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羟焦磷酸钙结晶沉积继发椎管狭窄症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72岁,腰背痛30年,伴左下肢放射痛麻木超过10年,加重2年。198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腰背部胀痛,疼痛不剧,卧床休息可稍缓解,活动后加重;无双下肢疼痛及活动障碍,无发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焦磷酸钙结晶沉积症(calcium pyrophosphate dihydrate crystal deposition disease,CPPD-CDD)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3年至2006年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7例CPPD-CD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女12例,男5例;年龄43~82岁,平均65.9岁.发病部位:膝11例,髋1例,腰部3例,颈部1例,手部1例.根据McCarty分型标准:假骨关节炎型11例(64.7%),假类风湿关节炎型1例(5.9%),其他类型5例(29.4%).17例全部行X线检查,5例行CT检查,11例行MR检查,17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半月板、滑膜、髓核或黄韧带存在CPPD结晶组织沉积.术前临床无一例诊断为CPPD-CDD.17例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3~36个月,中位随访20.5个月.12例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及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6例膝关节疾患患者可正常行走,完全下蹲.4例脊髓神经根受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恢复.17例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 凡有典型影像学表现,不论有无临床症状均可考虑为CPPD-CDD,但诊断的"金标准"是于关节滑液或切除标本中发现CPPD结晶.临床上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取出引起炎性反应的结晶体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而创伤较小的关节镜手术为发生于膝部的CPPD-CDD的治疗提供了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的病例已有报道,多个钙化并导致相应节段椎体骨折的病例极为罕见,本院诊治1例儿童双节段椎间盘钙化,现将资料汇总如下。1资料与方法女,12岁,因“突发性颈部疼痛16d”入院。患者及家属诉于2006年12月26日起床后突然出现颈部疼痛,呈持续性剧烈疼痛,颈部活动受限,不能自行起床,四肢无明确感觉减退及活动障碍,家属帮助下站立后疼痛症状稍减轻,考虑“落枕”给予局部外敷,效果不佳。在当地医院行颈椎CT检查,考虑C4椎体病变。给予颈托固定,症状明显减轻,但仍有疼痛,遂于2007年1月11日就诊于本院,行MRI检查,示C3/C4、C4/C5间盘…  相似文献   

4.
经胸骨前路减压治疗颈胸段脊髓压迫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经胸骨前路椎体扩大开窗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胸段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方法3例颈胸段脊髓压迫症中,2例为后纵韧带骨化,1例为胸椎骨折。手术取颈胸部联合切口,纵行劈开胸骨,显露颈胸段椎体,用切骨刀及气动球磨钻扩大开窗减压,去除椎体骨质,突出椎间盘或骨化的后纵韧带,取髂骨块行椎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5.
区分退变性颈脊髓压迫与颈脊髓压迫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症状颈脊髓压迫(asymptomatic sponclvlotic cervical cord compressin,A-SCCC)是一种不太被脊柱外科医生所注意的临床与影像学现象[1-3].20世纪80年代MRI技术的出现为颈椎疾病的诊断开辟了新的一页.MRI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颈椎骨关节、椎间盘变性和突出及对脊髓和被膜的压迫部位、形态和严重程度,为颈椎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手术路径选择、手术节段的确定提供了比较准确的重要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6.
颈脊髓压迫症脊髓受压程度与术后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Yi X  Ma Z  Zhang Y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0):610-612
目的 探讨在相同手术技术条件下脊髓受压程度与术后效果的关系。 方法 114 例因颈椎疾患入院手术患者,分别为后纵韧带骨化组(OPLL)41 例、颈椎病组32 例、颈椎间盘突出组41例。用计算机测量脊髓造影CT(CTM)片中脊髓受压最重部位的脊髓面积和受压比率,根据日本JOA评分记录术前、术后评分,分析脊髓形态改变与术后效果的相关性。 结果 三组患者脊髓受压比率、脊髓面积均与病程长短无关;OPLL、颈椎病组患者的术前脊髓面积大小与术后恢复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486 和0-7492);颈椎间盘突出症组与临床资料无相关。 结论 在相同手术技术条件下,OPLL、颈椎病患者术前脊髓面积大小与术后恢复关系密切;而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脊髓形态变化不能作为判断术后的恢复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研究一种理想的模拟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慢性压迫的实验模型。方法结扎犬两侧椎动脉,采用自制弹性塑料双套管导管经颈前入路埋入犬C5椎体上缘正中,通过内套管的缓慢推动作用,产生对颈脊髓的慢性压迫。结果通过对犬行为学、影像学、电生理及组织学观察,对犬颈脊髓慢性损伤符合颈脊髓慢性压迫症病理改变的特点。结论双套管法致颈脊髓受到慢性压迫是一种简便,理想及可靠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1995年10月~2002年12月,应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19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8例,年龄18~67岁,平均52岁。病程7d~10年,平均11个月。术前均行CTM或MRI检查证实为两个以上节段损伤,其中多节段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2例,颈部外伤致多节段脊髓损伤9例,外伤性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2例。19例椎管矢状径均在9mm以下,最小矢状径3mm。其中完全性瘫痪4例,不完全性瘫痪11例,无瘫痪症状4例;Hoff mann征( )8例,Babinski征( )4例,膝腱反射亢进7例,踝阵挛阳性3例。颈部外…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29岁,因左侧肢体无力7年,加重1个月于2016年8月26日来我院脊柱外科就诊。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以下肢为重,起步及迈步时自觉下肢沉重,手部精细活动受限,同时伴有右侧肢体麻木及胸腹部束带感,无大小便障碍,就诊于当地医院后行X线检查被诊断为股骨和肱骨骨软骨瘤,曾于2007年接受左股骨和左肘截  相似文献   

10.
颈脊髓慢性压迫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改变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建立与临床相近的颈脊髓慢性压迫动物实验模型,观察其MRI和病理改变。方法:56只20~24个月的雄性山羊(体重13~17kg,平均15kg),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颈脊髓压迫3个月组(24只)和6个月组(24只)。均经前路通过C5置入钛合金螺钉,后路在相应的椎板下置入钛合金钢板,不直接压迫颈脊髓,当羊颈椎活动时才会对脊髓逐渐造成压迫和损害。对照组山羊螺钉和钢板置入后立即取出。在置入螺钉和钢板后3个月和6个月时对山羊进行运动功能评分,颈椎拍X线片和进行MRI检查,然后处死山羊取颈髓做病理检查。对照组山羊做相同检查。结果:对照组山羊的运动功能评分(平均5.0±0.0分)和影像学检查均没有明显变化。而脊髓压迫3个月和6个月组山羊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3.8±0.6分和2.7±1.2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MRIT2加权矢状位和冠状位像均可见受压部位脊髓白质和灰质密度明显增加。病理检查发现受压3个月组在脊髓前角和后角出现神经原减少和坏死,且压迫6个月组较压迫3个月变化更为明显。结论:新的颈脊髓慢性压迫动物实验模型容易复制,通过该模型可较好地观察脊髓受压不同时间的影像学和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告5例压迫脊髓的儿童颈椎间盘炎。方法 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4-14岁,平均10岁。5岁X线片均发现有颈椎间盘钙化,并可见钙化间盘组织突入椎管。3例为C3、4,2例在C6、7。5例均有反复发作的颈痛,2例有神经根刺激症状,5例均无脊髓受损表现。结果 症状在治疗后1周-2个月缓解。5例病人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5周-15个月,钙化影消失的时间3周-8个月,平均3.6个月。结论 颈椎X线平片是主要诊断方法,椎间隙正常而间盘钙化为重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突入椎管内的实性团块,可经保守治疗而消失。  相似文献   

12.
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超微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采用经C4、C5椎体置入螺钉、缓慢多次加压的方式造成23只兔颈脊髓腹侧的慢性压迫,椎管侵占率达30%~78%(平均为54%)。经4个月的观察,对其中8只兔进行了超微病理变化的研究。结果发现:轻度压迫时,脊髓前角神经元萎缩,白质内以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为主;随着压迫的加重,前角神经元脱失,神经纤维脱髓鞘进一步加重,轴索变性、坏死,导致不可逆性损害。本研究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_3扩大半椎板切除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8例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46~78岁,平均64.4岁;28例采用C_3扩大半椎板切除C_4-C_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改良开门组),30例采用传统后路C_3-C_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传统开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C_5神经麻痹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的发生情况;采用颈椎MRI横断面测量C_3节段最狭窄处(包括C_(3,4)椎间盘水平)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spinal cord,SAC),评价影像学指标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并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RR)。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其中改良开门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4.5±1.8)个月,传统开门组为(14.5±1.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C_5神经麻痹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119±10)minVS(126±12) min]、轴性症状发生率[7.1%(2/28) vs 26.6%(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开门组患者手术前后C_3水平脊髓有效空间分别为(93.61±9.02) mm~3和(153.5±12.76) mm~3,术后较术前明显扩大(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开门组和传统开门组的JOA评分分别为14.36±1.70和14.03±1.82,NDI评分分别为10.36±2.55和12.47±3.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率[(68.36±0.12)%VS(65.01±0.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_3扩大半椎板切除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不仅能够充分地解除脊髓压迫,而且通过减少C_2棘突肌肉止点的剥离,在预防轴性症状等并发症方面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一种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二羟焦磷酸钙结晶沉积症(calcium pyrophosphate dehydrate crystal deposition disease,CPPD)是指二羟焦磷酸钙结晶沉积于以膝关节和腕关节为主的关节内及其周围组织的疾病总称。该病由McCarty等于1962年首次报道,通常无临床症状,或在影像学检查上显示为软骨钙质沉着,亦可引起类似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但是无痛风的基础且其关节滑液可以耐受尿酸氧化酶的消化,故又被称之为“假痛风”。CPPD目前尚属认知度极低的疾病。由于缺乏研究的深入性和大样本的人群背景研究,目前CPPD的发病率尚不明确,其在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性尚未研究。脊柱为CPPD的少见发病部位。目前关于腰椎的CPPD案例在国内外少有报道。因二羟焦磷酸钙结晶沉积而行腰椎管减压并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的尚未报道。笔者总结1例手术治疗低镁血症合并腰椎椎管内二羟焦磷酸钙结晶广泛沉积并导致重度腰椎管狭窄的病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波谱技术(magnetic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测量颈脊髓慢性压迫症患者脊髓代谢组改变的可行性,探讨脊髓代谢组学与脊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行减压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13例作为实验组,男8例,女5例;年龄37~84岁,平均58.2岁。术前进行神经系统检查、神经功能评价(JOA评分)和MRS检查,将感兴趣区放置在脊髓受压最严重部位的相邻节段。通过MRS测得以下代谢物的浓度: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肌醇(Ins)、谷氨酰氨(Glx)。15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年龄和性别与实验组无明显差异,同样用MRS测得脊髓代谢浓度。计算以下代谢浓度的比值:NAA/Cr、Cho/Cr、Lac/Cr、Ins/Cr、Glx/Cr。结果实验组的NAA/Cr和Glx/Cr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1.18 vs 2.58,P=0.023;0.56 vs 1.25,P=0.008)。实验组的NAA/Cr与脊髓JOA评分呈正相关。但是两组其他代谢物浓度比值如Cho/Cr,mI/Cr,Lac/C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中有4例出现乳酸峰,而对照组中无一例出现乳酸峰。结论 MRS可以定量测量颈脊髓的代谢组学改变。慢性颈脊髓压迫症患者的NAA/Cr和Glx/Cr较健康志愿者明显降低,说明神经元和轴突的减少和损伤。NAA/Cr与脊髓功能的相关性,提示有评价脊髓功能的临床价值,但尚需大样本的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伴颈神经根病的无症状颈椎退变性脊髓压迫(asymptomatic spondylotic cervical cord compression,A-SCCC)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4例伴颈神经根病的A-SCCC患者病例资料,患者入院后先接受系统的非手术治疗,如果神经功能无缓解或加重,则行手术治疗,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影像学资料,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4例患者平均随访4个月,其中23例经非手术治疗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11例改善不明显,其中8例改手术治疗,3例患者继续非手术治疗(2例症状逐渐缓解,1例出现脊髓病临床表现)。治疗后及随访期间非手术组与手术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数伴颈神经根病的A-SCCC患者经过系统非手术治疗后病情可以缓解,部分仍需手术治疗,伴颈神经根病或脊髓高信号的A-SCCC不必预防性手术,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7.
颈脊髓慢性压迫症实验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研究一种理想的致颈脊髓慢性压迫的实验模型。方法 采用自制弹性塑料双套管导管经颈前入路埋入犬颈 5椎体上缘正中 ,通过内套管的缓慢推动作用 ,产生对颈脊髓的慢性压迫。结果 术后行为学、影像学、电生理及组织学观察犬颈脊髓损伤符合颈脊髓慢性压迫症病理改变的特点。结论 双套管法致颈脊髓受到慢性压迫是一种简便 ,理想及可靠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邱永荣 《颈腰痛杂志》1994,15(2):128-128
先天性颈椎复合畸形并继发性颈髓压迫症1例报告邱永荣患者刘××,女,45岁,农民,“进行性双下肢活动困难1+年,右上肢无力5+月”四肢沉重僵硬感,于93年3月9日入院,住院号263688。上述症状进行性加剧,并尿潴留。既往无慢性枕颈肩臂痛史及外伤史。可...  相似文献   

19.
肿瘤样二水焦磷酸钙沉积症(附1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0.
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因皮质脊髓束受压导致的同侧肢体运动功能减弱甚至丧失,同时伴有脊髓丘脑束功能障碍而导致的对侧肢体痛温觉功能减弱甚至消失,临床多见于脊髓外伤、椎管内髓外肿瘤及血肿等,颈椎间盘突出很少引起脊髓半切综合征。1928年,Stookey首次报道了1例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半切综合征的患者,至今英文报道尚少,国内更是鲜有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