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前臂不同留置部位对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前臂中段三个不同位置(掌侧、背侧和桡侧)各50例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观察比较留置时间、异常情况和病人不适主诉三方面的留置效果。结果:前臂中段背侧留置效果最佳,其次为桡侧,掌侧效果最差。结论:临床中选择前臂中段背侧留置,可有效提高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效果。  相似文献   

2.
孔庆仙 《现代保健》2010,(9):127-128
分析提出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是由于选择穿刺部位不当,因下肢及远端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留;反复多次穿刺静脉损伤血管管壁和内膜,静脉壁受损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凝块,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反复、快速、大量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导致血液流动及血浆渗透压改变引起静脉炎。因感染、穿刺点消毒不严格,操作护理不当引起的静脉炎等原因。根据原因提出相关护理措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150例浅静脉留置针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观察,比较寻找合适的留置方法。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对照组,对两组留置期间渗血渗液、静脉炎、留置时间等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改进组各项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改进组在渗血渗液、静脉炎等并发症方面少于对照组,延长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外周静脉留置针摒弃了传统的每日静脉穿刺输液,既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又可适当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现已逐渐普遍地应用于临床。我院于2003年5月开始在病人手术前后进行大量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有部分病人因外周静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80名儿童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140人.两组患儿都进行一般的儿科护理,同时研究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给予一般性护理穿刺.统计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以及患儿和家属对静脉输液、咨询教育以及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穿刺成功136例,成功率达到97.1%,对照组穿刺成功118例,成功率为84.3%,研究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静脉输液满意度得分80.1±2.8分,咨询教育满意度得分820±4.6,操作技能满意度得分86.3±4.2,与研究组比较,各项均明显低于研究组的满意度得分.两组数据P值小于0.05,认为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 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相对于常规静脉滴注效果较好,穿刺成功率高,家属及儿科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较高,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堵塞等许多相关的问题,但导管堵塞是最常见、最容易发生的问题,这一问题与我们平常使用的静脉留置针封管液及封管方法息息相关.正确使用肝素封管液封管的效果比正确使用生理盐水封管的效果优越的多,发生导管堵塞的几率也很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中的护理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2011年4月-2014年5月心内科收治患者中抽选,将100例随机分成不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化的静脉滴注及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则于静脉留置针中实施综合护理措施,预后评定效果。结果:干预组预后并发症者3例,占比6.0%,低于26.0%的对照组,P<0.05,有区别;干预组护理满意率98.0%高于对照组78.0%,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于心内科静脉留置针应用中实施综合护理措施作用突出,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总体质量,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8.
胡嘉桐 《医疗装备》2011,24(11):91-91
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时,静脉炎发生率明显增高。如何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成为护理工作人员的关注焦点。2010年5月到2011年6月期间,我科有60例患者接受了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的治疗,因注重了对该类患者封管前的处理,有效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无菌生理盐水和稀释肝素溶液两种封管液对静脉留置针置入术后输液间歇期的封管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253例需短期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无菌生理盐水组)124例,对照组(稀释肝素溶液组)129例,每天输液结束后均正压封管一次,再次输液时开通静脉通道,比较两种封管液在96 h限期、堵管、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置入术后的留置限期、堵管、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菌生理盐水用于静脉留置针置入术后输液间歇期封管是一种符合生理要求、安全、有效、简便的封管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安全而先进的输液工具,已在儿科病房广泛应用,它具有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并保持输液通畅和间断输液深受患儿家属的欢迎。随着留置针在临床的愈来愈普及,静脉输液并发症之一——静脉炎的出现也不容忽视,本文为了探讨小儿在应用留置针输液与静脉炎出现的相关因素,将我科室2003年1月~12月使用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儿的资料记录在自行设计的表内,进行统计整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莉莉 《现代医院》2008,8(2):83-84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妇科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78例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人),其中观察组选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Y型),对照组选用普通7号头皮针两组均由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选用手背静脉或前臂浅静脉进行穿刺,同时做好疾病的相关知识等健康方面的宣教结果观察组在避免穿刺失败、药物渗漏、预防静脉炎及病人心理顾虑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应用留置针,既可以提高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的成功率,避免重复穿刺,保护血管,同时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负担,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脐以下手术使用骶管持续阻滞并丙泊酚持续镇静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5个月~3岁、行脐以下手术的婴幼儿40例,随机分两组:持续骶麻复合丙泊酚辅助组(A组,n=20)和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静脉全麻组(B组,n=20)。在基础麻醉后:A组用静脉留置针行骶管穿刺胶布固定留置,0.8%~1.2%的利多卡因持续阻滞,丙泊酚4~6 mg/(kg.h)静脉辅助镇静;B组用氯胺酮丙泊酚混合液(1∶1)按氯胺酮30~50μg/(kg.min)微泵持续注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切皮时、术中、术毕血压(BP)、心率(HR)、呼吸(R)和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生命基础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MBP在诱导至术毕间各时段及HR、R在切皮、术中术毕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而A组则相对较为平稳;A组的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行持续骶麻复合丙泊酚镇静在婴幼儿脐以下手术中效果确切,麻药用量少,苏醒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推介。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龄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效果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群 《现代医院》2005,5(12):74-75
目的对1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进行效果观察,并根据各年龄组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方法把新生儿至13岁的小儿分成4组,每组30例,随机抽样。结果新生儿组、6—13岁组使用效果比1月~2岁、3—5岁组效果明显好。结论不同年龄组患儿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留置针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春华  陈宏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031-2033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硫酸镁治疗胎儿生长受限(FGR)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胎儿生长受限(FGR)患者8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丹参治疗,研究组给予LMWH联合硫酸镁治疗。于治疗前后测量宫高和腹围,并行B超检查,监测胎儿生长情况及脐血流指标;同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随访两组新生儿情况。[结果]①治疗后,研究组宫高、腰围增长值及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增长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脐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S)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的比值(S/D比值)、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新生儿胎龄显著延长,出生体重明显增加,1 min Apgar评分≤7分例数和出现足月小样儿的比例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各组孕妇治疗前后各项凝血功能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WH联合硫酸镁治疗FGR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改善胎盘血供及功能,促进胎儿生长,对母体和胎儿均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镁对兔全脑缺血后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硫酸镁预处理及硫酸镁治疗对兔全脑缺血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40只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缺血组、镁预处理组和镁治疗组,每组10只.阻断4血管(双侧颈总动脉及椎动脉),诱导全脑缺血,缺血时间为6min.测定缺血再灌注30min海马氨基酸含量.检测缺血再灌注3d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及凋亡神经元密度. [结果](1)镁预处理组及镁治疗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显著高于缺血组(P<0.01),凋亡神经元密度显著低于缺血组(P<0.01). (2)镁预处理组及镁治疗组海马天冬氨酸和甘氨酸含量显著低于缺血组(P<0.01);而γ-氨基丁酸含量显著高于缺血组(P<0.05). (3)镁预处理组与镁治疗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硫酸镁预处理及硫酸镁治疗对兔全脑缺血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葡萄糖酸锌和硫酸镁拮抗二氧化硅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整  谈伟君  陈国银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801-1803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与硫酸镁单独及联合作用对二氧化硅致肺泡巨噬细胞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变化的影响,寻找二者的最佳剂量组合。方法:采用大鼠肺灌洗法纯化获得肺泡巨噬细胞(1×109个/L),同时加入二氧化硅及不同浓度的葡萄糖酸锌溶液、硫酸镁溶液、葡萄糖酸锌与硫酸镁溶液,37℃,5%CO2培养箱培养18h后,检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结果:葡萄糖酸锌与硫酸镁单独作用,以及两者联合使用都具有拮抗二氧化硅细胞毒性作用。且以1·5mg/L葡萄糖酸锌的与2·0μmol/L硫酸镁联合作用效果最好。结论:葡萄糖酸锌与硫酸镁单独及二者联合应用在体外可有效拮抗二氧化硅粉尘的细胞毒性作用,降低肺泡巨噬细胞的丙二醛含量,升高巨噬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二者合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静脉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留置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在不同部位的留置时间。方法选择静脉留置针输液病则262例,对手背静脉、上肢前臂静脉、足背静脉、下肢内踝大隐静脉及颈外静脉进行静脉输液的留置时间的进行观察。结果颈外静脉留置时间最长,而手背静脉、上肢前臂静脉、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的留置时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为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除遵循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的原则,先在手背行静脉穿刺,然后将穿刺点逐步移向前臂、上臂。而对于长期补液,四肢静脉均受到破坏、或过于肥胖、外周静脉发育不良或四肢均有痉挛的患者可考虑选择颈外静脉进行留置针输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喜疗妥乳膏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浅表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对应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30例患者采用喜疗妥乳膏局部涂擦按摩2~3 min,每天3次,观察患者用药后的起效时间及预后.结果 17名患者涂药后4~5 h有效,13名患者治疗当天有效,继续治疗2~5 d后痊愈,有效率100%;患者涂药后平均45.2 min疼痛开始缓解.结论 喜疗妥乳膏局部涂擦治疗和预防静脉留置针所致浅表性静脉炎的效果显著,且操作简便,起效快,安全无副作用,价廉,患者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硫酸二甲酯的遗传毒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硫酸二甲酯对职业接触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实验动物骨髓细胞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Ames试验阳性证明:在不需要诱导活化情况下,硫酸二甲酯通话甩基因突变,是一种直接致突变剂。  相似文献   

20.
欧册华  王晓斌  屈强  廖永宏  任长和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979-3980,3985
[目的]观察术中不同剂量的硫酸镁对颅内血肿病人术后早期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颅内血肿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1(硫酸镁12 mmol)、治疗组2(硫酸镁16 mmol)、治疗组3(硫酸镁20 mmol)和对照组。记录各组病人手术前、手术后3 d、1、2、4周Barthel指数、FIM及GOS。[结果]术后2、4周治疗组2、治疗组3 Barthel指数好于治疗组1和对照组(P﹤0.05),其余时相各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治疗组FIM及GOS好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16 mmol、20mmol硫酸镁对颅内血肿病人术后早期神经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