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晚期丝虫病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4~1988年,在原丝虫病严重流行的滕县、邹县等6个县(市)的252个村庄,发现的丝虫病人1038例中,象皮肿383例,乳糜尿357例,鞘膜积液298例。1983年前发病902例(86.9%);1984年后发病136例(13.1%),其中新发现乳糜尿患者125例,占新发病人的91.9%。结果表明,山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已基本控制了象皮肿和鞘膜积液的发生,但仍继续出现乳糜尿新病人.因此在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的地区,应重点研究控制新病人和治愈原有病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用国产中碳链油,以日量0.25/kg,分三次食用,每7d为一疗程的方法,治疗乳糜尿151例,有效率达98.01%。大多数患者食用2-4周后乳糜尿消失。对重症乳糜尿者可使症状迅速缓解。连用2-6个月未发现不良反应。疗后1986年访查51例,复发16例(31.4%),1988访查104例,复发29例(27.9%)。复发者继续食用仍可得到控制。本组资料表明,中碳链油是目前治疗乳糜尿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山东是丝虫性乳糜尿高发区。据临床统计,山东占全国发病60.2%,江苏与上海占26.3%,安徽占9.6%。在班氏丝虫病阻断传播12(1976)年后的鲁南地区,其三大并发症的鞘膜积液及象皮肿发病大幅度下降,唯乳糜尿仍无下降趋势。本文303例中,阻断传播后发病182例(60.1%),阻断前发病121例(39.9%)。 为了探讨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对乳糜尿的中医药治疗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总结了中医药30年来治疗乳糜尿2140例的经验,其次又对鲁南、苏北17个县市进行106个土、单、验方的调查收集,然后把152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生理淋巴分流原理,采取腹股沟部位的淋巴结楔形切除部分组织再与大隐静脉相吻合的手术方式治疗乳糜尿30例,结果术后20d内乳糜尿消失20例(67.7%),好转7例(23.3%),总有效率为90.0%。半年内复查21例,乳糜尿消失16例(76.2%),好转2例(9.5%),总有效率为85.7%。此术特点是:1.避免损伤输入输出淋巴管,可使逆流和回流的淋巴液—并通过吻合口进入静脉。2.大隐静脉近心端和楔形切除后的淋巴结相吻合,可使吻合口面积加大,提高通畅率。3.手术部位表浅,方法简易,不用手术显微镜也可进行,更便于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黄素烟酸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单盲法分析113例伴有舌尖口角炎症状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A组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龄41.3岁±5.1岁.B组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43.7岁±4.2岁,分两轮治疗.第一轮两组均按第九届世界胃肠病会议推荐的三联二周治疗方案治疗(CBS120mg,4次/d,甲硝唑0.4,3次/d,四环素0.5,3次/d).于wk2开始A组加服核黄素30mg/d,烟酸150mg/d,分三次口服.2wk治疗完成后B组未达治愈标准的病例进入第二轮治疗,同量口服核黄素烟酸1wk.两组病例于第一、第二轮治疗完成后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第一轮治疗结束后A组和B组治愈,有效,无效分别为49例(85.1%)和23例(41%),5例(8.77%)和28例(49.5%),3例(6.13%)和5例(9.5%).总有效率分别为93.87%和90.5%.两组对比提示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治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组未达治愈标准的共33例,其中4例因症状无改善未再来院.完成第二轮治疗的29例.治愈,有效,无效分别是24例(87.2%),2例(6.9%)和3例(10.4%).该组在第一、第二轮治疗完成后分别治愈23例和24例共47例(82%).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组内第一轮治疗后未达治愈标准的29例在第二轮治疗后有24例治愈,两轮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核黄素烟酸是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乳糜尿属祖国医学中的“膏淋”、“尿浊”等范畴内疾病 ,多因湿热下注 ,过度劳累等引起 ,治疗较为困难。笔者在临床上用鱼腥草治疗支气管炎、肺炎患者时 ,偶然发现患者同时所患的乳糜尿也被治愈 ,经参考多种文献 ,均没有鱼腥草治膏淋的记载。后经反复临床验证 ,证明鱼腥草治疗乳糜尿确有较好疗效 ,现将 31例的治疗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31例中 ,男性 18例 ,女性 13例。年龄最小者 13岁 ,最大者6 1岁。就诊时病程最短者 2个月 ,最长者 6年 ,大多乳糜尿呈间歇性发作。全部病例在发作时 ,尿液乳糜试验均为阳性。用鱼腥草 5 0 g,水煎…  相似文献   

7.
对长期留置导尿患者的治疗中,医生们常会遇到二个问题:(1)更换尿管时是否有增加菌血症的危险性;(2)在更换尿管前是否需要应用预防性抗菌素。为解决这些问题,作者在Gerera医学院老年病医院住院病人中做了更换尿管时菌血症发生情况的研究。方法住院病人33例中女性18例,男性15例,平均年龄84.6岁,留置尿管时间为25天至数年。留置尿管的原发病是痴呆综合征(34%),脑血管疾病(30%),严重的锥体外路疾病(9%),重症心力衰竭(10%)和其他疾病(18%)。15例男性患者有5例合并前列腺疾病。将病人分成二组:第一组9人次在旧管拔除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印度尼西亚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对厚涂片法、Knott氏浓集法和薄膜过滤法检查血中微丝蚴的效果进行了评价。检查对象:第一组12例微丝蚴携带者,第二组73例有阴囊积水、淋巴腺肿、乳糜尿或象皮肿临床症状患者,第三组21例无明显症状者(为前两组患者的家属或同居住者)。  相似文献   

9.
用每片含0.4g 的生桑叶片剂,以每人每日12g,1个月为一疗程的方法治疗乳糜尿66例,经8个疗程治疗后,乳糜尿消失63例(95.46%),好转3例(4.54%),有效率为100%。疗毕1年后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初步结果表明该药是乳糜尿的有效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982~1991年门诊乳糜尿3 700例与防治前1957~1958年资料对比。防治后乳糜尿比重明显增高,占门诊晚期丝虫病患者的86.85%,其中新发病者3041例,占82.18%。提出当前丝虫性乳糜尿发病的特点为短期内发病集中增多,新发病人多,壮、老年发病率高,排出乳糜的程度轻。发作类型、主要临床症状等作为乳糜尿本身所具有的临床表现与防治前基本相同。对乳糜尿在基本控制微丝蚴血症后短期内逐渐集中发病的原因和乳糜尿发病的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乳糜尿病人尿液理化特征变化,研究现症乳糜尿病人发病特点及其诊断。方法测定现症乳糜尿病人尿液,对各项理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现症乳糜尿病人尿液成份变化特点。结果基本消除丝虫病后血性乳糜尿病人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X~2=1.45,P>0.05),凝块尿所占比例明显下降,为8.75%(X~2=153.7,P<0.01),高蛋白尿及淋巴尿所占比例升高,分别为90.83%和27.92%(X_(蛋白)~2=178.4,X_(血乳)~2=54.5,均 P<0.01),有31.88%的乳糜尿病人尿糖呈阴性。结论现症乳糜尿病人症状一般较轻,以高蛋白性乳糜尿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初治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其转归,以进一步提高对初治耐多药肺结核的认识.方法 选取上海市肺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408例,分为初治组及复治组,观察两组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同时采用队列分析方法对两组转归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应用x2检验.结果 初治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或缩小率均明显高于复治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o.434,P>0.05).初治组89例,治愈66例(74.16%),完成疗程8例(8.99%),失败7例(7.87%),死亡3例(3.37%),失访5例(5.62%);复治组319例,治愈134例(42.01%),完成疗程31例(9.72%),失败116例(36.36%),死亡12例(3.76%),失访26例(8.15%);初治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复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83,P<0.01).可能的影响因素有患者病程、病灶及空洞范围、一般营养状况、合并症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程度等.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初治组临床疗效及转归明显好于复治组.加强结核病患者的耐药性监测,早期发现并及时更改化疗方案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多径路淋巴管静脉内套入术治疗乳糜尿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采用多径路淋巴管列脉内套入术治疗乳糜尿30例,结果术后出院时乳糜尿消失25例(83.3%),好转1例(3.3%),总有效率为86.6%。出院后1 ̄2年内复查30例,乳糜尿消失21例(70.0%),好转4例(中3.3%),总有效率为83.3%。该手术的特点是缝线不通过淋巴管管腔;不受淋巴管和静脉口径粗细的影响;勿需切断静脉,可利用一条静脉的不同方位或多个部位的径路,采用并列、集束、电缆等多种  相似文献   

14.
尿路感染的菌种查明后,应给病人以适合的抗菌素治疗,常用疗程5~21日。但有人认为长疗程的疗效不一定比短疗程好。作者报告使用羟氨苄青霉素(Amoxycillin)一次大剂量治疗成人和儿童尿路感染的经验。膀胱穿刺取尿培养,选择细菌培养对本药敏感病人作为治疗对象,治愈标准是治疗结束后1周膀胱穿刺尿培养阴性或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000/毫升。第一组成人25例(女21例),年龄17~70岁,单次口服羟氨苄青霉素3.0克;儿童6例(女5例),年龄为1.5~6岁,单次口服剂量为0.1克/公斤。第二  相似文献   

15.
本采用析因设计方法,观察了大骨节病患儿口服亚硒酸钠、Vitc及两药同服1个月时,对患儿尿羟脯氨酸排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服药组的尿羟脯氨酸排泄量均高于对照组,且两药同服组的效果高于其它两服药组;亚硒酸钠和Vitc的交互影响分析表明,两药同服时,对患儿尿羟脯氨酸排泄量没有增强作用。提示,亚硒酸钠和Vitc均可影响患儿的软骨胶原代谢,且两药同服对患儿的软骨胶原代谢的作用只是简单的叠加反应。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丝虫病防治后期晚期丝虫病患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省丝虫病防治后期(1986~1996年),于班氏丝虫病区和马来丝虫病区分别累计检出晚期丝虫病患者49504例和903例,患病率分别为2.00%和0.17%。班氏丝虫病晚期体征中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和混合体征人数分别占72.30%、25.96%、0.95%和0.79%,25岁以上年龄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鞘膜积液和象皮肿的病程均以11~20年较多;乳糜尿患病率女性较男性为高,病程1~5年为多,显示在防治后期新发病例以乳糜尿为主,鞘膜积液和象皮肿的发生基本趋于控制。马来丝虫病象皮肿体征男性多于女性,以50~69岁年龄组最多,19岁以下未检出象皮肿患者,病程大多>21岁,表明已无新发象皮肿病例出现。  相似文献   

17.
作者为研究70岁以上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和探讨其治疗上某些争论的问题,对莫斯科市第7医院1981年住院的老年心肌梗塞48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70岁以上患者171例(第一组),占总数36%;70岁以下患者309例(第二组),占64%。第一组以女性占大多数(71%),第二组以男性稍多(58%)。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初我所即开始研究治疗乳糜尿、象皮肿的药物,近年来筛选出纯中药制剂“消肿乳糜清”,经临床应用治疗乳糜尿、象皮肿有效率在90%以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乳糜尿75例、象皮肿13例,患者多数来自本省,部分来自河南、江西、安徽、上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综合评价肺癌根治术后乳糜胸的诊治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癌根治患者1473例的临床资料,并发乳糜胸者36例,分析乳糜胸发生的相关临床因素及临床特征.结果 肺癌根治术后乳糜胸发生率为2.4%;乳糜胸组的男性(83.3%)、吸烟史(75.0%)、肺部疾病史(41.7%)、糖尿病史(44.4%)、鳞癌(55.6%)、...  相似文献   

20.
本观察共分4组:甲组104例,首服阿苯达唑300mg和复方甲苯咪唑1片(含甲苯咪唑100mg、左旋咪唑25mg),第2、3次各服复方甲苯咪唑1片,1.5d服完;乙组117例,每次服阿苯达唑100mg和复方甲苯咪唑1片,1.5d共服3次;丙组61例,阿苯达唑600mg顿服或1.5d分3次服,每次200mg;及丁组87例,1.5d服3次,每次服复方甲苯咪唑2片。4个组治后半月复查,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的阴转率分别为:甲组100%(36/36)、95.0%(76/80)、65.7%(44/67);乙组100%(42/42)、100%(75/75),66.7%(54/81);丙组100%(19/19)、82.1%(32/29)、52.8%(19/36);丁组96.3%(26/27)、73.8%(45/61)、62.3%(33/53)。蛔虫卵和钩虫卵减少率均在95%以上甚至100%,鞭虫卵减少率也可达80.1~93.9%。4个组的服药后副反应均甚轻微,以头昏和胃部不适多见,副反应率分别为11.8%、5.4%、0%及4.7%。结果提示两药小剂量伍用较单药常用量为优,且以驱治蛔虫和钩虫的效果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