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预防和控制梅毒通过血液传播,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鄂州市20491名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方法对双检梅毒结果阳性的献血者的资料登记后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发现我市无偿献血者群体梅毒感染总体呈下降趋势;感染人群在31~40年龄段比较集中,而且学历越低,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区1 226 507例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确定梅毒感染低危人群,为安全输血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广州地区2005~2009年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数据进行分析.梅毒血清学筛查试验采用ELISA试验,梅毒血清学筛查阳性标本采用TPPA试验确认.结果 1 226 507例无偿献血者中梅毒阳性率为0.45%.其中单位员工、大专院校学生、流动人员和其他献血人员(包括无偿机采成分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44%、0.14%、0.69%、0.29%;年龄在20~39岁梅毒抗体阳性献血者5 126例,占梅毒抗体阳性者的93.4%:梅毒阳性率不同年龄和职业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份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地区2005-2009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保持相对稳定水平,无明显上升趋势.大专院校学生和单位员工为梅毒感染低危人群,可作为主要献血人群,发展献血者队伍.采供血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员的无偿献血筛查工作,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有偿与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 ;方法 :用TRUST或ELISA法对有偿献血者 6 310人和无偿献血者 4 816人检测 ;结果 :有偿献血者阳性率 1 2 5 % ,无偿献血者 0 33% (P <0 0 5 ) ;结论 :有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高于无偿献血者 ,两组都呈逐年上升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TP)感染流行趋势,为无偿献血招募提供依据,减少血液及血制品浪费,保证血液安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分析2005年-2017年无偿献血者TP感染情况;分析2010年-2017年无偿献血者TP感染流行趋势变化,比较并分析2010年-2017年初次和重复献血、不同献血模式、不同血型、不同性别的感染状况。结果 乌鲁木齐2005年-2017年无偿献血者TP感染阳性率较高,且从2010年TP阳性率上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由0.364%升为0.681%。初次献血者阳性率0.823%(2021/245544)显著高于重复献血者阳性率0.154%(244/158452);全血献血者阳性率0.793%(2167/273370)显著高于单采血小板献血者0.075%(98/130626);不同血型和性别献血者梅毒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A型0.560%(662/118241),B型0.583%(694/119070),O型0.534%(675/126447),AB型0.582%(234/40238);男性0.551%(1506/273370),女性献血者0.581...  相似文献   

5.
王振玲  刘秀梅  庞凤春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832-1832,1815
梅毒螺旋体亦称苍白螺旋体(TP),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及血液传播。为避免输血传播,梅毒检测已做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验的一项主要指标。为了解吉林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的情况,现对1999-2004年中的无偿献血者87645人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做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覃军  韦付良 《右江医学》2010,38(1):39-40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柳州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柳州市2006~2008年所有无偿献血样本用TRUST和ELISA试剂同时检测梅毒抗体感染情况,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的不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柳州市2006~2008年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抗体阳性率呈典型的"V"型反转,即2006年和2008年阳性率高而2007年阳性率低,各年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梅毒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检测者文化程度与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呈现典型的背离状态,即文化程度越低梅毒抗体阳性率越高;不同职业的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递增的顺序依次为军人、学生、职员、工人及个体愈。结论柳州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阳性率有逐年增高的态势,血站应切实加强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建设,加强健康宣传及性病防治知识,加大安全献血和输血的宣传力度,认真按照相应规程及法规做好血液筛查,通过合理地利用好有限的人力资源及引进新方法和新技术,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积极实现实验室认可来保证和提高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7.
冯娟 《安徽医学》2018,39(2):170-173
目的 调查分析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及其中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阳市中心血站440474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进行抗-HIV初筛与确证试验,调查分析MSM感染HIV的献血者相关资料,分析HIV感染率及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人群感染情况.结果 440474例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抗-HIV阳性献血者33例,HIV感染率为0.0075%;其中,通过MSM感染HIV 7例,占21.21%;MSM感染 HIV人群结构特征:年龄18 ~29岁占85.71%,大学以上学历占57.14%,在校学生占42.86%,未婚占85.71%;与历年HIV感染率比较,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49,P>0.05);初次献血者MSM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5).结论 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总体呈平稳低流行趋势,初次献血者MSM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情况,为安全输血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法对2007年~2011年的所有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进行筛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成倍增加。结论:献血人群的复杂化和检测试剂方法的更换是导致梅毒阳性率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梅毒是经血液传播疾病之一,加强对其检测可有效减少经血液传播风险性,我们统计分析近两年献血者梅毒阳性率的调查2004~2005年。开封市无偿献血者中梅毒阳性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南充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建立高质量的固定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市2011年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5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年度对7495例无偿献血者5项指标检测结果,除抗-HIV未检出阳性外,其余4项指标都有阳性检出,总淘汰率为13.18%.其中HBsAg阳性率为6.26%,占总淘汰数的47.47%,低于我国阳性率10%;抗-HCV阳性率0.28%,低于我国HCV携带者平均2%;梅毒抗体阳性率0.55%.ALT异常率为6.10%,占总淘汰数的46.26%.结论 加强无偿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建立长期固定低危献血者队伍,增加献血前初筛项目和提高初筛检测水平,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无偿献血者5项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加强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对13617份无偿献血者血样5项传染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抗-H IV、抗-梅毒的阳性率有逐年上升趋势,HBsAg和抗-HCV阳性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ALT不合格比例最高占1.65%,其次是梅毒抗体阳性占1.04%。结论为了保证血液质量,防止通过输血传播疾病。应加强对献血者的询问,排除高危人群,发展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对血液检测应使用高灵敏度、特异性强的试剂。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区献血者中输血传播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的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探讨TTV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sAg及抗HCV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不同献血人群血清标本进行TTV-DNA检测,并对所有标本进行了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抗-HAV、抗-HEV、抗-HGV筛查.结果: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为7.6%(43/564),其中有偿献血者和无偿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9.4%、5.9%;单一ALT异常无偿献血者的TT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无偿献血者(10.6%、4.2%,P<0.05),HBsAg及抗-HCV阳性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11.1%、8.3%.结论:本文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献血者中存在TTV感染,而且在有偿献血者中感染率相对较高.TTV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与HBV、HCV重叠感染并与AL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鄂尔多斯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为安全输血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RPR和TP-ELISA试剂对2003年7月至2007年6月对所有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进行筛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 625例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211例,阳性率为0.52%.阳性率各年份间以及不同性别间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年龄、不同学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站应因人群而异采取措施加强血源管理和利用,进一步保障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市2004-2009年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感染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解梅毒在鄂尔多斯市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分布、流行情况,现对2004-2009年鄂尔多斯市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4-2009年鄂尔多斯市无偿献血者67 178名,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1.6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青岛市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指标检测情况.方法 对所有无偿献血者的血样进行输血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紫外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和抗-梅毒螺旋体(抗-TP).结果 2006~2010年青岛市无偿献血者检测5年不合格率(至少一项有问题)平均为3.88%;在不合格指标中,五年平均感染HIV,HBV,HCV 和TP分别是0.089%,0.37%,0.22% 和0.31%.结论 ALT升高是无偿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降低血液传染性指标的不合格率,应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减少血源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枣庄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感染率及流行情况,选择低危健康无偿献血者,为献血者的筛选工作提供借鉴,降低血液的报废率,预防经输血传染梅毒。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2006-2011年间145133名无偿献血者进行梅毒抗体的检测,初检复榆都呈阳性或单试剂双孔复试都呈阳性者即判定为阳性(血液报废)。结果:2006-2011年间145133名无偿献者梅毒感染总阳性率,感染者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感染者年龄多为18~40岁。结论:枣庄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感染近几年稍微增高趋势,针对其流行情况和特点,认真做好无偿献虹者的招募,体检咨询和血液榆测工作,预防经输血传染梅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河源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HCV感染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情况,为当地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性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河源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716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其血浆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TP及HIV (Ag/Ab),统计分析抗HCV阳性无偿献血者合并感染HBV、HIV和TP的情况。结果71618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抗-HCV、HBsAg 、抗-TP及HIV (Ag/Ab)阳性率分别为0.56%(402例)、1.48%(1062例)、1.14%(821例)、0.09%(61例);初次献血者抗-HCV、HBsAg 、抗-TP及HIV (Ag/Ab)阳性率均高于多次献血者(P<0.05);402例抗-HCV阳性无偿献血者中合并HBsAg、抗-TP、HIV (Ag/Ab)阳性率分别为1.74%(7例)、4.98%(20例)、0.25%(1例)。结论抗-HCV阳性献血者合并TP感染率显著高于抗-HCV阴性无偿献血者,HCV合并HBV、HIV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庆阳市无偿献血者HIV筛查中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核酸检测(NAT)的现状及送检确诊感染情况。方法:回顾调查庆阳市70 659人次无偿献血者HIV项目酶免检测、核酸检测及送检确证HIV感染情况。结果:70 659人份无偿献血者样本中,HIV酶免检测阳性样本133人份,HIV酶免检测阳性率为0.188%;在酶免HIV阴性的样中,未检测出核酸HIV阳性的样本,送检确证HIV阳性样本16人份,确证阳性率0.0226%,庆阳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结论:庆阳市无偿献血者HIV筛查中应用ELISA与NAT相结合,能减少潜在输血风险;对送检确证HIV感染人群的特征分析研究,为制定庆阳市艾滋病防治措施和血液质量安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卢平  黄筱曼 《广西医学》2011,33(2):243-244
目的 比较自愿无偿献血者与互助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传染病指标检测不合格率,为临床提供安全用血.方法 分别检测4 518例自愿无偿献血者和227例互助无偿献血者的ALT、抗-HCV、抗-HIV、HBsAg、梅毒抗体5项传染病指标,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自愿无偿献血组5项传染病检测指标不合格467例(10.3%),互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惠州市无偿献血者HCV的感染情况并评估经EIASA筛查抗-HCV后经血传播感染HCV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2种抗-HCV试剂对每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2种试剂均无反应判阴性,任1种试剂有反应标为结果待定。待定标本进行HCV确诊实验。阴性标本进行HCV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103 197人份,确认阳性151份,初次献血者阳性率高于再次献血者;酶免阴性标本中核酸检出2份阳性,经抗-HCV筛选后的阴性血传播HCV的总残余危险度为1/51 600。结论结合本地区献血者的特点和HCV流行情况,有必要增加NAT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筛查,减少输血传播HCV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