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查清应县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流行范围、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方法按照<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采用拉网调查方式对应县居民饮水砷含量和暴露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定饮水中的砷含量、氟含量、临床砷中毒患者的尿样砷含量以及当地自产粮食中的砷含量.结果经检测有197眼饮水井砷含量超标,超标率达16.49%,不同含量的水砷中水氟含量不同(F=21.83,P<0.01),水砷含量有随井深增加而呈增高的趋势(F=187.53,P<0.01),水氟含量有随井深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F = 27.98,P<0.01),尿样砷含量超标率达26.37%,粮食的砷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卫生标准;查出临床砷中毒患者216人;确定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村18个,均为轻病区,病区人口16 482人.结论应县高砷暴露区域广,居民饮用高砷水时间短、病情轻,低氟低砷水源多埋深于50m左右,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安全水源,以保证综合的降氟除砷改水工程防治措施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乌苏市高砷和高氟水区分布范围与规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明确乌苏市高砷、高氟区分布范围,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已确定和可疑的高砷、高氟区进行拉网式筛查,测定饮水砷、氟水平。结果采集的1069份压井和机井水样中,水砷超标率58.56%,水氟超标率41.12%,不同乡镇水砷、水氟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9.58、384.72,P<0.001),不同井深水砷、水氟超标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790.89、384.72,P<0.001)。结论调查地区水氟、水砷超标情况十分严重;不同乡镇水砷、水氟差异较大,且有在同一乡(镇)、村不同井水含砷、氟差异大,高砷、高氟水点呈点状或片状分布的特点;水砷、水氟可能与井深有关;应加强高砷、高氟水区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防病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病情分布状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9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结合既往调查资料,对8个县(市)45个村居民的饮水砷含量和暴露人群发病情况进行了拉网式调查。结果 45个村中,未改水村21个,共采水样90份,超标46份,超标率为51.11%,水砷超标现象比较严重,最高达到0.870 0 mg/L;已改水村24个,共采水样192份,超标32份,超标率为16.67%,水砷含量最高为0.186 0 mg/L,最低为0.000 5 mg/L;调查未改水村村民38 232人,查出砷中毒患者400人,患病率为1.05%(400/38 232),调查改水村村民32 729人,查出砷中毒患者101人,患病率为0.31%(101/32 729),根据国家砷中毒病区划分标准,21个未改水村中16个村为轻病区,其余5个村为潜在病区;24个已改水村中14个村为轻病区,其余10个村为潜在病区;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男女患病性别差异明显(χ2=13.093,P<0.01),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未改水村水砷超标率高,已改水村个别村水砷含量仍然超标,没有达到改水降砷的效果,应另寻低砷水源或加强改水工程的后期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4.
<正>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以下简称“砷中毒”)主要是因病区居民长期饮用浅层地下中的砷含量超标,导致的饮水型砷中毒[1]。当前采取以寻找低砷水源为主,降低饮用水中砷含量为辅的综合性预防地方性砷中毒的措施。1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现与病区的确定1.1饮水性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现与调查自1994年吉林省开始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于1995年报道了吉林省发现砷中毒病区,开展了病区流行因素及分布范围的调查研究工作,确认在本省的西部平原地区有砷中毒形成的环境因素存在[2],并在西部的通榆县发现有砷中毒病区以及饮水高砷地区。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查清青海省地方性砷中毒病流行程度、范围和分布情况,争取尽快落实预防措施,根据全国地方性砷中毒筛查方案,2004年在青海省贵德等9县进行了线索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内容:按《中国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10%抽样法,调查所抽查地区的人群饮用水源的井深、建井时间、饮用水的人数等,并测定水含砷量。在发现高砷水源井的地区对人群中进行线索性调查。1.2检测方法:按生活饮用水检测标准要求采集水样[1],用德国产半定量试剂检测饮用水含砷量,水砷≥0.01mg/L的水样送实验室,采用饮水中砷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云南省水源性高砷重点地区地方性砷中毒病情,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云南省弥渡县2个高砷重点村和1个对照村所有水源,检测水砷含量;对高砷村和对照村村民临床体检,检测疑似砷中毒患者和对照村村民尿砷含量;根据高砷水源饮用史、临床体检结果和尿砷水平确诊砷中毒病例,并按《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判定和划分标准》判定病区。结果检测2个高砷村水源107个,两村共用的温泉水源和13口自家水井砷含量超标(0.05 mg/L);温泉水源砷含量均值高达0.519 mg/L,是两村最主要的高砷水源,覆盖人口2 000余人;检测对照村水源20个,砷含量均合格;临床筛检两高砷村村民404人、对照村38人,高砷村检出疑似病例61例;检测高砷村人群尿样115份,高芹村尿砷中位数0.24 mg/L,高孟营村尿砷中位数0.07 mg/L;检测对照村村民尿样38份,尿砷中位数0.02 mg/L;确诊地方性砷中毒病例32例,砷中毒可疑病例5例,总检出率9.16%。结论云南省弥渡县两高砷村均被确认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轻病区,是云南省首次确认的地方性砷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滨州市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滨州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病情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惠民、博兴、邹平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氟及儿童氟斑牙患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未改水病区、改水工程正常病区及改水工程报废病区饮用水含氟量分别为1.00±0.76 mg/L、1.34±1.05 mg/L、2.24±1.21mg/L;改水工程报废病区饮用水含氟量明显高于改水正常病区(t=2.06,P<0.05);改水工程报废病区饮用水含氟量明显高于未改水病区(t=3.00,P<0.01);未改水病区饮用水含氟量与改水工程正常病区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t=1.01,P>0.05);改水降氟工程报废的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62.87%,缺损率13.12%,改水降氟工程正常运转病区氟斑牙患病率为59.45%,缺损率14.92%,而未改水病区氟斑牙患病率小于30.00%。三类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经统计学处理显示高度显著性差异(χ2=210.06,P<0.01),改水降氟工程正常运转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高于未改水病区(χ2=140.61,P<0.01),改水降氟工程报废的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高于未改水病区(χ2=467.37,P<0.01),改水降氟工程报废的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高于改水降氟工程正常运转病区,但无统计学意义(χ2=0.99,P>0.25);改水工程报废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存在显著差异(χ2=21.04,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也有增高的趋势,但无明显相关性(r=0.37,P>0.25)。结论山东省滨州市地方性氟中毒病情仍然较重,防病措施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查清宁夏彭阳县饮用高砷水源地区分布,掌握地方性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分布状况及病情危害程度,为防治地方性饮水型砷中毒提供科学的防治依据,作者于2008年5月对彭阳县生活饮用水含砷量进行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甘肃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和水源型高砷区改水进度、改水工程运行使用情况、水砷含量及病情,为科学防治和评价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覆盖调查的方法对甘肃省全部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和水源型高砷区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8个县69个自然村,其中病区村12个、高砷村57个;69个自然村全部完成改水,改水率100%,改水工程水砷合格率100%,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98.55%。砷中毒现症患者145人,患病率0.84%,以男性59.31%、汉族57.93%、文盲和小学学历为主86.21%,年龄分布在14~92岁,平均年龄(63.41±17.74)岁。轻、中、重度患者分别占53.11%、33.79%和13.10%;各县区轻、中、重度患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450.428,P<0.01);未发现新发砷中毒疑似患者、鲍温氏病和皮肤癌患者。患者皮肤三联征以色素脱失69.06%和掌跖角化53.96%为主;30.22%的患者有一种体征,39.56%的患者有两种体征,30.22%的患者有三种体征。结论 甘肃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达到消除标准,建议建立...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饮水型慢性砷中毒病区环境介质中砷暴露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山西省饮水型慢性砷中毒病区环境介质水、土壤以及自产粮食、蔬菜中的砷含量,了解该病区外环境中砷暴露水平,为病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山西省山阴县饮水型慢性砷中毒病区,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选择126个家庭共309人作为调查对象,入户采集饮用水、土壤、当地自产粮食(小米、黍子)和蔬菜(马铃薯).水砷和粮食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ICP-MS)检测,土壤和蔬菜通过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AFS)定量检测砷含量.按饮水含砷量分为5组(≤10,> 10~50,>50 ~ 100,>100~200,>200 μg/L),以≤10 μg/L组作为参考值,分析水砷暴露与皮肤病变的关系.结果 在抽取的126份饮用水样品中,水砷范围为4.04~720.00 μg/L,中位数为87.75 μg/L,超标率为63.49%(80/126);粮食砷浓度范围为0.16~4.58 mg/kg,中位数为0.66 mg/kg,超标率为98.73%(78/79);土壤和蔬菜中砷含量范围分别为5.34~13.74 mg/kg和0~ 0.30 mg/kg.用标准参考人估算通过饮水、粮食、蔬菜每天摄入的无机砷量,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无机砷最大日允许摄入量(MTDI)比较,粮食中总砷含量为0.17 mg/kg时无机砷的摄入量相当于水砷浓度为10μg/L时无机砷的摄入量.同时,分析水砷暴露与皮肤病变关联强度,组间比值比(OR)分别为3.219、9.001、56.127、97.734,呈递增趋势,地方性砷中毒皮肤病变发病危险性逐渐增加,进一步对水砷暴露水平与皮肤病变严重程度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r=0.501 (P<0.05),水砷暴露与砷中毒的皮肤病变存在关联性且水砷暴露水平越高,皮肤病变程度越严重.结论 山西省山阴县饮水型慢性砷中毒病区饮用水、自产粮食砷含量偏高,而土壤和蔬菜砷含量不高.饮用高砷井水是导致慢性砷中毒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饮食摄入的砷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2006和2007年湖北省高砷水分布及地方性砷中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