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中药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德辉  胥林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80-3280
中药配方颗粒剂,是将传统的中药饮片经单味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一种颗粒型(一些贵细药材可直接粉碎制粒),又称中药浸膏颗粒、中药免煎颗粒等.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有对颗粒剂的研究,90年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与开发”正式立项.2001年国家首次确定了中药配方颗粒的合法性,批准了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同时国内上百家医院进行了配方颗粒的应用尝试.2001年6月我院开始实行传统饮片与配方颗粒的双轨运行,通过3年多的使用,我们认为配方颗粒的研制,对中药质量的稳定、可控管理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出现并因其具有和传统中药汤剂相类似甚至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而受到了医生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将工作实践和相关医学文献有机结合起来,从化学成分、药效、临床疗效三个方面对比研究了中药配方颗粒剂与汤剂在临床的应用效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中药的创新型用药形式,在中医临床上疗效确切,使用方便,用药安全,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随着国家和各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相继出台,配方颗粒迅速推广应用,其产业发展也开启了新的阶段。然而,到目前为止,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销售与生产的监管并不完善,仍需进行广泛及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因此,文章对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对配方颗粒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议,为完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升其临床应用合理性及引导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配方颗粒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并应用了现代提取技术,保持和发扬了中医药的特点及优势,具有安全卫生,疗效确切,便于服用、贮存、携带等优点.简要综述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在治疗心脑血管病、胃病、前列腺炎、腰痛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现状,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药配方颗粒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并应用了现代提取技术,保持和发扬了中医药的特点及优势,具有安全卫生,疗效确切,便于服用、贮存、携带等优点。简要综述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在治疗心脑血管病、胃病、前列腺炎、腰痛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现状,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中日益广泛,临床医师应掌握中药配方颗粒应用特点及其不足,更好为患者服务;方法 通过中药配方颗粒基本概念、用法、中医辨证特色、质量标准控制、便于服用、携带,便于保管、调配等方面在临床应用中的诸多优势做了介绍,同时通过与传统中药饮片的应用做了比较,指出中药配方颗粒存在不足之处;结论 临床医师掌握中药配方颗粒特点,发挥其优势,同时可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病情与中药饮片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广泛采用现代制药工艺和质量控制手段,将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制成颗粒,标明克数及有效期限的独立小包装.中药配方颗粒作为饮片剂型改革的产物,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能否替代传统的中药汤剂,还需要临床实践的检验.现将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标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多剂量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的重要形式之一,调剂室布局、环境温湿度、粉尘等因素直接影响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该文通过对影响多剂量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的调剂室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测定,在此基础上提出调剂室房屋建设标准,以期提升多剂量中药配方颗粒的调剂质量,提高调剂标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以下称我院)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情况,探讨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管理,保障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为中药配方颗粒更广泛的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统计我院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情况并结合查阅整理文献,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处方合格率也逐年提升。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效果良好,调配效率高,比中药饮片应用更便捷,作为中药新型饮片形式更适应现代人生活需要。但中药配方颗粒在人员配备、环境设施、药品验收、储存保管以及药品质量监测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应用前景广阔。结合我院中药配方颗粒在验收管理、存贮保管、调配应用等方面的情况,建议参照中药饮片相关管理要求加强管理,在质量监督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细则,更好地保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和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刘辰卉  朱博 《中国药业》2011,20(16):72-73
目的 分析医院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Excel统计处理中药配方颗粒处方的相关数据.结果中药配方颗粒处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使用量明显增长.更多年轻患者及儿童趋向选择调配中药颗粒处方.结论 中药颗粒如果与中药饮片共同发展,使更多人认识并感受其优点,会有更大的临床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1.
贺爱玲 《中国药事》2017,31(10):1205-1209
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方法:依据山西省中医院2014-2016年间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中的变化趋势,分析其临床应用现状;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方法,随机采访调研了医生和患者,对访谈结果从疗效、应用和期望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合理有效地发展"毒性小、副作用小、剂量小"的中药配方颗粒,将有助于提高中药的市场占有率,有助于中医药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2.
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中药饮片、中成药相比,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均按照"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规定建立了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技术在196个已发布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中的应用情况,发现部分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家标准存在物质基础研究薄弱,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分析时间过长、对照品使用数量过多等问题。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应当落实标准维护主体责任,践行绿色标准理念,持续开展中药标准汤剂物质基础研究,优化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色谱条件,深入挖掘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信息,通过相对保留时间定位或者设置相对峰面积规定,尽可能地建立可以区分多基原、生品与炮制品、伪品及易混淆品的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保障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现代医药学的发展,为中药临床药学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医药不分家”下发展的中医传统理论,为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指引。本文从中医传统理论出发,探讨中药临床药学发展中药师的能力建设,强调中药临床药师要具备中医辨证能力,提供临床合理用药;提升医学人文素养和交流沟通能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以及培养和发挥临床与科研相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少坤 《药学进展》2005,29(2):90-93
从对科学理论的哲学分析着手分析中医药理论。为研究中医药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提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以及纯中医的方式对中医药理论进行研究时 ,应该注重科学理论自身的特点。科学理论的属性表明 ,在判断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方面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中药新药研发的立题依据及评价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家谷 《中国新药杂志》2012,(12):1325-1327
立题依据是中药新药研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当前注册申请的中药新药不同的立题依据,介绍了源于古方、依据临床应用经验、依据中医药理论组方、依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等不同的立题依据在新药研发中的风险和优势,分析了申报资料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如何才能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并从审评角度分析了非临床药效学试验的必要性,药效学试验应重点关注的内容,以及其结果对支持中药新药进行临床试验在立题依据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历版《中医儿科学》本科统编教材的编写体例、编写思路及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理论性、实践性进行了深层次的研讨,认为教材无论从框架结构、编写体例、编写内容、编写思路,还是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方面,均须作较大的原则性的修改。新版教材系在继承中医儿科学核心理论、丰富临证经验的基础上,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在继承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内容及诊疗经验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深化中医儿科理论、诊疗思路,最大限度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一系列问题,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中药配方颗粒发展情况、面临问题与管理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中药配方颗粒发展情况与面临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对5家在浙江省有中药配方颗粒生产销售的企业和30家已使用的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对面临问题进行回顾性、描述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管理思路。结果 70%医疗机构的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化药房已建成和投入使用,但与之相适宜的药品质量监管、有效期管理和包装管理的制度尚待完善,相应的科学研究尚待加强。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新的中药饮片使用形式,不能生搬硬套现有的中药饮片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通过调研和分析,提出中药配方颗粒的管理新思路,以推动其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recently yielded a number of chemical compounds with clinically significant anticancer activity. The theory of TCM formulas, however, unlike Western medicine, is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various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the body, rather than the activity of a single purified chemical compound. Mechanisms for the possible synergistic anticancer effects of components in TCM formulas have recently been postulated. Advanced research on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CM formulas, however, has been hampered by inconsistent dosage formulations and unreliable quality control. Scientific challenges in dosage formulation and methods for ensuring quality control of TCM products will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组学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在中药复方研究中,代谢组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中药复方多靶点作用机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代谢组学为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将有助于系统、深刻地揭示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指导中药复方新药研发,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