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24岁,反复便血十余年,便血出现于排便终末,覆盖于粪便表面,色鲜红。1975年临床拟诊为直肠多发性息肉,曾作部份切除。近一周前有肿物脱出肛门,带血。体检一般尚可,TPR正常,头颈五官及骨骼均无阳性发现。肛检见脱出物为息肉样,触及出血,有蒂。临床诊断为直肠息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采用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2012年收治的消化道息肉患者82例,共有息肉156枚。根据息肉的大小形状选择电灼切除或圈套器切除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采用电灼切除52枚,圈套器切除104枚,均一次性切除,治愈率100%。2组患者未出现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出现腹痛6例,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术后随访,其中电灼切除复发3例,复发率为5.8%,圈套切除复发6例,复发率为5.8%,复发息肉均为腺瘤性息肉,复发率为16.1%,与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电频治疗消化道息肉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生症少,安全有效,需掌握好手术治疗指征,腺瘤性息肉易复发,应该增加随访次数,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正>波伊茨-耶格综合征又称家族性黏膜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息肉病或黑斑息肉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是黏膜黑色素沉着和多发性胃肠道错构体息肉。我院2019年曾收治1例波伊茨-耶格综合征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病情稳定,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15岁。因“肛门肿块脱出伴出血1天”,门诊拟“肛门出血”于2019年9月30日收住我院胃肠外科。入院前1天患者无诱因出现肛门肿块,排便后肿块脱出,便后或用手可回纳,伴有新鲜血便,量不多。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无殊,口腔黏膜光滑,双唇及口腔黏膜可见多发直径1~3 mm褐色色素斑沉着(图1)。肛检提示:肛门可见4 cm×4 cm肿块脱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82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高频电电灼或圈套器切除术治疗。结果本组82例消化道息肉(204枚)患者,息肉均顺利切除,治愈率达100%,其中电灼切除49枚,圈套器切除155枚,术后随访2~4周未出现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但4例患者出现轻度腹痛,给予口服黏膜保护剂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内镜下高频电手术治疗消化道息肉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向正国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31-3432
以往对直径大于2 cm的广基息肉不建议使用内镜下切除法进行治疗,对于直径大于1 cm蒂颈较粗的息肉,使用电凝法进行电切时多会导致出现现象的发生.但是目前随着内镜下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对息肉进行切除的适应情况也逐渐的得到了拓展[1-4].本研究利用病理以及超声微探头的引导,对巨大息肉行内镜下切除术120例息肉共148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于解放军第一0一医院进行电子肠镜检查后发现结肠巨大息肉患者120例,共148枚.其中男性59例,女性61例,年龄(50.0±2.5)岁.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疼痛、便秘以及血便等情况.对患者的息肉进行病理活检后可发现其为良性息肉,使用超声微探头对息肉的底部进行检查后可发现其未侵入到固有的肌层.以上患者中具有1枚息肉的患者为100例,2枚息肉的患者为12例,3枚息肉的患者为8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71例消化道息肉患者共92枚息肉行高频电切除术,对直径小于0.5 cm的息肉有蒂则直接用电活检钳钳除,无蒂者予以电热活检钳高频电凝治疗;直径大于1.0 cm的无蒂息肉先在病变基底部的黏膜下层分点注射1∶1 000的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使病变部位明显隆起,然后在内镜下用圈套器高频电切除。结果 71例患者共发现息肉92例,均安全切除,其中电热活钳切除67枚,圈套器高频电切除25枚,均一次成功切除,术中、术后均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3例因基底部较宽预防性应用金属钛夹止血,但未发生迟发型出血。多发息肉切除的患者术后常有轻度腹胀,给予热敷后减轻。术后半年随访患者56例,1年后随访42例,均未复发。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是安全、有效的,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16岁,1982年6月30日住院。四年前(12岁)开始便血,未介意。近二年排便时直肠脱出并有大小不等肿物,便血量增加,排便困难,全身乏力,无腹痛、恶心、呕吐。未接受过治疗。家族史:其父55岁,36岁时出现便血,四年后于外院检查发现直肠多发息肉,行直肠息肉摘除。术后二年,症状复发,再次经直肠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本院自2005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350例大肠息肉患者病理特点及经肠镜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肠镜,对疑似病例进行诊断,分析其病理特点,肠镜下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350例病例中,其中男210例,女140例,共发现息肉496枚,病理分析确诊良性息肉346例共398枚,4例息肉恶变,其中73.8%息肉完整切除,术后2例患者发生出血,无穿孔;26.2%息肉分切除,3例有残瘤癌组织,3例复发,其余患者健康恢复较好。结论肠镜诊治大肠息肉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TARR手术治疗Ⅳ期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术中技巧。方法对10例Ⅳ期环状混合痔经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部病例痔核脱出症状消失,2例患者因术中行肛门息肉切除,术后出现疼痛和水肿,1周后水肿消失疼痛好转;1例因吻合器故障出现吻合和切割不全,出血较多约100ml,手术时间延长半小时。结论STARR手术治疗Ⅳ期环状混合痔安全有效,手术和住院时间短,术后基本无疼痛。  相似文献   

10.
王学进 《云南医药》2014,(3):405-405
病例患者,女,1岁1个月,以脑室腹腔分流术后8月余,家属发现分流管经肛门脱出1d就诊。患儿8月前因呕吐、抽搐行头颅CT检查提示脑积水,丘脑自发性脑出血,在全麻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顺利。后患儿反复出现发热,经多次抗感染治疗后缓解。查体:神志清,反应可。头颅完整无畸形,右顶部可见陈旧性手术疤痕,上腹部见手术切口,腹软,无移动性杂音,肠鸣音正常,肛门见分流管脱出并外露,  相似文献   

11.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肛门脱出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17岁 ,以“脑室 腹腔分流术后 9个月 ,分流管端自肛门脱出 2 0天”主诉入院。 1年前 ,患者在我科行四脑室皮样囊肿切除术 ,术后 5 0天痊愈出院。 1周后 ,因原手术切口渗液伴头痛、发热再次入院 ,CT示梗阻性脑积水 ,经重新缝合伤口并反复腰穿放脑脊液、抗感染 1个月后行脑室 腹腔分流术。术中分流管腹腔内置入约 35cm ,术后恢复良好出院。 2 0天前 ,出现稀水样大便 ,每次大便时可见分流管端自肛门排出 ,解完自行回缩。自发现以来 ,偶有低热、腹部不适 ,无头痛、呕吐及抽搐。体检 :神志清 ,神经系统无定位体征 ,腹部平软 ,无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探讨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息肉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所有结肠镜检查中发现息肉的病例,病理检查确诊为非恶性的息肉进行高频电切除,能回收的息肉送病理科作组织分型。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顺利切除息肉,有8例惠者出现时出血,无一例发生迟发性出血及穿孔。结论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安全、有效、省时、创伤少。  相似文献   

13.
1病历介绍患者,女,30岁,已婚。主诉:肛门左侧肿痛2年多。两年前作人流术,术后3月发现肛门左侧红肿,并可扪及一蚕豆大小包块,口服抗生素后缓解。以后每次月经来潮后均发现肛门左侧肿痛,可扪及的包块逐渐增大,曾在外院诊治,分别诊断为“囊肿感染”、“肛周脓肿”等。反复用抗生素治疗,症状时有缓解,每到月经来潮后,症状又明显加重。近两月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差,且肿块已长至鸡蛋大小。遂来本院肛肠科诊治。既往史:无特殊疾病。月经史:量多,20岁结婚,21岁顺产一胎,以后口服避孕Ⅰ号片避孕,由于服药无规律,服药期间曾有4次避孕失败作人流手术,于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消化道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1例息肉患者术前均作活检,根据息肉不同形状和大小.采取黏膜下注射、点灼、电凝电切。结果共有158枚,其中炎性息肉18枚(11.3%),腺瘤性息肉116枚(73.4%),幼年性息肉10枚(6.3%),错构瘤14枚(8.8%),类癌1枚(0.6%),息肉最大横径小于1.0cm的息肉63枚(39.8%),1.0-2.0cm之间的息肉76枚(48.1%)。2.0cm以上的息肉18枚(11.3%),有蒂息肉117枚(74.1%),其中长蒂11枚(6.9%),亚蒂息肉23枚(14.8%)。无蒂息肉18枚(11.3%),均一次性切除成功,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消化道息肉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结、直肠大息肉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下切除结、直肠大息肉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息肉大小和形态分别采取钛夹加高频圈套、高频电圈套切除术及高频电热钳除术等方法行内镜下治疗。分析患者手术疗效、并发症及术中注意事项。结果60例结肠息肉患者共切除息肉72枚,一次性切除成功率达100%,部分患者出现术后少量出血,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大便隐血阴性,术中均未发生结肠穿孔、烧伤、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炎性息肉59枚,其中合并血吸虫卵4枚,局部嗜酸性细胞浸润2枚,炎性息肉局部腺瘤样变13枚。结论内镜下切除结、直肠大息肉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患者痛苦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结肠镜下高频电凝治疗结肠息肉1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结肠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76例患者286枚结肠息内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0.3 cm的无蒂和亚蒂息肉采用高频电灼或热活检钳法灼除,0.4~1.5 cm的亚蒂和有蒂息肉行圈套切除,广基息肉行黏膜下注射充分隆起后切除,蒂宽在1.0 cm以上的息肉采用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圈套切除,对用圈套器一次套切困难者采用分叶法切除息肉.结果:286枚息肉内镜下全部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11例多发性结肠息肉患者结肠内发现≤0.3cm息肉13枚,予以钳除或高频电凝灼除.结论:根据息肉形状、大小及部位选择合适的内镜下切除方法,能安全地切除息肉,提高结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单纯采用尼龙圈套扎和联合电凝切除消化道广基息肉的近远期疗效及可行性。方法58例消化道广基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通过内镜下尼龙圈套扎联合电凝切除息肉28例为治疗组,行单纯内镜下电凝切除息肉3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随访其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无严重出血及穿孔发生,治疗组28例共31枚息肉,一次性治疗成功率96.8%,术后2周复查内镜显示切除部无新发现息肉。2个月后复查25例创面完全愈合,未见创面充血糜烂,3例创面溃疡形成。对照组30例共33枚息肉,一次性治疗成功率87.9%,术后2周复查息肉完全脱落29枚,其余4枚息肉瘤体明显缩小,又采用电凝切除。2个月后复查22例创面完全愈合,无充血糜烂发生,8例创面溃疡形成。58例患者3个月后复查均溃疡愈合,6个月后复查均未见复发。结论对于消化道广基息肉内镜下尼龙圈套扎联合电凝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结肠息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28例肠镜下息肉电凝或氩气刀切除的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8例患者共检出并切除息肉850枚,送病检276枚,病理学提示腺瘤性息肉138枚(50.0%),炎性息肉128枚(46.4%),纤维性息肉.3枚(1.1%),腺瘤癌变7枚(2.5%)。术后并发症11例(3.35%),其中出血8例,迟发性穿孔3例,经手术治疗痊愈,并发症发生率0.91%。结论肠镜下切除息肉简单、快捷、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赵毅  陆志平 《中国医药》2011,6(12):1534-1535
目的 探讨经内镜胃肠息肉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 内镜下检出215例消化道息肉,病理检查后于内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微波烧灼,高频电切电凝仪切割或黏膜下切除等多种方法治疗.结果 本组215例患者,共456枚息肉,单发病灶均一次治疗成功,多发息肉一次最多切除15枚.术中明显出血1例,以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局部喷洒加用金属钛夹夹闭止血.术后迟发出血2例,均发生于肠道,急诊肠镜予钛夹止血成功.1例迟发穿孔,转常规手术治疗.1例乙状结肠息肉患者术后病理提示可见核大异型细胞,考虑为早期癌变,追加手术治疗.其余不良反应包括轻度腹胀以及轻微疼痛,2~8h自行消失.术后1~3个月、6个月及1年后复查,未见息肉复发.息肉病理性质:除外小息肉(<0.5 cm)直接行氩离子凝固术者,术后送检息肉共369枚,管状腺瘤16枚,绒毛状腺瘤6枚,绒毛管状腺瘤12枚,炎性增生性息肉331枚,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枚,乙状结肠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枚.结论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肠息肉引起肠套叠患者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1例由小肠息肉引起肠套叠患者,对其实施小肠息肉局部切除或者小肠部分切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共21例患者,其中1例术后第7天出现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后缓解,2例切口感染,其他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21例患者均随访3~5年未见复发。结论手术治疗是小肠息肉引起肠套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