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对患者拔管期的影响及护理。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年龄31~58岁,择期行肝胆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术毕继续泵注0.05μg·kg-1·min-1瑞芬太尼至拔管,B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至拔管。观察两组患者意识恢复的时间、气道反应、血流动力学变化、吞咽能力恢复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3min、5min心率、血压值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呛咳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患者术毕至呼唤睁眼时间、拔管的时间及OAAS评分达5分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苏醒期泵注瑞芬太尼可抑制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减少呛咳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为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经静脉给药与经气管导管内给药2种不同途径给药对全麻拔管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80例ASAI-II级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主要为普外科.骨科、妇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于麻醉结束时经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5mL;B组:于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后立即经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3~5mL,手术结束观察拔管后1、2,3、5min2组SP、DP、HR、RPP(心率与收缩压秉积)变化。结果A组于拔管后l、2、3、5minSP、DP、HR、RPP与拔管前相比均较B组变化大妒〈0.05)。结论2%利多卡因经气管导管给药可减轻全麻拔管时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梁进伟  谢文锡 《中国校医》2014,28(2):151-152
目的观察奥布卡因凝胶用于气管表面麻醉减轻甲状腺手术(苏醒拔管)期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和呛咳反射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患者60例,ASAI、Ⅱ级,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完成手术,随机分为奥布卡因凝胶组(A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A组插入前端10cm涂布奥布卡因凝胶的气管导管,C组插入未经过处理的气管导管。记录2组患者苏醒期拔除气管导管前(T0)、拔管后(T1)、(T2)、(T3)血流动力学改变,苏醒期呛咳的发生情况,观察术后24h患者咽疼、咽部不适的发生例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拔管前,拔管后1—5minSBP、SDP、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0min的血压及心率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围拔管期中、重度呛咳率是8%,对照组是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4h患者咽疼、咽部不适的发生例数明显大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全麻使用涂有奥布卡因凝胶的导管能抑制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增加患者对导管的耐受度,降低患者呛咳反应及术后24h咽疼、咽部不适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L组插管前在气管导管前1/3均匀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2g,C组用生理盐水润滑气管导管前1/3。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相同。观察麻醉诱导前(T0)、吸痰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2min(T3)、拔管后5min(T4)的HR和SBP、DBP;拔出气管导管前做套囊充气放气试验2~3次,观察患者有无呛咳反应,观察拔管后患者屏气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L组的I-IR、SBP、DBP在T1~T3时点明显降低(P〈0,05)。C组患者出现呛咳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组(P〈0.01),屏氢厘应和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也高于L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以减轻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拔管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经静脉给药与经气管导管内给药2种不同途径给药对全麻拔管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80例ASAI~II级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主要为普外科、骨科、妇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于麻醉结束时经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5mL;B组:于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后立即经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3~5mL,手术结束观察拔管后1、2、3、5min2组SP、DP、HR、RPP(心率与收缩压乘积)变化。结果 A组于拔管后1、2、3、5minSP、DP、HR、RPP与拔管前相比均较B组变化大(P<0.05)。结论 2%利多卡因经气管导管给药可减轻全麻拔管时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6.
廖常莉  张英  阮强  赵晓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440-5441
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男性全麻患者麻醉诱导前后导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Ⅰ组:全麻诱导前用石蜡油行导尿术;Ⅱ组:全麻诱导后用石蜡油行导尿术;Ⅲ组:全麻诱导前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行导尿术;Ⅳ:全麻诱导后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行导尿术.对患者进行导尿时的疼痛评分和全麻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 Ⅲ、Ⅳ组苏醒期躁动评分明显低于降低Ⅰ、Ⅱ组(P<0.05),Ⅲ组最低(P<0.05);Ⅰ组和Ⅲ组导尿时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诱导前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导尿能减少患者疼痛不适,且对降低男性患者苏醒期躁动效果优于全麻诱导后导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术前应用利多卡因与可必特(支气管扩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气管内插管后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拟行全麻非胸部手术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组Ⅰ:(利多卡因组,n=20):诱导前3min组静脉给予利多卡因1.5mg/kg;组Ⅱ(可必特组,n=20):诱导前20min组Ⅱ:喷入可必特喷雾剂2喷(含异丙托溴铵40ug,硫酸沙丁胺醇200ug);组Ⅲ(非用药组,n=20):不给予任何药物。分别观察气管内插管后有无支气管痉挛发生并通过旁气流通气监测插管后2、5和15rain时的呼吸力学参数(气道压力、气道阻力和胸肺顺应性)。结果与组Ⅲ相比,组Ⅰ和组Ⅱ各个时间点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以及气道阻力都降低,而胸肺顺应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I和组Ⅱ插、拔管时无并发症发生,组Ⅲ中有四例COPD患者插管后出现支气管痉挛。结论诱导前预防性给予利多卡因或支气管扩张剂同样可减少COPD患者全麻气管内插管时支气管痉挛的发生,并降低患者插管后的气道压力和气道阻力,增加胸肺顺应性,提高了围术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适时表面麻醉预防高血压病人全麻气管内插管期、全麻苏醒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ASAⅡ-Ⅲ级有高血压病史的上腹部手术病例,年龄50~76岁,静-吸复合麻醉,气管内插管.随即分成A、B两组,每组20例.A组(预防组)麻醉诱导前于口腔、咽喉部1%的卡因喷雾3次;诱导插管显露声门时1%的卡因喷雾1次;插管后经气管导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2ml.手术即将结束麻醉尚未减浅时,经气管导管内喷雾1%的卡因3次并注入2%利多卡因2ml;再经口或经鼻插入吸痰管吸净咽喉部分泌物并边退管边注入2%利多卡因2ml;然后减浅麻醉吸痰拔管.B组(对照组)麻醉诱导插管前、拔管前均不行表面麻醉处理作为对照.结果 A组插管期、拔管期的SBP、DBP、HR的变化明显低于B组,差异极显著(P<0.01).拔管后5min,A组的心血管反应也明显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适时表面麻醉对预防高血压病人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期、全麻苏醒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在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中,瑞芬太尼与氯胺酮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5-10岁、择期在丙泊酚复合全麻下行扁桃体摘除术小儿60例,随机分为R组和K组。R组采用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K组采用氯胺酮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2组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停药至气管拔管、苏醒的时间,观察患儿拔管后苏醒期躁动、术后呛咳的发生情况。结果与K组比较,R组中病人循环稳定,手术后苏醒/清醒快,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少。结论丙泊酚复合麻醉下的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与氯胺酮比较,瑞芬太尼具有手术中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高血压患者全麻中右美托咪定对血流动力学、苏醒期躁动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全麻的高血压患者(90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45例。此次研究乙组在手术结束前1h静脉泵注生理盐水,此次研究甲组在手术结束前1h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患者的苏醒期躁动、不同时间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总结。结果:甲组躁动发生率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 0.05。在进入手术室和静注前,两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均不显著,P 0.05。在静注后10min、拔管时、拔管后10min,甲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 0.05。两组在拔管时、拔管后10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大于静注后10min,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全麻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可稳定其血流动力学,且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中持续输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Cis)的药效学特点。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四组,每组各15例。Ⅰ、Ⅱ、Ⅲ组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Cis1.0、2.0、3.0ug/(kg·min),Ⅳ组间断静脉注射Cis 0.1mg/kg。术中采用四个成串(TOF)刺激模式监测肌松效果。记录各组患者术中TOF值(TOFR)及停药后TOFR从0恢复到25%的时间(临床作用时间),从0恢复到75%和从0恢复到90%的时间(体内作用时间)以及从25%恢复到75%的时间(恢复指数)。结果Ⅰ、Ⅱ组cis用药量[(59.1±9.6)、(116.7±11.5)ug/kg]比Ⅲ组[(174.9±23.1)ug/kg]和Ⅳ组[(177.2±20.4)ug/kg]显著减少(P〈0.01),而Ⅲ、Ⅳ组Cis用药量相近(P〉0.05);术中Ⅰ、Ⅱ、Ⅲ组患者TOFR的最大值(TOFRmax)[(18.5±3.6)%、(6.4±2.7)%、0]明显小于Ⅳ组[(25.0±0.0)%](P〈0.01);临床作用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均短于Ⅳ组(P〈0.01);肌松恢复指数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is剂量的增加,各组TOFRmax相应减小(P〈0.01),临床作用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相应延长(P〈0.05)。结论静脉持续输注Cis无药物蓄积作用,恢复指数无延长,肌松恢复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2.
陈斌  左友波 《现代保健》2010,(2):104-106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气管表面麻醉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使用信封法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5 g均匀涂于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 对照组使用等量白色医用凡士林涂于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于诱导前和患者术后呼之睁眼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及血糖水平 同时记录该时点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和心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较术前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心率、血糖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上述指标在两时点均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和皮质醇在两组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照组组更显著(P〈0.01).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气管表面麻醉可抑制拔管期间的应激反应,明显减小血流动力学的波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扩容对剖宫产脊髓麻醉后低血压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脊髓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四组(n=15),组:麻醉前10 min开始匀速输注复方氯化钠(LR),100滴/min;组、组、组于麻醉即刻分别快速输注复方氯化钠、聚明胶肽、羟乙基淀粉,容量均为10 ml/kg.测量各时点血压变化并记录.结果 脊髓麻醉后15 min内,组、组、组与组相比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组、组间比较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0 min,组、组与组相比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与组,组与组相比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即刻扩容,晶体液和胶体液均可改善脊髓麻醉前期低血压状态,后期胶体液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14.
房洁渝  江楠  荣健  李偲  许淼 《现代保健》2009,(30):15-16
目的比较预先注射瑞芬太尼和混合注射利多卡闪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150例拟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儿,ASAⅠ~Ⅱ级,年龄3~10岁,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瑞芬太尼Ⅰ组(R^0.25)和瑞芬太尼Ⅱ组(R^0.5),每组50例。利多卡因组患儿注射丙泊酚(AstraZeneca)2.5mg/kg,混合利多卡因浓度为丙泊酚100mg混合利多卡因10mg,瑞芬太尼组Ⅰ(R^0.25)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25μg/kg,瑞芬太尼组Ⅱ(R^0.5)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5μg/kg。60s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5mg/kg。用Cameron的疼痛评分方法进行注射疼痛的评分。结果利多卡冈组、瑞芬太尼组Ⅰ、瑞芬太尼组Ⅱ分别有1例(2%)、5例(10%)、2例(4%)患儿重度疼痛。利多卡因组和瑞芬太尼组Ⅱ(R^0.5)之间的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瑞芬太尼组Ⅰ(R^0.25)的疼痛程度比利多卡因组和瑞芬太尼组Ⅱ(R^0.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0.5μg/kg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混合利多卡因注射对预防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较好,两者疗效相当,而预注0.25μg/kg瑞芬太尼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全身麻醉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54例全身麻醉下行口腔癌根治和气管切开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L组)和对照组(C组),各27例。L组气切套管气管内段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c组套管不涂任何药物。记录两组诱导前(T0)、术毕(T。)、唤醒即刻(T:)和唤醒后1min(T,)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及呛咳、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七氟醚吸入总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恢复室停留时间少于C组[(27.3±6.9)min比(34.9±6.6)min](P〈0.05)。C组B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高于T0[(113.5±18.0)次/min比(82.2±13.1)次/min,(112.7±15.7)mmHg比(87.5±12.7)mmHg;(P〈0.01),L组L时HR、MAP低于C组[(92.6±12.8)次/min比(113.5±18.0)次/rain,(98.3±13.5)mmHg(1mmHg=0.133kPa)比(112.7±15.7)mmHg](P〈0.01或〈0.05)。L组呛咳程度明显低于C组(Z=-2.409,P〈0.05)。L组躁动程度明显低于C组(Z=-2.013,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表面麻醉有效抑制气管切开术后的循环波动、呛咳及躁动。  相似文献   

16.
袁静  郭长春  李涵葳 《现代医院》2011,11(11):29-31
目的评价椎管内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用于清醒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椎管内麻醉的下肢手术病人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五组(n=8):椎管内麻醉加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1μg.kg-1.h-1(组Ⅰ)、0.2μg.kg-1.h-1(组Ⅱ)、0.3μg.kg-1.h-1(组Ⅲ)、0.4μg.kg-1.h-1(组Ⅳ)、0.5μg.kg-1.h-1(组Ⅴ)。应用镇静药物30、60、90 min时以改良警觉/镇静观察评分法(OAA/S)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记录患者镇静程度,通过看图片记录遗忘程度,同时记录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观察术中不良反应,如体动、恶心、呕吐等,并予相应处理。结果与0.1μg.kg-1.h-1组比较,0.2、0.3、0.4、0.5μg.kg-1.h-1四组患者BIS及OAA/S均明显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0.2、0.3、0.4、0.5μg.kg-1.h-1四组的麻醉操作遗忘率分别为50.0%、87.5%、100.0%和100.0%,手术操作遗忘率分别为75.0%、100.0%、100.0%和100.0%。后三组对麻醉过程满意。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椎管内麻醉中清醒镇静可控性好,安全性高,镇静遗忘效果好,0.3μg.kg-1.h-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朱弘 《现代保健》2011,(35):6-7
目的 探讨芬太尼和曲马多用于全麻患者苏醒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ASA Ⅰ~Ⅱ级成年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曲马多组(T组).两组患者术毕前30 min分别给予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和曲马多2 mg/kg.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5 min的呼吸频率、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OAA/S评分、拔管后20 min 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拔管后20 min的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皮肤瘙痒和恶心呕吐,躁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15%,与T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曲马多用于全麻苏醒期镇痛和芬太尼具有相同疗效,不良反应少,苏醒平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降低全身麻醉诱导时雷米芬太尼的剂量,待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对产妇、新生儿及麻醉医生的影响,探讨此方法用于全身麻醉剖宫产时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将30例ASA分级Ⅰ~Ⅱ级足月择期行全身麻醉剖宫产术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Ⅱ、Ⅲ组,雷米芬太尼诱导剂量分别为1.0、1.5、1.0μg/kg,Ⅰ、Ⅱ组产妇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与手术切皮同时开始,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Ⅲ组产妇待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观察三组产妇诱导前、切皮时、插管后即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记录胎儿娩出时间、插管完成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所有麻醉方案均能满足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要求.Ⅰ组和Ⅲ组切皮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Ⅰ组:(136.5±9.7)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13.5 ±7.8) mm Hg、(96.5±9.1) mmHg比(74.2±6.0) mm Hg、(98.5±8.7)次/min比(81.2±8.4)次/min;Ⅲ组:(138.1±11.4) mm Hg比(118.7±9.9) mm Hg、(90.1±9.9) mm Hg比(77.3±7.9)mmHg、(100.3±9.0)次/min比(81.7±9.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刻Ⅲ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97.6±10.1)mm Hg比(138.9±11.2)、(130.1±4.5)mm Hg,(80.1±5.5) mm Hg比(97.7±8.9)、(82.0±8.6) mm Hg,(80.4±7.8)次/min比(99.3±12.2)、(95.9±9.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胎儿娩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显著低于Ⅰ组及Ⅲ组[(7.4±0.9)分比(8.8±0.6)、(8.9±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插管完成时间长于Ⅰ组和Ⅱ组[(8.5±1.8) min比(3.0±0.5)、(2.8±0.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可在10 min内完成.结论 采用雷米芬太尼1.0 μ g/kg行全身麻醉诱导,待新生儿断脐后,给予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0.2 mg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的方法,可有效避免雷米芬太尼对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的影响以及气管插管操作对产妇的强刺激反应,同时也不会过多影响麻醉医生.该方法简便、有效,可推荐作为择期全身麻醉剖宫产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2006年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年龄19~57岁,体重40~75kg。随机分为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异丙酚组(Ⅰ组,60例)和芬太尼异氟醚组(Ⅱ组,60例)。术中连接多功能监护仪,观察围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入室至麻醉苏醒期间持续监测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中T1、T2和T3的SBp、DBp、HR值与基础值(T0)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气腹后10min(T2)Ⅱ组SBp、DBp、HR值均高于Ⅰ组,Ⅱ组气腹毕(T3)SBp、DBp高于Ⅰ组(P〈0.05),Ⅰ组术中各时段血压与诱导前相比低且平稳;Ⅰ组病人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较Ⅱ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异丙酚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诱导更加平稳,苏醒迅速,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