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蒋风萍  刘计荣  李彤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2116-2117
目的了解我校大学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大学新生中随机抽取1 000名学生,采取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正确率为95.3%,而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从报刊、杂志、书籍中获取47.7%,从电视、网络获取的为17.8%,从学校教育中获取的占22.2%,从其它获取的为12.5%;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给予同情和帮助的占79.5%;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40.7%调查者明确反对,另有44.9%的学生报无所谓的态度;正确避孕方法的知晓率为66.4%。结论我校大学新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高,但掌握不够全面,应在大学新生中进一步开展艾滋病知识及安全性行为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某高职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为制定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进行相关描述性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新生971人,96.29%的调查对象听说过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17.60分,低于满分(30分)的60%;男生艾滋病高危行为与预防措施得分(5.45士2.55)分高于女生(4.74士2.20)分(P0.05);女生对艾滋病的态度、对HIV/AIDS患者的态度得分均高于男生(P0.05);有性行为、吸毒史、静脉注射吸毒经历的调查对象,其高危行为平均得分高于无此类行为的调查对象(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与父母同住是高职新生发生性行为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4.067和2.569。结论广西高职新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储备不足,男生及与父母同住的高职新生更易发生性行为,学校应根据性别、年龄、居住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对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某大学新生在学校期间教师对其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回顾性调查,了解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状况,探讨学校教育与学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关联。方法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北京某大学746名入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80%左右的大学新生报告学校教师曾讲过艾滋病的传播途径(84.0%),不传播艾滋病的活动(74.3%)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80.8%)。约10%的学生报告学校教师曾讲过如何抵御不正当的同伴压力(10.6%)、作出正确决定的技能(10.8%)、预防性侵犯知识(12.0%)和性病知识(11.0%)。只有4.7%的学生报告教师讲过正确使用避孕套。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得分与学校教师教育有关。报告教师讲过正确使用避孕套与报告没讲过这一知识的学生,性交行为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差异。85.8%的学生表示希望学习有关预防艾滋病、性病方面的知识。结论学校教师讲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内容不够全面。应重视学校教师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培训,确保学生从学校获得预防艾滋病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合肥市某高校大一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艾滋病歧视现状,为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改善歧视现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合肥市某高校大一新生317人进行艾滋病知识及歧视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7. 2%。艾滋病歧视认知态度、情感态度以及艾滋病歧视态度总得分,不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组均高于知晓组(P0. 05)。但歧视行为倾向方面得分知晓组高于不知晓组(P0. 05)。【结论】该校大一新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尚好,但是歧视现象普遍,且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直接影响了艾滋病歧视的歧视程度。今后应加强艾滋病知识系统教育,更要关注反歧视的宣传干预,尤其是针对行为倾向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某医学院校大学新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新生关于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探索适合在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对河北省某医科大学入学新生通过多媒体教学与课堂讨论方式进行艾滋病知识专题讲座,干预前后对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并以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新生836人和739人。干预后,学生对大部分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92.0%的学生认为不应该强制隔离管理艾滋病病人和限制病人家属活动,51.3%的学生愿意与艾滋病人或感染者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23.1%的学生对病人表示同情,并有70.64%的学生愿意给予艾滋病人以帮助,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男生(OR=3.781)、对婚关性行为持反对态度(OR=2.445)、性倾向为异性(OR=1.716)、生源地为省会/直辖市(OR=2.236)和中小城市的学生(OR=2.029)艾滋病知晓率较高。结论大学新生专题讲座前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但较片面,通过多媒体教学与课堂讨论方式进行专题讲座,使新生艾滋病知识系统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某职业中专新生艾滋病性病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职业中专新生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相关态度及行为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便在学生中更好地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某职业中专2003级入学新生用统一问卷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及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共调查318名入学新生,对HIV的知晓率仅为18.9%;对三种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性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5.6%、血液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1.4%、母婴传播途径知晓率为60.7%;从报纸杂志及广播电视获取相关知识分别为82.4%和78.0%,80%以上的同学认为应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教育。结论广东省某职业中专入学新生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少,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普及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态度,以便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扬州市3所大学195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7.95%,经血液、母婴、性接触途径传播知晓率分别为93.85%、91.79%、80.00%,蚊虫叮咬、吃饭等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3.08%、19.49%。5.13%的学生有过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50%。60.00%的学生认为不应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与正常人隔离,持无所谓态度的占26.67%,27.69%的学生认为应在就业/工作提升方面对他们有所限制,13.33%的认为应将其与正常人隔离。结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高校新生艾滋病相关现状,并比较不同健康教育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艾滋病问卷对全体入学新生进行基线调查,随机抽取600名新生,分为4组,1组作为对照组,另外3组分别采用微信平台、健康讲座、同伴教育进行行为干预,分析不同干预模式对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技能的干预效果。结果大学新生中,女性(58.6%)、城市居民(64.7%)的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更高(P0.05);男性(46.7%)、城市居民(44.6%)的学生艾滋病态度/技能正向水平更高(P0.05)。干预前4组间艾滋病知识知晓、态度/技能正向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3组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分别为55.3%, 44.7%)显著提高(P0.05),其中健康讲座组知识知晓(92.0%)、态度/技能正向水平(88.7%)显著高于微信平台组(分别为74.0%、70.7%)和同伴教育组(分别为83.3%、75.3%)(P0.05)。结论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对艾滋病态度/技能的正向水平较低。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相关现状,其中以健康讲座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张峰  王玲 《中国校医》2012,26(9):655-656,658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364名某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开展健康教育后,再对同一群体进行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艾滋病总知识知晓率从86.08%提高到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的行为态度方面改善不明显,除与艾滋病感染者继续来往和保密(P<0.01)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仍有部分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感染者持有恐惧和歧视的心理及少数学生不愿意向其他人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但大部分学生希望以增加学校健康教育和与医务人员交流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而获得更多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结论经过艾滋病健康教育,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有一定幅度提高,但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制定医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医学院2130名在校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大一717名,大二533名,大三880名。结果医学本科生对HIV/AIDS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对于蚊虫叮咬、与艾滋病病人共用毛巾衣物是否会传染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率仅为36.7%和54.3%。医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存在一定歧视,有79.9%的医学生不愿到艾滋病感染者处购物,76.4%的医学生不愿与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感染者共同进餐。与大一新生相比,高年级学生对HIV/AIDS相关知识了解较多,但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和可能采取的行为却相对较差。结论当今医学生对HIV/AIDS的认识与专业要求尚有较大距离,提示在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某高校662名大学生通过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达到81.2%。57.1%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持同情态度,9.3%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有性行为的学生中29.5%的人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 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较为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性观念的现状,为探索有针对性的艾滋病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502名学生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有较高的知晓率,但是还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大部分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与之相处的态度还存在着偏差和歧视。结论对职业技术学生开展综合性的艾滋病防治和性教育非常必要,有助于提高他们自身的防病知识,并促进其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岛市部分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A1Ds)认知、态度和行为情况,为今后在高校中针对性地开展预防AIDS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体随机抽样法,2010-2012年,每年在对青岛市3所高校4个校区进行AIDS防治知识巡回宣传活动中,从每个校区抽取500名共2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10-2012年大学生AIDS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6.94%、89.49%、92.56%(P〈0.01);知识来源途径主要为网络、宣传资料分别占76.35%、69.52%;相关生活技能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1.11%、84.48%、88.18%(P〈0.01)。结论青岛市部分高校大部分大学生对AIDS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对自身如何预防AIDS认识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海区某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性观念,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南海区某师范大学3129名大学生,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在93%以上,女性平均知晓率为82.7%,高于男性的80.3%,对“蚊子叮咬不能传播”和“性病患者易得AIDS”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3.9%和37.3%;有89.4%的学生希望给予艾滋病患者关心和同情,对于“如果感染了HIV”的态度,73.9%的学生选择“积极面对”;对于婚前性行为和同性恋行为选择“赞同”或“无所谓”的学生分别占55.0%、48.0%,在对发生性行为前是否使用安全套时,45.0%的学生选择“不使用”或“看情况”。结论大学生性观念开放,存在高危行为,应制定适合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培养正确的性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1085名大学生AIDS知识·态度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娄底市大学生AIDS知识知晓程度及对AIDS患者的态度和开展AIDS健康教育的效果,以便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1058名学生进行AIDS基本知识和态度前后两轮问卷调查。结果12道AIDS基本知识问卷题,宣传教育前回答正确在80%以上有5道题,经宣传教育后回答正确在80%以上有11道题,所有问题前后两次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学生对待AIDS患者持关心态度,前后两次回答差异无显著性,愿意同AIDS患者同班上课且教育后明显高于教育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以学校为基础的AIDS健康教育行之有效,让学生完整地了解AIDS基本知识并持之以恒,才能更有效地遏制AIDS发病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期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成都市52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对性交传播、母婴传播、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传播、共用注射器传播等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是89.7%、88.4%、64.9%和98.4%。56.4%的学生对我国面临艾滋病的严重挑战持赞成态度;对婚前性行为持无所谓态度的占64.7%,对多个性伴侣持反对态度的占74.6%,对同性恋持反对态度的占89.0%。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大部分学生对有关防治性病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以及性知识有较高的需求。结论在大学生中有效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应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7.
刘洁  曲波  张阳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6):804-806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和态度,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某医科大学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10个班级进行调查,共计341人进行横断面现场调查。结果医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问题回答的正确率较高,超过90%,对非传播途径、艾滋病的早期临床症状问题回答的正确率较低。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得分高于农村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校课程教育、互联网、电视、报纸杂志是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对待艾滋病患者的问题上,该人群的态度较好,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得分高于农村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之间无相关性(r=0.06,P〉0.05)。结论医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较好,但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尤其是农村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全国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需求调查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改善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4月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 924名大学生和231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现有知识来源主要是媒体,但他们真正希望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学校;在希望学习的相关知识中,生活技能仍然排在第1位(69.3%),其后依次为“如何预防艾滋病”(67.7%)、“预防性病的基本知识”(61.6%)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54.7%);目前最受大学生喜爱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授课方式主要是专题讲座(36.0%)和社会实践活动(30.3%)。所调查的高校教师在最近2 a讲授过的主要内容是毒品的危害(43.3%)和日常生活不传播艾滋病的途径(42.9%)等,目前授课的主要形式多为办宣传栏或展板(42.9%)和发放资料(32.0%);认为比较合适的教育形式为专家讲座(67.1%)、发给学生资料(58.0%)和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55.0%)等;教师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媒体,而学校来源的专家讲座与咨询(42.4%)和大学教育(18.6%)较少。结论学生希望学习的相关知识与目前教师的讲授内容之间尚有差距。建议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应对危险情景和拒绝不安全行为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教师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特别是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19.
了解江苏省高校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相关信息,为高校青年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以学校为单位,在江苏省8所高校中共调查2 538名大一学生,实行匿名自填问卷方法开展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并进行分析.结果 学生艾滋病新“国八条”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5.74%,男生知晓率较女生高(88.21%,84.34%)(P<0.05),理科生较文科生高(87.31%,83.67%)(P<0.05).其他防治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72.14%,男生知晓率较女生高(75.00%,70.53%) (P<0.05).“与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是否会感染艾滋病”,男生和理科生态度更为包容、理性(58.3%,55.1%;50.4%,50.9%)(P值均<0.05);50.08%的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男生比例高于女生(69.00%,39.40%) (P<0.01).71.24%认为性行为中需要坚持使用安全套,女生赞同比例远高于男生,理科生赞同比例高于文科生(80.76%,73.36%;54.37%,69.63%)(P值均<0.05).6.03%接受过艾滋病咨询检测;未检测者中40.34%有检测意愿但不知道去哪检测,1.34%因为内心恐惧而不敢去做检测.受学生欢迎的艾滋病宣传方式主要为微电影(76.32%)、艾滋病专题讲座(66.67%)、同伴教育(60.80%).结论 建议根据不同性别和专业特征,结合多媒体在高校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重点为艾滋病流行现况、治疗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并重视学生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现状,推动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质量向高层次和科学化发展。方法对210名大学生进行青春期生殖生理知识和预防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较多的途径主要是各种媒体;多数人认为只要相爱、愿意就可进行性行为;在可传播HIV途径中知晓率最高的为输血87.1%;哺乳传播HIV知晓率只有66.8%。不知道安全套有预防艾滋病作用高达60.9%;60.4%的大学生会主动了解艾滋病的防控知识;62.4%的大学生会向亲朋好友宣传艾滋病的防控知识。结论高校大学生的某些防控艾滋病知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成立高校防控艾滋病健康教育基地是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防病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