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安龙县海子乡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流行情况.方法采用重点抽样与线索调查的方法.结果安龙县海子乡地砷病主要分布在海子村和石丫口村,2村共调查2 793人,查出砷中毒患者208人(患病率7.45%),其中可疑36人(1.29%),轻度83人(2.97%),中度40人(1.43%),重度49人(1.75%).煤砷、烘烤玉米砷、烘烤辣椒砷及室内空气砷含量分别为(346.32±207.06),(4.79±3.97),(9.74±8.84),(0.0959±0.0425)mg/m3.结论贵州安龙县海子乡地砷病由敞炉灶燃用高砷煤污染玉米、辣椒及室内空气所致,病情严重,流行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山东省饮用水砷含量背景值及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流行情况,我们对38个县(市,区)的832个自然村庄和12个矿区,工厂进行了调查,并取了1573份饮用水进行砷,氟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全部水样砷含量在0.05mg/L以下,未发现饮水型砷中毒病人,对土壤及饮用水中的砷,氟含量进行对比分析,三者之间无相关关系,因此,山东省无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现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探讨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暴露人群的病情程度和发病特点以及高砷水的分布规律,为科研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居民饮水砷和暴露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水砷检测用半定量快速试剂盒法,水氟检测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结合既往调查结果,目前山西省包括病区在内的高砷区共分布在8个市(地)、18个县(市、区)、44个乡(镇)、116个村,病人临床表现主要以色素脱失或色素脱失并角化为主。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男女患病率差异显著,男性高于女性,高砷水与当地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有着密切关系。结论山西省高砷暴露区域广、人数多、病情重,氟砷中毒并存。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调查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掌握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范围和病情流行状况 ,为今后病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所有饮水超标的村屯进行整群普查。结果  1调查发现饮水高砷区覆盖 7个县区的 147个村屯 ,超标饮水井 80 5个 ,最高饮水砷含量达 4.43mg/ L,超过国家饮水标准的 88倍 ;2查出病人 5 6 0 4例 ,其中轻度病人 42 2 0例 ,中度病人 913例 ,重度病人 471例 ,查出癌症病人 35 8例。患病最小年龄 7岁 ,最大年龄 80岁以上 ;3确定病区村屯 78个 ,其中轻病区 46个 ,中病区 2 1个 ,重病区 11个。结论 饮水砷高是引起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水砷高又属于天然形成 ,因此 ,该病区类型应属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相似文献   

5.
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食物摄入过多的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着色、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的慢性中毒性疾病。卫生部1992年认定的一种新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目前我国已有10多个省发现病区和高砷区[1,2],其中淮河流域也发现病区和高砷区[3],泗洪县位于苏北平原西部,淮河下游,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甘肃省合作市饮水高砷水源的分布和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的流行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市不同类型的饮水水源进行采样检测,同时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合作市的砷超标水样分布在4个乡19个自然村,呈点状分布,覆盖范围约700km^2,受威胁人群约1万人。在调查的987人中,检出地砷病可疑病例61例.检出率6.18%;高砷水源区人群尿砷平均值为0.0834mg/L,低砷水源区人群尿砷均值为0.0396mg/L,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肃省合作市部分地区饮水含砷量超标.并存在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平遥县位于太原盆地西南端 ,由山区、丘陵、平川构成 ,山区和丘陵占总面积的 70 % ,平均海拨 1349m,境内东南高、西北低 ,汾河流经平遥县长约 2 5km,西北方向与汾阳交界处有磁窑河穿过 ,有人口 49万 ,辖 14个乡 (镇 ) ,其中氟中毒病区乡 (镇 ) 7个 ,全县有行政村 35 0个。 1994年 6月 ,山西省首先在山阴县发现严重的饮水型砷中毒病区 ,平遥县也存在形成这类病区的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省、地文件精神 ,为掌握平遥县是否存在地方性砷中毒及其分布范围和特点 ,进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在晋中市防疫站指导下 ,从 1995年开始对全县进行了全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查清宁夏北部是否存在有地方性砷中毒,其危害程度以及主要临床表现。方法根据水砷含量分布情况,对高砷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砷中毒病例628例,患病率11.71%,与年龄、水砷浓度成正比关系。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色素改变、掌跖过度角化等皮肤病变,水砷含量超标情况不严重。结论宁夏北部确存在有地方性砷中毒,但病情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9.
地方性砷中毒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环境地球化学性疾病.台湾西南沿海地区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最早发现的地方性砷中毒病区;1964年在贵州织金县小纳雍乡坝子村,发现由敞灶燃烧高砷煤引起的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1980年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乌苏县北部地区发现了由深层地下水含砷量过高引起的饮水型砷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按卫生部要求,为尽快查清地方性砷中毒天吉林省的流行情况,依据以往水质检测资料,对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4个乡进行了环境砷含量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共检水样174份,其中砷含量超标37份,占21.26%,水砷最高值为0.207mg/L。土壤及农作物砷含量均在国家规定的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砷中毒重点病区饮水含砷量及病情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掌握山西省朔州市高砷水和砷中毒的分布特点及危害程度,推进砷中毒的科研防治工作。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对高砷暴露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水砷检测用快速试剂盒法。结果调查3个县(区),10个乡(镇),61个自然村,测定井水样4678份,水砷总超标率为43.35%,查出病人1932例,总患病率为11.23%,患病率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结论砷中毒病区主要分布于黄水河流域沿岸,山阴县病区范围广、病情重,朔城区、应县相对较轻,氟、砷中毒并存。应加大防治力度,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查清湖北省仙桃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和高砷水源的分布,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中围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与<湖北省高砷水源筛查项目实施方案>,并结合仙桃市的地域特点,选择7个镇(区、场),采取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采用统一试剂盒半定量法筛检居民饮水砷,超标水样再用国标法复核.利用已发现病Ⅸ和本次筛查出的高砷井居民户资料开展线索调查,筛查地砷病病人.结果 仙桃市7个镇(区、场)均存在高砷水源.在81个自然村中水砷超标的有35个村.超标率为43.21%(35/81).共筛查水井4020眼,筛查出超标井269眼,超标井(>0.05 mg/L)检出率为6.69%(269/4020),其中沙湖原种场超标井检出率最高为13.56%(115/848).高砷暴露总人口 1091人,暴露率为5.75%(1091/18 975),儿童高砷暴露人口281人,暴露率为5.82%(281/4826),其中沙湖原种场的高砷暴露总人口为467人,暴露率为13.26%(467/3522),儿童高砷暴露人13为129人,暴露率为12.91%(129/999).结论 仙桃市广泛存在高砷水源,且以沙湖原种场为中心的东南部高砷水源检出率、人口暴露率、儿童暴露率相对较高,防治工作重点应在这一地区尽快落实改水这一根本措施.其他检出率较低的地区也不可忽视,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做好相应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山西省高砷区和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的流行范围和危害程度,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地方病防治项目方案》,在山西省选择了200个村作为调查村;水砷筛查采用半定量试剂盒法,水砷定量测定采用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法(HG—AFS)进行,地砷病诊断按国家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forwindows软件进行。结果共筛查了234个村,其中有28个村(分布在4个县)水含砷量超过了国家标准(O.05mg/L),水样超标率3.98%,高砷暴露人口21197人。高砷水源普查发现,有19个村水含砷量超过了0.15mg/L。病情普查显示,19个村中除1个村为重病区外,其余18个村均为轻病区。患者病情以中度以下为主,患病人群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不同性别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4,P〉0.05),病情程度与饮用水含砷量高低有关(H=40.31,P〈0.01)。结论山西省发现了新的高砷区和地砷病病区,大部分为轻病区。今后仍应继续进行高砷水源筛查。  相似文献   

14.
中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和高砷区水砷筛查报告   总被引:34,自引:14,他引:34  
目的查清中国饮水型地方性砷巾毒病区和高砷区的分布,为防治与科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采用统一试剂盒半定量法进行筛检居民饮水砷。结果调查覆盖面为11个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29个县和12个师.水砷超标有43个县和3个师。共筛查水井208830眼,高砷井检出率为2.62%,内蒙古自治区检出率最高为8.05%,黑龙江省最低为0.09%。高砷暴露人口110612人,其中儿童19961人。结论西部地区高砷井分布范嗣较广,且地方性砷中毒流行较重,防治工作重点应放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山西省山阴县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居民饮水砷暴露与皮肤病变间的关系,为地砷病防治研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在山西省山阴县地砷病病区抽取17个村的189例地砷病患者和59例非患者(对照)作为调查对象.入户采集所有调查对象饮用水,用水砷快速检测试剂盒半定量检测水砷,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一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HPLC-ICP-MS)定量检测水砷.地砷病皮肤病变按<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进行诊断.结果 在抽取的134份水样中,砷超标率达64.9%(87/134).水砷中位数为91.43μg/L.饮水砷暴露水平(>50μg/L为高砷暴露,≤50μg/L为低砷暴露)与掌跖角化、色素沉着和脱失间的关联强度OR(95%CI)值分别为2.46(1.22~4.94)、3.34(1.50-7.44)和2.86(1.50-5.46).随着水砷暴露水平(按≤10、≤50、≤200、>200μg/L分组)升高,患掌跖角化、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组间OR值呈增加趋势,尤其是水砷>200μg/L组以≤10μg/L组作为参考,OR值分别为6.15、13.96、11.4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色素Ⅲ度脱失患者水砷暴露水平(318.300μg/L)明显高于0、Ⅰ、Ⅱ度脱失患者(86.670、131.800、110.590μg/L,P<0.05).结论 山阴县属于中度砷暴露地区,水砷暴露是皮肤病变的危险因素.随着水砷暴露量增加,病变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05年山东省济宁市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区的水氟分布和改水降氟工程的现状.方法 在济宁市选择有地氟病的任城区、梁山县和嘉祥县进行饮用水氟筛查和改水降氟工程运行情况调查,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氟.结果 共筛查了671个村,饮水含氟量≤1.00 mg/L的村为170个(占25.34%),>1.00 mg/L的村为501个(占74.66%),水氟最高为11.33 mg/L.共检测改水降氟工程497处,其中报废工程161处(占32.39%),正常运行工程334处(占67.20%),间歇运行工程2处(占0.40%).正常和间歇运行的 336处改水降氟工程.饮水含氟量≤1.00 mg/L的工程为281处(占73.18%),>1.00 mg/L的工程为55处(占26.82%),最高为4.28mg/L.结论 济宁市地氟病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须尽快落实防治措施和加强改水降氟工程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吉林省砷中毒病区范围及饮水高砷的分布规律.方法采取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半定量检测饮水含砷量,对超标(≥0.05mg/L)水样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进行复检。结果对9个县(市、区)的2063个自然村进行了筛查工作.其检测水样40536份,检出超标水样2598份,超标率为6.41%,其筛查出有超标水源的县(市)6个.占所筛查县的66.67%:高砷自然村283个,占所筛查自然村的13.72%:高砷暴露人口近13万人,其中儿童近3万人结论.吉林省西部平原地区高砷水源分布较广,且部分地区已有砷中毒的病情流行.需尽早开展全面的高砷水源筛查及病情普查工作,以便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2006和2007年湖北省高砷水分布及地方性砷中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目的进一步证实陕南环境砷与燃煤污染型砷中毒之间的关系,查清陕南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的病区范围、病情程度和受危害人口。方法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把调查范围扩大到整个石煤产区和燃用石煤的地区。分析石煤、玉米、辣椒和头发含砷量与患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的8个县、区均有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分布,病区范围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叠。砷中毒患者总检出率达19.26%,病例以轻度为主,男性多于女性(P<0.05),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P<0.01)。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脱失,其次为皮肤色素沉着(P<0.01),掌跖角化的检出率仅为0.75%。石煤砷与玉米、头发砷呈正相关(P<0.05),与辣椒砷的相关性不明显。石煤砷与病例检出率之间呈相关关系(P<0.05),辣椒、头发砷与病例检出率之间相关性极为明显(P<0.01)。玉米砷与病例检出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调查的8个县、区均为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且为“氟砷联合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陕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程度及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在已查明的商洛、汉中2个市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和饮水含砷量>0.15 mg/L的潜在砷中毒病区,选择山阳县的杜河村、庙沟村、三合村、蔡园村和镇安县的双龙村、光明村、东河口村以及勉县的郭家湾村共8个自然村作为监测点.对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进行砷中毒病情调查;同时采集监测点水样,测定饮水含砷量.结果 8个村共调查7693人,查出砷中毒患者612人,检出率为7.96%(612/7693),其中轻度患者占33.17%(203/612)、中度患者占50.16%(307/612)、重度患者占16.67%(102/612).男性检出率为9.99%(408/4085),女性检出率为5.65%(204/3608),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x2=49.138,P<0.01).年龄越大,砷中毒检出率越高(x2=770.708,P<0.01).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色素脱失和皮肤色素沉着,单体症病例占43.30%(265/612),双体症病例占56.70%(347/612).共检测水样370份,水砷中位数为0.005 mg/L,范围为0~1.660 mg/L,水砷超标率为11.62%(43/370).结论 陕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程度总体上为轻度,但防治监测工作还需重视.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condition and feature of water-born endemic arsenism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Methods In 2009, 8 villages of Duhe, Miaogou, Sanhe, Caiyuan in Shanyang county and Shuanglong, Guangming, Donghekou in Zhen'an county and Guojiawan in Mian county as monitoring sites from both the found water-born arsenic poisoning areas and potential ones of drinking water arsenic > 0.15 mg/L were selected. The disease conditions of residents who lived for more than six months of continuous residence, were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Endemic Arsenism Diagnostic Criteria" (WS/T 211-2001 ) and arsenic level in the drinking water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Seven thousand six hundred and ninety-three individuals were investigated and 612 cases of arsenism were diagnosed in the 8 villages, the prevalence rate was 7.96%(612/7693). Mild patients accounted for 33.17%(203/612), moderate patients accounted for 50.16%(307/612), and severe patients accounted for 16.67%(102/612). The detection rate for male was 9.99%(408/4085), for female was 5.65%(204/3608), the former was higher than the latter(x2 = 49.138,P < 0.01 ). The older the age was, the higher the rate was(x2 = 770.708, P < 0.01 ).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depigmentation and pigmentation in skin. Patients with one symptom accounted for 43.30% (265/612), with two symptoms accounted for 56.70% (347/612). Three hundred and seventy drinking water samples were detected, the median of arsenism content was 0.005 mg/L, ranged 0 - 1.660 mg/L. The over-limit rate of arsenic level in the drinking water were 11.62% (43/370). Conclusion Water-born endemic arsenism is mildly prevailing in Shaanxi province, however, 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control and monitoring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