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国淋巴系统丝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四种类型:以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为媒介的马米丝虫病流行和以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为媒介的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商邱地区柘城县胡襄乡张庄村系以淡色库蚊为媒介的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为了解该区班氏丝虫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巩固情况,并监测其残存中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简写为mf、微丝蚴血症及微丝蚴阳性简写为mf~+,微丝蚴感染率简写为mfr,下同)对丝虫病的传播作用;为制定消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丝虫病防治后期中华按蚊传播马来丝虫病的作用及丝虫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不进行任何防治的基础上,对马来丝虫病流行区4个试点村进行人群参数、蚊媒参数和免疫学参数的纵向观察.结果:3个试点村微丝蚴率逐年下降,已不足以构成传播,即水洼1982~1985年微丝蚴率分别为0.97%、0.63%、0.55%、0.37%,1998年为0.05%,1990和1992年均为0.古柏门1986~1989年微丝蚴率依次为1.55%、0.84%、0.42%和0.31%;黄垸1990~1994年为0.72%、0.30%、0.08%、0.08%、0.08%;而莫市微丝蚴率无明显变化,维持在2.3%左右,1986~1989年依次为2.31%、2.23%、2.30%和2.43%.水洼于1982年蚊媒感染期幼丝虫率0.46%,1983年为0.10%;莫市媒介感染期幼丝虫率1987年为0.09%,1988年为0.19%.黄垸血清阳性反应率逐年下降,与血检结果相一致.结论:以中华按蚊为单一传播媒介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其丝虫病传播的微丝蚴率临界水平为1.5%~2.3%;在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马来丝虫病传播流行呈下降态势,防治措施可以终止,仅对原微丝蚴血症者连续数年查治,直至转阴,丝虫病即可被消灭.  相似文献   

3.
对马来丝虫病流行区仙桃市古柏门村进行四年现场观察,证实丝虫病传播阈值取决于病原学、蚊媒、社会和自然诸因素。当人群微丝蚴率在1.55%、微丝蚴血症者平均密度在4.5条/60μl、中华按蚊叮人率在44.77只/人·夜及人血指数在0.078时。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粤东地区11例班氏微丝蚴的周期性,每2小时血检一次观察,结果白天检出微丝蚴3.07%,夜间检出96.93%,周期性指数为109.06%,微丝蚴密度高峰时间为零时57分。结果表明粤东地区为夜现周期型班氏丝虫流行区,认为普查丝虫病以夜间9时至凌晨3时血检为宜。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共有67个县、市(宝安列入深圳特区)有丝虫病流行,其中平远县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其余均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传播媒介分别为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自70年代起,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对丝虫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防治,人群微丝蚴率由防治前的3-24%,到1987年降至0-13%,以行政村为单位,微丝蚴率均降至1%以下。经卫生部考核,1987年全省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部颁标准。随后,我省丝虫病的防治进入全面监测阶段。监测主要包括:进一步肃清残存传染源;血清学监测和消灭丝虫病评审等。其中,…  相似文献   

6.
以中华按蚊为单一媒介的马来丝虫病防治后期流行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丝虫病防治后期中华按蚊传播马来丝虫病的作用及丝虫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不进行任何防治的基础上,对马来丝虫病流行区4个试点村进行人群参数、蚊媒参数和免疫学参数的纵向观察。结果:3个试点村微丝蚴率逐年下降,已不足以构成传播,即水洼1982 ̄1985年微丝蚴率分别为0.97%、0.63%、0.55%、0.37%,1998年为0.05%,1990和1992年均为0。古柏门1986 ̄1989年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肥西县丝虫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工作采取措施的效果 ,为开展类似的工作提供借鉴作用。方法 对本县 1970~ 2 0 0 0年丝虫病的防治研究及相关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并进行评价。结果  1970年调查人群微丝蚴率高达 18.2 5 % ,1973年平均微丝蚴率为 6 .31% ,80年代为 1.15 % ,全县各乡镇均有丝虫病的流行。 1991年调查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 0 .6 1% ,主要流行区分布于县西北区域的 15个乡镇 ,以马来丝虫为主的马来、班氏两种丝虫病混合流行区。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吸人血按蚊。经过 30年的积极防治 ,特别是 1991年 ,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 ,以行政村为单位 ,按不同的流行程度采用不同剂量的海群生药盐的防治 ,加快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步伐 ,1993年经省厅考核 ,人群微丝蚴率为 0 .0 7% ,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2 0 0 0年全县开展消灭丝虫病的监测 ,人群微丝蚴率和按蚊幼丝虫的自然感染率均为0 %。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的标准。结论 肥西县是以马来丝虫为主的马来和班氏两种丝虫病混合流行的地区 ,经过 30年的查治 ,传播已被阻断 ,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选择采用不同措施达到基本消灭马来丝虫病后的3个县为监测点进行病原学、蚊媒、血清学监测。结果基本消灭后5年内,共检出33例微丝蚴血症,以后继续监测12 ̄16年,均未查出微丝蚴血症者;解剖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5066只,均未发现人体幼丝虫自然感染;3个点的血清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8%、1.83%和1.47%,与非流行区人群抗体水平一致,马来丝虫病流行被阻断。  相似文献   

9.
马来微丝蚴人工感染中华按蚊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来微丝蚴人工感染中华按蚊的实验观察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陈锡欣,黄炳成,刘克义,李承邰程义亮(指导)中华按蚊是我国马来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为进一步观察蚊体内丝虫幼虫的发育情况,本文采用人工感染的方法,使马来丝虫微丝蚴在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人群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终止防治措施后人群和媒介感染情况。方法 终止防治措施后,1988~2000年在原广东省班氏丝虫病流行区抽查30%以上流行镇,重点村居民夜间采血120μl血检微丝蚴,在血检点捕集致倦库蚊解剖,观察自然感染情况;选定10个县原丝虫病流行较严重的村,纵向观察人群和媒介感染情况。结果 1988年人群微丝蚴率为0.33%(575/172631),此后人群微丝蚴率和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逐年下降,1997年后无微丝蚴血症者;1992.2000年共解剖致倦库蚊248115只,无发现自然感染幼丝虫;1988~1995年纵向观察,1988年人群微丝蚴率和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14%和0.07%,1994年后两者均为0。结论 班氏丝虫病经防治后,人群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则可阻断传播,10年后人群微丝蚴血症消失。  相似文献   

11.
乐山市中区属马来丝虫病中度流行区,于1985年达到四川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在终止防治措施的条件下,保留了三个村,连续八年进行纵向临测,人群微丝蚴率和媒介蚊丝虫自然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珠海市辖斗门县和香洲区 ,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 ,防治前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 3 40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检查方法研究、治疗效果观察、大规模防治和防治后期监测 ,取得良好效果。1 983年全市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 ;1 997年达到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 ,阻断了丝虫病的传播。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及方法1 1 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1 1 1 人群微丝蚴感染率及其分布 :在重点村庄调查摸底后 ,对 1周岁以上的居民进行普查。受检者夜间 (晚上八时后 )耳垂取血 3大滴 ,涂成厚血膜 ,按常规染色和镜检。计算微丝蚴阳性率、村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东莞市是中低度夜现周期性班氏丝虫病流行区 ,1970年微丝蚴率为 1 7%。经过 15年分 4个阶段的大规模防治 ,微丝蚴率显著下降 ,1986年经省考核验收微丝蚴率为 0 13%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为了解消灭后丝虫的感染情况 ,现对 1987~ 1999年的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监测点的选择 根据东莞市历史上丝虫病流行和防治情况 ,选择原微丝蚴感染率较高的行政村作为监测点。1 2 人群微丝蚴率  1周岁以上居民 ,采血 12 0 μl,涂成 2张厚血膜 ,经溶血及常规染色后镜检。1 3 晚期病人检测 选择 2个行政村 ,每村调查10 0 0…  相似文献   

14.
潜江市属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据不完整史料记载 ,历史上各乡、镇、场均有程度不等的丝虫病流行。解放后 ,由于党和政府的关怀 ,自 195 7年以来开展了丝虫病防治工作 ,先后经历流行病学调查、普查普治、考核验收和巩固监测 4个阶段 ,平均微丝蚴率由防治前3.2 3%逐年下降到 1986的 0 .19% ,当年经升级验收考核 ,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经过 10余年的巩固监测工作 ,1991年以后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 1997年 12月 2 1~ 2 2日经省消灭丝虫病审评组到我市现场审评 ,确认以达到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的各项技…  相似文献   

15.
华容县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容县位于湘北边陲 ,北倚长江 ,南临洞庭湖。全县辖 2 3个乡镇 ,412个行政村 ,16个居委会 ,总人口 70 492 9人。属马来丝虫病低底流行区 ,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为 4 0 7%,丝虫病分布于 5个乡镇 17个村 ,疫区人口为 7882 2人。经反复查治和疫区人群普服海群生药盐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于 1982年经省卫生厅考核 ;抽查 6个乡镇 6个村 ,血检 64 15人 ,查出微丝螺阳性 5例 ,微丝蚴率 0 0 8%,达到了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之后按照《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技术方案》 ,开展了病原学、血清学及蚊媒监测 ,现将监测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16.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原为马来丝虫病中度流行区,主要传播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经积极防制,1979年达到基本消灭标准,从1980年起至1992年止,通过13年监测结果表明,当地丝虫病流行已经阻断,1997年经省市组织专家审评达到消灭标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流行和查治情况我县丝虫病查治工作始于1956年,嵩溪和林畬乡两个村微丝蚴率分别为9.6%和26.6%.1958年对全县14个乡镇106个村大规模调查,人群微丝蚴率9.24%(5301/57386),体征阳性422人,阳性率0.85%,流行率为10.05%.丝虫病分布在全县各乡村,属马来丝虫病中度流行区,主要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至1975年止,经4次全民查治和7~8次重点地区反复查治,共血检28.3万多人次,治疗1.5万余人次,同时对媒介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于1979年经省卫生厅组织专家考核验收,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此后步入全面系统后期监测阶段.  相似文献   

17.
增城市从50年代中期开展人体丝虫病防治工作。经过四十多年对丝虫病的流行特征、传播媒介、防治丝虫病的策略、技术措施、防治效果评价等一系列研究,于1998年10月达到了消灭丝虫病的目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和方法1-1 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1-1-1 丝虫病流行分布调查 对1周岁以上的居民进行夜间血检调查,采末梢血约60μl制成厚血片,常规染色检查微丝蚴。了解丝虫病分布,分析年龄、性别与微丝蚴率的关系。1-1-2 微丝蚴密度调查 以微丝蚴血症者为对象,定量采血60μl检查,计算微丝蚴平均密度。1…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原为班氏和马来丝虫病中度流行区,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大力防治,全省55个丝虫病流行县、市于1977~1985年先后达到 基本消 灭丝虫病标准。为探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传染源传播作用及远期防治效果,于1980~199 8年选择郴州、祁阳、临湘和保靖4县、市15个村,总人口12 885人进行纵向观察。 1 观察方法 1.1 选点 根据不同流行虫种、流行程度和地理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点进行观 察。班氏丝虫病观察点为湘中丘陵区祁阳县和湘西山地保靖县,防治前微丝蚴率分别为9.1 2%(318/3 487)和4.13% (91/1 886);马来丝虫病观察点为湘南丘陵区郴州市和 湘北平原临湘市,防治前微丝蚴率分别为25.63%(294/1 147) 和1.39%(20/1 441 )。各县、市分别于1980~1982年经卫生部或省级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1.2 对象 1周岁以上居民为观察对象。 1.3 方法 采用常规厚血膜法。对检出的微丝蚴血症者进行 个案调查和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9.
<正> 丝虫病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广州市属5个区、县有丝虫病流行,微丝蚴血症者51802人。经过30多年的防治,1985年全广州所属5个区、县范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微丝蚴率降至0.02%~0.00%。为了探索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班氏丝虫病流行动态,选定原中度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从化县太平镇进行纵向研究,结果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观察点要求 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在0.5%以上,总人  相似文献   

20.
阳山县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七十年代初期调查,共有微丝蚴血症者12194例,人群微丝蚴率最高为15.08%(犁头)平均为4.04%。主要分布在犁头、岭背、江英、附城、高峰、小江、青莲、东山、水口、杜步、大莨、黄坌、称架及黎埠等乡镇、太平、七拱、红莲及杨梅四个乡镇为非流行区。建国以来,特别是七十年代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卫生防病人员和广大群众坚持了十多年的积极防冶,取得了显著成绩。1980年,卫生部组织全国丝虫病专家对我县进行考核,结果人群微丝蚴率降为0.12%,确认我县已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部颁标准,为了探索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能否引起流行传播和了解防治丝虫病的远期效果,选择了原微丝蚴率较高而采取不同防治技术措施的犁头镇和高峰乡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