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CT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波新  颜纯海  单玉喜 《江苏医药》2002,28(6):438-439,F003
目的 评价CT检查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作CT检查,并对分析CT与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和逆行尿路造影(RU)等检查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根据CT图像显示输尿管与下腔静脉的位置关系改变,10例患者术前均获确诊。结论 CT诊断技术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中的应用,可使患者免于以往的浸入性检查,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3,(11):831-833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治疗体会。方法:运用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RU)或MRI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采用输尿管切断,于下腔静脉前外侧复位矫正术。结果:术前对5例患者的诊断明确,均采用矫正复位术治疗,手术后36个月进行复查,原先症状未见,肾积水及输尿管上段的扩张和积水均显著减弱,输尿管保持通畅,吻合口也未见狭窄。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主要依靠IVU和RU,输尿管切断复位矫正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方式,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随访结果:8例右肾积水明显改善,4例右肾功能显著好转。结论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确诊主要应依据影像学检查,输尿管切断复位术是根本性治疗措施,利用腹腔镜技术的微创手术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证实的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主要依据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RP)、B超及CT检查。结果经IVU、RP、B超及CT检查,所有病例在术前均获得明确诊断;IVU显示5例上段输尿管扩张呈典型的反“J”状,2例呈“锥形”改变;RP显示输尿管导管呈“S”形;CT扫描显示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问圆点状输尿管充盈影。结论泌尿系造影检查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长庚  何国华 《江苏医药》2008,34(7):695-696
目的 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7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例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采用输尿管切断复位矫正术治疗,术中切断下腔静脉后有病变的输尿管2~3 cm,无张力吻合输尿管.术后随访6个月至10年,所有患者症状消失,肾积水明显减轻.结论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主要依据多种影像学的协同检查,静脉肾盂造影(IVU)和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是主要的诊断方法,狭窄段切除,输尿管复位成形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由于下腔静脉发育异常致右输尿管绕下腔静脉后走行导致输尿管不全梗阻 ,儿童少见。我院自 1995— 2 0 0 0年共收治 3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例 ,男性 2例 ,女性 1例 ,年龄分别为5、6、8岁。 1例因腹部外伤行B超检查发现右肾积水 ,输尿管上段扩张。 2例腰部间断性疼痛 ,1例肉眼血尿。1 2 诊断方法 :3例均行B超 ,静注尿路造影 (IVU)及逆行输尿管造影 (RU)。B超均见右肾积水 ,输尿管上段扩张。 1例提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IVU右肾积水 ,输尿管上段扩张 ;1例呈镰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7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分析。右肾积水经B超、IUP、RGP筛选 ,腔静脉后输尿管多可确诊 ,对不能诊断者CT联合逆行尿路造影可明确诊断。 2例因肾无功能行肾切除术 ,5例行输尿管成形术。结果 :1例术后吻合口狭窄 ,再次手术后治愈。随访 6~ 36个月 ,除 2例轻度输尿管肾盂积水外 ,其余正常。结论 :一经确诊腔静脉后输尿管 ,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RGU)及CT、MR成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B超检查7例显示右侧输尿管上段并右肾积水;IVU检查7例可见输尿管上段呈反"J"征,移行段以上输尿管及肾盂、肾盏不同程度扩张积水;RGU检查7例所见移行段以上之输尿管及肾盂、肾盏表现与IVU检查所见相似,患侧输尿管全程显影;CT扫描2例显示右侧输尿管在腰3~4平面水平于腔静脉的后侧及内外侧显影;MR检查1例显示输尿管于下腔静脉外后绕至下腔静脉内前侧。7例均于术前获得明确诊断并进行了手术,证实为右侧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结论多种影像学的协同检查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提供了主要依据,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检查表现,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对经过手术治疗的7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患者,对其手术前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RP)检查的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影像检查特征性表现为患侧肾盂肾盏扩张,输尿管上段扩张移位,输尿管走行呈"S"状或反"J"状。结论IVU、RP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主要症状有腰部酸胀,右肾绞痛,血尿等.静脉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等多可明确诊断.11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结果 随访1~10年,临床症状消失,右肾积水好转,输尿管通畅,肾功能正常.结论 静脉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多能确诊,诊断困难时联合MRU或CT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105例(111侧)输尿管结石行经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石直径0.6~2.4cm,平均(1.3±0.4)cm,结石合并息肉12侧。分析钬激光碎石术碎石时间、结石粉碎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105例(111侧)输尿管结石一次手术结石粉碎率92.79%(103/111),其中下段结石97.77%(44/45),中段结石95.00%(13/14),上段结石80.77%(21/26);结石排净时间3~60d,平均(18.5±12.5)d,手术时间10~90min,平均(30.4±12.5)min,术后住院时间1~7d,平均(3.1±1.7)d。一次碎石不成功8例中,下段1例为输尿管开口狭窄无法置入输尿管镜而改行开放手术,中段2例为输尿管息肉部位出血视野不清,给予消炎止血治疗3d后二次碎石成功,上段5例失败者其中2例为输尿管严重扭曲而改行开放手术,另外3例均为结石移位入肾内,留置双J管后行ESWL治疗。术后高热5例,予以抗生素治疗3~7d后治愈。无穿孔、狭窄并发症。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具有高效、安全、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输尿管狭窄、扭曲、术中出现结石移位是影响手术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多种重建技术对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临床可疑输尿管结石而常规KUB、B超及IVP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行16层螺旋CT扫描和多种重建技术后明确诊断者的资料,32例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其中8例平扫后静脉注射76%泛影葡胺40ml延时扫描,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及间隔均为1mm,将原始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多种输尿管重建图像。结果:32例中确诊结石29例,提供结石无关性诊断3例,确诊结石大小较常规KUB检查有变化者6例。所有结石病变螺旋CT扫描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和多种重建技术能直观地显示输尿管结石,在发现和排除结石、测量结石大小上极其可靠。是目前诊断输尿管结石最准确、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输尿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疑有输尿管疾病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后均采用三维成像技术观察。结果57例中,正常10例,结石25例,狭窄3例,输尿管末端囊肿5例,结核3例,输尿管重复畸形3例,腔静脉后输尿管5例,卵巢癌累及输尿管1例,输尿管癌2例。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可直观显示病变形态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16排螺旋CT与三维成像技术结合在输尿管病变中有着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输尿管下段非结石性梗阻的病因,提高输尿管下段梗阻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输尿管下段非结石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输尿管炎症性狭窄19例,ESWL术后输尿管下段狭窄16例,盆腔手术后粘连致输尿管梗阻11例,输尿管术后疤痕狭窄9例,输尿管末端囊肿8例,输尿管下段肿瘤6例,膀胱癌输尿管下段转移2例,先天性巨输尿管 1例,1例因放弃治疗病因不明.术前诊断主要依靠B超、IVU、MRU、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等方法.66例行手术治疗,3例行输尿管镜下扩张.结论:输尿管下段非结石性梗阻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不明显,治疗以开放手术探查及输尿管整形为主.  相似文献   

15.
李喆  张鹏  钟伟  祝志臻 《中国医药》2011,6(11):1387-1388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输尿管先天性畸形的最优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输尿管先天性畸形的治疗,其中开放手术85例(其中11例为双侧病变,其他为单侧病变,共计96例次),输尿管成形术58例,端端吻合术3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5例,输尿管囊肿扩张切除1例,巨输尿管裁剪术9例;内镜下手术15例,其中输尿管扩张6例,输尿管囊性扩张裁剪4例、电切5例.结果 119例患者中111例(93.3%)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1年,其中开放手术97例次,成功92例,失败5例.输尿管成形、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一次性成功率分别为94.3% (55/58)和93.3%( 24/25);输尿管端端吻合、囊性扩张裁剪及电切后均获满意效果;巨输尿管裁剪术后有94.1% (8/9)效果满意.结论 开放手术目前仍是输尿管先天性畸形的主要治疗手段.腔内镜下治疗具有简单、痛苦小等优点,更适用于输尿管出口囊肿治疗,而对于输尿管狭窄治疗的远期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的影像学(泌尿系造影、B超及CT)表现,重点探讨CT轴位特征.方法 对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23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均为单侧发病,15例右侧,8例左侧.9例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10例见肾盂不同程度积水,9例见输尿管扩张,3例见输尿管囊肿.主要影像学特征有:肾盂分离征、完全或不完全双输尿管征、肾上下径延长征、蒙面征、双侧肾实质交替增厚(肾盂肾盏偏离)征、同层双肾盂征、内髓质征、束腰征、输尿管异位征、蛇头征.结论 常见影像学方法各有特点,相互结合,有助于正确认识,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泌尿系统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方法系统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的20例妇产科手术引起泌尿系器官损伤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5~50岁,平均38岁。损伤发生原因:子宫切除术10例,剖宫产术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卵巢癌腹膜后清扫术5例。损伤器官及部位:输尿管下段9例,膀胱6例,输尿管下段合并膀胱5例。结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9例,膀胱修补术6例,经损伤段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5例。术后均痊愈。结论妇产科手术是泌尿系器官医源性损伤的主要原因,多导致阴道尿瘘和输尿管等损伤。早期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CT及MRI影像检查资料,男5例,女2例,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在CT上均表现为后腹膜腹主动脉周围不规则肿块,呈轻中度强化,伴有周围组织的包埋,一侧或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肾积水。在MRI上表现为腹膜后纤维化早期病灶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中度强化;腹膜后纤维化晚期呈稍长T1稍短T2信号,延迟期轻度强化。结论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起病隐匿,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征性,CT及MRI检查对腹膜特发性纤维化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腹膜后出现弥漫或肿块样病变合并肾及输尿管积水可作为诊断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