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免误诊,误治。方法:对山东省莱阳中心医院20年间收治的12例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术前误诊为混合瘤,1例误诊为腺样囊性癌,1例误诊为淋巴瘤,2例做了穿刺活检,3例做了术中快速病检,皆得以确诊,术中保留面神经的10例,虽然术后出现面瘫,但手术后6-12月恢复,切除面神经颅外段2例,面瘫未见恢复,本组5例肿瘤来源于面神经总干,3例来源于上,下颊支,2 来源于颧支,2例来源于下颌缘支,肿瘤镜下分型:囊状型9例,网状型3例,术后随访5-10年,无1例复发,结论:此瘤极易误诊,确诊有赖于术前(或术后)病理检查,术中应尽力保留面神经,虽然术中刺激,牵拉面神经等致术后面瘫,但大多数患者可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2.
腮腺区面神经鞘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唤农  黄钢  郭良 《肿瘤学杂志》2006,12(2):128-129
[目的]探讨腮腺区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腮腺区面神经鞘瘤行手术切除。[结果]1例术中误诊为恶性肿瘤而切除面神经致术后永久面瘫(面神经功能Ⅳ级),2例未损伤神经无面瘫,4例肿瘤切除后损伤面神经术后面瘫(面神经功能Ⅱ~Ⅲ级)。[结论]腮腺区面神经鞘瘤临床少见,术前易误诊,治疗以手术为主,肿瘤应完整切除,术中避免过度牵拉神经以免损伤。  相似文献   

3.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临床少见,肿瘤特征不明显,术前确诊困难,处置不当常常导致面神经损伤.本文报告我科13年间收治的6例腮腺内面神经鞘瘤,并对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参见附表)6例患者均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瘤,其中4例为Antoni A型,2例为B型,术后5例出现面瘫,经治疗观察6~12个月,详见附表.3例面瘫恢复,2例分别经3年和19个月观察无恢复.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腮腺内面神经神经鞘瘤8例,良性7例,恶性1例,术前多误诊为混合瘤。当出现面神经功能障碍或麻痹,尤其腮腺造影呈良性或并发腮腺外神经源性肿瘤时,应考虑本病。手术须保留面神经主干,而将肿瘤剥除。  相似文献   

5.
神经鞘瘤是来源于神经鞘的神经源性良性肿瘤,全身均可发生.在头颈部,以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居多,面神经较少.多数面神经鞘瘤累及面神经鼓室部或垂直部,9%位于腮腺内,在腮腺区肿瘤中发生率为0.2~1.5%,临床上易被误诊.我们近期发现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再次手术时面神经的处理。方法对近6年来我院收治的36例腮腺肿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时面神经的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7例有2次以上腮腺肿瘤手术史,有病理记载恶性者9例,有面瘫者5例。结果再手术行腮腺浅叶加肿瘤切除22例,均保留神经。行全腮腺切除14例,其中5例切除面神经。术后病理报告恶性者11例。结论对良性病例术中应保留面神经。对恶性病例,再次手术时对面神经是否保留,不能以肿瘤大小而定,而应根据病理分类、肿瘤与面神经粘连程度而定。恶性病例术后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腮腺肿瘤手术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手术方式、手术范围及预后。方法对1998--2004年间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肿瘤切除术20例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腮腺浅叶切除术13例中,并发腮瘘1例;全腺叶切除术7例中,并发暂时性面瘫1例,无Frey综合征。随访10个月至6年无复发。结论腮腺良性肿瘤需行解剖面神经的浅叶及肿瘤切除术或全腮腺切除术;恶性肿瘤在面神经未受累时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切术,术后辅以放疗,可以减少肿瘤复发和面瘫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8岁,1980年发现右腮腺嚼肌区一蚕豆大肿物,生长缓慢。1987年该包块长大迅速,伴疼痛及右眼闭合不全。术前检查:右腮腺嚼肌区肿物,约6×5cm,较固定,呈结节状,穿刺细胞学检查疑为多形性腺瘤。1987年11月行右腮腺手术,术中见肿瘤源于右腮腺浅叶,有包膜,呈结节状,与嚼肌、下颌升支后缘及髁颈粘连紧密,并见瘤组织侵犯面神经,将面神经颞面干紧紧包裹。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为“符合腺样囊性癌”。行保留部分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术后放射治疗6,000rad。随访14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口腔颌面颈部神经鞘瘤诊疗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收集我科1977~1997年住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的7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良性74例、恶性4例,男29例,女49例,年龄11~68岁,病程20天~10年,上颈部、腮腺、颌下、舌腭部位多发,主要来源于迷走、面、交感、舌、舌下神经。结论 神经鞘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诊断非常重要,发现与肿瘤相连神经应高度警惕。手术要在肿瘤内层被膜外摘除肿瘤,保留外层被膜。如重要神经损伤应即刻行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肿瘤的手术方法、面神经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30例住院手术病例,其中初治85例、复治45例、术前面瘫18例.行腮腺及肿块切除保留面神经87例,腮腺、肿块及面神经切除33例,扩大切除10例.[结果] 5年生存率为76.2%.其中术前有无面瘫分别33.3%、81.3%(P<0.01),有无颈淋巴结转移为54.2%、80.4%(P<0.01).[结论]腮腺恶性肿瘤的预后因素主要是术前有无颈淋巴结转移、面瘫、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恶性程度,首次术式选择合理是减少局部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primary ventricular tumors. METHODS Eight patients with primary ventricular tumor, aged 3 to 52 years,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There were 6 males and 2 females.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es were as follows: multiple left ventricular myxomas in 2 cases; left ventricular rhabclomyoma, fibroma and malignant neurolemmoma in 1 case for each; right ventricular myxoma and malignant neurolemmoma in 1 case for each; intraseptal fibroma in 1 case. The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through median sternotomy with moderate hypothermic cardiopulmonary bypass in 7 cases; via left anterolateral thoracotomy without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in 1 case. Tumors were totally removed in 7 cases and subtotally resectecl in 1 case. RESULTS Cardiac arrest after anaesthetization occurred in 1 case with postoperative coma for 10 days. One case died of massive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postoperatively. Seven cases survived, During a follow-up period of 1 to 21 years, there was no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in the 6 cases who received complete tumor resection including 2 cases with malignant tumor. One case of partial tumor removal had a mild heart murmur without tumor progression. All patients were asymptomatic with cardiac functiongrade I. CONCLUSION Primary ventricular tumors showed diversity in their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mid- 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rimary ventricular tumors appear to be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12.
体部软组织神经鞘瘤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体部软组织神经鞘瘤(不包括颅内、椎管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至2009年收治的53例体部软组织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患者均为良性神经鞘瘤,能明确神经部位的共18例,其中臂丛神经8例,颈部迷走神经2例,胫神经3例,尺神经2例,面神经、腓神经、舌下神经各1例.全部手术彻底...  相似文献   

13.
下颌升支截断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巨大肿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经颈侧入路,切除腮腺浅叶同时切断下颌升支,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肿瘤12例,肿瘤切除后复位固定下颌升支。术后下颌骨X-线摄片。结果:12例均完整切除肿瘤,1例术后出现Horner综合征,暂时性面瘫11例,无永久性面瘫和其他并发症。术后咬合关系正常,下颌骨对位良好。结论:经颈侧下颌升支截断切除巨大咽旁间隙肿瘤,视野良好、易于暴露,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F)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 年 6 月至 2013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治的27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发病年龄9个月-74岁(平均43.88岁),中位年龄46岁,其中女性24例、男性3例。27例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多以发现无痛性包块为主诉。AMF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其特征表现为肿瘤境界清楚,直径多小于5cm,肿瘤细胞圆形至梭形,核分裂象罕见,无细胞异型性,分布不均、疏密不一,可见交替分布界限不清的细胞密集区和细胞稀疏区。27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均为单纯肿物切除术。随访1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年(1个月-6年),无1例复发。结论: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好发于生育期女性的良性软组织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治疗多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椎管内肿瘤全椎板减压术是椎管内肿瘤摘除的常规手术方式,术后易造成椎管内粘连导致椎管再次狭窄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造成2次手术困难,本文对这一术式进行改良,采用后路钛网椎管成形对所减压的椎管进行修复重建,恢复椎管内有效容积、减少粘连。方法2007年10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9例胸椎椎管内肿瘤的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25~64岁,平均37.8岁。硬膜外肿瘤5例,硬膜内肿瘤4例。全部给予后路全椎板减压,肿瘤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并钛网椎管成形术。术后病理学诊断:神经鞘瘤3例,脊膜瘤2例,脂肪瘤2例,囊肿2例。肿瘤复发1例,给予2次手术切除后未复发。结果手术时间90—185min,平均142min,失血量200-1200ml,平均521ml,全部9例患者术后得到定期随访12—45个月,平均21个月。采用Frankel评分标准对术后患者症状进行评价,A:0例,B:1例,C:3例,D:2例,E:3例。术后复发1例。术后CT显示椎管内未出现粘连。对术前术后肿瘤占位所在节段椎管横截面CT图片进行分析,每例患者随机取5个横截面进行椎管内矢状径测量,取平均值,术前矢状径为16.89±1.27mm,术后矢状径为27.11±2.52mm,进行配对,检验,t=-15.441,P〈0.01,术后椎管矢状径明显大于术前。结论后路钛网椎管成形手术难度相对较低,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对椎管起到较好的即刻保护作用,同时增加了术后椎管容积,减少了术后粘连,为肿瘤复发后的2次手术剥离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I期全脊椎整块切除(totalenblocspondylectomy,TES)治疗胸腰椎原发和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我科行TES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21~66(平均47.8)岁。原发肿瘤8例,孤立性转移瘤13例。原发肿瘤分别为骨巨细胞瘤3例,浆细胞瘤2例,骨肉瘤、软骨肉瘤及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各1例;转移性肿瘤原发肿瘤分别为乳腺癌4例,肺癌3例,肾癌2例,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和原发灶不明转移性腺癌各1例。肿瘤节段分布于T3~L3,其中胸椎12例、腰椎9例,单一椎体19例、多椎体2例(均位于3个相邻胸椎)。根据Tomita脊柱肿瘤外科分期进行评估:Ⅰ型5例、Ⅱ型10例、Ⅲ型1例、Ⅴ型2例、Ⅵ型3例。术前均有顽固性腰背痛或神经功能损害。切除椎体的骨缺损用钛网+自体骨或异体骨+钉棒系统进行固定和重建。手术均经后路I期完成。结果手术时间4.0~8.5h,平均6.4h;出血量1300~11600ml,平均4500ml。本组21例均获12~80个月的随访,平均40个月,术后腰背部局部疼痛均达到缓解。脊髓功能损伤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有一级以上恢复,和术前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2,P<0.05)。3例死亡,平均死亡时间为术后16个月,4例带瘤生存,14例无瘤存活,总生存率为85.7%。局部复发3例,复发率为14.3%,复发时间为平均术后22个月。本组除1例胸腔积液伴肺部感染、1例气胸伴双肺感染、1例左侧L3神经根一过性麻痹外,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4.3%。所有病例均无术中由于大血管或节段血管引起的大出血发生,植骨均完全愈合,无内固定失败或钛网移位。结论后路I期TES治疗脊柱原发恶性肿瘤、侵袭性良性肿瘤和孤立性转移瘤能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无严重的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原发性心室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体会方法:自1981年10月至2001年7月外科治疗原发性心室肿瘤8例,男6例,女2例,年龄3~52岁其中左心室多发性粘液瘤2例,左心室横纹肌瘤、纤维瘤和恶性神经鞘瘤各1例,右心室粘液瘤和恶性神经鞘瘤各1例,室间隔纤维瘤1例。胸部正中切口、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7例,左前外切口、非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肿瘤摘除或完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1例结果:麻醉后心跳骤停1例,术后昏迷10天,经综合治疗痊愈术后因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存活7例,随访1~21年,肿瘤完全切除的6例无复发和转移,大部切除的1例残留轻度心脏杂音,肿瘤无进一步生长,所有患者均无临床症状,心功能Ⅰ级。结论:原发性心室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呈现多样性,外科治疗的中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cellular angiofibroma,CAF)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 年12月国内报道收治的9例及我院新收治的1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0例CAF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认,发病年龄 27~65岁(平均 45.1岁),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临床表现:8例CAF患者多无明显症状,主诉多为发现包块逐渐增大(外阴4例、阴囊 2例、腹股沟1例),其次为体检发现包块(1例)。病理切片特点为疏松排列的梭形细胞、脂肪瘤样细胞和突出的厚壁血管。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Viamentin阳性,CD34阳性。CD31,SMA,S-100,HMB-45均阴性。10例均行手术治疗,随访 8例,未见复发。结论: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的间叶性肿瘤,不易与具有血管纤维瘤样结构的软组织肿瘤鉴别,治疗上以手术为主,术后需严密复查。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微小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伟胜  张文瑾 《实用癌症杂志》2003,18(6):644-645,648
目的 一步明确甲状腺微小癌的概念,提高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35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微小癌。21例是经术中冷冻病理检查确诊,14例术前确诊。4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远处转移至骨、脑。1例术后5年半死于骨、脑转移,其余患者未复发,均健在。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起病隐匿,术前难确诊,多数经术中冷冻而获诊断。部分瘤体较小时即出现转移而预后差,可见瘤体虽“微小”但生物学行为并非“危小”。临床上应争取早期发现并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