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对心房纤颤施行同步复律治疗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它具有安全、疗效高、作用快和简便的优点。我院1990年至19%年对6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合并慢性房颤患者应用同步电复律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6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合并慢...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74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均行经胸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INR达标后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检出血栓形成,口服华法林治疗6个月后,73例患者INR达标,顺利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随访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经胸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献报道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体循环栓塞占风湿性心脏病发病人数的 2 0 % ,其中脑栓塞占 2 /3〔1〕,而合并冠状动脉栓塞致急性心肌梗塞较少见。近 3年我院收治 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患者 ,男 ,34岁。以“心悸、呼吸困难反复发作 2年 ,加重伴下肢浮肿一周”入院。查体二尖瓣区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心脏彩超示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左心房可见直径 6mm的附壁血栓。心电图示 :快速性心房颤动 ,心室率16 0次 /分。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心房颤动 ;心功能Ⅲ级。经…  相似文献   

4.
张旭苗 《中外医疗》2013,32(9):48-49
目的探讨电复律联合胺碘酮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并对比分析其对治疗所起的作用及意义。方法从该院行二尖瓣术后出现持续性心房颤动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抽取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使用电复律前分别使用胺碘酮和安慰剂,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持续性房颤的转复及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胺碘酮后电复律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律后房颤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较少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术后出现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电复律治疗前,联合使用胺碘酮,可以有效提高电复律的成功率,并明显减少其房颤的复发几率,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6岁。因心悸、气促5年于2004年5月5日收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外科。患者自1999年3月起反复出现心悸、气促伴胸闷、胸痛及双下肢浮肿,曾伴发晕厥1次。多次在当地医院治疗,体检发现患者全身浮肿,二尖瓣面容,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闻及236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区闻及双期杂音。结合心脏B超,明确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双房、右室增大,房颤,心功能III级”。予以利尿、抗凝、强心等内科治疗,症状能改善,但病情反复发作。本次要求手术治疗而入院。入院手术前检查,心电图为房颤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相似文献   

6.
同步直流电复律(以下简称电复律)治疗心房纤颤(房颤),一般认为相当安全。但亦有报告术后延迟发生心室纤颤以及猝死者。我科近日遇到一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慢性房颤患者,电复律后19小时发生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经有效处理后,保持窦性心律出院。现将经过摘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后房颤复律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PBMV术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房颤患者49例进行复律治疗。结果;药物转复5例,同步直流电转复成功41例,总转复成功率93;8%。认为复律时机宜选在PBMV术后半年进行。临床上可根据PBMV术后左房缩小程度,心功能改善情况,选择性施行电复律。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46岁 ,因“发现风湿病 2 0余年 ,反复发作心悸 2年 ,加重 2月”入院。查体 :P90次 /分 ,BP 110 /6 0mmHg ,中年女性 ,二尖瓣面容 ,心界向左扩大 ,心率 110次 /分 ,心律绝对不整 ,心音有力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P2 >A2 ,心尖部可闻及Ⅲ /6级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心脏彩超示 :重度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瓣口面积 0 93m2 。诊断为 :“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房颤、心功能Ⅱ级”。入院后经抗凝、扩血管及利尿治疗 ,纠正心衰后行PBMV术 ,拔管前患者突然出现胸部压榨样疼痛 ,气促 ,大汗淋漓 ,心电图示 :V1 —V3ST…  相似文献   

9.
高明喜  韩冰 《上海医学》2006,29(7):510-510
患者女,64岁。因突发胸闷、心悸0.5 h至我院急诊,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心室率约150次/min。患者30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闭式分离术。术后至今无活动后胸闷、气急,偶有阵发性心悸病史,我院及外院心电图均示心房颤动,可自行或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好转。入院后心脏彩超示左房内径46.5 mm,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均属正常范围,二尖瓣开放轻度受限,瓣口面  相似文献   

10.
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心房纤维颤动177例电复律早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丁鸿钧,郑兴,章同华,边长勇,荆清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并发心房纤维颤动(房颤)发生率高达40%~50%[1]。瓣膜置换术后房颤往往依然存在。应用电复律纠正风心病换瓣术后房颤国内尚未见...  相似文献   

11.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特别是合并房颤者左心房血栓发生率非常高.一旦血栓形成,不但脑卒中或其他部位栓塞的机会明显增高[1],同时也使大量具有良好条件进行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患者失去治疗机会.既往有使用小剂量华法林治疗的经验[2,3],但我们体会该方法抗凝溶栓疗程较长,在此过程中栓塞发生或心功能加重的可能性增加.本研究拟探讨常规剂量华法林治疗后PBMV的疗效及风险.  相似文献   

12.
罗莘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9):155-155
患者,女,56岁,因反复胸闷、心悸、气促18年,双下肢浮肿1周,加重2小时,于2006年10月3日凌晨4:00时入院。患者于18年前开始出现胸闷、心悸、气促,时有双下肢浮肿,曾多次在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心脏扩大,房颤,慢性心衰。本次于入院前1周双下肢浮肿明显加重,咳嗽,咳痰加重,2小时前呼吸急促,出冷汗,咳粉红色泡沫痰,急呼我院120车护送入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声学密度定量( AD)技术检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血液声学密度,评价左心房血液状态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早期预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心脏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方法:使用 HP55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7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和35例正常人左房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值及左房IBS标化值(IBS%)。 结果: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有血栓组 IBS%明显高于无血栓组及正常组(P<0.05);确定血栓 IBS%的诊断标准为32%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1.40%、69.70%和70.69%。 结论:超声组织定征技术是定量评价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栓形成时左房血液状态的一种无创、简便、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持续心房颤动(下称房颤)数年以上而自发恢复窦性节律者甚为少见,国内报道较少。近遇两例,现介绍如下:例1 陆某某,女,56岁,因胸闷、心悸加重1月于1986年10月3日入院。患者于1972年出现胸闷、心悸并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双病变、房颤,经用奎尼丁恢复并维持窦性节律。1979年再次转为房颤,药物复律失败且持续至1986年9月,其间不间断地在我院心脏科门诊随访,并服用小剂量地戈辛控制心室率。入院前1月左右感胸闷、心悸加重,心搏快慢不一,时似规则。查体:  相似文献   

15.
病人 ,男 ,5 2岁。因心悸、烦躁不安 10小时于 2 0 0 2年 1月 12日入院。既往风湿性心脏病史 4年 ,无精神异常史。查体 :T36 .6℃ ,P76次 /分 ,BP115 / 80mmHg。神志清 ,精神差。心界叩诊不大 ,HR76次 /分 ,律不齐 ,心音强弱不等 ,心尖区可闻及Ⅱ / 6级收缩期杂音。做彩色超声心动图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中度 ) ,主动脉瓣返流 (中度 ) ,肺动脉高压 (中度 )。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Ⅱ级。入院后给川穹嗪、胞二磷胆碱、利尿剂、地高辛等治疗 ,心悸、烦躁减轻。入院 1周后病人夜间出现循衣摸床 ,辗转不安 ,…  相似文献   

16.
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167例二尖瓣置换术后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广东省澄海市人民医院内科(515800)林绍贤湖南省人民医院省心防办宁来忠广东省南海市人民医院内科陈国任心房颤动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常见并发症,在低温麻醉下行心脏手术也可诱发房颤(1)。...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10年5月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中出现一例鱼精1 病例蛋白严重过敏反应,经抢救无效死亡,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8岁,因劳累后心悸,胸闷2年而入院.入院后,经体征、心脏彩超、心电图、胸片等检查后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经过术前准备后,择期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中置换圣犹达23主动脉瓣号、27号二尖瓣.  相似文献   

18.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PBMV)是目前治疗二尖瓣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具有创伤小、不开胸、相对安全、适应症广、疗效高、康复快、可反复进行等优点。我院已经开展该项手术,并对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人施行了PBMV,现将护理的初步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48岁。因反复关节痛20余年,活动后感胸闷、气急半年入院。入院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Ⅲ级。术前二尖瓣口面积1.0cm2。PBMV术后,患者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显著减弱,二尖瓣口面积扩张为1.6cm2。患者症状改善。病例2,女性,39岁。因胸闷、心悸2…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31岁。因反复心悸、气促3年,心电图示心房纤颤。1990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主动咏瓣关闭不全、房颤”,曾作二尖瓣置换术(机械瓣)和主动脉瓣成形术。术后长期服华法令0.31/日,地高辛,心电图仍示房颤,故于1990年6月11日入院行房颤复律。体检:体温26.9℃,血压14/10kPa;自动体位,颈静脉无怒张,肺部(—),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律不齐,心  相似文献   

20.
病人,男,52岁.因心悸、烦躁不安10小时于2002年1月12日入院.既往风湿性心脏病史4年,无精神异常史.查体:T36.6℃,P76次/分,BP115/80mmHg.神志清,精神差.心界叩诊不大,HR76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区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做彩色超声心动图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中度),主动脉瓣返流(中度),肺动脉高压(中度).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Ⅱ级.入院后给川穹嗪、胞二磷胆碱、利尿剂、地高辛等治疗,心悸、烦躁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