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是与人脑认知活动有关的脑电位变化,可评价信息加工过程脑功能状态与机理。方法:我们应用长谷川信彦痴呆量表测验27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能,同时测验33例非痴呆患者的智能。结果:血管性痴呆组的智能得分明显低于非痴呆组。再分别检查两组患者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发现血管性痴呆组的P300潜伏期较非痴呆组明显延迟,提示P300潜伏期延迟可反映患者的智能障碍。另选智能测验得分由低至高的31例患者,观察其P300潜伏期的变化,发现智能测验得分与P300潜伏期至高度负相关。即智能测验得分越低,智能障碍越严重,P300潜伏期越延迟,说明P300潜伏期的长短可反映血管性痴呆患者痴呆的程度。结论:P300潜伏期可用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检查,并可反映其智能障碍的程度,是血管性痴呆较为客观可靠的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考核VaD组和非VaD组患者的智能状况,并进行P300检测。结果:P300潜伏期延长率,在VaD组和非VaD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同时P300潜伏期与患者MMSE得分有明显相关性。结论:P300潜伏期可以作为VaD患者早期诊断和疗效考核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发脑梗塞性痴呆(MCID)听觉认知电位P300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和听觉P300检测MCID,多发性脑梗塞(MCI)和正常对照组(NC)。结果:MCID组与MCI和NC组比较MMSE评分明显降低,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痴呆者P300波幅正常,重者P300波幅明显降低(P<0.05)。MCID组P300潜伏期与MMSE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P<0.005)。结论:P300检查更利于MCID的诊断和疾病严重程度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变引起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致脑机能衰退,患病率为324/10万[1].痴呆的传统诊断方法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学的描叙和神经心理学量表的测试,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事件相关电位P300是与人脑认识活动有关的脑电位变化,可评价信息加工过程中的脑功能状态[2,3].本研究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同时进行成人韦氏智力量表(WAIS-RC)和P300测定,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评价P300对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治疗下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情况,为其有效的评价VD患者认知障碍程度提供临床依据,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20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采取针刺和药物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情况。结果:患者认知状况的改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8.3%,药物组为48.3%,针刺组优于药物组;治疗后病人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升高(P〈0.05)。治疗后针刺组和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优于口服吡拉西坦,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针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改善情况,为其评价VD患者认知障碍程度及针灸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纳入实验的116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药物组和针刺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结果:两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均有效,针灸组优于药物组;治疗后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升高(P<0.05).治疗后针灸组和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对改善血管性痴呆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7.
P300在早期诊断与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血管性痴呆早期阶段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可能价值.方法检测20例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检查得分10.5~21.5、临床判断为可疑痴呆的脑梗死病人的P 300,经治疗后行复查.受试者检测前和治疗后行HDS测试、评分.选取2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作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病人P300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波幅有降低但不明显(P>0.05).治疗后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波幅稍增高但不明显(P>0.05),HDS得分明显提高(P<0.01).结论检测P300的潜伏期对早期发现血管性痴呆病人可能有一定价值,潜伏期可作为观察疗效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VaD患者和56例非VaD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VaD组P3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以作为VaD患者早期诊断的客观指标,且有助于早期明确潜在性痴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性痴呆患者脑CT与听觉认知电位P300的变化,探讨对老年性痴呆进行综合评价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脑CT和听觉认知电位P300检查,结合神经心理学测试,对3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测试.结果听觉认知电位检查发现患者的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显著降低;CT测量外侧裂宽度和额角指数明显升高,反映了以额颞叶为主的脑萎缩.诱发电位和脑CT检查结果均与患者的痴呆程度呈显著性相关.结论利用脑CT和听觉认知电位P300,结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可从形态、功能和神经心理学角度对老年性痴呆患者作出确切评价,是早期发现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顾爱明  刘岚等 《医学文选》2001,20(2):142-143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中(ERP)P300指标对AICA患者认知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查32例AICA患者急性期ERP,并依据病后6-8个月复合认知指数标准,分为痴呆和非痴呆组对比P300,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痴呆和非痴呆组P300改变呈同一方向即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进一步分析发现痴呆组P300潜伏期较非痴呆组延长,波幅下降(P<0.05或0.01),结论:P300改变可优于量表,结合临床后可作为AICA患者急性期认知功能评定的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Ⅰ、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及事件相关电位与阴性、阳性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并把患者组按PANSS的评分结果分为Ⅰ型精神分裂症和Ⅱ型精神分裂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患者组靶刺激时P300的N2、P3潜伏期延迟(P〈O.01~0.05),P2、P3波幅降低(P〈O.01~0.05);与Ⅰ型组比较,Ⅱ型组靶刺激的N1、P2、N2和P3潜伏期均明显延迟(P〈0.01~0.05),P3波幅明显降低(P(O.05);P姗的主要指标与精神症状有相关性(P〈O.01~O.05)。结论:提示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协助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分型及推测预后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亚兰 《西部医学》2007,19(1):46-47
目的 评价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血管性疾呆(VD)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和38倒正常对照组进行听觉P300检测。结果 VD组P2N2和P3潜伏期延长。P2P3波幅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VD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杏丁)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58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9例)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治疗,2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和经颅多普勒(TCD)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MSE、HDS-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CD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脑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司法鉴定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量表(MMPI)和P300电位测定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MMPI和P300电位在精神分裂症司法鉴定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检测结合学习障碍筛查量表对癫痫患儿认知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 采用脑电图(EEG)检查结合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检测及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测评对60例癫痫患儿(A组:病程>3年、发作次数> 10次/年,共39例;B组:病程<3年、发作次数<10次/年,共21例);3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①60例癫痫患儿脑电图异常53例(88.3%),其中癫痫样放电49例,占92.5% (49/53).②癫痫组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癫痫组学习障碍筛查量表总分、言语得分及非言语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A组患儿P300潜伏期长于B组(P<0.05),PRS量表测评得分均A组小于B组(P<0.05)结论 癫痫儿童存在认知缺陷及学习障碍;P300检测结合PRS测评可作为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研究头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为针灸临床提供可靠证据.方法:将纳入试验的27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针药组、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MMSE量表和P300的检测.结果:3个试验中心完成良好,具有可比性.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后在MMSE量表评分和P300检测中均显示:电针组和针药组较药物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针药组和电针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电针配合口服尼莫地乎对改善VD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较单独采用电针或单纯口服尼莫地平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头电针配合尼莫地平能够明显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判断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的智能测验与P300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能测验分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长谷川信彦痴呆量表测验血管性痴呆组(27例)和智能正常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智能。同时检测两组患者P300潜伏期,并观察两组患者测验与P300潜伏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智能测验分有显著差异(P〈0.01),P300潜伏期有显著差异(P〈0.01),智能测验分与P300潜伏期呈明显负相关。结论:P300潜伏期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以及P300在早期防治血管性痴呆的意义。方法:对6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和60例对照进行P300检测,并使用MMSE对其认知功能进行测评。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卒中组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P〈0、001),波幅显著减少(P〈0.001)。②在不同年龄段组中,卒中组P300潜伏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01)、波幅小于对照组(P〈0.001)。③不同病程组脑卒中患者在P300潜伏期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程越长P300潜伏期愈长。不同病程组脑卒中患者在P300波幅上的差别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程越长P300波幅愈小。④在脑卒中后各期的检测中,P300检测异常率均高于MMSE。结论:脑卒中病人存在明显认知障碍,且病程越长者认知功能越差,年龄亦是影响学习记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管性非痴呆型认知障碍(VCIND)病人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探讨P300早期诊断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7例VCIND病人和30例认知功能正常者分别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文版(MoCA)及P300的检测,并将P300与病人影像学特点、教育、年龄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VCIND组较正常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t=2.723、2.244,P<0.05),以潜伏期延长更显著。VCIND组BI、MMSE和MoCA量表总分及其视空间与执行、注意、抽象、延迟回忆评分较正常组偏低(t=2.148~2.436,P<0.05);但MMSE和MoCA量表中的命名、语言、定向力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P300潜伏期呈正相关(r=0.323,P<0.05),受教育年限与P300潜伏期呈负相关(r=-0.359,P<0.05)。结论 P300能较客观地反映VCIND病人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且较认知评定量表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判价值。方法采用P300检测病例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经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测评再分为多发性脑梗死痴呆组38例,多发性脑梗死非痴呆组22例),30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痴呆、非痴呆组两组之间以及两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P300结果;采用TCD检测病例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析颅内动脉各血流参数变化,并与P300潜伏期、波幅作对比分析。结果①P300检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P300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均P<0.05);痴呆、非痴呆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痴呆组与非痴呆组间P300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CD检测:总异常率为93.33%。符合血管狭窄36/60例(60.0%)、狭窄后慢性闭塞性改变12/60例(20.0%)、动脉硬化性血流改变32/60例(53.33%);流速正常12例。痴呆组和非痴呆组两组间TCD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D血流速度与P300潜伏期具有相关性。结论 P300对认知功能的评定优于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P300、TCD联合检测是评判认知功能的良好指标,为脑梗死后患者血管性痴呆的早期发生与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