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4种胎盘蛋白(PP11、PP19PP25和PP26)在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发现PP11在恶性葡萄胎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葡萄胎(P<0.05),PP25和PP26在绒癌中的表达低于葡萄胎(P<0.05),PP19在各种滋养细胞肿瘤中皆有强表达,提示联合检测4种胎盘蛋白有助于滋养细胞肿瘤间的鉴别诊断。PP19还是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的优良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4.
各有关单位及专家学者: 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对各种生物结构进行形态学研究,尤其是定量形态学研究。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传统定量方法的主要缺陷是缺乏随机抽样,运用二维定量技术及只获得密度信息。现代体视学方法是一系列基于二维切片或投影图像的全面观察而获得所观察结构三维定量信息的精确手段。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摘 要: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近20年来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恶性胸膜间皮瘤高风险人群及患者的早诊早治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至关重要。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治共识指南,将促进中国恶性胸膜间皮瘤早期诊断的同质性和规范性。《恶性胸膜间皮瘤(MPM)诊治共识(2022,杭州)》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的原则和方法,整合近年来国内外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同时结合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实践经验。针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流行病学、病理学、辅助检查、手术、放疗、内科治疗、电场治疗、姑息支持治疗等关键问题给出了详细的循证推荐。旨在规范恶性胸膜间皮瘤筛查与早诊早治实践,进一步提升中国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恶性弥漫性间皮瘤比较少见。国内1958年首次报告,而后报告日多,至1984年已报道195例(包括相当部分的良性局限性胸膜间皮瘤),以后又有较大量的病例报告,超过30例的病例报告也有数家。 1 发病因素石棉因素闪石石棉与间皮瘤的关系研究比较深入。19世纪末此种石棉的青石棉(crocidotite)和闪石棉(amasite)首先在南非的  相似文献   

13.
14.
曙光 《抗癌》2004,(1):33-34
肿瘤医院的老住院大楼呈“王”字型,长长的走廊,暗暗的光线,碰到连绵的雨季或漆黑的夜晚,阴森森,挺怕人的。病房拥挤不堪。好在这里的医生大都医术精湛,技术领先,所以医院里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16.
几天的日记写下来,到了早晨便有了一种莫名的兴奋,起床时看了一眼钟,正好是6点.洗漱完毕,点起一支烟,静等刚沏好的龙井茶冷下来,没想到,就这样坐在沙发上睡着了,醒来时,已是7点钟了.明天再续吧.  相似文献   

17.
《中国肿瘤临床》1993,20(3):219-222
特殊的临床表现恶性弥漫性间皮瘤主要是局部侵犯,约40%侵犯胸壁,严重时肿物向胸壁外膨出;约40%穿透膈肌,侵犯腹膜,引起不同程度的腹水;89%见EKG异常(60%为心律不齐,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和室性早跳、房颤和房扑;37%见传导异常,包括完全性或不全束支阻滞);74%心脏受累,多数为心包,1/4累及心肌;5%因心包填充或收缩而致死。血行转移虽然不少见,但因局部情况严  相似文献   

18.
胸膜间皮瘤(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膜发生的肿瘤称为胸膜间皮瘤。间皮瘤除见于胸膜外,尚可见于腹膜、心包、睾丸鞘膜和心脏房室结。历史回顾Wolff (1911)在他所著的癌病书中提到在1767年Joseph Lieutaud首先谈到此病。在1870年Wagner认为此瘤来自胸膜淋巴管的内膜,同年Eberth认为是胸膜的上皮癌,而后又认为是内膜癌。  相似文献   

19.
20.
曙光 《抗癌》2004,(2):29-30
沈丽说道:“四年前,我得了乳腺癌,根治术后,没有复发过。前些日子,发现另一侧乳房又长出一个小疙瘩,我心里非常害怕,连忙跑到这儿来检查。幸亏结果是良性的,这才安下心来。不过还是担心,谁知道什么时候会复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