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耀波  解龙昌  王新 《广东医学》2004,25(2):172-173
目的 了解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发现脑梗死复发与高血压病史及病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高脂血症、卒中家族史、吸烟或嗜酒有相关性。结论 高血压病史及病程、糖尿病、TIA、高脂血症、卒中家庭史、吸烟或嗜酒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多发性脑梗死(MCI)与单发性脑梗死(SCI)的常见危险因素的差异,提高对其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2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为MCI组94例和SCI组202例,对可能影响脑梗死发病的24项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危险因素在MCI与SCI组间有无差异,然后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MCI与SCI组间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高血压史、脑梗死史、房颤史、吸烟史均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8,95%CI(1.012~1.066)]、高血压史[OR=2.196,95%CI(1.291~3.736)]、脑梗死史[OR=2.846,95%CI(1.144~7.079)]、房颤史[OR=2.818,95%CI(1.012~7.842)]、吸烟史[OR=1.875,95%CI(1.027~3.421)]均为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SCI组相比,年龄、高血压史、脑梗死、房颤史、吸烟史均为MC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对25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发病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吸烟、卒中史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结论 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吸烟、卒中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脑梗死发生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与单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CT及MRI影像学评价分为两组,其中83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纳入A组,69例单发性脑梗死患者纳入B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比较。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人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患糖尿病和高血压、TIA、心房颤动及重度颈动脉狭窄病史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糖尿病、TIA史和心房颤动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9、1.44、1.20、1.58)。结论MCI与SCI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糖尿病、TIA史和心房颤动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苏江 《华夏医学》2009,22(3):500-501
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是指无相应的卒中史及神经系统阳性症状和体征,仅在头颅CT或MRI检查时发现脑梗死灶.本组就我院近年诊治的46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患者首发症状性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1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50例合并SCI,纳入SCI组,其余136例未合SCI,纳入非SCI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合并SCI的首发症状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重,梗死面积大,预后较差;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缺血性心脏病是SCI发病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缺血性心脏病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SCI的首发症状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重,梗死面积大,预后较差,疾病进展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临床医师应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83-86
目的探讨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急诊及住院部的262例孤立性眩晕患者,根据头颅CT或核磁共振有无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及非脑梗死组,脑梗死组53例,非脑梗死组209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临床症状体征方面,与脑梗死组相比,非脑梗死组体位诱发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及水平甩头试验阳性更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脑梗死组相比,脑梗死组中的扭转偏斜的变向性眼球震颤更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方面,与非脑梗死组相比,脑梗死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ESRS3分更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以脑梗死为因变量,以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卒中/TIA史、ESRS3分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ESRS3分为表现为孤立性眩晕脑梗死患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在非脑梗死组体位诱发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及水平甩头试验阳性更常见,而在脑梗死组扭转偏斜的变向性眼球震颤、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ESRS3分更常见。ESRS3分是表现为孤立性眩晕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相当复杂,已确认的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吸烟、高脂血症、离子紊乱等,但经临床验证,感染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抗生素的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或进展性脑卒中病人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康体检人群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的患病率、影像学特点,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性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贵宾诊疗科2006年5月至2010年3月行头颅磁共振(MRI)常规检查的1008例健康体检者,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间SCI患病率,概括其病灶特点,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常见危险因素与SCI相关性。结果共发现328例SCI患者,患病率为32.5%,其中83.4%缺血灶为腔隙性脑梗死,好发于额叶、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和侧脑室周围白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α、尿酸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SCI和非SCI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国人群SCI发病率并不低,应引起重视并控制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高危人群的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与初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史、近期感染、吸烟史)、辅助检查、预后与转归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复发组在原发性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吸烟、饮酒、近期感染等均较初发组高。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复发组也高于初发组。复发组治愈、好转率低,无效及死亡率均高于初发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近期感染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性脑梗死治愈、好转率低,无效及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的12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展为急性脑梗死分为急性脑梗死(n=41)和非急性脑梗死组(n=7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对影响TIA发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60岁者较年龄<60岁者急性脑硬死发生率高(P<0.05);有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的患者发生率较高(P<0.05);经COX多元回归分析,年龄、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是影响TIA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非急性脑梗死组患者首次发作距离治疗时间、血压、血糖及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急性脑梗死组患者(P<0.01)。结论影响TIA患者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因素为年龄、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对于年龄大,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应该注意TIA进展为脑梗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CI)的危险因素及非特异性症状。方法对照分析无症状脑梗死组与有症状脑梗死组(CI)及对照组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非特异症状,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临床记忆量表评定认知功能。结果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纤颤、吸烟史、眼底动脉硬化、短暂脑缺血(TIA)史、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比较,SCI组与CI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SC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SCI有头痛、健忘等非特征性症状,认知功能评定近记忆力及注意、计算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SCI组临床记忆记忆商(MQ)及各项忆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SCI有与CI相同的危险因素,有非特异性症状及认知功能障碍,应重视SCI危险因素、非特异症状及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3.
大面积脑梗死危险因素调查及干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实用全科医学》2007,5(5):417-418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大面积脑梗死组(40例)及对照组(19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吸烟饮酒等卒中危险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发现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前大多未对卒中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治疗。结论积极干预高危因素,可防止或减少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洪雁  芳芳 《广西医学》2013,(4):477-478
目的探讨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7例(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青中年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对照组,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病史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冠心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餐前和餐后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C反应蛋白为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5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53例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年龄大,并且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病史和吸烟嗜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增加,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就增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有脑梗死发生时C-反应蛋白含量(CRP),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无脑梗死发生患者。结论: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能尽早采取措施,避免其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16-16,18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09年2月1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入院后30d内进展致脑梗死(观察组)及无脑梗死(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血糖水平,高血脂、心脏病、吸烟史、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90例进展为脑梗死40例(21.05%,40/190),无脑梗死15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年龄大,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吸烟比例高,血糖、CRP及D-二聚体水平高(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脑梗死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该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实施预防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二级预防方法.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52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服抗血小板聚集药及嗜烟与脑梗死复发相关(P<0.05);年龄≥45岁者复发高于<45岁者(P<0.05);嗜烟≥10年者复发高于嗜烟<10年者(P<0.01);服抗血小板聚集药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低于与未服抗血小板聚集药患者(P<0.01);服抗血小板聚集药≥2年的患者复发率低于服抗血小板聚集药<2年的患者(P<0.01).结论 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的主要是首次发病年龄、TIA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及嗜烟者;年龄≥45岁,嗜烟≥10年的脑梗死患者更易复发;服抗血小板聚集药可减少复发率,服药时间≥2年效果更好;对脑梗死患者应控制危险因素,服抗血小板聚集药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8.
无症状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是指临床无卒中病史,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由影像学和尸检发现的梗死灶[1].SCI包括两种情况:①无卒中史人群中存在的脑梗死灶;②卒中患者存在的不能解释其症状、体征的梗死灶(非责任灶).由于SCI可演变为症状性脑梗死和血管性痴呆(VD),故其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对1999年3月至2007年1月我院76例无症状性脑梗死及70例无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中老年患者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9例TIA患者,其中32例在6个月内最终进展为脑梗死(脑梗死组),97例病情未进展(TIA组);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有高血压史、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糖尿病史、发作持续时间≥30 min和发作次数≥3次,均高于TIA组(P<0.05~P<0.01)。2组患者性别、有无吸烟史和有无冠心病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年龄大于TIA组(P<0.05)。而2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血尿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发作持续时间长、发作次数多,尤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和再发脑梗死危险性的关系。方法:根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将142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分为Hhcy组(n=62)和非Hhcy组(n=80),均治疗并随访2年。统计两组ACI患者脑梗死复发率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hcy和脑梗死再发的相关性。结果:Hhcy组脑梗死再发率为30.19%,显著高于非Hhcy组的13.43%(χ~2=5.037,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4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高血压、糖尿病传统危险因素外,Hhcy也是ACI患者脑梗死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7,95%CI 1.075~1.238,P<0.01)。结论:Hhcy是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完善ACI二级预防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