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诊断及治疗经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经验,观察了1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患者,结果为治愈6例,摘除移植肾4例,死亡1例。认为:(1)肾移植术后患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接受抗排斥的免疫抑制剂,结核感染的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50倍。(2)肾移植术后高热应用抗生素效果不佳者即使化验结果阴性也不能排除结核菌感染。(3)一旦确立诊断早期使用抗结核药物,同时将激素减为最低量。(4)对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和总结肾移植术后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 2842例肾移植受者中,术后有61例诊断为结核病,回顾性分析这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肾移植术后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如下:(1)发病时间为术后1~156个月,发生率达2.1%(61/2842),术后1年内结核病发生率为54.1%(33/61);(2)结核病灶最常见的部位为肺部(77.0%,47/61),肺外结核的发病率高(60.7%,37/61),其中淋巴结结核14例(23.0%)、结核性胸膜炎8例(13.1%)、移植肾结核7例(11.5%);(3)术后结核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咳痰、消瘦及淋巴结肿大;(4)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率高(91.8%,56/61),影像学检查在结核病的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5)结核病患者均采用“个体化”抗结核治疗方案,包括活动性结核感染的治疗及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两种方案.肝功能损害(16.4%)、肾功能损害(39.3%)及周围神经毒性(3.3%)是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也是抗结核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6)术前存在陈旧性结核,术后结核病复发的可能性增加(23.5%,4/17);(7)术后结核病患者常伴有细胞免疫功能减弱,常继发细菌、病毒及真菌的重叠感染(19.7%);(8)结核病患者术后1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85.2%和8.7%,3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85.2%和75.4%,总体累积死亡率达14.8 %(9/61),重叠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结核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66.7%,6/9).结论 我国肾移植受者术后并发结核病的风险较大,且容易合并各种严重并发症致患者死亡,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后结核是威胁肾移植患者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由于肾移植患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原因,导致结核发病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及治疗均较普通结核困难.依据其临床表现、相关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及早做出肾移植后结核的诊断对治疗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认识肾移植患者抗结核用药方案的特殊性,密切监测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并及时调整剂量,发现潜伏期结核患者并给予预防性治疗,是提高肾移植后结核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由于肾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 ,所以继发感染是肾移植的常见并发症 ,且有很高的死亡率 ,其中结核感染的诊断较为困难。 1989年 1月至 1999年 1月我科共遇到 13例肾移植后并发肺结核感染。一、资料与方法13例中 ,男 10例 ,女 3例 ,年龄 32~ 5 1岁 ,平均 39.5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炎尿毒症 ,3例术前有结核病史。移植前均接受血液透析 ,透析时间 1.5~4.5年。结核感染发生于术后 2个月~ 4年 ,平均 6 .5个月 ,临床表现均有发热 ,发热 38.1~ 42℃ ,以驰张热为主要热型。入院前发热持续 17~ 41d ,伴咳嗽 8例 ,咳痰 4例 ,呼吸困难 2例 ,肺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后肺外结核的发病及诊治特点. 方法 1991年1月至2007年4月行肾移植手术2333例,术后发现结核病37例,经病理学和(或)影像学检查确诊肺外结核者19例(51%).其中累及移植肾5例、脑膜4例、胸膜4例、淋巴结3例、软组织2例,喉、肝、胸椎、肠道各1例,同时有2个肺外部位受累者3例.发病高峰期为术后1年(53%).治疗方案主要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组合,疗程6~25个月. 结果 14例经抗结核治疗痊愈,随访1~161个月,患者均存活且无复发;5例患者治疗无效,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6%).抗结核治疗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8例(42%),肝功能损害4例(21%). 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后肺外结核发生率、病死率较高,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使用抗结核药物时应注意兼顾抗结核与抗排斥反应2方面.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后小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小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和分析6例肾移植术后小肠梗阻的病例资料。结果 6例患出现肠梗阻症状的时间为肾移植术后0.5~46个月。4例在肾移植手术前后有腹部手术史。腹痛、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临床表现。腹部X线明确诊断后,2例予禁食、胃肠减压等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但其中1例缓解后发作急性排斥反应,予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后好转。4例在非手术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分别行小肠粘连松解、粘连部分空肠切除术、端端吻合术和回肠部分切除术、端端吻合术,3例患肠梗阻症状消失,1例术后死于腹腔感染。结论早期诊断和正确及时的处理是改善肾移植术后小肠梗阻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并发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生肠穿孔患者的资料.8例均为首次肾移植,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8例患者中,1例肾移植术前有胃大部切除手术史,其余7例术前无胃肠道病变.1例于肾移植术中切除了双侧多囊肾.1例在发生肠穿孔前因急性排斥反应而接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8例患者均接受了剖腹探查术,同时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结果 肠穿孔发生于肾移植术后3~18 d.5例患者表现为突发性腹部绞痛,不同程度的急性腹膜炎体征;3例急性腹膜炎体征不明显.患者体温为36.5~38.4℃.腹部X线检查显示,5例右侧或双侧膈下出现游离气体,3例出现肠管扩张及肠梗阻征象.诊断肠穿孔后3~96 h患者接受了剖腹探查.术中证实,7例为同肠穿孔,1例为降结肠穿孔.剖腹探查的同时,3例接受了小肠穿孔修补术,4例接受了部分小肠切除吻合术,1例接受了部分结肠切除吻合术.经手术治疗,5例患者痊愈出院.随访0.5~3.5年,肾功能良好,未再发生肠穿孔;3例患者分别于肾移植术后30~108 d因肠穿孔并发症死亡.结论 肠穿孔是肾移植术后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腹部X线检查结果对早期诊断具有较大意义,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脊柱结核较常见,尤以腰椎好发,其次是胸椎,但是肝移植术后椎体结核还鲜见报道。我们现报告2例患者分别在肝移植术后1个月和3个月发生椎体结核。[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或免疫抑制过度是器官移植术后病毒感染的最重要原因。301例肾移植患者术后31例发生带状疱疹,发病率为10.3%,发病时间以术后1~2年间最多见,多伴有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应用、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防止合并细菌感染和对症处理等四个方面。认为阿昔洛韦抗病毒效果较好,而适当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则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并发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其中死亡率最高的细菌性感染是肺炎。本文对40例肾移植后发生细菌性肺炎的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肾结核临床诊治的新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肾结核诊治的新特点,提高肾结核尤其是不典型肾结核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经病原学或病理学证实的87例肾结核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综合运用尿常规、肾脏功能测定、红细胞沉降率、尿找抗酸杆菌、尿荧光TB检测、尿PCR-TB;器械检查包括膀胱镜、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CT等;主要鉴别肾脓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肾肿瘤、输尿管结石等疾病,获得确诊。保守治疗;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16例,抗痨及血液透析1例;手术治疗;患肾切除54例(62.5%),(孤肾)肾造瘘3例,肠道代膀胱术4例(4.6%)。结论:近年来肾结核呈现非典型化,应强调对非典型肾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静脉肾盂造影(IVU)对肾结核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应重视CT在肾结核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治疗上仍以肾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的临床诊断方法 .方法 分别于肾移植术后第1、3、6、9、12个月收集90例肾移植受者血、尿标本,进行尿沉渣Decoy细胞计数与BK病毒(BKV)DNA含量的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移植肾组织中的SV40-T蛋白,移植肾组织及确诊为BKVAN患者的尿沉渣中脱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普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90例肾移植受者1年内尿液Decoy细胞、BKV DNA及血浆BKV DNA阳性率分别为:42.2%(38/90)、45.6%(41/90)和22.2%(20/90);阳性者中位数水平分别为8个/10 HPF、2.60×10~5拷贝/ml和9.65×10~3拷贝/ml.确诊BKVAN 5例.结论 肾移植术后定期规律监测有关BKV活动的指标非常必要.确诊BKVAN需依靠普通病理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或普通透射电子显微镜并结合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的诊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带状疱疹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肾移植术后并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肾移植患者并发VZV感染多发生在术后1~2年,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即可诊断带状疱疹,必要时可取水疱液检查;63例患者在发生VZV感染后均根据血环孢素A(CsA)浓度谷值和峰值适当减少CsA用量,或调整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方案。53例采用阿昔洛韦5~10mg·kg-1·d-1静脉滴注4~10d,治疗有效;另10例阿昔洛韦治疗效果不明显,6例改用更昔洛韦,4例加用更昔洛韦,剂量为5~6mg·kg-1·d-1,其中9例治愈,1例死于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的呼吸衰竭。所有患者在抗VZV感染的同时均使用抗生素,以防止合并细菌感染,并给予止痛、神经封闭以及生物反馈等综合治疗。本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4%(62/63)。结论肾移植术后VZV感染多发,诊断并不困难,治疗上合理用药非常重要,并相应调整免疫抑制治疗方案;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对VZV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后重症肺炎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Xu T  Wang XF  Dong XS  Qu XK  Ye HY  Huang XB  Han F  Hou SK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0):672-674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肾移植后重症肺炎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共有172例成年患者在我院接受尸体供。肾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17例发生肺炎,对其中11例移植后的重症肺炎患者,应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包括氨曲南、红霉素和更昔洛韦,并进一步根据病原学诊断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通过肺泡灌洗液(BAL)、痰及血标本的检查进行病原学诊断,包括细胞分类、病理学检查及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培养等。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选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或机械辅助通气等缓解缺氧。结果172例。肾移植患者的肺炎发生率为9.9%(17/172),重症肺炎11例占65%,1例(9%)死亡。发热为最常见初发症状(82%,9/11),45%(5/11)同时存在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的典型重症肺炎三联征。BAL培养和血液培养获得病原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和46%。6例需BiPAP辅助通气,2例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结论BAL检查是获得病原学诊断的首选方法;及时减少免疫抑制剂剂量、应用适当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选用恰当的辅助通气对于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术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抢先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肾移植术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抢先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进行肾移植手术并坚持随访的165例受者作为研究对象.移植术前及术后第2~8周每周1次、第9~24周每2周1次收集受者血液和尿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血液和尿液标本中的HCMV DNA拷贝数.对浓缩尿中HCMV DNA超过103拷贝/ml的受者,立即给予更昔洛韦进行抢先治疗.结果 165例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液和浓缩尿中均未检测到HCMV DNA;从术后第2周开始,浓缩尿中就可检测到HCMVDNA,峰值出现在第6~8周,且同一检测时间点,浓缩尿中HCMV DNA阳性例数均明显多于血液中阳性例数.术后共有30例受者血液中检测到HCMV DNA,阳性率为18.18%;有64例受者浓缩尿中检测到HCMV DNA,阳性率为38.79%;浓缩尿中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和浓缩尿中HCMVDNA均阳性的30例受者,经更昔洛韦抢先治疗后,病毒拷贝数逐渐下降,但有8例发展为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经加强抗病毒以及其他综合治疗后痊愈,浓缩尿中HCMVDNA转阴时间为(10.2±3.4)d.另34例仅浓缩尿中HCMV DNA阳性的受者,经更昔洛韦抢先治疗后,无一例发展为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浓缩尿中HCMV DNA转阴时间为(5.5±2.1)d,与血液和浓缩尿中HCMVDNA均阳性的受者比较,其转阴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FQ-PCR方法检测受者的浓缩尿能提前检出HCMV DNA,提高阳性检出率.一旦受者浓缩尿中HCMV DNA阳性,采用抢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BK病毒(BKV)的感染特点。 方法 于我院门诊选取肾移植术后48个月内的患者共243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82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上述2组的血、尿标本,行BKV尿沉渣细胞学计数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结果 试验组受者的尿Decoy细胞、BKV尿症与BKV血症的阳性率分别为35.4 %、36.6%和16.9%;对照组分别为4.9%、20.7%和2.9%。试验组受者的尿Decoy 细胞阳性者Decoy细胞中位数水平为6个/10 HPF,BKV DNA阳性者尿液和外周血BKV中位数水平分别为1.50×104拷贝/ml和6.87×103拷贝/ml;对照组分别为2个/10 HPF,1.10×104拷贝/ ml和2.24×103拷贝/ml。与健康者相比,肾移植术后试验组BKV DNA阳性率及水平明显升高(P < 0.01)。肾移植受者的尿液Decoy 细胞计数与尿液BKV含量呈正相关(r = 0.636,P < 0.01);尿Decoy大量组(>10个/10 HPF)的血BKV DNA阳性率及水平显著高于少量组(1~5个/10 HPF)(P < 0.05)。 结论 肾移植受者较健康人群易发生BKV再活化。定量尿沉渣细胞学检测简单、易行、敏感,可以作为BKV活化的指标,预测病毒尿症及病毒血症。此外,也可检测血、尿BKV DNA,以了解病毒活化情况和筛查BKV相关的移植肾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诊断。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CMV)活动性感染的简便方法,并探讨其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的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催化信号扩增法检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巨细胞病毒磷蛋白(CMV pp65)。结果100例。肾移植受者中,44例CMV pp65抗原阳性,其中29例表现出CMV病的症状,其CMV抗原指数为(72±45)/2×10^5,而15例无症状CMV pp65抗原阳性者的CMV抗原指数为(46±25)/2×10^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CMV病患者中,27例接受抗病毒治疗,其中26例治疗后CMV pp65抗原阳性细胞减少,症状消失,另1例CMV pp65抗原阳性细胞持续不降,患者因肺部感染死亡;未经抗病毒治疗的2例患者均死亡。结论催化信号扩增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的CMV pp65用于诊断。肾移植术后CMV活动性感染简便、敏感,并可指导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植免疫研究的深入和新型免疫抑制剂不断问世,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移植物的存活,特别是短期存活已有明显提高,但急性排斥反应仍然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发生难治性排斥反应的比例逐渐升高,其较高的移植肾失功率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与30年前相比,我们对于急性排斥反应、难治性排斥反应诊断与监测的策略一直没有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