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动态检测膀胱癌患者手术前、后尿Livin mRNA 表达情况,探讨其对膀胱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方法检测30 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前、术后1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至18 个月及30 例 非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及30 例健康志愿者尿Livin mRNA 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Livin mRNA 在 30 例 病例组术前尿液中出现高表达,相对拷贝数为(96.33±35.79)/ul,且随着肿瘤临床分期、分级由低到高,其表达水平亦有 随之增加的趋势;30 例对照组中有2 例出现较高表达,相对拷贝数分别为43.17 和 47.52,其余为低表达,相对拷贝数为 (16.25±7.81)/ul;30 例正常组为低表达,相对拷贝数为 13.74±1.57。病例组术前尿 Livin mRNA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和正常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周( 27.35±2.21)/ul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 1个月( 16.72±2.45) /ul、3 个月(15.54±2.14)/ul、6 个月(14.33±1.71)/ul 与对照组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至术 后 18 个月,5 例复发者再次手术前(98.27±26.55)/ul 与初次术后6 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动态 检测尿 Livin mRNA 表达的高特异性、高敏感性,可作为膀胱癌早期诊断的一个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何雪峰  温端改  侯建全  何军  岑建农 《癌症》2009,28(11):1209-1213
背景与目的:研究发现survivin基因参与了包括膀胱癌在内的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近期研究表明smwivin的异构体同样具有独特的亚分子定位和功能。本研究通过检测survivin及其异构体smwivin-2B和survivin-△Ex3 mRN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这两个异构体潜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原发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新鲜标本60例,膀胱良性疾病患者病变膀胱组织标本12例作为对照。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survivin、survivin-2B和survivin-△Ex3 mRNA的表达量,分析其表达与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膀胱癌的关系。结果:Survivin、Survivin-2B和sunivin—△Ex3 mRNA在BTCC组织中均存在表达,表达量分别为0.333±0.163、0.056±0.017、0.124±0.096;对照组12例均表达survivin-2B mRNA,其中分别有3例千兀4例标本存在suwivin和survivin—△Ex3 mRNA的微量表达。survivin和survivin-△Ex3 mRNA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0〈r's〈1,P〈0.05),survivin-2B呈负相关(-1〈r's〈0,P〈0.05)。3例复发患者原膀胱肿瘤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较相同病理级别者明显高,而survivin-2B却低。结论:检测survivin及其异构体survivin-2B和survivin-△Ex3 mRNA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对判断膀胱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及术后复发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27kip1、CyclinE、CyclinD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与意义,为认识BTCC发生、发展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BTCC和12例膀胱炎中p27kip1、CyclinE、CyclinD1的表达。结果p27kip1在BTCC中阳性表达随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降低(P〈0.05),有淋巴转移组与无淋巴转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CyclinD1在不同BTCC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E在BTCC中阳性表达随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高(P〈0.05),有淋巴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5)。结论p27kip1对BTCC的发生、发展可能起抑制作用,CyclinD1过表达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的早期起作用,不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浸润转移过程。CyclinE可能参与BTCC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UC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2例BTCC患者、40例对照者尿脱落细胞中MUC7的mRNA表达,β-actin作为内参照。结果:40例对照组中有2例MUC7 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0%;42例BTCC患者中36例尿脱落细胞中MUC7 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5.7%,其诊断特异性为95%。不同临床分期尿脱落细胞中MUC7 mRNA 的阳性表达率:Ta-T1期为64.3%(9/14),T2-4期为96.4%(27/28)。浸润性BTCC MUC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浅表性BTEC(P<0.05)。不同病理分级BTCC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UC7的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C1 58.3%(7/ 12),C2 93.8%(15/16),G3 100%(14/14)。MUC7 mRNA的表达与BTCC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MUC7诊断BTCC 的阳性预测值为94.7%,阴性预测值为86.3%。结论:BTCC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UC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尿脱落细胞中MUC7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正相关。采用RT-PCR法检测尿脱落细胞中MUC7表达诊断BT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好、阳性预测值高,特别对T2-4期肿瘤的诊断敏感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根治性治疗前后外周血CK19mRNA、CK20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48例喉癌患者术前和术后6、12、24个月外周血中CK19mRNA、CK20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48例喉癌患者外周血术前CK19mRNA、CK20mRNA阳性率分别为37.5%(18/48)、45.8%(22/48);患者术后6、12、24个月外周血CK19mRNA与CK20mRNA的表达均较术前下降(P〈0.05);复发组CK19mRNA、CK20mRNA术前表达均高于无复发组(P〈0.05);4例复发患者术前与术后6、12个月外周血CK19mRNA、CK20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喉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K19mRNA和CK20mRNA的表达水平有助于评估喉癌微转移及临床疗效,从分子生物学方面为喉癌局部复发的预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脱落细胞CD44v6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37例,所有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20例泌尿科非肿瘤患者以及10例健康志愿者尿脱落细胞CD44v6mRNA的表达设为对照组。结果 术前3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有29例尿脱落细胞CD44v6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8.4%,术后2周3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尿脱落细胞CD44v6mRNA表达均为阴性;20例泌尿科非肿瘤患者以及10例健康志愿者尿脱落细胞CD44v6mRNA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尿脱落细胞CD44v6mRNA的表达阳性可以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证据之一,有助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筛选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尿液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 BLCA-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80例初诊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50例膀胱炎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比较三组患者尿液中BLCA-4表达的差异及其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膀胱癌患者尿液中BLCA-4水平显著高于膀胱炎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炎及健康体检者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BLCA-4对膀胱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100.0%;BLCA-4与膀胱癌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等因素均无相关性( P>0.05);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尿液中BLCA-4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BLCA-4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但术后1年6例复发患者尿液BLCA-4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水平(P<0.05),且与未复发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LCA-4对膀胱癌诊断敏感度高,加强对膀胱癌患者术后BLCA-4水平的监测有助于预测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Survivin、突变型p5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行TUR—BT术切除BTCC标本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突变型p53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0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结果:Survivin在BTCC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0.0%(42/60),而正常对照组中无1例呈阳性表达;Survivin表达与BTCC的初发、复发、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P〈0.05),但与肿瘤数目,临床分期无关(P〉0.05);突变型p53在BTCC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65.0%(39/60),与对照组阳性率35.0%(7/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TCC的初发、复发、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它与肿瘤数目无统计学意义(P〉0.05),BTCC中Survivin和突变型p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在膀胱移形细胞癌中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在BTCC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Sur—vivin和突变型p53对临床医生判断BTCC的预后有着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特异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podoplanin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淋巴管,用淋巴管密度(LVD)表示淋巴管生成情况,探讨BTCC内VEGF-C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BTCC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VEGF-C、podoplanin的表达,计算VEGF-C阳性表达率及淋巴管密度值,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BTCC组织内VEGF-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71.1%vs.10.0%,P〈0.01);BTCC高中分化和低分化之间VEGF-C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70.6%US.72.7%,P〉0.05),而淋巴结阳性组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81.3%vs.65.5%,P〈0.05).BTCC组织内LVD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6.8±1.3vs.1.2±0.3,P〈0.01);BTCC中,VEGF-C阳性组LVD显著高于VEGF-C阴性组(7.6±1.5vs.4.7±0.9,P〈0.05),而淋巴结阳性组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8.3±1.4vs.5.1±1.1,P〈0.05)。结论:淋巴管生成可能是BTCC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VEGF-C参与BTCC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UC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2例BTCC患者、40例对照者尿脱落细胞中MUC7的mRNA表达,β-actin作为内参照.结果:40例对照组中有2例MUC7 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0%;42例BTCC患者中36例尿脱落细胞中MUC7 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5.7%,其诊断特异性为95%.不同临床分期尿脱落细胞中MUC7 mRNA的阳性表达率:Ta-T1期为64.3%(9/14),T2-4期为96.4%(27/28).浸润性BTCCMUC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浅表性BTCC(P<0.05).不同病理分级BTCC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UC7的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G158.3%(7/12),G2 93.8%(15/16),G3 100%(14/14).MUC7mRNA的表达与BTCC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MUC7诊断BTCC的阳性预测值为94.7%,阴性预测值为86.3%.结论:BTCC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UC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尿脱落细胞中MUC7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正相关.采用RT-PCR法检测尿脱落细胞中MUC7表达诊断BT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好、阳性预测值高,特别对T2-4期肿瘤的诊断敏感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在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早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取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配对尿液标本,以其中9例的对侧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对照,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P16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35例肿瘤组织标本,18例P16基因CpG岛存在甲基化状态,占51.4%(18/35);尿液标本中,16例P16基因CpG岛存在甲基化状态,占45.7%(16/35)。Log 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合并其他疾病、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等因素对P16基因甲基化无影响(P〉0.05)。20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尿液标本中发现P16基因甲基化10例,其配对的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均检出P16基因甲基化,正常人和非尿路肿瘤患者尿液中未检出到P16基因甲基化,尿液P16基因甲基化在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均为100%,假阳性为0%,灵敏度为90.91%。正常人组和非尿路肿瘤组与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尿液中P16基因甲基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例正常组织对照均未发现P16基因CpG岛甲基化。结论P16基因甲基化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分级分期无相关性;尿液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可成为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抑癌基因TMS1/ASC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方法应用MSP技术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TMS1/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MS1/ASC基因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未发生甲基化,而在癌组织中甲基化频率为46.9%(15/32),并且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其甲基化水平逐渐升高(χ^2=23.106,P〈0.05)。在15例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BTCC标本中,14例同时伴有TMS1/ASC基因表达缺失或下调,两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γ=0.5842,P〈0.05)。TMS1/ASC mRNA和蛋白表达在正常膀胱组织和BTCC组织中分别为81.3%(26/32)、18.8%(6/32)(P〈0.01),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S1/ASC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导致该基因转录表达失活,使其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甚至缺失,这可能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urvivin和Caspase-3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68例脑胶质瘤和10例内减压脑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胶质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urvivin蛋白及其mRNA在脑组织与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两者在脑胶质瘤Ⅲ、Ⅳ级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级;Caspase-3蛋白及其mRNA在脑组织与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差异。脑胶质瘤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脑胶质瘤组织细胞的凋亡指数(AI)范围是7% ~29%,平均(1659±619)%;Survivin阳性组的AI值明显小于阴性组(P<0.05);Caspase-3阳性组的AI值明显大于阴性组(P<0.05)。结论:Survivin与凋亡途径的关键因子Caspase-3关系密切,若把Survivin作为靶点来阻断抗凋亡途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将会是很好的抗肿瘤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RT-PCR检测法和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XIAP-mRNA的表达,同时行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20例非肿瘤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51例尿脱落细胞XIAP-mRNA RT-PCR检测阳性27例(53%),尿脱落细胞学病理学检测阳性12例(24%),对照组20例尿脱落细胞XIAP-mRNA检测阳性1例(5.0%),对照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阳性0例(0%)。实验组RT-PCR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敏感性高于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RT-PCR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中XIAP表达的敏感性显著高于非肿瘤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RT-PCR检测法较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更敏感,临床上作为膀胱癌的筛选方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Survivin和PTEN蛋白在皮肤脂溢性角化病(SK)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发病机制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联合检测Survivin和PTEN蛋白在30例SK皮损中的表达情况,并以2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30例SK皮损中,19例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正常20例皮肤组织中无1例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30例SK皮损中,17例PTEN阳性表达,正常20例皮肤组织中13例PTEN表达,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Survivin和PTEN蛋白在SK中的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皮损大小、病程长短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发病部位、皮损数目无关(P>0.05);Survivin和PTEN蛋白在SK中的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SK的发生可能与Survivin基因表达上调有关;PTEN基因表达可能参与了SK的保护,二者之间在SK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拮抗作用。检测二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Survivin mRNA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技术检测胃炎及化疗前胃癌各50例患者外周血中Survivin mRNA表达,并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与Giemsa 染色2种方法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胃炎患者外周血中未检测到Survivin mRNA表达;胃癌组患者Survivin表达检测率为84.0%(42/50),外周血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0.46。Survivin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而与TNM分期有关(P<0.0001)。胃癌患者Hp感染率为80.0%(40/50),显著高于胃炎患者的58.0%(2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的胃癌患者外周血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为0.578±0.507,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的0.194±0.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胃癌患者Survivin mRNA表达与Hp感染呈正相关(r=0.464, P<0.05)。结论 Hp感染及Survivin与胃癌发生可能有关,Survivin可能参与了Hp感染性胃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脱落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的检测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8例肺癌、40例良性胸腔积液疾病患者,采用RT—PCR法检测胸腔积液脱落细胞PCNAmRNA,并与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PCNAmRNA检测对肺癌诊断的特异性为73.40%,低于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的91.34%,P〈0.05,敏感性为100.00%,高于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的83.33%,P〈0.05。肺癌及良性胸腔积液脱落细胞PCNAmRNA阳性强度分别为0.7236±0.0104、0.3352±0.010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腔积液脱落细胞PCNAmRNA阳性强度随肺癌分级增加而增强,P〈0.05,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胸腔积液脱落细胞PCNAmRNA的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常规筛查以及术后复发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为临床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50例对照组和58例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并随访12个月,观察其变化,分析其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6.90±5.35)μmol/L比(10.23±3.06)μmol/U(P〈0.01);并与TNM分期相关,Ⅲ-Ⅳ期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18.49±5.13)Ⅰmol/L比(15.20±4.86)μmol/L](P〈0.05)。治疗结束时Hcy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13.39±4.98)μmol/L比(16.90±5.35)μmol/L](P〈0.01),且治疗后3个月Hcy水平【(10.23±3.17)μmol/L]明显低于治疗结束时(P〈0.05)。手术后12个月内复发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17.18±4.82)μmol/L比(12.36±3.19)μmol/L】(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对结直肠癌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