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生儿心脏彩超的特征、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有心脏杂音、胸片提示心影增大以及不明原因发绀等可疑先天性心脏病病例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本组以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最多见,共69例,占58.5%,其次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其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35例,占29.7%,所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均为复合畸形,以完全性大血管转位最多见,其次为法乐四联症。有6例心脏彩超正常。结论:新生儿期由于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只是功能上的关闭,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可以重新开放,因此卵圆孔未闭和动脉导管未闭在新生儿期最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成为最多见的先心病。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众多,临床表现大多比较严重,预后差,手术治疗是改善新生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预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监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发病情况和预后,为幼儿先心病的保健管理提供资料。 【方法】 2008-2010年在宁波市海曙区出生的足月活产儿8 259例中,经心脏彩超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221例进行定期随访跟踪。 【结果】 婴幼儿先心发病率居前4位的分别为室间隔缺损(占24.89%),卵圆孔未闭(占22.62%),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占13.57%),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卵圆孔未闭(占13.57%);221例先心病患儿均在1岁前确诊。 【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开展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监测和随访,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临床介入治疗策略探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心导管介入治疗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疗效、安全性及评价。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接受同期介入治疗的11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3例,女性为8例,平均年龄为(4.08±2.64)岁,最小为5个月,最大为10岁。本组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类型包括:3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3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2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其中1例为同期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复合畸形的顺序为: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或主动脉球囊扩张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试验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1例患儿均成功封堵,手术顺利。术后X射线心脏造影及彩超提示,封堵器成形好,未见残余分流。术中、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心电图提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后,心电图复查正常。结论介入治疗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技术目前比较成熟,成功率高,但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同期进行介入治疗,其操作较复杂,技术难度较高。本研究证明,若掌握恰当手术指征,制定合理操作策略,手术过程仔细、谨慎,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是较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彩超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68例疑似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对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 68例患儿中房室隔缺损的患儿占比20.6%;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占比17.6%;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占比29.4%;卵圆孔未闭的患儿占比32.4%。68例患儿均在出生后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进行复查,其中自愈占比67.6%;手术后康复患者占比23.5%;手术没有治愈但是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占比8.9%。结论动脉导管未闭和卵圆孔未闭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中最为多见,采用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进行诊断具有较大的意义,可以较早的发现疾病,及时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56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6例患者操作顺利,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及三尖瓣无返流,心脏听诊杂音消失。术后1个月及3个月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无移位,无残余分流。3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在术后第2天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经异丙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治疗后好转。结论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操作简便、封闭完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新生儿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5月~2007年1月本院出生活产儿9612例,其中临床疑诊为先心病225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疑或明确诊断病例出院后继续定期随访观察。结果:发现非青紫型135例,其中室间隔缺损43例(31.9%),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54例(18例明确为房间隔缺损,36例为房间隔缺损可疑),动脉导管未闭35例(25.9%)。38例室间隔缺损患儿随访发现缺损自闭及变小12例,无明显变化16例,扩大10例,15例明确为房间隔缺损患儿随访发现缺损自闭或变小2例,31例房间隔缺损可疑患儿随访发现自闭或变小26例。29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在3个月内随访发现自闭或变小22例。在随访后确诊为先心病患儿共69例,检出率为7.1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作为诊断新生儿非青紫型先心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病情况及预后。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确诊CHD早产儿随访至矫正年龄1周岁。结果 1 126例早产儿中共有445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169例确诊CHD,发病率为15.01%。CHD类型排名前三位分别为单纯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169例确诊CHD早产儿中共有154例完成随访,自然愈合66.27%,手术愈合2.37%,病死率为1.78%。结论 早产儿CHD发病率较高,自愈率高,绝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自1995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对34例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心脏病病人的术后营养支持进行研究。其中机械瓣膜置换术12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0例,法乐四联症矫治术4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1例。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住院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先天性心脏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收住的2 344例先心病患者病案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 34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49;患者以成年人和1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居多。位居前三位缺陷依次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2011—2015年间,1岁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比例逐年增加,其平均增长速度为28.50%;1岁及以上、7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数所占比例与年份的增加呈负相关,平均下降速度为6.32%;7岁及以上至18岁以下的患者所占比例逐年减少,其平均减少速度为20.67%。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以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最为常见、多发;18岁及以上的成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建议加强先天性心脏病的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10.
邹秋果  朱才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965-966,968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微创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3年10月~2009年4月之间共38例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者(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9例、动脉导管未闭13例)在经微创介入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3个月、1年等4个时间段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结果来评价微创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38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术后1年复查封堵术疗效良好。[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微创介入封堵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前病例选择、术中监测引导、术后疗效评价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台州市立医院听诊发现杂音的4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同期4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心脏腔室内径、左右室壁厚度、主动脉窦部及肺动脉主干内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观察组新生儿中的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效果,比较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与对照组的心房、室各测量值。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共检出27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占67.50%。其中房间隔缺损10例,占37.04%;室间隔缺损5例,占18.52%;动脉导管未闭6例,占22.22%;肺动脉狭窄2例,占5.41%;法洛四联症2例,占5.41%;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占3.70%;房室间隔缺损1例,占3.70%。房间隔缺损的10例新生儿右心房、室各内径与肺动脉主干内径测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室间隔缺损的5例新生儿左心房、室各内径与肺动脉主干内径测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动脉导管未闭的6例新生儿左心房、室各内径(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长径、左心房短径)、右心室前壁厚度与肺动脉主干内径测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腔室和大动脉内径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是一类复杂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其患者往往需伴有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或动脉导管未闭(PDA)方能存活.近几年来,国内外开展新生儿TGA动脉调转术(Switch),我院于2001~2003年共矫治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手术9例,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立医院将开展为100例3-14周岁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实施免费手术的活动。此次免费手术的病种有四种,包括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按照去年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并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参加新农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只需支付总费用的30%,而此次活动,安徽省立医院将免除以上四个病种新农合参合患儿的所有医药费用。先天性心脏病是胚胎时期心脏发育异常所致的疾病,目前已成为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一种高危疾病。动脉导管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昆山地区0~5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情况及其流行特征,及早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昆山市儿童保健三级网络,开展0~5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普查,所有儿童先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体检发现疑似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结果 0~5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为6.29‰,无性别、户籍差异(均P>0.05);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婴儿组最高(10.00‰),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除3~岁组和4~5岁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年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居住在工业集中区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显著高于城市生活区和农业旅游区(χ2分别为6.33、6.07,均P<0.05);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类型中,居前5位的分别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结论 开展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普查对早期发现、减少漏诊、获得先天性心脏病的真实流行病学资料具有极大价值;本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同类地域地区的检出率接近,无异常升高现象,且先天性心脏病的构成比与同类文献报道相似;孕妇居住环境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随机抽选出67例作为本研究的分析对象,且对入选的67例患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临床检查。结果本研究67例疑似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49例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构成比为73.13%。其中,15例动脉导管未闭(30.61%),3例法洛四联症(6.12%),2例三尖瓣下移畸形(4.08%),9例房间隔缺损(18.37%),19例室间隔缺损(38.78%),1心内膜垫缺损(2.04%)。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检查,其操作便捷,无创伤性,有利于在清晰反映患儿机体疾病情况的同时为患儿的后续林城诊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邹洪 《现代保健》2009,(30):26-27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1例患者经心脏彩超证实为先天性心脏病,其中继发孔型ASD13例,PDA8例,均采用国产封堵器进行封堵。结果21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术后心脏缩小,心功能改善,3例ASD有少量残余分流,1个月后复查已无分流。定期随访无严重并发症产生。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和熟练操作技巧的条件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国产封堵器价格适中,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应用超声心动图筛查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3 009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儿,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结果经超声心动图检查,3 009例患儿中检出先天性心脏病187例,发病率为6. 2%,其中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166例(88. 8%),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18例(9. 6%),无分流型3例(1. 6%)误诊2例(1. 1%),符合上报危急值标准1例(0. 5%)。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多见的3种类型分别为室间隔缺损51例(30. 7%)、房间隔缺损35例(21. 1%)、动脉导管未闭29例(17. 5%);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多见的为法洛氏四联症11例(61. 1%)。无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为肺动脉狭窄2例(66. 7%)。结论超声心动图筛查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方便、快捷、无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我院施行小儿心血管手术31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30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4—15岁,体重14.5—48kg。病种:动脉导管未闭9例,室间隔缺损7例,房间隔缺损6例,肺动脉瓣狭  相似文献   

19.
240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经验及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材料的发展和介入技术的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介入治疗范围不断扩大,治疗的数量迅速增加。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采用心脏介入治疗先心病2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40例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143例,女97例,年龄8个月~51岁。动脉导管未闭(PDA)58例,房间隔缺损(ASD)107例,室间隔缺损(VSD)70例,肺动脉瓣狭窄(PS)5例,心功能Ⅰ-Ⅱ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先心病外科术后残余分流及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采用超声心动图引导、心导管介入的镶嵌技术封堵进行治疗;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儿及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下移畸形成人患者,术中联合超声心动图评价外科矫治术的镶嵌治疗;1例超声心动图引导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失败后,行外科手术的镶嵌治疗。结果 7例先心病术后残余分流的患儿分别放置一个封堵伞或弹簧圈后使残余分流消失,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先放置弹簧圈封堵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后7 d成功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儿和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即刻疗效满意。1例超声心动图引导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失败后,即刻行外科手术成功。结论超声心动图敏感、方便,可实时指导先心病镶嵌治疗,为手术提供重要信息,术后即刻评价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在先心病镶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