。结果 约93%样本的HBVS基因和C基因序列均位于HBV系统发生树的基因型C,近7%的样本其S基因和C基因序列位于系统发生树的基因型B。结论 流行于山西地区的乙肝病毒多数为基因型C,少数为基因型B,未发现基因重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