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肝硬化时血浆氨基酸改变的特点是芳香族氨基酸(AAA)升高,支链氨基酸(BCAA)降低;这种改变的重要性在于它和肝性脑病有密切的关系.用富含BCAA的氨基酸液治疗肝性脑病的效益已为许多作者证实.因此,阐明血浆BCAA降低的机制和设计更合理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芳香族氨基酸主要在肝脏内代谢.肝硬化时血浆AAA水平的升高是由于肝清除能力减低之故.但支链氨基酸主要在外周组织内代谢,其降低与肝脏的代谢无关,而由下列多种因素引起.营养不良和饥饿肝病患者常因食欲不振、饮食习惯不良或有其它合并疾病而经常处于"饥饿"状态.长期饥饿使BCAA氧化供能增加,血浆BCAA降  相似文献   

3.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除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主要在骨骼肌肉分解外,其它必需氨基酸几乎均在肝内氧化代谢。1975年Fischer等发现肝昏迷时血浆氨基酸比率的改变,主要为支链氨基酸的一致性降低和芳香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等)的升高,后者可达正常的三倍。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缬 亮 异亮/苯丙 酪的  相似文献   

4.
张涛  贾继东  张福奎 《肝脏》2004,9(3):185-186
肝硬化患者60%~80%伴有糖耐量异常,至少10%~15%的肝硬化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肝硬化时,患者应用口服支链氨基酸会对其机体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产生何种影响,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指导临床进行综合营养支持治疗。为此,我们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开放的临床研究,以血糖、生长激素、胰岛素水平变化为监测指标,初步探讨口服支链氨基酸制剂对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肝昏迷、重症肝炎、肝硬化长期黄疸目前尚缺少有效疗法。我们参考国外文献,结合临床实践,于1980年组成以支链氨基酸(BCAA)为主的配方。1981年2月起用于临床治疗肝昏迷13例,重症肝炎10例,肝硬化长期黄疸11例,均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7.
为了解血浆内皮素(ET)水平在肝硬化及其发展中的变化,初步探讨其意义,应用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测定7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ET水平。结果示,(1)血浆ET水平在肝硬化肝功能Chile-Pugh评分分级A患者(57.7±21.5pg/ml)、B级患者(40.7±23.1pg/ml)和C级患者(25.2±18.4pg/ml)均明显低于正常人(78.4±21.9pg/ml)(P<0.01)。B级和C级患者均低于A级患者(P<0.01),C级患者低于B级患者(P<0.01)。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数与血浆ET水平呈负相关(γ=-0.465,P<0.05)。(2)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低于无腹水的患者(33.7±23.9pg/ml vs 52.6±20.3pg/ml,P<0.01)。(3)肝硬化患者血浆ET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γ=0.446,P<0.05),与血清胆红素,尿素氮、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相关。提示血浆ET的减少可能在肝炎后肝硬化体循环血管扩张的维持中起一定作用,是水钠潴留、腹水形成的因素之一。血浆ET水平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和循环高动力状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血浆内皮素(ET)水平在肝硬化及其发展中的变化,初步探讨其意义,应用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测定7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血浆ET水平。结果示,(1)血浆ET水平在肝硬化肝功能Chile-Pugh评分分级A患(57.7±4.21.Spg/ml)、B级患(40.7±33.1pg/m1)和C级患(25.2±18.4pg/m1)均明显低于正常人(78.4±21.9pg/ml)(P<0.01)。B级和c级患均低于A级患(P<0.01),C级患低于B级患(P<0.01)。肝硬化患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数与血浆ET水平呈负相关(r=-0.465,P<0.05)。(2)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血浆ET水平明显低于无腹水的患(33.74±23.9pg/ml vs 52.6±20.3pg/ml,P<0.01)。(3)肝硬化患血浆ET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446,P<0.05).与血清胆红素,尿素氧、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相关。提示血浆ET的减少可能在肝炎后肝硬化体循环血管扩张的维持中起一定作用,是水钠潴留、腹水形成的因素之一。血浆ET水平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和循环高动力状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支链氨基酸对糖脂代谢、蛋白质合成和寿命等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许多研究报道了循环支链氨基酸水平或饮食摄入支链氨基酸与寿命、骨骼肌减少症、肥胖及糖尿病等疾病息息相关。其中,在不同动物模型中支链氨基酸与寿命之间往往存在相反的作用效果。本文综述了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寿命调控中两种相反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为支链氨基酸对衰老的干预研究提供崭新的思路及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梅  杨菁  刘平 《中华内科杂志》1998,37(6):415-415
支链氨基酸(BCAA)和芳香氨基酸(AAA)在体内存在一定含量和比例。它们在通过血脑屏障时具有竞争性。BCAA减少或者BCAA与AAA比例失调不仅影响机体蛋白质的代谢,还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我们旨在研究应用不同透析膜对病人进行透析时,血浆BCA...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支链氨基酸(BCAA)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营养状态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92例,随机分为高BCAA治疗组47例,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均参照2006年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肝病肠内营养指南推荐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给予富含BCAA制剂替代50%的氨基酸摄入量,对照组给予相同比例的整蛋白全营养素。分别于12周和48周测定患者的上臂肌围(AMC),检测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随访至96周,观察随访期内两组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预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第12周时,治疗组Child-Pugh评分较对照组有所改善(7.70±1.65比7.38±1.72,t=3.591,P0.05)。第48周时,治疗组患者的AMC[(24.76±1.04)cm比(24.02±1.64)cm,t=-2.297,P0.05]、TP[(63.01±3.62)g/L比(59.39±4.05)g/L,t=-4.004,P0.01]、PA[(123.68±34.45)mg/L比(97.03±28.60)mg/L,t=-3.611,P0.05]和Alb[(34.05±3.13)g/L比(32.44±3.53)g/L,t=-2.057,P0.05]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TA有明显改善[(99.70±9.07)%比(87.75±20.95)%,t=-3.109,P0.01]。随访至96周时,治疗组肝性脑病和感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χ2=3.921,P0.05;χ2=4.458,P0.05),而肝肾综合征和消化道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病死率为6.38%,对照组病死率为17.78%,在非移植存活率的比较上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BCAA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及肝功能情况,改善患者的中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稳定性核素标记的^15N-甘氨酸和^13C-亮氨酸双示踪技术研究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血浆氨基酸和整体蛋白质更新速度。方法 11例正常人和19例肝硬化病人(12例代偿期,7例失代偿期)恒速静滴6小时示踪剂后测定血浆中标记氨基酸水平,并计算血浆中氨基酸和整体蛋白质的更新速度,合成速度和分解速度。结果 肝硬化时血浆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更新速度,合成和分解速率均明显加快,分解速率大于合成速度,此现象在失代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稳定性检索标记的15N-甘氨酸和13C-亮氨酸双示踪技术研究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血浆氨基酸和整体蛋白质更新速率。方法11例正常人和19例肝硬化加入(12例代偿期,7例失代偿期)恒速静滴6小时示踪剂后测定血浆中标记氨基酸水平,并计算血浆中氨基酸和整体蛋白质的更新速率,合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结果肝硬化时血浆氨基酸和蛋白顶的更新速率,合成和分解速率均明显加快,分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此现象在失代偿期尤为明显。结论肝硬化时机体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处于高流量状态,分解速率明显高于合成速率,处于负氮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近年半已较多注意到肝性脑病时,绝对地和/或相对地缺乏血浆支链氨基酸(BCAA),如异亮氮酸(I址),亮氮酸(Leu)和撷氮酸LV叭)。同时许多肝性脑病患者静脉滴注富含BCAA的氨基酸或纯的BCAA,意识可较快恢复。由于BCAA主要在骨骼肌中分解代谢,本文通过同时测股动脉血和股静脉血中游离氨基酸和NH3以研究外周血的BCAA代  相似文献   

15.
各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浓度的检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116例肝炎患者血清中TNF浓度(μg/ml);结果表明各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TNF水平分别为HAV 88.43±27.35,HCV(CAH)143.00±20.23,HBV(CPH)97.25±19.21,HBV(CAH)128.32±25.74,HBV(CAHCiV)111.50±18.61,HBV(重症肝炎)188.58±35.92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尤以重症肝炎TNF值升高显著与其它各组比较均P<0.01。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人工肝体外支持系统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及其影响疗效的因素。采用日本Kuraray公司生产的KM880 0型血浆交换仪进行血浆交换和胆红素吸附治疗各型重型肝炎患者75例 ,共 141例次。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胆红素明显降低 ,凝血酶原活动度有明显的提高。按出现并发症如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多少分期 ,即早期 :无或出现一种并发症 ;中期 :2种并发症 ;晚期 :3种以上并发症。按凝血酶原活动度 (PT)分轻、中、重度。通过对重型肝炎的分期分度观察表明 ,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早期和轻度重…  相似文献   

17.
各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100及A1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浆中的脂类都是和蛋白质载体(载脂蛋白)结合而运输的,观察载脂蛋白的水平可以了解脂质代谢的情况。为了观察各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载脂蛋白的变化,我们对150例患者作了载脂蛋白B_(100)(apoB_(100))及载脂蛋白A_1(apoA_1)检测。  相似文献   

18.
各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各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SPSS10.0软件包,对解放军第三○二医院1995—2005年10年间收治的789例各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各型重型肝炎的预后不同,各组间差异显著,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的预后差异显著;②乙型肝炎仍是各型重型肝炎的最主要病因;③年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④急性重型肝炎(急重)、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重)和慢性重型肝炎(慢重)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78.1%、43.0%和42.5%,急重与后2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急重、亚急重和慢重患者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分别为肝性脑病、腹水。结论①各型重型肝炎包括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的预后不同,慢重和急重、亚急重的病因明显不同;②肝性脑病是急重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明显高于亚急重和慢重,而腹水是亚急重和慢重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③PTA等指标对各型重型肝炎的预后是一个重要的灵敏和特异性指标,在无肝性脑病的患者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我所对320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浆内中分子物质浓度的测定,并观察了其与患者血浆白蛋白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病例选择:按南宁会议诊断标准,320例肝病患者中慢性迁延型肝炎42例,慢性活动型肝炎163例,其中94例经肝组织活检确诊。肝硬化失代偿期115例。方法:采用第一军医大学改进的氏紫外吸收法测定血浆内中分子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20.
已知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常见低锌血症,是肝性脑病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某种氨基酸有锌螯合物作用,静脉输注时可加重低锌血症,近年来多用特殊氨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