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布特点及其意义。方法:Wistar雌性大白鼠54只,使用改良Allen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1、4、8、24、72h及7、14、21天处死取材。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对脊髓组织进行标记。结果:损伤后4h,在损伤段及邻近段可见末端标记的阳性神经细胞,损伤段灰质中阳性细胞数24h达高峰,白质中阳性胶质细胞数量72h达高峰。相邻节段阳性细胞数量在72h达高峰。灰质中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均有阳性表达,但以胶质细胞为主。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是继发损伤期的重要病理变化,并有其时相和空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方法 将78只成年健康Sprague-Dawley(SD)鼠按Nystrom法建立大鼠脊髓(T8、T9)急性压迫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测定各时间点AIF和caapase-3的表达变化,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dUTP)标记法(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及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神经细胞caspase-3,AIF,TUNEL阳性细胞较少,脊髓损伤后1 d,AIF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5 d表达减弱.caspase-3阳性细胞数在脊髓损伤后8 h明显增多,3 d迭高峰(P<0.01),7 d表达减弱.TUNEL阳性细胞数也在8 h明显增多,3 d达高峰(P<0.01),7 d表达减弱.结论 脊髓损伤后存在广泛的细胞凋亡现象,caspase-3、AIF均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基础上,不同时间点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脊髓胶质细胞,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成年大鼠72只,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单纯损伤组(单纯打击损伤)36只,COX-2组(手术加COX-2)36只。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用自制A1len打击器2 5gcm致伤力撞击脊髓,制成脊髓损伤动物模型。COX-2组每天肌注帕瑞昔布(5 mg/Kg)直至处死,单纯损伤组仍每天肌注生理盐水0.5 ml直至处死。常规制成脊髓切片,给于Bcl-2检测,TUNEL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Bcl-2蛋白检测:在脊髓损伤后的第1天,脊髓组织即开始较高表达Bcl-2蛋白。单纯损伤组Bcl-2高峰发生在损伤后3天,而COX-2组伤后l天达到高峰,此时Bcl-2蛋白不仅表达在神经细胞中,更多的在胶质细胞中大量表达,且此状态一直维持到伤后14天才开始下降,伤后2l天仅少量表达;(P<0.05)。TUNEL原位标记检测:单纯损伤组24小时已山现不少阳性细胞,以胶质细胞为主,3~8天达到高峰,此后逐渐回落,但2l天时仍有阳性细胞,应用帕瑞昔布治疗后,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本研究证明,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脊髓损伤中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脊髓损伤早期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所以SCI后早期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配合其它药物阻止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凋亡可能有助于减轻SCI的损害程度,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为SCI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Fas抗原及Bax蛋白介导的凋亡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模型中Fas/FasL信号传导系统及Bax蛋白所介导的凋亡过程在SCI继发损伤阶段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按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术后1h,8h,2d,3d,7d(n=5)处死取材。分别在每只大鼠脊髓损伤中心区,损伤区头尾3、5、7、10、13mm横截面处各切取3片组织.分别作Bax蛋白,Fas抗原免疫组化,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电镜下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的改变。正常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以上各项实验检查。结果:Fas抗原在损伤后8-24h.损伤区头尾侧7mm处出现表达高峰。Bax蛋白在损伤后2-3d.损伤区头尾侧7mm处出现高峰。TUNEL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2d后在损伤区头尾侧7mm处出现表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电镜观察:损伤区死亡细胞呈坏死典型表现。而在非损伤区死亡细胞呈凋亡的典型表现。对照组:Bax蛋白.Fas抗原免疫组化均为阴性,未发现TUNEL阳性细胞。结论:证实了Fas/FasL信号传导系统及Bax蛋白介导的凋亡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鼠脊髓损伤后MMP-9表达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MP-9在SCI后继发性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为继发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损伤组(spinal cord injury group,SCI group),两组大鼠均于SCI后1 h、6 h、12 h、1 d、3 d、5 d、7 d(每个时间点n=6)处死大鼠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MMP-9表达并测平均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分别对各时间点损伤脊髓组织MMP-9平均光密度和细胞凋亡指数进行组间、组内比较,并对损伤组各时间点MMP-9平均光密度和细胞凋亡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鼠SCI后损伤节段脊髓组织中MMP-9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多,24 h达高峰,持续至3 d后逐渐下降,7 d仍有表达.结论 大鼠SCI后损伤节段脊髓组织的MMP-9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36,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损伤的大鼠脊髓早期不同时机减压后测定脊髓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评价早期减压的疗效。方法采用环扎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8h脊髓减压组(实验B组)、72h脊髓减压组(实验C组)和不减压组(实验D组),并分别在1d、3d、7d、14d和21d处死后取各组大鼠受损脊髓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法、光密度测量法观察脊髓细胞HSP70的表达,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的凋亡。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HSP70、TUNEL阳性细胞数及HSP70积分光密度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SP70表达与TUNEL阳性细胞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呈正相关(r=0.675~0.921)。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早期减压,神经细胞凋亡减少,可减轻脊髓损伤;HSP70表达与脊髓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诱导有关,与减压时机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脊髓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24)、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4)、前列地尔组(PGE1组,n=24).3组大鼠均复制实验性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L1-5节段的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脊髓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检测脊髓神经元Bcl-2、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和PGE1组Bcl-2、caspase-3阳性细胞率、AI都显著增加(P<0.01),Bcl-2在IR组内于再灌注12 h表达达高峰;caspase-3和AJ在IR组内于再灌注24 h表达达高峰.IR组和PGE1组caspase-3与AI呈正相关.与IR组比较,PGE1组Bel-2阳性细胞率增加,caspase-3阳性细胞率和AI减少(P<0.05). 结论 前列地尔可能通过上调Bcl-2表达和下调caspase-3表达使脊髓神经元凋亡减轻,从而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脊髓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与凋亡促进因子Caspase-3之间的关系。方法SD大鼠24只,脊髓损伤后取损伤脊髓标本,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Caspase-3mRNA原位杂交,TUNEL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区神经元损伤变化与Caspase-3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脊髓损伤后5h可监测到Caspase-3免疫组化阳性细胞(10.2个/高倍视野),22~48h时达高峰(21.5~24.2个/高倍视野)。Caspase-3mRNA原位杂交阳性表达始于5h(6.66个/高倍视野),24h达高峰(14.55~18.22个/高倍视野),二者均在72h后呈明显下降趋势。损伤后24h,可监测到TUNEL阳性细胞,持续至72h。Caspase-3mRNA与Caspase-3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6(P<0.05).4~16h受损神经原形态基本正常,24 ̄48h细胞凋亡特征明显,72h后,几乎所有神经元形态呈现严重变化。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发生一系列形态变化,其演变规律与凋亡促进因子Caspase-3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大网膜移植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和伤后立即行大网膜脊髓移植是否对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方法 制作程控电磁吸铁棒下落打击脊髓损伤模型,运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生物素标记(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分别观察SCI后1d、2d、7d组与伤后即刻施行大网膜移植组(存活7d)的细胞凋亡。结果 脊髓灰质区在伤后1d、、2d时TUNEL阳性细胞数最多;脊髓白质区在伤后1d时TUNEL阳性细胞数最多,伤后7d出现第2次高峰;伤后大网膜脊髓移植的TUNEL阳性细胞数较7d明显降低。结论 SCI后白质区和灰质区存在不同演变过程的神经细胞凋亡,SCI后即刻大网膜脊髓移植对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胚胎脊髓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损伤对照组(A组),损伤后胚胎脊髓移植组(B组),移植后10周,对SCI区的脊髓切片组织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9TUNEL)以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的测定(免疫组化法)。结果 两组中均发现凋亡细胞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凋亡率为A>B,BCL-2蛋白阳性表达A<B。结论 胚胎脊髓移植能抑制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免疫状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1例均符合MODS诊断标准,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时段单核细胞CD14+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百分比.结果MODS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含量均低于30%,死亡组入院后CD14+单核细胞HLA-DR呈进行性降低,与存活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且入院后1 hCD14+单核细胞HLA-DR<10%的患者均死亡.结论MODS患者的免疫状态低下,动态监测CD14+单核细胞HLA-DR的变化对患者的预后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CD10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105在胰腺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52例胰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胰腺癌中MVD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并且MVD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胰腺癌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VD显著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组;MVD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结论CD105在胰腺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为胰腺癌的诊断、恶性程度的判定、预后分析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Y迷宫训练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的增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Y迷宫训练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gyrus,DG)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通过Y迷宫训练,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增殖细胞,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Y迷宫训练组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Y迷宫训练成绩的优劣与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的多少存在相关性,学习成绩良好组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学习成绩低劣组(P<0.05)。结论Y迷宫训练可促进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Trx)和caspase-3在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10d的新生鼠海马神经元缺氧3h复氧12h,24h和48h,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和Trx组,用MTT比色法测定各时点的神经元存活率;底物裂解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缺氧/复氧组海马神经元复氧12-48h,海马神经元caspase-3样蛋白酶活性明显增高,以复氧24h为最高,而存活率进行性下降;Trx组caspase-3样蛋白酶活性曲线与缺氧/复氧组相似,但明显下降,细胞存活率较缺氧/复氧组明显提高。结论: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后,caspase-3样蛋白酶被激活,参与神经元损伤过程;Trx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区别松丹一号与松丹二号的DNA基因组的多态性。方法: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松丹一号保留了它母本平湖、老美意西蜂在994bp和695bp之间的1条区带,而松丹二号则丢失了此条区带;松丹一号保留了它母本平湖、老美意西蜂在377bp入237bp之间的1条区带,而松丹二号此条区带并不清楚,松丹二号只保留母本墨环西蜂的237bp以下的1条带。结论:松丹一号与松丹二号的基因组发生了明显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古拉定、川芎嗪、丹参对 6-羟基多巴胺 ( 6-OHDA)制作帕金森病 (PD)大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6-OHDA注入大鼠黑质 ,观察损伤组、古拉定治疗组 ( 12mg/kg·d-1,ip)、川芎嗪治疗组 ( 5 0mg/kg·d-1,ip)、丹参治疗组 ( 2 .5mg/kg·d-1,ip) 14d后的PD模型成功率 ,用阿朴吗啡 (APO)诱发的旋转行为 ( >5r/min)表示PD模型成功。结果 单纯损伤组和 3个治疗组表现明显的APO诱发的旋转行为 ( >5r/min) ,其模型成功率无统计差异 (P >0 .0 5 )。结论 古拉定、川芎嗪、丹参不能影响 6-OHDA对大鼠DA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人胚胎脑组织神经干细胞的实用方法。方法:从人胚胎脑额叶皮层分离组织块,采用DMEM/F12+N2无血清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传代。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分化后的其他细胞表型。结果:从人胚胎脑额叶皮层分离的细胞具有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可进行传代培养,获得的细胞中大部分为Nestin表达阳性的细胞。诱导分化后可以出现NSE、GFAP表达阳性的细胞。结论:用上述方法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性,并表达Nestin蛋白,认为是神经干细胞。此方法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体外培养人胚胎脑神经干细胞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带血中ACl33+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粘附分子VLA4(CD49d)、LFA-1(CD11a)和L-selectin(CD62L)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新鲜分离的、不同培养条件下体外培养7 d、14 d的脐带血中AC133+细胞表面CXCR4和CD49d、CD11a和CD62L的表达情况.结果新鲜脐带血AC133+细胞中CXCR4的表达率为(50.2±12.5)%;CD49d的表达率为(53.2±15.6)%,CD11a的表达率为(98.1±2.4)%,CD62L的表达率为(52.4±16.6)%.在无血清、无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体外培养第7 d及14d,CXCR4、VLA4、CD11a和CD62L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在有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短期液体扩增培养后,脐带血ACl33+细胞中CXCR4、VLA4、CD11a和CD62L的表达率较新鲜ACl33+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IL-3+FL+SCF组较IL-11+FL-3+SCF组表达率高,其中以培养第14d CXCR4、CD62L的表达增高最明显.结论在体外短期扩增培养过程中,早期效应细胞因子能显著上调脐带血ACl33+细胞CXCR4、CD49d、CD11a和CD62L等的表达;用SCF、FL和IL-3组合扩增脐带血,不仅能获得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祖细胞,还能增加造血干/祖细胞的迁移和归巢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联用高营养(高脂、高糖)及酒精所致脂肪肝模型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 选用纯种新西兰家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12周)及实验1、2、3组(高脂、高糖饲料及含5%酒精饮水分别喂养3、6、12周)。实验结束肝组织标本采用Sudan IV脂肪染色、HE、Masson’s三色染色及硝酸银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特征,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单色分割分析法进行脂肪变面积分析。结果 模型组动物形成以小泡性病变为主的脂肪肝,模型复制率为100%。脂肪性肝炎为以肝细胞脂肪变、点或灶状坏死、气球样变、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小叶内炎症和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汇管区炎症与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细胞核空泡变性和Mallory小体较少见。电镜观察可见肝细胞内充满不规则小脂滴,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损伤,细胞核结构改变,胆小管增生、扩张,纤维组织增生。图像分析显示:正常肝脏脂肪面积为1.24%~4.01%,轻、中、重度脂肪肝依次为12.04%~24.00%,25.91%~34.94%,35.43%~46.80%。结论 高营养及酒精脂肪肝模型较传统单一方法模型形成快,病变进展较迅速,可形成以小泡性病变为主的肝脂肪变,随造模时间延长、肝细胞脂肪变、肝细胞变性坏死、气球样变、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症和肝纤维化呈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20.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多项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 (ELISA )检测 86例肺癌、3 0名良性肺病患者和 3 0例健康人的血清CEA、CA12 5、CA 19-9和CA15-3水平。结果  4项指标在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 .0 5) ;CEA、CA12 5、CA19-9和CA15-3单检 (总 )的阳性率分别为 41.9%、3 7.2 %、48.9%和 3 6% ,联检 (总 )的阳性率为 94.2 %。结论  4项指标对不同组织类型肺癌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联合检测时可以明显提高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