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上报的200例临床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菌药(120例,60.0%);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3例,56.5%);50岁以上患者构成比最高(89例,44.5%);发生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68例,84.0%)。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成功上报省中心的7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例ADR中,女性的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71.79%(5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8.21%(61例);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2.5%(41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5.9%(28例)。结论防止可能或潜在的ADR,关键在于临床用药监测,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宣传,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3.
2010年我院6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H)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2010年收集到的6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引发药品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267例)与中药制剂(70例).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有237例(38.41%);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125例(20.26%).新的药品不良反应88例,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62例,其中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8例.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六安市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文丽 《安徽医药》2007,11(12):1148-1149
对安徽省六安市2006年度3 635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从患者一般情况、上报单位分布情况、药品类别、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提出在基层要不断完善ADR监测,强化ADR监测和防范理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2009—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北省京山县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表现及其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的360例药品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损害几乎涉及机体的各系统,最多累及系统为神经系统(33.61%);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占81.39%(其中抗感染药占38.5%,中药制剂占11.39%)。结论:临床应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及中药制剂,慎重选择给药途径,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宣传,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2007年佛山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谭敏秀  邓智明 《中国药事》2010,24(2):207-208,F0003
目的探讨2007年佛山市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利用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网络管理平台,对2007年佛山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7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不同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见。结论应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0年上报的340例ADR报表,将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途径方面,静滴引起的ADR比例最高;药品类别方面,抗菌药引起ADR比例最高;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首位。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2006年深圳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分布情况。方法:结合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类别、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药品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公众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进一步加强ADR报告、监测与管理工作。方法:对所收集到的345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报告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占88.70%);呈报人员以临床医师和医院药师为主;涉及药品共16大类143个品种,其中以中药制剂(占48.70%)和抗菌药物(占29.86%)ADR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应重视ADR呈报工作,加强监测力度,最大限度降低ADR的漏报率与重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院这3年里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和分析,把本院这3年收集的137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涉及14类药品,抗感染药居首位。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损害,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要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加强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1.
高扬  孟莉  姜德春 《中国药业》2013,22(14):91-92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预防和减少ADR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至2011年收集的1 46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作回顾性分析,对ADR程度分级、药物类别、给药途径、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以及报告人员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引发ADR最多,共897例(61.31%)。ADR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最多,共492例(33.63%);其次是脑血管药物和心血管药物,分别是262例(17.91%)和184例(12.58%)。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对ADR监测工作,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2008—2010年我院2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仝敏  吴琳 《中国药业》2011,20(21):42-43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对2008年至2010年上报的28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报告科室、给药途径、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由干内科上报最多(47例,占16.61%);抗感染药物引起的比例最高(占49.82%),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17.31%);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引起的249例,占87.9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5.58%。结论临床用药应注意抗感染药物与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减少静脉给药,并考虑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ADR)的规律与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2010~2011年收集上报的25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涉及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50例ADR中,男性患者较多(占56.8%);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多(占72.8%);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最多(156例,62.4%),以头孢菌素居多(94例,60.26%);ADR涉及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174例,占69.6%)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我院1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丽萌  刘莹珍 《中国药业》2009,18(16):50-51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该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156例ADR报告,利用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涉及药品10类共59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75例(48.08%),中药注射液36例(23.08%);≥60岁的患者有108例(69.23%);静脉滴注引起的ADR109例(69.87%);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0.00%。结论应合理应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测,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6~2009年各科室呈报的16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涉及系统、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并采用国家ADR监测中心制订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 16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占49.69%,91.41%为静脉给药,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5.31%),严重程度多为一般;因果关系评价肯定9例,很可能24例,可能128例。结论本院应加大对抗感染药管理力度,减少不必要的静脉用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07年至2012年827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报告者比例为医师62.15%,护士16.81%,药师21.04%;新的和严重的ADR分别是106例(12.82%)和79例(9.55%);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为645例(77.99%);涉及药品18个大类149种,其中排序首位的是抗感染药物402例(48.61%),有56种药品;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最高,占总病例数的35.91%.结论 应全方位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总结本院2010年度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度本院101例药物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报告的101例ADR中,男性患者居多,占59.41%。12~60 a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有69例,占68.32%。口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给药途径的发生率高,有73例,占72.28%。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位居首位,有74例,占73.27%。ADR的临床表现以肝功能损害最为常见,有28例,占27.72%。经过相应的治疗患者均恢复正常。结论应继续加强本院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我院1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月上报的132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报告人职业分布,患者性别、年龄分布,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引起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类别分布,可疑抗感染药物分布及药品不良反应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2例报告中,女性发生率略高于男性;7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率(28.79%)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损害以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占较大比例;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68.94%)和口服给药(28.03%)为主;抗感染药物和中成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多.抗感染药物中氨基苷类、林可霉素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频率较高,居前3住的药物为依替米星、克林霉素、头孢唑林钠;新的及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占16.67%.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医、护、药、管各类人员共同努力,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殷萍萍  王坚  曹辉  张婷婷 《中国药房》2012,(38):3619-362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上报的17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3例ADR报告中,新的严重的ADR占30.64%;门/急诊上报的ADR占29.48%;注射剂是引发ADR的主要剂型,占总例数的78.61%;抗菌药物引发的ADR占30.64%;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2.77%。结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ADR发生率高的药品应重点监测,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