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例确诊或凝为恶黑瘤的病例进行了临床病理研究,其中13例确诊者和5便有争议的恶黑瘤做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13例确诊者HMB-45染色均为阳性,而S-100染色12例阳性,NSE9例阳性,5例凝诊病例中,3例HMB-45和S-100呈阳性而确诊为恶黑瘤。本研究本次表明HMB-45和S-100蛋白在恶黑瘤诊断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收集皮肤和粘膜恶性黑色素瘤(恶黑)191例,其中的40例少色素或无色素性恶黑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标记染色:Vimentin.S-100蛋白、HMB-45,阳性率分别为100%、100%和95%,而CK和EMA全部阴性。结果去明Vimentin、5-100及HME-的对恶黑的诊断是敏感的指标。而HMD-45则更具有特异性,对恶黑的诊断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标记。3例无色素性恶黑作了电镜检查,均可找到黑色素小体,对恶黑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总结12例口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Fontana染色作对比观察。结果发现,12例口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中,有4例为无色素型黑色素瘤,其中2例为Fontana染色阴性。12例均显示抗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结果提示:对Fontana染色阴性的病例,应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以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诊断.方法 26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作了原发灶手术根治、免疫治疗和辅助化疗(DVP方案:DTIC 250 mg/m2 ,静脉滴注,第1-5天;VDS 3 mg/m2,静脉注射,第1天;DDP 1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组织标本行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术后随访1-5年,平均2年9个月.结果 26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随访期内共有12例(46.2%)出现局部复发,14例(53.9%)出现转移,其中6例(23.1%)为局部复发伴转移.1年生存率76.9%(20/26),3年生存率30.8%(8/26),5年生存率11.5%(3/26).临床病理HE染色低倍镜下见瘤细胞核分裂象可见,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间及细胞内可有、可无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检查HMB45,S-100,MELAN-A阳性表达均为100%.结论 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化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是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较有效方法 ;免疫组化检查为诊断本病的可行项目,HMB45、S-100、MELAN-A均可作为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诊断标志物,选择HMB45、S-100与MELAN-A联合标记,可提高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9,(5)
目的:探讨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免疫络化S-P法对14例鼻腔原发性性黑色素瘤进行S~100、Vimentin、HMB45。LCA、GFAP、Cytokeratin、actin、myoglobin进行联合标记,并仔细观察HE组织切片的组织结构特点和细胞形态特点。结果:鼻腔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阳性结果,S~100I(14/14),Vimentin(14/14)、Vimentin(14/14)、HMB~45(12/14),而LCA、GFAP、Cytokeratin、actin及myo-globin均为阴性,且具有组织结构的多样性,细胞形态的复杂性等特点。结论:充分认识恶性黑色素瘤的多样性,结合多种免疫酶标,可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7.
鼻腔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鼻腔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HMB45和S-100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HMB45,S-100,Keratin,LCa,F8,NSE系列抗体对12例鼻腔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SP免疫组化法分析。结果:12例肿瘤组织HMB45阳性率100%(12/12),S-10091.67%(11/12),而Keratin,LCA,F8,NSE均呈阴性。结论:HMB45是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恶性黑色素瘤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恶性黑色素瘤病例3例,其临床病史详细、影像资料齐全,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后背部皮肤含黑色素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原发灶和转移灶于MRI均表现为特征性的短T1短T2信号,CT不具备特征性;1例是不含黑色素的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清扫术后患者,MRI呈等T1等T2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不具备特征性;另一例眼球恶性黑色素瘤术后多发转移的患者,CT检查平扫呈等低密度,增强后不均匀环形强化,不具备特征性。结论恶性黑色素瘤多发生于皮肤、内脏各种组织器官,其中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以下肢、外阴、肛周最多,鲜有影像报道;发生于内脏的恶性黑色素瘤多因具备特征性的MRI信号得以诊断,而不合黑色素的恶性黑色素瘤影像表现无特征性,诊断困难;CT检查不具备特征性,对于怀疑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应首选MRI检查。恶性黑色素瘤容易发生广泛的转移,要提高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恶性淋巴瘤目前已非少见肿瘤,对淋巴瘤的研究也日趋深入,特别是免疫组化技术开展以来,人们利用这一手段对淋巴瘤进行了更细致、更准确的分类. 相似文献
10.
恶性淋巴瘤的免疫组化诊断首都医学院宣武医院病理科孙燕妮,徐庆中恶性淋巴瘤目前已非少见肿瘤,对淋巴瘤的研究也日趋深入,特别是免疫组化技术开展以来,人们利用这一手段对淋巴瘤进行了更细致、更准确的分类。然而随着更多免疫组化试剂的相继问世,哪些试剂更优?特异... 相似文献
11.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患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1~2%,占所有皮肤恶性肿瘤的6.6~20%。恶性黑色素瘤的病死率很高,在死于皮肤恶性肿瘤人数占75%左右,在所有皮肤疾病(包括肿瘤)中其病死率最高。 恶性黑色素瘤的误诊率特别高。据文献记载,其临床误诊率为36~60%,病理误诊率为7.7~25.1%。误诊的原因有:1.黑色 相似文献
12.
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高、临床预后较差的一类恶性肿瘤,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黑色素瘤的发病率相对偏低, 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2006年,美国恶性黑色素瘤(MM)新发病约62 900例,约7910例死于该病,男性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已跃居恶性肿瘤之首,女性仅次于肺癌位居第2. 相似文献
13.
无色素及少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我们应用组织化学染色,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检查,探讨对恶黑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并将22例恶黑(10例无色素性,12例少色素性恶黑)检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及方法本科1957~1984年活检存档旧蜡块,用10%福尔马林固定,将石蜡切成片,厚5微米。一、组织化学法:①Gomori 网状纤维染色。②普鲁氏兰铁反应。③过氧化氢褪色素试验。④Masson Fontana 黑色素银染色。 相似文献
14.
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观察——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波形蛋白(Vimentin) 、S 100 、HMB45 、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的表达在恶性黑色素瘤( 下称恶黑) 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12 例恶黑取石蜡切片各一张,用免疫组化链霉素 生物素(LSAB) 法,分别作Vi mentin 、HMB45 、S 100 、Cytokeratin 染色。结果: 每例Vimentin 、S 100 、HMB45 标记均呈阳性表达。Cytokeratin 表达情况为,皮肤原发恶黑9 例中有4 例阳性,阳性者中2 例为无色素性恶黑;3 例淋巴结内转移性恶黑1 例阳性。结论: Cytokeratin 阳性不能排除恶黑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4例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S100、Vimentin、HMB45、LCA、GFAP、Cytokeratin、actin、myoglobin进行联合标记,并仔细观察HE组织切片的组织结构特点和细胞形态特点。结果 鼻腔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阳性结果,S100(14/14)、Vimentin(14/14)、HMB45(12/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与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诊断。方法 26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病者作了原发灶手术根治、免疫治疗和辅助化疗(DVP方案:DTIC 25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VDS 3mg/m2,静脉注射,第1天;DDP 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组织标本行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术后随访1~5年,平均2年9个月。结果 26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随访期内共有12例(46.2%)出现局部复发,14例(53.9%)出现转移,其中6例(23.1%)为局部复发伴转移。1年生存率76.9%(20/26),3年生存率30.8%(8/26),5年生存率11.5%(3/26)。临床病理HE染色低倍镜下见瘤细胞核分裂象可见,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间及细胞内可有、可无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检查HMB45、S-100、MELAN-A阳性表达均为100%。结论 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化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是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较有效方法;免疫组化检查为诊断本病的可行项目,HMB45、S-100、MELAN-A均可作为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诊断标志物,选择HMB45、S-100与MELAN-A联合标记,可提高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彭杰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82,(3)
本文复习了武汉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1953~1978年间所积存的100余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检验材料,并从中选取50例加以仔细观察,结合文献,对本瘤的病理类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皮肤恶性黑色素瘤除结节型、表浅蔓延型和恶性雀斑型三种基本类型外,尚有小儿恶性黑色 相似文献
20.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相当高的肿瘤,大多源于皮肤,也可起源于眼、鼻腔等粘膜及甲床.早期即可发生转移,转移部位多见肺、脑、骨及淋巴结.近几年我院发现数例因激光、冰冻等治疗黑痣,激发恶变及转移的病例.尤为遗憾的病例:病例1:左颧骨部黑痣经激光治疗三月后,左眼视力模糊,经查为恶性黑色素瘤眼底转移,虽行眼球摘除,后因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死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