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腓肠肌按摩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03~2015~3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同时给予双下肢腓肠肌按摩,预防DVT的形成,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在术后7、14d,DVT的发生率分别为17.5%、20%;观察组在术后7、14d,DVT的发生率均为7.5%。结论 腓肠肌按摩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改善了静脉回流,明显的减少了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循环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将7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试验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功能锻炼;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及功能锻炼的基础上术后第一天开始使用循环压力仪对双下肢进行治疗。比较二组患者肢体疼痛分值、肿胀指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患肢疼痛分值、肿胀指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易掌握,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李静  马彦 《吉林医学》2013,(30):6341-634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9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试验组(33例)均严格给予有效的深静脉血栓防治护理干预,对照组(26例)均只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相关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试验组1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的护理干预及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干预组 分别按给与常规护理和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90例手术患者术后2例发生血栓,下肢肿胀、疼痛患者显著 小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方法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 对5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对应的预防及护理.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教育、术后的功能锻炼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本组研究中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早期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于书卿  季楠  钱珂  康帅  赵继宗 《北京医学》2010,32(10):779-781
目的探讨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0例神经外科肿瘤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230例,术后第1天即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直至患者可以下地行走。对照组110例,未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两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每隔3d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中9例(3.9%)患者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深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8例(25.5%)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中有2例肺栓塞发生。结论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可以降低神经系统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的日益普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已倍受人们关注,因其可继发致命性的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有关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的报道国内罕见,预防方法国内未见报道.我们对未行预防性治疗的2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及24例围手术期行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全髋置换术患者行上行静脉造影检查,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预防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收治的53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从一般护理、观察护理进行预防性术后功能锻炼及药物疗法等方面做好精心护理.结果 本组53例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切实做好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是提高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总结160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心理护理、术前宣教、功能锻炼及饮食指导,术后重视预防措施,加强病情观察,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与评价.方法 我院骨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病人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应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对照组应用一般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做出相关性研究; 结合Harris评分标准(见附录2)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研究整体护理模式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53 例平均Harris评分(86.3±3.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数4例,发生率7.5%.观察组 53例平均Harris评分(91.4±2.7),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数 1 例,发生率 1.9%.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t值为4.9,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认为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优于传统的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显性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7-10d 9例患者出现下肢显性深静脉血栓症状体征。8例经溶栓抗凝治疗好转,1例突发急性肺栓塞死亡。结论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临床越来越常见,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应充分重视围手术期致危因素的综合分析及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5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通过早期采取积极主动的护理方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56例患者开展预防性护理干预后,无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只有3例出现术后局部血肿、胀痛,经过及时治疗、护理,患者症状缓解.结论:采取合理可靠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可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钙(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calcium injection,LMWH)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山西省某煤矿三甲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符合标准的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术后每天皮下注射1次,剂量同术前,共治疗7 d。对照组:术前不采用任何预防方法,术后处理同试验组。检测术后输血量、血小板计数、术后引流量、红细胞、血红蛋白、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彩色多普勒检测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DVT发生率。结果试验组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对照组6例发生深静脉血栓,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输血量、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可为预防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我院在我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加入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髋骨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可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科2005-01-2009-08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的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本组15例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未出现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1例因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肺栓塞,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因术后发生脑栓塞,留有后遗症.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需要长期卧床或有栓塞病史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前瞻性思维方法对高原地区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作用。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实验组运用前瞻性思维方法从患者入院起的第一时间即尽早行术前宣教并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术后加强医护沟通和严密观察。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后对两组发生深静脉血栓(DVT)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只有1名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8名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 5)。实验组DV 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高原地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应该从术前开始的综合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护理经验.方法 对6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口服预防性抗凝药物(阿司匹林75mg,每晚一次)、使用下肢分级加压弹力袜(GCS)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68例患者均无发生深静脉血栓,缩短治疗时间.讨论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药物预防和机械预防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骨科建立血栓监测病房,通过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方法将200例患者分别纳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模式前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是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模式,即在骨科病房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通过量化表对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通过护理干预,及时发现及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比较建立血栓监测病房前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建立血栓监测病房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建立前(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在骨科建立血栓监测病房,通过规范的工作流程,客观的量化评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及降低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预见性护理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分析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方法统计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抽取其中56例患者,并分别预见性护理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法,统计两组护理结果。结果预见性护理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记录明显低于对照组,即发生率分别为2.89%与19.88%(P0.05)。在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恢复过程中运用预见性护理对患者实施优质化护理方式,大大缩短了患者恢复时间,且缓解了患者疼痛症状。结论预见性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于预防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预见性护理患者满意度较高,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体魄,故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经验。方法对22例(28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采用低分子肝紊钠+足底和小腿静脉泵,并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22例中,1例术后发生腓肠肌静脉丛内血栓。未见股静脉血栓。无一例发生肺栓塞死亡。结论低分子肝素钠结合足底和小腿静脉泵及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法是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