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异常开放性咽鼓管(PET)是一种难处理的疾病,患者自听增强或耳塞,常因体重迅速下降。妊娠,用避孕药和某些神经肌肉性疾病引起,据报告有些PET伴有渗出性中耳炎,鼓膜内陷和胆脂瘤等中耳合并症,但对其咽鼓管的病理生理学尚未进行充分的研究,下面对PET的声顺和通气功能进行研究。对鼓膜位置随呼吸而变动诊断为PET的14人(17耳),年龄13-76岁的患者进行研究,19人(22耳),年龄9-41岁的外伤性鼓膜穿孔作为对照。本研究采用充气和排气试验及用力反应试验(ForcedresPonsetest)观察咽鼓管功能。PET的被动阻力变化程度表明咽鼓管…  相似文献   

2.
过去对咽鼓管自主神经的分布未加以重视。Jackson曾用狗作实验,刺激狗的颈交感神经发现有增强咽鼓管开放的作用,并假定其开放原因是由于管内粘膜血管收缩的结果。作者希望通过刺激付交感神经而获得相反结果,因此刺激狗的翼管神经并观察此神经是否含有扩张咽鼓管粘膜血管的纤维。  相似文献   

3.
咽鼓管功能障碍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目前缺乏简单易行的实时检测咽鼓管生理状态下主动开放功能的手段。咽鼓管声测仪器无创又能实时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是很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检查方法。本文从咽鼓管声测仪的发展历史、咽鼓管声测仪在正常人中的测试参数探索及其在咽鼓管开放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三方面来对这项检测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中耳疾患的病理生理与其咽鼓管机能的关系密切,客观地观察咽鼓管机能的动态,已是重要的一环,为此,已有音响咽鼓管检查法,(sonotubometry)应用于临床。作者将“音响”部分改换为“光”的光咽鼓管检查法(phototubometry)并在临床试用。光咽鼓管检查法的原理是以纤维内窥镜置于咽鼓管咽口做光源,当吞咽时咽鼓管开放,光径咽鼓管,经鼓室、鼓膜到达外耳道,在外耳道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咽鼓管阻塞性疾病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声信息治疗+药物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分组对照。结果前者比后者见效快,疗效好,疗程短。结论声信息治疗为咽鼓管阻塞性疾病的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咽鼓管声测法的回顾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咽鼓管功能障碍与许多中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常用的叫鼓管功能检查法有:吞咽试验法,波利策法(Politzer method),导管吹张法,鼓室滴药法,咽鼓管造影术,鼓室图法(鼓室导纳曲线峰压点的动态观察法和正负压平衡法)以及咽鼓管声测法(Sontubometry)等。目前广泛应用的咽鼓管功能检查方法存在某些不足^[1-2]:如鼓室滴药法,  相似文献   

7.
文中对9例(11耳)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患者在平静呼吸状态下作“临床声反射”检查时,记录到非声刺激的波状曲线,波幅在0.05-0.60mmho之间,其波动频率与呼吸次数一致,屏气时波动消失,深呼吸时波幅增大,此种表现在正常人及患者健耳均不能见到;经治疗后该波动可减弱或消失,提示该曲线为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特征性表现,与其它检查比较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咽鼓管功能状况与中耳疾患的诊疗和鼓室成形术的疗效有密切关系,是航空专业人员体检的重要项目。其测试方法亦在不断发展中。利用声阻抗计测试咽鼓管功能,不仅在鼓膜完整情况下可以测试;鼓膜穿孔时亦同样可以进行。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报道日渐增多,现择要介绍于下。一、鼓膜完整时测试方法从鼓室功能曲线(typanogram或鼓室压曲线)可以初步判断咽鼓管功能。一般说来,咽鼓管功能正常者大多为正常A型曲线,峰压点在士25mm H_2O范围内,咽鼓管功能不良者多为负压型(C型)或平坦型(B型)曲线;咽鼓管异常  相似文献   

9.
慢性咽鼓管阻塞又称慢性咽鼓管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咽鼓管粘膜增生、肥厚和粘连,而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阻塞状态,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中耳积液、中耳炎、传导性耳聋耳鸣等.过去应用中西药物治疗耳咽管闭塞性疾病,疗效差,见效慢,临床工作中发现使用声信息治疗仪治疗,疗效好,见效快,能为过去久治不愈的患者解除痛苦,为治疗咽鼓管阻塞的新方法、新途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咽鼓管的解剖提出新的概念,它们用对咽鼓管的颞骨作成组织切片,通过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将咽鼓管分为六个部分:咽口部、中间部、近峡部、峡部、峡后部及鼓室前部。并对咽鼓管弯曲率,倾斜度与临床的解剖关系进行了研究。现就国外近年有关文献进行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耳手术的并发症,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生率为3~5%。文献报告认为手术用钻产生的噪声可影响耳蜗功能而为致病因素之一。作者对4名因梅尼埃难以控制而行内淋巴囊减压或外半规管链霉素灌注的男性病人(平均年龄58.7岁)。术前、术后用耳蜗电图描记监测。术中使用钻机最大转速每分钟2万转,有  相似文献   

12.
鼻声反射测量是一种利用声波反射的原理评估鼻腔气道的客观检查方法,可通过描述鼻腔的最小截面积和距鼻孔一定距离的鼻腔容积来描述鼻腔的形状,是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经常被用于鼻科学的临床和科研中,来评价鼻腔的几何形状和黏膜的充血状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用咽鼓管X线造影的方法,研究人的咽鼓管开放的详细过程,并通过X线摄片证明咽鼓管有唧筒或泵样的清除异物的功能。检查对象为有鼓膜穿孔的慢性中耳炎患者,仅对咽鼓管功能正常的9耳做了咽鼓管X线造影检查。方法是将开口的导管紧放入外耳道,从导管向鼓室内滴人造影剂。X线照像采取最易看出咽鼓管的颏顶方向,在电视监视下,确定咽鼓管内已有造影剂之后,拍摄咽下时咽鼓管像,采用35mm的摄影机连续拍照。结果证明:(1)安静时咽鼓管呈倾斜的裂隙状,咽下时由于腭帆张肌的收缩,咽鼓管外壁被牵拉向前下方,使管腔开大。(2)由于咽下动作使咽鼓管开放,异物可被吸引和贮留在管腔内;当咽下动作终了时,  相似文献   

14.
患慢性中耳炎时,常伴发炎症性咽鼓管缩窄从而影响中耳炎治愈和听力重建术的疗效。既往文献中曾报导于食管、乳突根治腔、鼻额管、永久性气管瘘成形术时应用生物材料——异种腹膜管获得成功,这种“生物绷带”可使创面周围组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无肉芽生长,且上皮迅速再生。因此,作者将之转用于对咽鼓管瘢痕狭窄患者作长期扩探,所用牛腹膜系经4%甲醛液防  相似文献   

15.
尽管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方法很多,但远非经常有效,需探寻新办法。为此作者对28例咽鼓管功能障碍、鼓膜完整者试用了低强度氦氖激光(-38)照射其咽鼓管软骨部起始端及咽口的粘膜。为将激光导入咽鼓管口,采用单导光纤维,其能量总消耗不超过22~25%。照射前先用金属咽鼓管导管通气,然后将导管用特殊装置(小夹子及额镜头带)固定,再经导管插入导光纤维。照射持续6分钟,导光纤维远端处的功率为50~60mW/cm~2,每日或隔日一次,5~10次为一疗程。照射前后,所有病人均纯音测听,用耳压计,鼓室功能测量,气声强度计(Pneumophonometer),咽鼓管风速  相似文献   

16.
慢性中耳炎时,影响鼓室成形术效果的主要原因,还是咽鼓管的功能。为研究咽鼓管功能,作者们应用EMT-32 C空气压力计与瑞士产Elema商标的Mingograph-81多导心动描记图联接,通过数种咽鼓管功能试验,测定外耳道压力改变,记录于记录纸带和示波器的屏幕上,单位以mmH_2O计算。共检查70例15~65岁的慢性中鼓室炎的病人和17名正常人。分析病人治疗过程中的资料,可分4组:第1组17例,压力波动在0.07±0.03、0.06±0.02、0.34±0.19 mmH_2O,评定为咽鼓管通过度不良。第2组29人,咽水试验压力0.67±0.08mmH_2O,Toynbee试验4.35±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视频下,自咽鼓管咽口插入胶管并留置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在鼻内镜视频系统下,经咽鼓管咽口插入鼓室腔,外侧端固定于面颊部,定期抽液,冲洗、注药,痊愈后观察10天拔管.结果 21耳均插管顺利,无不良反应.其中18耳一次插管治愈,占85.7%,3耳经2次插管治愈,占14.3%.总治愈率100%.结论 通过鼻咽部咽鼓管置管术,视野清晰,操作方便,治疗时间短,复发率低,无明显后遗症,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织布车间接触稳态工业噪声[95~105dB(A)]引起耳聋工人151耳和正常青年人的52耳作对照,采用MadsenZS77-MB型声阻抗测试仪进行测试,并用Damplex AS-72型听力计进行纯音测听,根据Jerger(1977年)预估听闻的公式:  相似文献   

19.
腭肌阵挛引起一耳或两耳客观性耳鸣已是众所周知。早在1862年Politzer首先描述了这种耳鸣,认为它是由咽鼓管肌肉阵挛所引起。晚近又出现了更多关于耳鸣起因的理论。一些学者认为耳鸣是由鼓膜张肌、镫骨肌、腭帆张肌、腭帆提肌收缩所致;还有人(Pulee和Simonson,1961)认为引起耳鸣的原因是咽鼓管本身的节律性开放与关闭。作者通过腭肌阵挛伴有客观性耳鸣的3例病人的咽鼓管导声测量,对客观性耳鸣的起因进行探讨。这3例病人都做了纯音测听、阻抗测听、听反射及听反射衰减检查,其中2例还做了电反应测听。上述检查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下经咽鼓管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经咽鼓管鼓室内短期留置导管并注药治疗顽固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引导下经咽鼓管向鼓室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留置7-10天,期内每隔1-2天注入空气1ml,泼尼松龙和a-糜蛋白酶混合液约0.5~1ml.治疗后随访观察6-12个月.结果共治疗172耳,治愈128耳(74.4%),好转26(15.1%)耳,无效18(10.5%)耳.有效率达89.5%.结论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操作简便,效果可靠,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