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进驻不同海拔青年体力活动时的适宜心率。方法:受试者坐于EGM型踏车功量机上,从OW开始,以60rpm连续蹬车,每3分钟递增25W,直至力谒。用心电图机记录每个负荷末期5秒的心率。结果:当运动心率达每分钟130次时,所做的功在海拔3680m为105.76W,在海拔4100m为106.09W,在海拔5380m为95.97W。三个海拔做功时心率与功率呈直线正相关。结论:人体在高原做功时最适宜心率为每分钟130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高原服用银杏叶片对移居青年PWC170的影响。方法 将进驻海拔3700m半年的20名青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对照组口服自制炒面胶囊,每次2粒,每天2次;实验组口服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天2次。在服药前、服药15天后两组分别用EGM型踏车功量计做坐位踏车运动,初始负荷运动功率25W,每3min递增25W,以60rpm连续踏车直至力竭。用直线回归法计算每位受试者运动心率达170次/min时机体所做的功(PWC170)。结果 实验组服药前后PWC170分别为217.63±20.05,248.57±18.42,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服用银杏叶片能明显提高高原移居青年的体力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高原地区吸入液态氧对移居青年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进驻海拔 370 0m半年的 4 0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2 0人。一组为对照组 ,受试者用EGM型踏车功量计做坐位踏车运动 ,初始负荷功率 2 5W ,每 3min递增 5 0W ,以 6 0rpm/min连续踏车直至力竭。另一组为实验组 ,在运动前10min开始用面罩吸液态氧 ,每min吸入量为 4L ,在踏车运动中全程吸氧 ,踏车方式同对照组。计算每位受试者运动功率 2 2 5W时的每分钟肺通气量 (VE)。 结果 吸氧组和对照组VE 分别为 32 16± 3 6 2与 38 78± 2 2 3;血氧饱和度 (SaO2 )分别为 84 10± 4 2 2与 73 70± 2 34。VE 明显降低 ,SaO2 明显增高 ,差异非常显著(P <0 0 1)。 结论 吸液态氧能明显改善高原移居青年的肺通气量并提高做功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吸入液氧对高原人体力竭运动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 对进驻海拔 370 0m高原3个月的 10名健康青年在吸入液氧 (吸氧组 ,4L/min)和不吸液氧 (对照组 )的条件下 ,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负荷运动 ,并在安静时和运动后测定血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α 羟丁酸脱氢酶(α HBDH)、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功酶 (CK MB)活性。 结果 与安静时比较 ,对照组和吸氧组运动后AST、LDH、α HBDH、CK及CK MB均增高显著 (P <0 0 5或P <0 0 1)。运动后吸氧组较对照组AST、LDH、α HBDH、CK及CK MB降低显著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吸入液氧能延长供氧时间 ,对心肌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使细胞膜通透性降低 ,减少心肌酶释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高原服用银杏叶片对移居青年心功能指数的影响。方法:将进驻海拔3700m0.5年的20名青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对照组口服自制炒面胶囊,每次2粒,每天2次;实验组口服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天2次。在服药前、服药15d后两组分别用EGM型踏车功量计做坐位踏车运动,初始负荷运动功率25w,每30min递增25w,以60rpm连续踏车直至力竭。按公式计算每位受试者每次实验的心功能指数。结果:实验组服药前后心功能指数分别为41.96士3.74,47.81士4.21,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服用银杏叶片能明显提高高原移居青年的做功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高原吸入液态氧对移居青年通气无氧阈值的影响。方法:将进驻海拔,3700m0.5年的40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一组为对照组。受试者用EGM型踏车功量计做坐位踏车运动。初始负荷功率25W每3min递增50W以60rpm/min连续踏车直至力竭。另一组为实验组。在运动前10min开始用面罩吸液态氧。每min吸入量为4L。在踏车运动中全程吸氧。踏车方式同对照组。用O2-CO2气体测定仪分析每个负荷最后半分钟的O2和CO2。用心电图机同步记录心率。计算肺通气量(Vε)、氧耗量(Vo2)、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呼吸商(RQ)及氧通气当量(Vε/Vo2)。结果:对照组和吸氧组在功率分别达75W和125W时VE、Vo2、Cco2出现明显增加。RQ出现“转折点”。VE/Vo2由下降转向上升。结论:在高原吸入液态氧能增加人体通气无氧阈。使肺功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高原服用富氧水对移居青年体力作业效率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拔3700m1年的10名青年在服用富氧水前和服用富氧水(每次500ml,每日2次)15d后分别用EGM-Ⅱ型踏车功量计做坐位踏车运动,初始负荷功率为50W,每3min递增50W,以60r/min连续踏车至200W3min后终止。用直线回归法计算每位受试者的PWC170。结果服用富氧水前PWC170为(223.75±15.41)W,服用富氧水后PWC170为(246.23±14.96)w,服用富氧水后较服用富氧水前PWC170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服用富氧水能明显提高高原移居青年的心功能及做功效率。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对进驻海拔5,380m第3天、第25天、第4个月,第11个月的20名青年血液流变性和RBC-SOD进行了随访调查,并与进驻高原前作对照,结果:随进驻高原时间的延续,HCT、ηb、PFc、TK、MST、TFL递增,RBC-SOD递减(P<0.01或P<0.05)。作者认为缺氧引起HCT增高是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缺氧引起ATP生成减少和红细胞内液粘度增高是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高原低氧环境使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多,SOD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进驻高原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居住时间健康青年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对从平原(海拔1400m)进驻海拔3700m和5380m高度第7天及半年的84名青年,进行血清AST、CK、LDH、α-HBDH检测,并与平原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显示:进驻高原AST、CK、LDH及α─HBDH均显著高于平原(P<0.05或P<001)。进驻海拔3700m,第7天较居住半年时LDH显著增高(P<0.05),AST、CK、α-HBDH虽然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驻5380m第7天较居住半年时AST显著增高(P<0.05),LDH、CK、α—HBDH增高非常显著(P<0.01)。进驻高原第7天,5380m较3700mAST、LDH增高显著(P<0.05),CK、α—HBDH增高非常显著(P<0.01),进驻高原半年时,海拔5380m与3700m比较LDH、CK增高显著(P<0.05),α—HBDH增高非常显著(P<0.01),AST无显著性差异(P>0.05)。笔者认为,高原低氧对心肌细胞有损伤,其损伤程度可能与急、慢性缺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胺碘酮在治疗老年性室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86例室性心动过速的老年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胺碘酮(治疗组44例)及利多卡因(对照组42例)治疗.结果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在治疗老年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其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利多卡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方法的选择与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临床护理研究。方法:①轻拍静脉;②正确绷扎止血带;③非握拳穿刺法;④增大进针角度;⑤增加输液管内负压。结果:在掌握每个不同类型患者静脉的特点,利用扎实的基本功,发挥穿刺技巧的特点,穿刺成功率均达到98%以上。结论:不同类型患者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关键在于掌握不同类型患者的静脉特点,利用扎实基本功,发挥好穿刺技巧,同时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既耐心又细致,才能达到一针见血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骆柏青  孟宪平 《安徽医药》2014,(11):2148-2150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2012-2013年间确诊为冠心病的80例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有患者按照心率差异分为A、B、C三组。检查后按照AHA分段标准将冠状动脉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80例患者共计显示血管1102节段,图像质量能够完全满足管腔评价共1036节段(94.01%),不能满足要求的共66个节段(5.99%)。三组成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率变化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较小,适合临床冠心病筛查中的应用,对冠心病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耱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其在诊断自主神经病变(ANP)方面的意义。方法设观察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非糖尿病组)各30例。两组均测定时域分析的各参数。结果糖尿病组的心率变异性比非糖尿病组显著降低。结论检测糖尿病的心率变异性可早期敏感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震荡在冠心病高危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10例冠心病疑似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按CAG检查结果分为CAG阳性组和CAG阴性组,其中阳性组67例,阴性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律震荡、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去除房颤、房扑干扰及伪差,选择符合条件的室性期前收缩.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值(TS).结果 阳性组TO平均值为(0.36&#177;0.15)%,TS平均值(1.98&#177;0.52) ms/RR;阴性组rO平均值为(-0.87&#177;0.36)%,TS平均值为(4.83&#177;0.65) ms/RR,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3、1.976,均P<0.05).随访1年后,阳性组死亡9例(13.44%),阴性组死亡2例(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76,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震荡有助于早期发现冠心病高危患者,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方法简便、价廉、有效、临床可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The dipeptide L-histidyl-L-proline interconverts between the s-cis and s-trans rotational isomers of the amide bond with an average rate constant of 2.0 ks-1 at 22.5°. This rate is independent of pH throughout the pH range 5.5–8.5 as determined by pH jump from low pH with potentiometric recording of the slow approach to equilibrium pH, and by integration of the histidine C-2 and C-4 proton n.m.r. resonances as a function of time following pD jump from low pD. From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n.m.r. experiments this inter-conversion has an Arrhenius activation energy of 20 kcal mol-1 and a free energy of activation of 21 kcal · mol-1, similar to other simple acyl- and aminoacylprolines. The octapeptide angiotensin II containing L-histidyl-L-proline at position 6–7 interconverts at least 70-fold faster than the free dipeptide. This rate is too fast to be rate limiting in the binding of angiotensin II to its receptor in rat adrenal cortex.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足月低体重儿的出生率,并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 对我院分娩的14062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足月低体重儿的出生率及高危因素.结果 足月低体重儿的出生率为2.52%,其高危因素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子宫发育畸形、多次人工流产、产检次数少、多胎妊娠、胎儿畸形、羊水过少、脐带异常、胎盘位置异常、形态异常和重量异常.结论 足月低体重儿的出生率较高,其高危因素多样,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A model comprised of four compartments, a central and liver compartment for a drug, and a central and liver compartment for a metabolite, is presented to describe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of the metabolite an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after intravenous and intraport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drug. The model includes renal and hepatic eliminatory mechanisms for both drug and metabolite as long as the metabolite is formed only by the liver. It is found that when competing renal eliminatory pathways exist for a drug,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for the metabolite will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route of drug administration. Also, the fractional rate of metabolism of a drug to form the metabolite will be underestimated by the normal use of the ratio areas under the curve of the metabolite. Other properties of the model are also discussed.This work is supported by a PHS grant (GM # 273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