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头颈部检查阳性病例.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Sensation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并行1 mm薄层重建,造影剂量按1.5 ml/kg,注射速率为3 ml/s,扫描延迟时间16~18 s.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建,重建方法为MIP、VR等,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52例阳性病例中,一侧颈内动脉狭窄6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3例,一侧椎动脉狭窄4例,双侧椎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畸形3例,海绵窦瘘2例,脑内动脉瘤23例,动静脉畸形(AVM)9例.52例CTA对于病变的大小、形态、范围均能清晰显示.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及病变与周围的三维空间关系的定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8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的资料。结果:观察发现,84例患者中,其中19例患者的颈、脑血管完全正常;显示颈内动脉狭窄者有24例;颈总动脉狭窄者有13例,一侧颈动脉分叉处狭窄都有3例;一侧椎动脉纤细17例,颅内动脉畸形者有5例;显示颅内动脉瘤3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预后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5例怀疑颈动脉及椎动脉病变患者经16排螺旋CT扫描后,在工作站上,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包括用容积重组(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方法.结果 35例血管成像发现:颈内动脉狭窄12例,颈总动脉狭窄9例,颈动脉瘤2例,椎动脉狭窄6例,正常6例.结论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分析、评价预后以及为临床指定治疗计划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疑为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了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范围为腹主动脉肾动脉开口水平至踝关节水平,层厚2.5mm,螺距1.375:1,重建层厚1.25mm.对比剂剂量100ml~130ml,注射速率3.0ml/s-3.5ml/s.扫描后在Workstation4.2工作站上对全部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进行下肢动脉成像,重建方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结果 所有病例动脉血管重建像均显示良好,MSCTA发现37例患者共114个动脉节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1例下肢动脉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真实再现下肢动脉的解剖与形态,对临床评估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的范围与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64层CT血管成像,且应用同步减影技术(ssCTA)。扫描数据在AW4.3后处理工作站上使用各种不同技术进行后处理。结果:100例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及Willis环均能显示,共检出狭窄142段,闭塞26段,动脉瘤11例,血管起点变异15例,血管正常患者17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初步诊断,并且头颈部CTA能够成为头颈部血管疾病的首要检查及主要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述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64排Light Speed VCT螺旋CT机对73例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头颈部血管扫描;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造影剂量1.5ml/kg,注射速率4.0ml/秒先做延迟时间测定,再做血管增强扫描.后将薄层图像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73例中72例CT血管成像均能良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1例因头部轻微运动产生移动伪影.结论:头颈部CTA成像技术在工作站后处理图像上可更清楚地显示头颈部血管,为诊断脑及颈部血管病变提供丰富图像.  相似文献   

7.
刘鹏捷  徐超  吴海江 《中外医疗》2016,(21):182-18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头颈血管疾病中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0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采取CTA检查,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内动脉狭窄患者27例,颈总动脉狭窄患者16例,颈内动脉瘤患者13例,椎动脉狭窄21例,脑肿瘤9例,动静脉血管畸形患者16例,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15例,起源异常患者13例。结论采取64层CT对头颈血管病变进行诊断确切性高,可作为依据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可作为临床头颈部血管疾病的筛选方案,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的应用技术及其价值.方法 经肘静脉高压注射器注射,采用智能CTA扫描程序.探测主动脉层面造影剂浓度触发启动扫描.将数据导入CTA软件包进行MPK、MIP、CPR及VR血管成像重建.结果 主动脉CTA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主动脉瘤4例.双下腔静脉并盆腔动静脉瘘1例.主动脉血栓与钙化斑块6例.一侧椎动脉狭小/狭窄8例.椎动脉变异3例.脑血管畸形1例.脑血管变异2例.正常主动脉、椎动脉及脑血管属支11例.结论 16层螺旋CT的亚mm层厚,0.42秒/圈的速度、覆盖范围大的扫描.加上软件包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在血管病变的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所获得的血管图像有替代有创性DSA的趋势.将成为血管性疾病中一种无创而且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袁学文  吕敏文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129-113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患者行肾动脉CTA检查。采用SOMATOM sensation16层螺旋CT机扫描,造影剂使用优维显80-100ml.流率为3.5--4.0ml/s,延迟时间为25s-30s,扫描后将图像进行2mm层厚、1mm重建间隔重建。然后,将重建后的图像送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结果双侧肾动脉主干及支段肾动脉全部显影清晰,其中显示21支肾副动脉,有63段动脉管壁轻度狭窄,35段动脉管壁严重狭窄,2段动脉管壁完全闭塞,1例伴有腹主动脉瘤。其余动脉段均正常。结论16层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显影清晰,安全可靠,是肾动脉血管成像较为理想的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72例行64排螺旋CTA扫描, 减影后原始扫描数据传入ADW4.4后处理工作站, 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分析。结果: 结果发现动脉瘤26例, 动脉狭窄17例, 动脉瘤合并动脉狭窄7例, 血管异常起源8例, 烟雾病5例, 动静脉畸形4例, 正常5例。结论: 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各主支血管及其分支, 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预后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临床诊疗起重要指导作用, 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椎动脉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41例患者行椎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成像检查,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R)、最大强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T)及血管仿真内窥镜(CTVE)。结果44例中,26例患者有异常血管,其中双侧血管异常3例,单侧血管异常23例,行走变异3支,狭窄17支,迂曲11支,2支局部动脉壁钙化。结论椎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椎动脉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对椎动脉病变引起的多种临床常见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怀疑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扫描参数及方法:层厚10 mm,间隔10 mm,螺距1.375∶1,速度:27.50 mm/rot,对比剂量100-120 ml,注射速率:3.0-3.5 ml/s,使用SmartPrep自动跟踪技术,并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22例中有髂总动脉瘤2例,小腿动脉狭窄5例,腹主动脉瘤2例,髂总动脉闭塞1例,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狭窄1例,闭塞2例,髂内、外动脉狭窄1例,闭塞1例,股动脉狭窄2例,小腿动脉狭窄、闭塞1例。动静脉畸形2例,2例未见异常,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2例同时行MRA检查,3例行DSA检查。结论使用跟踪技术的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能准确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下肢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下肢血管病变较为优化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脑血管病变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扫描原始数据送到工作站上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讨论其CT表现并与DSA进行对照。结果CT血管造影(CTA)检出脑内动脉瘤7例,动静脉畸形5例,Moyamoya病2例,急性脑血管梗塞5例,血管狭窄2例。除1例CTA显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而DSA未能检出外,其余病例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安全、快速、无创、准确性高,可作为脑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肇平  李清水 《中外医疗》2014,(11):190-19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64排128层)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怀疑患有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采用64排Brilliance 螺旋CT进行血管成像扫描,右上肢静脉团注入造影剂优维显60~70 mL,注射速率4.0~5.0mL/s。采用触发扫描技术,先选好跟踪层面,待CT值达到设定阀值时自动启动扫描,并将原始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VR)及MIP、CPR、MPR等多种成像方式进行诊断。结果42例患者图像清晰,对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颅内动脉及其一级分支显示良好,且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诊断结果为39例病变。结论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逐步取代DSA,其安全可靠,简便快捷,图像清晰,具有多种后处理方式,为头颈部血管疾病提供更多、更可靠信息,具有优越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颈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128层螺旋血管成像资料,并由两名放射医生分别应用Siemens公司Syngo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一致时诊断成立。结果 56例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经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颅内动脉瘤5例,其中大脑前动脉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l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l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l例;136例患者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狭窄,部分病人有颈部及颅内多支血管病变;颈动脉闭塞5例;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3例;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头臂干动脉瘤样扩张1例;右侧颈总动脉动脉瘤样扩张1例;大脑大静脉动脉瘤样扩张2例;锁骨下动脉闭塞3例。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颈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的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4例临床怀疑颈动脉或椎动脉疾病者,行1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将扫描获得的原始图像传到工作站,进行多种方法后处理,对颈部血管狭窄进行定量评价,对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准确评估。结果34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者29例,管腔轻度狭窄者10例,中度狭窄者12例,重度狭窄者5例,节段闭塞者2例;钙化斑块15例,非钙化斑块1O例,混合斑块9例;CT值范围20-1140Hu,其中钙化斑块CT值220-1140Hu,非钙化斑块CT值20—73Hu;左侧颈总动脉起源异常者1例;颈动脉体瘤2例;椎动脉狭窄者4例。结论16层螺旋CT有艮好的时间和密度分辨率,联合三维成像各种后处理功能,可以直观显示颈部血管的形态,准确评价管腔的狭窄程度和评估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和诊断信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郭伟  黄伟  刘玉凯  熊图  邓磊 《大家健康》2017,(10):49-50
目的:分析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45例在临床上疑似恶有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头颈部血管扫描,并对所有患者施以血管的三维重建.结果:45例患者的图像均清晰,且对其颈部内外动脉、椎动脉以及相应分支、颅内主要动脉及其相应一级分支均显示良好,扫描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的要求,最后诊断结果显示42例病变.结论:对于头颈部相应血管痛变患者,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扫描,具有安全可靠,方便快捷以及图像清晰等特点,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患者头颈部血管,从而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32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使用价值。方法用32排螺旋CT对59例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进行CTA扫描及VR、MIP、MPI等重建,收集、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综合评价血管病变。结果正常10例,异常49例,其中动脉瘤8例,与DSA显示结果一致,狭窄和闭塞39例,动脉夹层1例,图像质量理想,均符技术和诊断要求,能显示正常血管及显示异常血管的类型、走向、位置、大小。结论 32层螺旋CT层血管成像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头颈部各种血管疾病,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减影在头颈部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减影后血管成像(DSCTA)技术检查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检查方法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2例顺利完成减影,可评价颈动脉血管共有104支,颈动脉起始段可评价血管显示率为80.8%,颅外段为100.0%,颅内段为95.2%,总体可评价率为91.1%。52例患者共发现病变血管48支,主要表现为轻度狭窄(占35.4%),其次为中度狭窄(占25.0%)和重度狭窄(20.8%),闭塞占18.8%。病变部位主要发生于颈动脉分又、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结论16排螺旋CT减影后血管成像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头颈部血管重建图像,MIP重建方法好,在诊断颈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探讨其在颅内血管畸形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例疑诊脑血管畸形及动脉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对图像进行多种模式的后处理。结果 20例检查中发现Willis环及分支动脉狭窄5例,先天性变异3例,烟雾病1例,AVM6例,动脉瘤5例。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SCTA)准确的显示Willis环及主要分支,应用多种重建方式显示动脉瘤;明确显示动静脉畸形的所致的畸形血管团。结论 多层螺旋CT脑血管CTA是能够对临床疑诊血管畸形诊断的一种可靠检查方法,能无创的为临床治疗提供治疗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