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中加入不同浓度的EGF(终质量浓度20、100、500μg/L),于8、24、48、72 h四个时间点分别收集细胞,提取肝星状细胞总RNA;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c-jun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EGF 3组HSC-T6细胞c-jun基因表达水平在8 h(1.46±0.16、2.12±0.20、2.78±0.32)、24 h(1.32±0.13、1.87±0.17、2.43±0.26)、48 h(1.03±0.10、1.51±0.13、2.03±0.20)、72 h(0.77±0.09、1.17±0.10、1.66±0.12)四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剂量加大,HSC-T细胞c-jun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GF对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有明显的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对大鼠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MMP1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200、20、2μg/L3种浓度的hALR,于8、24、48、72h4个时间点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宝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MMP13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高、中、低浓度的hALR3组肝星状细胞MMP13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72h4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最高值均出现在24-48h,低剂量组为对照组的3倍,中剂量组为对照组的4倍,高剂量组达对照组的6倍。结论: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对大鼠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IL1β(1μg/L)、TNFα(30μg/L),于8、24、48、72h4个时间点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cfos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IL1β组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h3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h最高,为对照组的4倍。TNFα组肝星状细胞cfos的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72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h高,为对照组的3倍。结论IL1β、TNFα可增强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肝星状细胞基质分解素-1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30μg/L TNF-α,于8、24、48、72h 4个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基质分解素-1及TIMP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TNF-α组肝星状细胞基质分解素-1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72h 4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48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2倍.TNF-α组肝星状细胞TIMP1的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h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72h显著升高,为对照组的近3倍.结论 TNF-α可增强肝星状细胞基质分解素-1及TIMP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对大鼠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中加入高(200μg/L)、中(20μg/L)、低(2μg/L)3种浓度的hALR,于8、24、48、72 h四个时间点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c-fos的基因表达.结果 高、中、低浓度的hALR 3组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水平在8、24、48、72 h四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为对照组的50%~53%,中剂量组为对照组的38%~43%,高剂量组为对照组的26%~30%.结论 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对大鼠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对大鼠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200、20、2 μg/L三种浓度的hALR,于8、24、48、72 h四个时间点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c-jun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肝星状细胞有c-jun的明显表达;不同浓度的hALR 3组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72 h四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μg/L组为对照组的60%-64%,20μg/L组为对照组的41%-43%,200 μg/L组为对照组的29%-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ALR对大鼠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23)、48 h(1.11±0.10、1.63±0.16、2.32±0.21)、72 h(0.77±0.09、1.23±0.10、1.91±0.16)4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剂量加大,HSC-T6细胞c-jun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GF可显著增强肝星状细胞c-jun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肝星状细胞(HSC)形态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TNF—α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加入TNF-α和TGF-β1,透射电镜观察肝星状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不同处理组HSC中CTGF的表达。结果 TNF-α、TGF—β1均诱导HSC中CT-GF表达;10μg/L浓度的TNF-α作用6、24和48h后,检测到CTGFmRNA表达,而TGF-β1在1μg/L浓度作用4h后,即可诱导HSC中CTGFmRNA表达。结论 TNF-α诱导HSC中CTGF的表达可能参与早期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相关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浅Ⅱ度烫伤模型,观察了大鼠浅Ⅱ度烫伤后创面愈合过程中组织学、炎性细胞、表皮细胞周期的变化,检测了创面相关生长因子及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果炎性细胞到达创面依次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表皮细胞周期变化为伤后3天细胞增殖活跃,伤后7天细胞分裂明显增多;伤后1,3天 PD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和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休)基因表达明显增强,伤后3,5天 EGF(表皮生长因子)、TGFβ-R_2(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α)基因表达增强,伤后5,7天 TGFβ-R_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基因表达增强,伤后7,10天 TGFβ_1(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增强。结论烧伤诱导相关生长因子及受体的基因表达,并且具有时相性和可逆性;相关生长因子基因表达与表皮细胞周期间可能存在相互调控作用,生长因子是调控创面愈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IL) 10对与枯否细胞 (KC)共培养的肝星状细胞 (HSC)表达转移生长因子 (TGF) β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的KC ,建立HSC与KC的共培养系统 ,分为 4组 :1组为HSC单独培养组 ;2组为HSC与KC共培养组 ,不加IL 10 ;3组为HSC与KC共培养组 ,加入 1.5 μg/LIL 10 ;4组为HSC与KC共培养组 ,加入 15 .0μg/LIL 10。培养 48h后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GF β和PDGF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TGF β和PDGF蛋白的表达。 结果 KC能促进HSC表达TGF β和PDGF ;IL 10能抑制与KC共培养的HSC的TGF β和PDGF的表达。 结论 IL 10能通过KC对HSC的生物学活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