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西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广西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在医学院校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55名贫困生(男149名,女306名)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结果医学院校贫困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P〈0.01);除躯体化、敌对因子外,贫困生组SCL-90其他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组(P〈0.01);贫困生组UPI一、二类学生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贫困生组(x^2=14.76,P〈0.01)。结论广西医学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需学校、社会及家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改善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情况及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88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在恐怖、抑郁、焦虑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来自农村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的得分都高于城市学生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文理科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甚忧,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技师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山东工程技师学院69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行编制的基本情况调查表来测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技师学院学生SCL-90总均分和全部因子分都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段统计结果显示,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9.1%;各因子分中,以强迫最严重,占35.2%。男女生总分无显著差异,而各因子分中,女生的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得分均高于男生(P〈0.05);四年级学生的躯体化得分高于一、二、三年级(P〈0.05);参加一体化教学的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恐怖3个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没参加的学生(P〈0.05);农村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敌对、恐怖、偏执5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非独生子女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4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敌对4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非单亲家庭子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技师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水平,相关部门应予以足够重视,根据该类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干预,以促进技师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濮阳市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使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方法]2008年11月,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该校682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测试682名大学生,SCL-90各因子总分为1.75±0.58分,560名全国青年正常常模为1.64±0.51分(P〈0.01)。其中,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得分,大学生高于全国青年正常常模(P〈0.01),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恐怖、偏执、敌对、精神病性得分2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恐怖、焦虑因子得分女生高于男生,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三年级学生高于一年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文科与理科学生各因子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濮阳市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人际关系敏感、焦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列车员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743名列车员和随机普通旅客758进行问卷调查,应用一般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和t检验等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列车员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列车员、普通旅客间各得分因子除强迫症状、焦虑、恐怖3个因子外,其它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普通旅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列车员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低,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来自农村的中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农村师范学生516名,城镇师范生336名进行测试和比较分析。结果 中师农村学生10个因子中有7个因子分值高于全国常模(P<0.05),中师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相比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7个因子差异有显意义(P<0.05)。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另外3个年级。中师农村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除恐怖因子外差异不具有显性(P>0.05)。结论 针对影响中师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主要的,可控的因素,建议学校,社会,家庭立体化的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了解进藏列车乘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高原列车乘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测量表对现在广藏线工作的全部177名列车员和沪海车队全部176名列车员(作对照组)进行调查,调查其心理健康状况,并与中国正常人常模及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调查177名进藏列车员,总均分为146.05±52.43,平均阳性项目数为34.17±21.90,心理异常检出率为38.5%(45/177)。调查组的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怖、精神病性、敌对因子得分均高于中国正常人常模(P〈0.01或P〈0.05)。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调查组的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心理异常检出率也高于对照组(13.1%,23/176)(P〈0.01)。初上广藏列车工作的乘务人员(〈3个月)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睡眠及饮食等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上广藏列车时长3~12个月与〉12个月的2个组(P〈0.05),其恐怖因子的得分高于上广藏列车时长〉12个月的人员(P〈0.05)。结论进藏列车乘务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初上线阶段。提示在今后对进藏乘务人员除了重视身体健康外,必须针对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干预和促进,提高应激因素的承受能力,保持其良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龙游县8所中学的部分中学生,应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96名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5.80%;女生抑郁和焦虑因子得分及异常检出率均高于男生,男生情绪不稳定因子在总分和中度以上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独生子女的强迫症状因子轻度以上异常检出率高于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的情绪不稳定因子中度以上异常检出率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南通大学04级大学生心理测试检出高危人群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测试检出高危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用上海华瑞心理测评软件,对南通大学04级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检出被测因子至少一项大于90的心理健康高危人群874名,对该人群心理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危人群的比例为女生高于男生,农村学生高于城镇学生,医学、文史类学生高于艺术体育和理工类学生(P〈0.05或P〈0.01);高危人群中男生与女生、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农村与城镇户口学生SCL-90在敌对、偏执、人际敏感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与大学生整体SCL-90各因子均值分比较也有明显不同(P〈0.05或P〈0.01)。结论对心理测试检出的高危人群应做进一步调查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对高危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某中专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年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周步成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方法,对金华铁路司机学校一至三年级中专生1186名进行调查。结果29.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3个年级中专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MHT各分量表得分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级除学习焦虑、过敏倾向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6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心理异常检出率为42.3%,女生检出率为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专学生为心理异常高危人群,除需不断优化家庭和社会环境外,还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卫生状况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以吉林地区两所高校2005年入学的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90项症状量表(SCL-90)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对有效答卷用EPQ,SCL-90及SPSS11.5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问卷EPQ:2604份,SCL-90:2626份,其中EPQ—N〉60占15.82%,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大于常模(P〈0.01),男性大于女性(P〈0.01~0.05),位于前三位的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结论部分大学新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SCL-90自评量表对562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进行测查,并与全国常模和本省贫困大学生进行对比。结果调查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均分(1.85±0.53)低于全国常模(1.44±0.42),且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本省贫困大学生(1.84±0.52)无差异(P〈0.05)。结论高校应高度重视和加强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蚌埠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学生素质接近全市平均水平的蚌埠市第三十一中学七年级测查,有效样本306份。结果学生SCL-90平均分为158.87±45.21。总均分为1.76±0.51,阳性项目数39.20±1.73。306例学生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与常模组比较显示其总分及9个因子(不含"其他"因子)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的8个因子的分值均较全国常模分值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敌对分值亦较常模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蚌埠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在健康促进的理论指导下,对蚌埠市初中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14.
某师范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安国  邓军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11-1012
目的 了解师范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为贫困生的教育及心理卫生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师范院校优秀贫困生97名、一般贫困生147名、非贫困生120名进行测试.结果 心理问题(以SCL-90≥160为界定标准)检出率为26.4%,其中优秀贫困生为26.0%,一般贫困生为29.2%,非贫困生为23.3%,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秀贫困生、一般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应对方式中的退避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解决问题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秀贫困生、一般贫困生、非贫困生三者之间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秀贫困大学生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从大一至大四心理健康的变化趋势,为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东莞某高校2018级403名贫困大学生和3 559名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纵向追踪,2018—2021年每年10月份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年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年提升,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均降低(F值分别为106.60,96.37,P值均<0.01)。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贫困男大学生差异逐渐缩小,大一至大二贫困女生的总均分、阳性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均分均高于男生(t=-3.97~-2.21,P值均<0.05);但从大三开始,贫困女大学生与贫困男大学生的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大多数因子均分以及各心理症状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年来,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及大多数因子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症状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4年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初中、普高及职高等不同类型学校中学女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开展针对性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对1168名中学学生(其中高中女生204名、男生217名,初中女生263名、男生198名,技校女生152名、男生134名)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调查女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55.43%)高于男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1,P<0.05)。女生在强迫( t=2.998, P<0.05)、人际关系敏感(t=12.662,P<0.01)、抑郁(t=2.624,P<0.05)、焦虑(t=7.581,P<0.01)、敌对(t=5.091,P<0.01)、精神病性(t=3.025,P<0.05)等因子上的得分与常模相比的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普高、职高女生的强迫和抑郁因子得分依次增高,职高女生躯体化、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最高,普高女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最高。 SCL-90总分和焦虑、抑郁及强迫各因子的得分与学习、受惩罚、人际关系存在正相关。结论深圳中学女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及其程度较全国成人水平偏高,也高于同比男生,表现出自身特色,有必要对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该学校“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留守经历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影响“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该校500名大学生,调查工具采用SCL-90量表,运用SPSS17.0、SAS8.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该校“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情感与社会支持度较低;“留守经历大学生”SCL-90得分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与“其他”3个因子最高),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有正向和负向两个方面;躯体化、焦虑、偏执、精神病性与“其他”这5个因子得分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均小于0.05),不同生源地间没有差异,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个别因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留守经历是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该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决策提供依据,为未来的“留守儿童”培养与教育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主动干预对提高心理不健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心理咨询公选课的学生进行SCL-90心理健康检测。将心理不健康(SCL-90各因子分〉2.5)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为期8周的主动心理干预;将心理健康的学生作为对照组,不对其进行任何心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在实验后心理不健康人数由原来的29人下降到实验后的4人(13.79%),有25人(86.21%)的SCL-90因子分〈2,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干预前实验组在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上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实验组在躯体化、偏执、其他3个因子上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除敌对因子外均低于实验前的得分(P〈0.01)。结论主动干预为预防心理不健康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