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直肠息肉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结直肠息肉是指上皮源性隆起性的赘生物。日本第53次消化器病学会建议提出消化管息肉的定义为非癌性的上皮粘膜隆起性病变。大量资料证明大多数结肠癌来自腺瘤样息肉 ,但不能预测哪一位患者的哪一个息肉发生癌 ,为此临床医师对结直肠息肉的诊断及干预治疗的研究 ,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1 发生率结直肠息肉内镜的检出率 :国内 14 8~ 17 8% ,国外在日本高达 4 0 % ,应该说明国内资料主要见于有症状性的结直肠息肉。尸检报告腺瘤样息肉的总流行率 30~ 4 0 % ,同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50岁内 30 % ,6 0岁 4 0~ 50 % ,70岁则高达 50~ 6 0 %。…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直肠息肉临床路径。  相似文献   

3.
纤维肠镜是诊断和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最佳方法,镜下摘除息肉,特别是腺癌性息肉可有效地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是大肠癌二级预防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本院用纤维肠镜诊治406例结直肠息肉,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1998年10月~2000年2月本院肠镜室共行电子肠镜检查2649例次,发现结直肠息肉406例次(15.33%)为分析对象。本组病例不包括结肠息肉病病人和同时有镜下明确的结直肠癌表现需限时剖腹手术的病人。 2.仪器:日本富士能200型电子肠镜及其附件圈套器,活检钳,电热活检钳。高…  相似文献   

4.
刘存平  林春花 《中国卫生产业》2013,(11):114-114,116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内镜下行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切除术的11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14例患者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患者内镜下治疗情况。结果本试验中114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根据病理分型:管状腺瘤93例(81.5%),绒毛状腺瘤17例(14.9%),混合性腺瘤4例(3.5%),随着年龄的增大,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的比例逐渐增多,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息肉位置分布为:直肠39例(34.2%),乙状结肠19例(16.7%),降结肠18例(15.8%),横结肠9例(7.9%),升结肠9例(7.9%),回盲5例(5.4%),多发15例(13.2%),分布在左半结肠的腺瘤性息肉患者明显多于横结肠、升结肠、回盲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有9例并发出血,未出现穿孔、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经随访6~30个月,有4例复发(老年组3例,中年组1例),其中2例为多发性息肉,2例为恶性患者。结论内镜下行息肉切除是治疗结直肠腺瘤的有效手段,尽早采取内镜下治疗,长期、定期随访,是控制其恶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探究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老年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胃肠功能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88例,抽签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观察组在腹腔镜基础上实施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治疗效果,记录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3、5d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行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疗效确切,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息肉可发生于整个消化道粘膜,以直肠和结肠多见,是公认的癌前状态,尽早地诊治息肉是防止癌变的最佳良策。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4年9月,经内镜微波治疗肠息肉37例,49个息肉,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9,(6):739-740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广基的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与对照组(常规结肠部分切除术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用时、肛门直肠恢复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为6.67%、 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 20.00%(P <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缩短手术用时、肛门直肠恢复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8.
张双喜 《现代保健》2012,(13):105-106
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段向外翻出,脱垂于肛门之外,属肛肠科难治性疾病之一.脱垂日久,可引起各种并发症.然直肠脱垂并发直肠多发息肉者临床上并不常见,治疗也无固定方案.笔者近日在临床上遇一病例,经综合检查、治疗、随访,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套扎治疗消化道息肉21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萍 《中国校医》2002,16(3):235-235
良性和恶性变息肉是消化道较为常见的疾病 ,其切除方法屡有报道。 1969年日本学者首先报道了内镜下进行息肉切除的方法[1] ,1971年常冈氏用高频电圈套法对癌变息肉进行了部分切除[2 ] 。近 3 0年来 ,有数种内镜下切除息肉的方法相继问世 ,如电热活检钳烧灼术、胃内冷冻技术、激光技术等。在我国 ,张志宏等[3 ] 率先用微波内镜技术开展了息肉切除项目。临床实践表明这些方法均有确切的疗效 ,但设备价格昂贵 ,难以推广。因此 ,探索早期而又安全可靠的息肉诊断与治疗方法已为医学工作者所重视。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1例来我院就诊的…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尼龙圈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道息肉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良性肿瘤,常用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有高频电凝切除、微波、激光等.但对直径≥2cm的粗蒂息肉镜下电切除易发生出血穿孔,风险较大,以往大多采用手术切除.我院采用内镜下尼龙圈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的方法,成功治疗了直径≥2cm粗蒂息肉31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在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圈套高频电凝电切术(APC)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 将本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接收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EMR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以及APC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的...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以结肠息肉最常见。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可通过内镜对息肉行摘除术。我院自2005年5月至现在对50例大肠息肉采用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内镜微波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其疗效肯定。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就此加以进一步探讨。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989年2月~1993年5月,经内镜微波治疗的上消化道息肉159例。男98例,女61例。单发127例,多发32例。其中 Peutz—Jeghers 综合征3例。息肉位于食道20颗,胃165颗,十二指肠38颗。息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从1990年7月至1995年6月应用依托咪酯加氯胺酮行小儿直肠息肉纤维结肠镜切除术共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5~75岁,多发息肉者3例,手术时间15~60min。对照组是选择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5.
2000年4月至2001年8月,本院采用食管静脉曲张结扎器(单发式)结扎治疗胃、十二指肠息肉2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韩海峰 《现代保健》2013,(1):113-114
目的:进一步探讨分析临床中使用内镜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2月收治的68例大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息肉摘除手术,电切手术后有大部分发生局部少量渗血,但均不需要特殊处理而自行停止。对所有的患者于3个月后进行随访,并进行肠镜复查,其中有1例患者的息肉复发,需要再次行内镜下电切治疗。结论:临床上在内镜下行大肠息肉切除手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安全,经济,创伤小。  相似文献   

17.
结肠镜治疗小儿大肠息肉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0年7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肠镜检查的小儿大肠息肉患者74例资料,对其中70例的临床症状、内镜特点、病理类型与内镜下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小儿大肠息肉90.8%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77.8%为带蒂息肉、74.29%为幼年性息肉、11.4%为P—J息肉、7.14%为炎性息肉、4.29%为增生性息肉、2.86%为腺瘤性息肉。55例患儿(78.6%)68枚息肉全部切除,其中高频电切49例、高频电凝l例、钳除5例,均无并发症,随访2年5.3%复发。结论对小儿使血,肛门指检不可忽视,有条件的应尽早行肠镜检查,结肠镜腔内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简便易行和安全可靠,切除后应坚持随访。  相似文献   

18.
孟芸 《智慧健康》2023,(14):22-25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2020年1月-2022年8月诊治的73例肠息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给予内镜下电凝切除术,观察组37例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内镜下微波治疗肠息肉的护理方法、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大肠息肉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内镜下微波治疗,并在治疗的全过程中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观察患者治疗和护理后的效果。结果经过内镜下微波治疗和精心护理后,80例患者的大肠息肉经过1次治疗而痊愈的患者48例(60%),两次治疗痊愈的患者为26例(32.5%),三次治疗痊愈的患者6例(7.5%);半年内复查,原息肉的基底处的粘膜的色泽比较正常,表面也很光滑,患者均无复发。治疗中及治疗后患者未出现便血、腹痛和肠穿孔等不良反应。结论在内镜下微波治疗大肠息肉的整个过程中,应该给予患者精心细致的护理,如术前的心理护理、常规检查和肠道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的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相关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避免或者减少出现便血、腹痛和肠穿孔等并发症。另外,护理人员除了在治疗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术后还要熟悉由微波治疗导致的并发症,才能使患者在治疗后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促进患者能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沈明  ;陈毅鹏 《健康研究》2014,(3):326-327
目的详细了解内镜下胃底息肉的形态、直径以及相关分型。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内镜检查的患者,统计分析内镜下检查结果、息肉病理分型以及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结果内镜检查的患者3226例,检出胃息肉患者162例,其中38例(1.18%)确诊为胃底息肉,占所有息肉患者的23.45%;38例患者查出胃底息肉共45个,其中息肉直径〈0.5 cm数量最多有31个,以增生性息肉为主(76.31%);各种病理类型中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比例基本相同,两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底息肉在所有胃息肉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不多,而其病理类型是以增生性的息肉较多,且不论是何种病理类型的息肉,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上几乎无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