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方法及初步临床结果。方法自2002年3月~2006年3月共完成160例OPCAB,其中左主干病变19例,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分别为8例、30例和122例。158例经正中切口,2例经左前外切口行OPCAB人均旁路移植3.4支(1~5支)。应用左乳内动脉159例。余为大隐静脉。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7小时。胸腔引流液(270±80)ml,二次开胸1例。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何炯红  杨龙  李子兵  徐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4):1094-1095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川崎病患儿不同病程阶段冠状动脉病变及其演变情况。方法43例川崎病患儿,年龄4个月-7.5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男30例,女13例,男:女=2.31。分别于发病3d-7d(平均5.3d)和20d-28d(平均17.4d)行两次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探查;第2次检查冠状动脉有病变者中16例于发病后80d-117d(平均96.6d)做第3次检查。结果第1次检查冠脉病变(冠脉扩张)者3例(6.98%)。最早病变检出为发病第5天。第2次检查冠状动脉扩张15例(34.88%),冠状动脉瘤5例(11.63%),其中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2.32%),二者合计20例(46.51%);单纯左冠状动脉受累8例(40%),单纯右冠状动脉受累7例(35%),左右冠状动脉均受累5例(25%)。第3次检查16例就诊者中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各2例(合计为2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安全、简便地实时观察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转归,是监测该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10例心脏跳动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方法: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10例。其中1支血管病变3例、2支血管病变3例,3支血管病变4例,均为中度以上心绞痛。心脏射血分数45.3%-58.6%。5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高血压、多发性脑梗塞2例、肾功能中度损害1例,术前有陈旧性心肌梗塞3例。结果:分别采用大隐静脉、桡动脉、乳内动脉完成血运重建,搭桥1支-3支,平均1.6支。出院时患者均无心绞痛主诉,无围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利用稳定器,选择好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可以完成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特别适用于其他脏器有损害不适于做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1)目的 总结探讨1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经验。(2)方法 2001年6-12月对11例冠心患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方法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3)结果 共搭桥35支,平均3.17支/例,其中左乳内动脉桥8支,大隐静脉桥27支。6例患(54.5%)未血,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4)结论 非体外循环搭桥术克服了体外循环搭桥术(CABG)的诸多缺点和弊端,手术简化,时间缩短,适应证扩大,并发症明显减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40岁以下年轻人急性心肌梗塞的冠状动脉病变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年轻人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探讨其病因,32例40岁以下年轻人AMI患者参加了本研究,在发病后4小时~4周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结果发现:8例(25.0%)CAG正常,且见于下壁AMI,24例(5.0%)共有33处冠状动脉病变,左前降支病变16例,左回旋支病变8例,右冠状动脉病变9例;其中单支病变16例(66.7%),双支病变7例(29.3%),三支病变1例(4.0%)。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多存在危险因素,特别是吸烟(100%)。本文提示,年轻人AMI的主要病因仍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次之,且见于下壁AMI。冠状动脉病变多单支受累,且以左前降支为多。  相似文献   

6.
1997年8月16日和IWS年4月4日,我院分别为2例冠心病患者在心脏不停跳情况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例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全身肝素化后,建立体外循环(CPB)。在不阻断循环、心脏跳动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现就该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报道如下。1床资料与手术方法1.1一般资料I例门男,65岁,体重65kg。反复心前区疼痛8个月,严重绞痛2次,心功能Ill级。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失瓣关闭不全(轻)、三尖瓣关闭不全(轻)、主动脉钙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冠状动脉造影示左旋支完全阻塞、远端无供血、前降支ed%阻…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各种大血管手术中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方法及管理经验。方法ECC下完成各种大血管手术61例,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采用升主动脉-右房插管,中低温体外循环方法;升主及半弓置换手术采用腋动脉-右房插管,深低温停循环方法;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采用腋动脉-右房插管,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方法。心肌保护均采用4:1含血冷停搏液顺行+逆行方法灌注。结果升主及半弓置换10例,Bentall手术33例,Cabrol+半弓置换手术1例,Bentall+升主及半弓置换手术9例,Bentall+全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2例,升主及全弓置换+带膜支架植入术5例,David手术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采用腋动脉插管27例。ECC时间129~414(182.3±51.9)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68~259(137.0±35.0)min,最低鼻咽温13.8~28.0(22.8±3.5)℃,深低温停循环26例,停循环时间15~55(29.2±11.4)min,停循环时最低鼻咽温13.8—21.0(17.7±1.9)oC,转流中尿量150~4900(1326.1±1061.2)ml,超滤量900~5000(2783.9±1246.6)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192(27.8±32.3)h,术后24h胸腔引流量120~1850(523.2±353.1)ml。术后死亡4例,余者痊愈出院。结论针对不同的大血管手术选择不同的ECC方法并加强围术期ECC管理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5年7月~1997年6月,共实施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10例,现将这类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患者10例,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49~73岁,体重56~78kg。心功能Ⅱ~Ⅲ级,有10年高血压史6例。冠状动脉病变数1~3支,平均2.5±0.7支。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40%~72%,平均54.2%±10.9%。6个月内有心肌梗塞史者8例。10例患者术前半小时肌注吗啡0.1~0.2mg/kg,东莨菪碱0.3mg,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静注安定5mg,患者安静入睡后,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平均动脉压(MAP),右侧颈内静脉置入…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自2007年10月-2009年5月有32例冠心痛患者采用OPCABG。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入胸,使用内乳动脉及大隐静脉,利用胸骨牵开器和心脏表面固定器、冠状动脉分流栓等行OPCABG。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全组无死亡病例。共搭桥90支,平均每例2.8支(1~4支),动脉桥31支,静脉桥59支。手术时间72~195min,平均(125.3士57.4)min。术后24h引流量100~1200ml,平均(257.6士86.2)ml。输血或者使用血制品0~1600ml,平均(292.8±76.9)ml,其中10例患者未输人库血。无围术期心肌梗死、低心排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ICU入住时间(2.5±1.7)d,呼吸机辅助时间(18.4±10.5)h。术后平均住院(9.3±3.8)d,全部患者出院时心绞痛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12个月均无症状,生活质量提高。结论OPCABG具有微创、安全、经济、有效等特点,适宜单、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及高龄、心功能不全、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对体外循环风险较大者。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全组共649例,其中男379例,女270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12岁,以青壮年为多;手术种类包括阑尾切除,卵巢囊肿切除,值股沟和修补,大民紧脉扶扎及刚脱,下肢骨折(股骨手术21例,轻伤骨33例)等;术前一般情况较好,伴轻度高血区(22~22.5/12~13.SKPa)31例;手术时间最短20分钟,最长170分钟.2.局麻药配制:取市售2%利多卡因2.5~5ml(或1.5~Zing/kg),加SO%GSO3ml及企决好上腺素0.lml.3.操作:取总们向下卧位,如不同年巨、身高选取L。-‘或已一s回椎间隙穿刺,*由手术头向往药,下肢或小…  相似文献   

11.
赵志丹 《中级医刊》2011,(10):64-6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采取的对应措施。方法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冠脉搭桥2~3根)病人50例,行静吸复合全麻。麻醉诱导:芬太尼5~20mg/kg,依托咪酯0.2.1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维持:异丙酚2~8mg/(kg·h),0.4%~1%异氟醚,并间断维库溴铵2—4mg。持续静点硝酸甘油0.1~0.8μg/(kg·min),多巴胺1~5μg/(kg·min),支持循环。术中设不同观察点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输出量(CO)及SpO2。结果麻醉各阶段MAP及HR保持稳定。搭右冠状动脉采用Trendelenburg体位,MPAP及CVP明显升高,搭凹旋支MPAP及CVP升高有所减小,CO轻度下降。体位恢复,MPAP及CVP恢复正常。结论多数病人心脏能较好的耐受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期问手术搬动、体位变化及短暂性局部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住院病人。青年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35例(男31例,女4例),年龄28~44岁,平均(38.5±4.7)岁;中老年组AMI患者40例(男34例,女6例),年龄(4~68)岁,平均(57.7±5.6)岁。两组病人均有典型的AMI临床表现、,u电图改变及酶学变化。75例患者均在AMI后14~35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AG结果判定标准:()狭窄<SO%为轻度狭窄;()狭窄50/~74%为中度狭窄;()狭窄75%~99%为重度狭窄;(4)狭窄100%为完全闭塞。有多支病变时以狭窄最重的一支计算狭窄程度。。c功能按NYHA分…  相似文献   

13.
江汝健  付立  李勇  陈有东 《四川医学》2007,28(12):1375-1376
目的 总结9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手术经验。方法 2002年4月~2007年4月,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91例,男83例,女8例,年龄36~80岁,其中二支血管病变13例,三支血管病变78例,合并左主干病变15例,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搭桥4支,67例搭桥3支,16例搭桥2支。89例应用左乳内动脉吻合前降支,15例应用桡动脉吻合后降支,其余均采用大隐静脉吻合。8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结果 全组91例共行冠脉搭桥265支,平均2.91支/人,全组死亡1例,全组无出血和脑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避免体外循环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在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0例行心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伴有冠状动脉病变者设为观察组(17例),不伴有冠状动脉病变者设为对照组(7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分析引起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原因。结果90例患者中,伴有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者17例(18.89%);观察组体外循环与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对照组( P <0.05);年龄≥55岁、男性、糖尿病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 P <0.05)。结论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前,应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与围术期护理措施,以确保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8月16日至8月17日我科采用新的外科技术进行2例冠状动脉分路移植手术(CABG),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例1]男性,67岁,反复心前区疼痛20年,发生心肌梗塞2次;发生脑梗塞一次。体检:BP20/12kPa.P62次/min;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变,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增大:EF25%;冠状动脉造影:3支血管病变,狭窄程度:左族支100%,前降支70%,右冠状动脉60%。手术方法:全麻、气管插管、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术中不阻断循环,不用心肌停跳液,保证术中冠状动脉供血。动脉桥采用左乳内动脉,做前降支搭桥,静脉桥采用大隐静脉,将族支的…  相似文献   

16.
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63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对63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CABG,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病变3例,2支冠状动脉(CA)病变10例,3支CA病变50例,合并左主干狭窄(≥50%)14例。CA支架置入后心绞痛再发作者11例,二次行CABG者1例。结果:择期手术59例,急诊手术4例,均采用不停跳CABG(OPCAB)。心肺转流术(CPB)下行CABG38例、OPCAB25例。CPB平均移植3.4支,OPCAB为2.4支(LAD病变3例)。胸廊内动脉(ITA)作为血管桥使用率为98.4%(62/63),桡动脉(RA)为83.9%(52/62)。围术期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9例,8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均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愈5例(62.5%)。术后早期死亡4例(病死率6.3%)。存活59例,随访5~20个月,除1例仍有心绞痛症状需服用硝酸酯类药物控制症状外,其余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及活动能力明显改善。结论:高龄患者CABG早、中期疗效满意,CPB仍是其主要术式,OPCAB应酌情选用;LAD病变首选ITA为血管桥,RA用于重度狭窄靶血管效果满意,可弥补高龄患者血管桥的不足;术后出现ARF时应早期、积极行CRRT治疗。  相似文献   

17.
康玉民  刘绍妍 《海南医学》2002,13(11):89-89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2年9月间临床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男性46例,女性22例,年龄38-72岁,平均60.5岁)。其中初发劳累型12例,恶化劳累型21例,自发型8例,心肌梗塞后心绞痛27例。合并高血压病41例,糖尿病23例,高脂血症32例。冠状动脉造影均采用Judkins法,多体位投照,用数字减影记录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分5级:I组≤25%,Ⅱ级26%-50%,Ⅲ级51%-75%,Ⅳ级76%-99%,Ⅴ级完全闭塞。病变部位分为LM、LAD、LCX、RCA。结果:初发劳累型心绞痛多为1支病变(9/12),该型心绞痛的侧支循环多不丰富,恶性劳累型和心肌梗塞后心绞痛多为2、3支病变(17/21、23/27),且以B、C型病变为多,9例为完全闭塞病变,单纯自发型心绞痛亦1支病变为主(6/8),且冠状动脉病变较轻,I、Ⅱ级病变者占62.5%(5/8)。血管狭窄多表现为近端、偏心、多处。狭窄部位以LAD最多见,占80.9%(55/68),其中Ⅲ级以上病变占85.5%(47/55),其次为LCX,占57.4%(39/68),Ⅲ级以上病变占82.1%(32/39),RCA占51.5%(35/68),Ⅲ级以上病变占82.9%(29/35),LM病变占5.9%(4/68)。结论:UAP为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AMI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症,常有较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狭窄程度>50%。不同临床类型UAP的冠状动脉病变有其自身特点,初发劳累型及自发型心绞痛以单支病变为多,恶化劳累型及梗塞后心绞痛以多支病变为多,根据其特点临床可采取药物、PTCA+支架或CABG治疗。  相似文献   

18.
残胃病变155例的胃镜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分析我院155例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胃镜资料及临床表现。结果显示在残胃病变中以残胃及吻合口炎最常见,占76.1%(118例),多发生于BillrothⅡ式术后;残胃及吻合口溃疡16.1%(25例),多发生于BillrothⅠ式术后;残胃癌7.7%(12例);缝线残留5.2%(8例),息肉4.5%(7例)。残胃病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纳差、消瘦、呕血、黑便等,缺乏特异性。提示为减少残胃病变,尤其是残胃癌的发生,要严格掌握胃切除的指征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且手术后应定期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150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在国内15个中心完成的150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309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198例(79.5%)。二次旁路移植术18例(1.2%)。急诊手术144例(9.5%)。合并瓣膜替换或成形术18例、室间隔穿孔手术5例、室壁瘤切除术39例、其他手术5例。1.7%的OPCAB手术需转为体外循环下完成。合并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264例(17.5%)。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83例(5.5%)。结果 住院死亡32例,总死亡率为2.1%,其中OPCAB手术死亡14例(1.2%)。其他并发症包括:围术期心肌梗死(0.5%)、急性左心衰竭(0.3%)、严重心律失常(1.2%)、呼吸系统并发症(2.1%)、器质性神经系统并发症(1.5%)、新发或加重的肾功能不全(1.1%)、出血二次开胸(1.0%)、胸骨愈合不良(0.6%)。结论 不同方式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安全可靠,而OPCAB具备一些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术式。近年来,国内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加,病死率明显下降。本组报告23树冠心病患者行CABG的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9例,女4例,男:女为4.75:1,年龄45~69岁,平均54.6岁。有心绞痛病史22例(95.7%),其中不稳定心绞痛14例,劳累型4例,混合型4例;无症状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2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术前心功能I级3例、II级11例、级7例、IV级2例。并发高血压病9例(39.1%)、糖尿病6例(26.1%)和高脂血症12例(52.1%)。23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