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中药炮制又称炮炙,是我国历代医家长期实践的结晶。中药炮制不仅能纯洁药物、减轻毒性,更重要的能改变药物的性能和主治,以适应临床的治疗需要。如普通一味中药经不同方法炮制,其作用即有不同的疗效。例如:生石膏,性大寒,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石膏,即石膏经火煅后,性寒偏平和,  相似文献   

2.
中药的炮制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历代中医学家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临床经验总结。实践证明,药物经炮制后其临床疗效发生重要改变,因为中药大多数都是生药,其中有些中药必须经过特定的炮制处理才能符合治疗需要,充分发挥疗效,因此按照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而有多样的炮制方法,在炮制中,在原有的药物中加酒、醋、蜜、盐、姜汁等共同炮制,不仅能发挥原有药物的疗效及辅料的作用,还降低原有药物的毒副作用,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现对中药炮制有所忽视,影响医病效果。如该切的不切,该炒的不炒,该煅的不煅,甚至成块的矿石类中药都配方入药。众所周知,中药不经炮制是不被入药的。尤其毒性药物,不炮制,非但不能治病,反会引起中毒。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曾见将块状的石膏配入药中,这对高热的病人就起不到清热降火的效果,甚至延误了病情。应用石膏,应碾碎呈粉状而入药,才能发挥其作用。再如鳖甲、龟板,也必须按炮制要求砂炒、醋淬,方能入体医病。大黄为常用之品,其中所含大黄素可清热致泻,所含柔质又涩肠止泻,临床应用必须按病情所需,经不同炮制入药,才能收到意想效果。因此,加强中药的炮制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据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经炮制后,由于加热、加辅料等处理,可以使某些中药的作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所以只有在搞清楚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的成分变化及其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进而探讨中药炮制的真正意义,同时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现对中药炮制有所忽视,影响医病效果。如该切的不切,该炒的不炒,该煅的不煅,甚至成块的矿石类中药都配方入药。众所周知,中药不经炮制是不被入药的。尤其毒性药物,不炮制,非但不能治病,反会引起中毒。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曾见将块状的石膏配入药中,这对高热的病人就起不到清热降火的效果,甚至延误了病情。应用石膏,应碾碎呈粉状而入药,才能发挥其作用。再如鳖甲、龟板,也必须按炮制要求砂炒、醋淬,方能入体医病。大黄为常用之品,其中所含大黄素可清热致泻,所含柔质又涩肠止泻,临床应用必须按病情所需,经不同炮制入药,才能收到意想效果。因此,加强中药的炮制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的目的及作用,让临床医生更加了解中药炮制的效果,更好服务于临床。方法:应用文献学、实验药理学、化学、临床疗效观察、多学科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整理参考文献,学习炮制原理、炮制理论及炮制方法,总结经验。结果:中药炮制可以改变药性、增加疗效、降低毒性、提高患者顺应性以及引药归经等。结论: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据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保证药物的稳定性,才能有效发挥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从炮制辅料与药物归经、药物生熟与治疗作用、药物炮制与临床应用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中药炮制与中医医疗实践的关系,认为中药炮制是决定疗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物的自身性质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我们在继承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技进行研究,探讨中药炮制和药物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使中药炮制得以继承发展。1 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生物碱有似碱的性质,能与酸结合成盐,大部分游离生物碱不溶或难溶于水,能溶于乙醇,故炮制辅料常用醋、黄酒或白酒。比如延胡索含生物碱,其中延胡索甲素、乙素和丑素均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尤以延胡索乙素作用最强,经醋炙后,延胡索中的生物碱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煎…  相似文献   

9.
李秀英 《四川中医》1997,15(6):20-20
中药来源复杂,有植物的、动物的、矿物的,以及人工合成或加工品。各种药物有各种不同的性能,有的性温、有的性寒、有的性烈、有的有毒,要能适应临床,克服偏盛性味,必须通过炮制,才能临床应用。中药炮制方法较多,有“修制”、“火制”、“水制”、“水火制”,或归纳为“净制”、“切制”、“炮制”。不同的药物,用不同的方法炮制,能起到不同的作用。毛茛科的马头,性热味苦辛,有大毒。系温经络,逐风邪,除寒湿之要药。由于乌头含有毒性较强的乌头碱、次乌头碱等,不利服用。经过炮制的特别是加热炮制的过程中在温度的作用下,乌…  相似文献   

10.
从炮制辅料与药物归经、药物生熟与治疗作用,药物炮制与临床应用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中药炮制与中医医疗实践的关系,认为中药炮制是决定疗效的前提 。  相似文献   

11.
中药炮制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份,这项工作主要是为了适应临床治疗需要,在药物上作出的处理。按照临床不同要求,结合药物的特性,对药物进行不同方法的处理。中药炮制原理,有很多目前还未能研究清楚。但也有些炮制,经药化和药理实验能够说明它的作用,可以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同时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中药现行炮制和处理,如药物经漂、浸、炒等,会过多地损失某些有效成分。为了提高和保证中药质量,提出了一些改进中药炮制、加工处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鳖甲五灵脂等12种中药炮制前后细菌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鳖甲、五灵脂等12味中药炮制前后所带污染菌的数量与种类,包括杂菌(兼性厌氧菌,厌氧菌)、大肠杆菌及霉菌学,结果表明,中药经净选炮制后,不仅能使药物达到所需成品性状,治疗上的要求,且具有明显的降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炮制影响黄连药性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凌云  孙莹莹  龚千锋 《中草药》2010,41(2):323-325
中药药性是中药的基本特征,是指导中药临床应用、解释中药治病原理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从中药药性的角度探讨药物炮制,将更有助于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和作用,阐明炮制机制,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黄连是典型寒凉药,通过不同辅料炮制后,可使其寒凉之性发生变化,或以热制寒,或使寒者益寒。综合分析目前关于黄连炮制与药性相关的研究报道,从药性变化角度对黄连炮制进行探讨,以现代科学理论揭示中药药性与炮制的相关性,为深入阐明黄连炮制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与中药关系紧密,中药的运用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中药炮制亦不能脱离中医理论的指导。基于中医"从治逆治""燮理升降""扶正祛邪"等基本治则的启迪,提出从逆炮制、升降炮制、扶正祛邪炮制等基本"制则"。从制可使药性"寒者益寒,热者益热",加强疗效;逆制可改变药性,扩大功效,减轻副作用;升降炮制可改变药物作用趋势,扶正祛邪炮制针对毒性药材,可纠正药物的偏性、缓和药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将中医理论运用到中药炮制中,更能拓宽炮制思路,突破现有的炮制品种,进行炮制创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在中药炮制加工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使用不同的辅料,对生物碱类药物的疗效将有不同影响。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明确了不同药物在不同的加工炮制条件下产生了一定的性变。结果:发现药物经过加工炮制后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和疗效最大化。结论:应以传统炮制技术经验和中医用药特点为基础,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探索科学的、规范的、实用的炮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谈谈遵古炮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医疗实践证明,生药与炮制过的药物无论在性味、功能、主治等方面确实有很大的区别,说明传统的中药炮制是有一定科学性的。本文提出除经现代科学研究、鉴定而必须改进炮制的外,一般还应遵古炮制为好。  相似文献   

18.
孙志卿 《光明中医》2010,25(8):1523-1523
大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以其能泄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等作用被广泛研究。由于病情不同及个体差异,临床应用时须加工炮制,通过炮制可引药归经、改变或缓和药性,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更好地发挥药效。  相似文献   

19.
酒的药用在我国由来已久,其主要成分是酒精,兹就酒与酒精的利弊叙述如下。 1 应用酒炮制中药很多中药经酒炮制后,能改变药物性能,如何首乌生用为通便、解疮毒,酒制后可补肝  相似文献   

20.
<正> 中药材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多须经过加工炮制才能应用。中药的加工炮制当否,直接影响中药质量与临床疗效。不同中药,故然有不同作用。即使是同一种中药经过不同的炮制,其药性强弱、毒副作用大小及临床疗效高低也往往有很大差异。药物炮制都是为了增加药物作用,减低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但目前,有些医药部门与单位不注意与重视中药的加工炮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