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淑云 《中医杂志》2007,48(4):376-376
答:人参、党参、太子参都是临床常用的补益药,它们的功能主治不同,用量用法、所含化学成分也不同,如人参的根主要含人参皂苷,党参的根主要含蒲公英萜醇乙酸脂和木栓酮等,太子参的根主要含糖果糖氨酸等。此三药来源不同,科属不同。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性味均甘平,主要归肺、脾经,都有补气之功能。人参大补元气,有补脾养肺,生津安神,复脉固脱之功能;党参则偏重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能;太子参则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能。三药都有补血作用。中医学十分重视气血的关系,气能生血,又能行血也能摄血,血为气之母,血是气的载体,所以对于血虚、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症,均可用补气生血之法。临床用药关键在于对证用药,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正> 凡能补充人体气血亏损或增强人体机能活动,以治疗因气血虚弱的药物,称补益气血药。一、补气药[人参、党参、黄芪]均有补气益精作用。人参味甘,大补元气,生津安神。临床常用于暴脱虚喘,脾胃虚弱,消渴失眠,惊悸健忘以及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野山参大补元气,无温燥之性,补气之中兼能滋养阴津;红人参补气之中带有刚健温燥之性,能振奋阳气,适用于急救回阳;生晒参性较和平不温不燥,既可补气又能养津,适用于扶正祛邪;糖人参性最平和,但效力也相对较小,适用于健  相似文献   

3.
人参,推古论今,补气之能冠群草;访贤查著,方用之多胜百药。本品甘补苦泄,补中微泄,使朴而不腻。长于大补元气,补气兼以益阴为其特点。归脾肺经,善补脾肺之气,归心经,能补心气。脾肺气足,五脏六腑之气皆旺。故既多峻补治全身,又多缓补治脾胃;既多用于补气,也可用于补血;既多用于助阳,也可用于益阴;  相似文献   

4.
黄芪味甘,性温,为常用补气药,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姜春华老师在介绍黄芪的临床配伍应用时曾说:“黄芪不仅常与补养药同用以益气补虚,且常与祛邪药同用以扶正祛邪。在益气补虚方面:如配人参或党参,则大补元气;配附子,则补气助阳;配当归,则补气生血;配白术,则益气健脾;配参、术、升、柴等,则补中益气,治中气下陷,内脏下垂。在扶正祛邪方面:如配白术、防风为玉屏风散,可固表止汗,治卫虚自汗;配当归、穿山甲等如透脓散,可托毒生肌,治气虚痈疮难愈;配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可补气活血通络,用治中风后…  相似文献   

5.
<正>党参、人参均为补气要药,具有补气健脾、益肺生津之效,常用于各种气血不足或津气两伤之证,并能安神定智。然人参大补元气,挽救虚脱,功效卓著;党参不及。党参同具人参功效,但效力弱,为平补和缓之品,为补益脾胃之要药,男女老幼皆宜。当党参作为人参之  相似文献   

6.
当归补血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方中仅由2味药黄芪、当归组成,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血之源,与当归合用,养血和营,则阳生阴长,气血两旺.两药相伍,共同发挥补气生血活血作用,主治劳卷内伤、气弱血虚之证.临床应用广泛,实验研究资料丰富,特别是免疫调节作用方面的研究,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较多的实验研究.现根据研究者主要观察的指标对象,将该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8.
正生脉散出自金代张元素的《医学启源》,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功效,是治疗气阴两虚的经典方。方中人参为君药,大补元气,益肺生津止渴;麦冬为臣药,甘寒养阴,益胃生津,润肺止咳;五味子酸温,敛阴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在实际运用中,经常用党参、太子参、西洋参来替代人参。党参甘平,补脾肺气,补血,生津。太子参甘平,补气健脾,  相似文献   

9.
【歌诀】清补之王西洋参,生津清火补气阴。渴躁烦倦疲乏身,热病阴虚润咳神。【释义】中药治疗气阴两伤首选西洋参。西洋参味甘,微苦,但其性凉,能清热生津,能补养阴气。津液得补,阴气得生,烦躁自然得舒,口渴得解,疲倦乏力之身自然轻快。热病伤津,阴虚内热,火气上炎,咽喉被火热灼伤而干痒疼痛。  相似文献   

10.
古方大补阴丸、左归饮、地黄丸(汤)等之类补阴剂,是治疗肾阴虚代表方剂,尽是一大队滋阴重味药物组成。强调单方面"滋阴",一直为临床医生治疗肾阴虚所习用。笔者经长期临床实践和观察,运用"滋阴益气法",即滋阴剂恰加二、三味如黄芪、党参、人参、白术等之类补气之品,或咸寒滋阴增液之品,甘凉生津润燥之品,配伍甘温补气之品组合成方剂。常用方剂如:自拟益气补阴汤(方药:黄芪、人参、熟地黄、山药、山  相似文献   

11.
红薯性平、味甘,归脾、胃、大肠、肾经,具有补中和血、健脾益胃、宽肠通便的功效,适合脾虚气弱、大便秘结、少气乏力者食用,《本草纲目》称其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红薯生食还可生津止渴,适用于口渴咽干者。1)补气血润肌肤。白皮红薯和红皮红薯的功效各有不同。白皮白心的红薯能补肺生津,适合于皮肤粗糙、干燥者。红皮红心的番薯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功效可与大枣相提并论,但无大枣的生湿热之虑,长期食用可以改善面部气色。  相似文献   

12.
生脉注射液在救治烧伤急症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脉注射液是根据金元医家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生脉散”经现代制剂技术精制而成。方中人参大补元气,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收敛固脱,三药相合,一补一清一敛而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之功,使气复津固,汗止而阴存,气阴充于脉道,而复其脉。多年来,我院将其用于烧伤急症病人的救治,效果满意。1 低血容量性休克烧伤休克的主要特点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发生在烧伤后48小时内。中医认为,津血同源,津液渗注于脉中,即成为血的重要组成部分。津液丢失,伤津脱液而导致气之虚脱,气伤则津液无以化生,终致气阴两伤;血为气之母,气随血…  相似文献   

13.
生三七甘苦而温,能于血分化瘀滞,生新血,配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止痛;配鸦胆子,化腐生肌,救肠中腐烂,为痢疾常用配伍;配大黄一热一寒,一通一涩,引邪下行,不止血而血自止;配白芷活血化瘀、消肿定痛;配白及镇痛、消肿、止血,促进溃疡面愈合,常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配血竭散瘀止痛,止血生肌;配水蛭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破血逐瘀,通利血脉。熟三七"生消熟补",与人参配伍化瘀而不伤正,补益而不壅滞,增强人体免疫力、益智健脑、保护心脏、抗衰老等;与黄芪配伍健脾益气,强健脾胃,固护正气,又能活血化瘀,止血消痛;与五味子配伍敛肺滋肾,生津敛汗,宁心安神。通过对生、熟三七两方面配伍应用比较,总结出生三七化瘀止血、消肿止痛力强,熟三七则偏补气补血,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长于治疗虚损劳伤,气血不足之虚证。  相似文献   

14.
补中益气汤源自《脾胃论》,是李东垣为治疗饮食劳倦导致内伤发热而创立。李东垣说:“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内经》日:“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本方以黄芪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共收补中益气之功;配陈皮理气,当归补血,均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下陷清阳,为补气方中的使药。综合全方配伍大意,一是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  相似文献   

15.
甘温除热法是应用性味甘温的方药,治疗脾胃阳虚,中气下陷,元阳不振,后天水火升降失调或气虚,气血两虚,体虚(气虚,阳虚),外感等所致的阳损及阴出现发热表现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病本在阳,故用甘温之法补益脾胃,益气升阳,且甘养温运,补而不腻,温而不燥,使脾胃气复,则枢机运转,清升浊降,亦即气旺则能生血,达到补阳配阴以治其本,使阳生阴长,阴阳相维而虚热自退。  相似文献   

16.
当归补血汤方义析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归补血汤方义析疑樊巧玲孙美珍(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当归补血汤出自金代李杲所著之《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一两、当归二钱组成。在各版《方剂学》教材中均将其作为补气生血的代表方而归属于“补血剂”,认为该方“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裕生血之源;更用当归益血和营,以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1],用于治疗血虚发热证。虽然教材中明确指出本方配伍之目的在于补血,然而细究其理法,不免会产生如下疑问:既为补血之剂,理应以补?...  相似文献   

17.
赵有 《中医药学报》2000,28(5):40-41
人参味甘微苦 ,大补元气 ,救逆固脱 ,善治一切虚证 ,是中医治疗急证和虚劳杂症的主要药物。清代陈士铎应用人参的经验颇为丰富 ,在《石室秘录》一书中 ,大部分处方均有人参 ,且用量较大 ,很有独到之处 ,为继承发扬陈士铎应用人参的经验 ,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和学习体会 ,将其运用人参的特点总结如下。1 补气祛痰  陈氏曰 :“盖痰之生也 ,由于气虚” ,他认为凡痰之产生 ,皆由于气虚不化 ,津液停聚而成 ,因此治疗痰证强调益气化痰 ,“人参既是益气之神剂 ,又是祛痰之妙药” ,故常用人参配伍祛痰药以治之。  如中风、厥证出现突然昏倒 ,不…  相似文献   

18.
黄芪味甘性温,有利气扶阳之功,阳虚之人表虚自汗,可以固表止汗;气血不足,神疲体倦,可以补虚益损;脾胃虚弱,食少泄泻,可以健脾止泻;阳气不运,水肿尿闭,可以温阳利水;痈疽内陷,脓血稀少,可以内托排脓;中风偏枯,手足不遂,可以和血通络;中气下陷,崩漏脱肛,可以固气摄脱。黄芪是一味益气扶正的药物,适用之所以广泛,与它的配伍有着很大的关系。如补气温阳,常与人参桂枝配合,补气生血,多与当归同用;益气升陷,则配参、术、升、柴;益气滋阴,则配地黄、麦冬;如配健脾利水的白术、防已,则能益气利水;配合活血通络的当  相似文献   

19.
方晓英 《光明中医》2009,24(9):1797-1798
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所著之<济生方>,原方用以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为补益心脾之祖方,临床较为常用.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脾益气,资气血生化之源;茯苓、枣仁、远志、龙眼肉、当归补血养心安神;佐木香理气醒脾,使其补而不滞;生姜、大枣补益脾胃,调和诸药.  相似文献   

20.
龟鹿二仙胶又名《四珍胶》,出自《医便》卷一,龟鹿二仙胶由龟板胶、鹿角胶、人参、拘杞组成。人以精、气、神为根本,精不足则无法生气,气不足则无法生神,然而补精必以滋味纯厚的药品为主,具《本草纲目》记载,李时珍日:龟鹿皆灵而有寿,龟首藏于腹,能通任脉,故取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鹿鼻常返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皆以养阳也,乃物理之玄微,神工之能事也!再加人参、枸杞,益气生精,四者合一,可达精生而气旺,气旺而神昌的境界,久服可延年益寿,故有二仙的美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