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牙体牙髓疾病无痛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78例牙体牙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病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无痛治疗,其中观察组给予阿替卡因联合肾上腺素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VAS疼痛评分情况,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联合肾上腺素麻醉。结果:1观察组中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7.44%,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84.62%。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阿替卡联合肾上腺素对牙体牙髓疾病患者给予无痛治疗,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胡青梅 《华夏医学》2006,19(5):1030-1031
氢氧化钙具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能够诱导根尖周缺损骨组织的重建,促进尖周病变的愈合,人们对其作用机理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并广泛应用于牙体牙髓疾病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笔者对此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70~80年代,在口腔医学领域里二氧化碳激光(CO2)首先被用于口腔肿瘤的切除。90年代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d:YAG)成为口腔科通用激光。当前,半导体二极管激光、氦氖激光(HeNe)、氩激光、掺铒:钇铝石榴石激光(Er:YAG)、铒铬:钇钪镓石榴石激光(Er,Cr:YSGG)已在口腔医学领域进入临床应用。用于牙髓治疗的准分子(Excimer)激光和自由离子激光的试验研究也正在进行[1]。现将各种激光在牙体牙髓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1诊断方面1.1对牙髓活力评价激光多普勒血流仪采用1~2mW的低强度的HeNe激光或半导体二极管激光,通过记录牙髓中运动的红细胞对激光束的频率偏移,来反映牙髓活力。激光多普勒在诊断时无痛,因而更适用于对年轻恒牙、牙外伤以及痛觉较敏感患者的诊断[2]。1.2早期龋的诊断许多体内、体外研究表明定量激光/光导荧光法(QLF)能够定量探测龋病并监测光滑表面的脱矿和再矿化。KavoDIAGNOdent,是一个较新的以激光为基础的探测装置,其激光波长为655nm。激光被牙体组织吸收后,会发出荧光。龋病时,荧光增加,并以数字反映出来[3],用以对早期龋诊断。2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制剂在牙体牙髓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牙体牙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牙周系统治疗,观察组采用氢氧化钙制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氢氧化钙制剂用于牙体牙髓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李湘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3):11-12,14
氢氧化钙制剂作为牙体牙髓疾病治疗中常用的消毒剂和盖髓剂,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人们对此也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氢氧化钙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能,大量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表明,氢氧化钙具有抑制根管内细菌生长、促进极尖形成及根尖周缺损组织重建等优点。本文就氢氧化钙的特性及其在牙体牙髓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氢氧化钙制剂在牙体牙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疾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氢氧化钙制剂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64%)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氢氧化钙制剂治疗牙体牙髓疾病,治疗效果明显,安全可靠,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激光应用于牙体牙髓疾病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激光被广泛应用于牙本质敏感治疗、龋病治疗以及根管治疗等方面.在选择激光治疗的时候,应根据疾病来选择合适的激光类型和参数等,进而有效治疗疾病,同时减少激光的副作用.目前关于激光的选择、激光的参数、操作规范以及远期疗效等相关报道较少,仍需更深入研究为激光在牙体牙髓疾病治疗中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及分析复方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患儿行无痛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接收的患牙体牙髓的6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共30例,麻醉过程中应用利多卡因;麻醉组共30例,麻醉过程中应用复方阿替卡因。观察及比较2组的麻醉情况。结果与参考组患儿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麻醉组患儿的麻醉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麻醉组患儿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更短(P0.05),麻醉组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更短(P0.05)。结论复方阿替卡因用于牙体牙髓患儿无痛治疗中的麻醉效果优秀,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荣博 《当代医学》2021,27(19):148-149
目的 探究复方阿替卡因应用于儿童牙体牙髓无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门诊行牙体牙髓无痛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进行浸润麻醉,观察组则应用复方阿替卡因进行浸润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制剂用于牙体牙髓疾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在该医院进行治疗的牙体牙髓疾病患者106例参与本文研究,第一组53例行常规的干髓剂治疗,第二组53例行氢氧化钙制剂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第二组牙体牙髓疾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第一组牙体牙髓疾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第二组并未出现并发症,第一组有患者也没有出现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体牙髓疾病患者行氢氧化钙制剂治疗,可获取显效效果,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治疗费用低,该治疗方法具有较广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制剂在牙体牙髓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牙体牙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例行牙髓体常规治疗,研究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氢氧化钙制剂治疗,对比2组经相应治疗方法干预后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情况、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临床附着指数。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经氢氧化钙治疗的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临床附着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疼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疼痛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牙体牙髓疾病行氢氧化钙制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出血指数、菌斑指数,降低出血,缓解疼痛,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3.
14.
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它良好的封闭性、生物活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可以减少根管治疗中微渗漏的产生,保存牙髓活性,减少其周围组织炎症的发生,被逐渐应用到牙科疾病的治疗中,本文就三氧化矿物凝聚体所具有的性能以及在相关牙体牙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李作东 《当代医学》2021,27(18):103-105
目的 研究氢氧化钙制剂对牙体牙髓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疾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用氢氧化钙制剂治疗,对照组采用牙周系统治疗,比较两组牙周指标、疼痛评分与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复方阿替卡因在儿童牙体牙髓无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救治的牙体牙髓疾病患儿15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儿诊治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患儿均给予利多卡因术前麻醉,观察组(75例)患儿则给予复方阿替卡因术前麻醉,对比两组患儿麻醉效果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儿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阶段、手术期间疼痛评分等指标差异,统计患儿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效果优良率(97.3%)与对照组患儿(84.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期间、手术期间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麻醉起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6.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阿替卡因在儿童牙体牙髓无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缩短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儿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究奥硝唑合剂辅助性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 方便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来该院接受疾病治疗的124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2例.观察组受试者使用奥硝唑合剂完成辅助填充治疗.对照组受试者接受常规化填充剂永久性根管填充疗法.分析两组受试者治疗有效率情况以及两组受试者...  相似文献   

20.
在牙体牙髓的治疗过程中,无论使用何种器械切割、打磨牙体组织(如窝洞制备、根管扩挫等)均可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无机物和有机物,称为玷污层。早在50年代就已发现这一特殊结构,但因条件的限制未受到重视。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其结构与作用逐渐了解,也日益受到关注,对其去留也是多年来争论的焦点。就其对牙体牙髓病治疗质量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其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