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Wallis)置入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例,10例LDH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并植入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情况并进行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变化。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3个月(平均9±2个月)。术后患者疼痛消失,症状与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视觉模拟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下腰痛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O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提示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置入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气化减压术(pere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椎间隙高度的变化和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256例,行PLDD治疗,激光输出功率10w,脉冲时间1s,脉冲间隔时间1s。术后随访6、18和60个月,比较术前、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intervertebral height,IH)变化、手术前后疼痛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enab疗效评分法,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缓解(P〈0.05);术前、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8和60个月满意率(Menab评分优良者)分别为90.3%和86.2%。结论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效果好,同时可有效维持椎间隙高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单或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60例,对其实施侧后路经皮THESSYS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减压手术,观察对比术前与术后疗效;疗效按照术前及术后疼痛感觉类比评分(VAS)和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术前VAS评分为6.54±0.65,术后1天VAS评分为0.80±0.87,术后3天为1.30±0.95,术后1周为0.85±0.90;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都在0~2范围;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术后不同时间节点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I检查对评价CT导向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75例患者MR图像.测量手术前及术后硬膜外压痕值、计算椎间隙高度率、对比手术前及术后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发生率,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硬膜外压痕纵轴值(8.2±3.0)mm.术后6月硬膜外压痕纵轴值(2.0±2.7)mm,椎间盘还纳值(6.1±2.5)mm.术后12月硬膜外压痕纵轴值(1.7±3.2)mm,椎间盘还纳值(6.4±2.6)mm.术后椎间盘还纳值与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值呈正相关性.术前、术后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RI检查能够有效评价PTED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辅助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后缘离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至2020-12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脊柱外科采用经皮椎间孔镜经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的6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后缘离断青年官兵临床资料,其中L3-4节段21例,L4-5节段42例。术后随访根据MacNab评分标准评定,比较患者的术前与末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差异。结果 63例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1.8±1.4)个月。末次随访疼痛VAS平均为(0.9±0.3)分;ODI指数为14%~28%,平均(19.7±3.8)%,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疗效采用MacNab评分标准评定:优56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8.4%。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辅助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后缘离断的安全性好,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伤椎交叉置钉治疗腰椎双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骨科因腰椎双椎体爆裂性骨折接受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伤椎交叉置钉的非减压融合手术患者39例。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32~55岁,平均42.2岁;随访13~21个月,平均14.6个月。通过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参数:伤椎前缘高度H1和H2,腰椎前凸角(LL);记录手术前后VAS评分和伤残ODI指数,分析比较各时间节点参数变化。结果第一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15.3±1.3)mm增至术后1周(24.7±1.5)mm(P=0.000),末次随访时(24.5±1.9)mm(与术前比较P=0.000;与术后1周比较P=0.330)。第二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15.4±1.0)mm增至术后1周(25.5±1.8)mm(P=0.000),末次随访时(25.4±1.5)mm(与术前比较P=0.000;与术后1周比较P=0.676);腰椎前凸角LL由术前37.1°±2.2°增至术后1周46.1°±2.2°(P=0.000);末次随访时45.6°±2.5°(与术前比较P=0.000;与术后1周比较P=0.172)。VAS评分由术前(6.9±1.1)分降至术后1周(3.5±0.5)分(P=0.000);末次随访时(2.2±0.6)分(与术前比较P=0.000;与术后1周比较P=0.000)。ODI由术后1周(26.1±2.8)%降至末次随访(14.5±1.3)%(P=0.000)。结论伤椎单边交叉置钉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双椎体爆裂性骨折,可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和腰椎曲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对3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分别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单节段固定(16例)和短节段固定(16例)治疗;两组在治疗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后凸角、视觉模拟评分(VAS)无显著差异(P>0.05)。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安全、有效、创伤相对更小,但局限适用于单侧终板损伤且椎弓根无骨折的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pre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由同一名医师完成的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的单节段LDH患者83例,其中L4-5 52例,L5-S1 31例,包容型64例,非包容型19例.观察术前、术后第一天及末次随访时患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83例均获6~15个月随访,术后第一天及末次随访VAS分别为(10.3±2.1),(9.6±1.4),均低于术前(75.8±2.3)分(P<0.01);末次随访ODI指数为(10.4±2.0)%,低于术前(68.8±14.6)% (P<0 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61例,良6例,可5例,差11例.术后复发10例,6例行二次开放TLIF手术治疗;1例发生脑脊液漏,加压包扎后痊愈.结论 PETD是LDH安全、有效、微创治疗方法,但手术医师术前应充分考虑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钦亮  李士春  祖丹  云才 《武警医学》2020,31(6):493-496
 目的 探讨神经根封闭定位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01至2019-03医院38例单侧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予以神经根封闭。其中,腰椎间盘突出19例,腰椎管狭窄11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8例。对明确为单一责任节段的患者,施行经皮椎间孔镜减压手术。术前、术后2周及最后随访时均进行VAS评分及ODI评分。结果 (1)神经根封闭情况:33例明确为单一责任节段的病变;2例明确为两个责任节段;3例没有出现症状缓解,不能明确责任节段,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理疗等治疗后症状缓解。(2)手术情况:33例明确为单一责任节段的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减压手术,症状均在术后显著缓解,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2周VAS评分与ODI 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末次随访与术后2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根封闭术可以明确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的责任节段,并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节段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达到精准治疗和微创治疗的目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PKP))治疗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假关节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的15例患者,均确诊为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假关节形成,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PKP)治疗;术前、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及日常生活能力( Macnab标准)比较,测量术前、术后伤椎节段矢状面指数,明确椎体后凸矫正情况。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并发症。患者疼痛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术后VAS评分:1d(2.53±0.51)、1个月(2.06±0.70)、3个月(2.13±0.51),均比术前(7.47±0.64)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伤椎节段矢状面指数(25.8±5.12)°与术前(34.4±5.1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KP技术可以稳定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形成的假关节,改善椎体后凸,明显减轻患者的腰痛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23例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疗效评定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结果术后3月VAS、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并发症47例,发生率7.54%,术后经过营养神经、硬膜囊修补及再手术、抗感染等治疗,所有病例均治愈。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病人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医生熟悉掌握椎间盘镜的常规操作及镜下腰椎间盘的解剖可大大减少该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将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均采用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观察手术相关指标、机体功能、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76例患者手术时间(121.4±17.2)min,术中出血量(132.8±20.4)ml,术后引流量(71.1±12.2)ml,术后卧床时间(5.9±1.3)d,疼痛数字评分指数(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3.2±0.6);术后3、6、9、12个月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是28.8±4.1、25.5±2.9、19.4±3.2、13.8±2.0,均明显低于手术前;手术过程中出现硬脊膜撕裂6例(7.89%),神经损伤2例(2.63%),术中cage位置不佳6例(7.89%);术后发生cage移位或深陷7例(9.21%),切口感染2例(2.63%).结论 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肯定,但存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CT引导下,根据病变分型及特殊解剖位置,采用侧后方入路或正后方入路,利用日本产19~21GPTE穿刺针,穿刺至病变椎间盘或突出物内,注入适量臭氧,再行CT扫描,观察髓核消融状况。结果:总有效率92.1%。术前VAS评分为6.7±1.6,术后1周平均为3.6±2,术后3月平均为4.1±2。髓核融解术前与术后1周和3个月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显著、微创、安全、简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比较保守治疗与单纯髓核摘除术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像学变化,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3年1月-2008年6月收治且随访10年以上的18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保守治疗组73例,男49例,女24例,L4-L5突出44例,L5-S1突出29例,随访时间17.61±3.87年;手术治疗组109例,均采用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男71例,女38例,L4-L5突出68例,L5-S1突出41例,随访时间17.17±3.47年.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神经功能评定、病变间隙及其头侧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病变间隙头侧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的比较研究,观察保守治疗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结果 保守治疗组73例中8例因出现间歇性跛行而行椎管减压手术,手术治疗组109例中13例因原间隙椎间盘突出复发行二次手术.随访终点手术治疗组病变间隙高度(0.62±0.15cm)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0.69±0.13cm,P<0.05),而Oswestry评分(23.9%±6.3%)、病变间隙头侧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0.83±0.11cm)与保守治疗组(分别为23.3%±6 5%、0.82±0.11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守治疗组5例、手术治疗组9例出现影像学退行性不稳定表现,但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依据UCLA标准,保守治疗组8例(12%)、手术治疗组23例(22%)出现病变间隙头侧邻近节段退变,两组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守治疗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单纯髓核摘除术后远期病变椎间隙高度明显变窄,邻近节段退变较少引发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程度与椎体后缘骨质反应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38例有腰腿疼痛症状及体征并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CT显示共61节腰椎间盘突m,中央型突出21节(34%),旁中央型28节(46%),椎间孔型12节(20%),以腰5/骶1节段突出最常见,约占51%。相成61节椎体表现为,骨质硬化32节(52%)、增生9节(15%)、骨质缺损并骨块20节(33%),均伴椎管狭窄或椎间孔狭窄;合并后纵韧带骨化7例(18%),椎间盘突出轻度25节(41%)、重度36节(59%)。旁中央型突出和重度突出易导致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及椎间孔狭窄(P〈0.05)。结论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程度较重,均伴有骨质变化,软骨结节、后纵韧带钙化、椎间孔狭窄常见。  相似文献   

16.
腰椎曲度及下腰椎椎间盘高度MSCT负荷前后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新华  曹和涛   《放射学实践》2010,25(8):919-922
目的:对比分析负荷前后MSCT测量的腰椎曲度及下腰椎椎间盘高度变化并与立位X线片对照,检验自制腰椎应力器加压效果。方法:采用自制腰椎应力器对30例腰腿痛患者负荷前后各作一次MSCT扫描,并摄立位X线腰椎侧位平片。在负荷前后Topogram像、负荷前正中矢状面重组图及X线平片上分别测量Th12~S1相邻椎体间夹角、L1与S1夹角、腰椎椎体长度及下腰椎椎间盘高度。在正中矢状面重组图上沿椎间隙夹角平分线重组横轴面图像,测量L3~S1三个椎间隙平面硬膜囊面积并观察椎管内结构变化。结果:负荷前Topogram像与正中矢状面重建像及负荷后Topogram像与X线侧位片上Th12~S1相邻椎体间夹角、L1与S1夹角及腰椎长度、L3~S1椎间盘高度测量结果近乎相等,组间对应测量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负荷后L3与L4椎体角显著增大(t=5.36,P〈0.01),L4与L5、L5与S1椎体角无显著增大(t=2.59,P〉0.05),其中L4与L5椎体角变化最小。负荷后仅L4-5椎间盘高度显著缩小(t=4.21,P〈0.05),L3~S1各平面硬膜囊面积均显著缩小,腰椎长度缩短(t=2.37,P〉0.05),椎间盘膨隆或突出更明显,黄韧带增厚,椎管内结构毗邻关系更密切。结论:自制应力器加压检查能有效模拟人体腰部直立位生理状态情形,对腰椎退变性病变早期诊断及病情的准确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军人与非军人腰椎间盘摘除术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并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7例军人(45例野战部队军人,42例机关军人)和87例非军人分成军人与非军人两组,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常规腰椎间盘摘除术。术后均随访6个月,记录所有患者个人信息、随访期末工作能力恢复情况、术后1、3、6个月疼痛VAS评分、Roland-Morris失能量表、对手术效果是否满意,并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VAS评分显示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显著缓解,但军人组疼痛缓解程度较差,与非军人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Roland-Morris评分显示术后所有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但军人组术后恢复情况较非军人组差,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末军人组恢复原有工作强度人数低于非军人组(P<0.05),而野战部队军人恢复原有工作强度人数又低于机关工作的军人(P<0.05);军人组术后残留腰痛症状比例较非军人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军人组对手术效果满意率为79.3%,显著低于非军人组的90.8%(P<0.05)。结论相对于非军人,军人椎间盘摘除术后整体效果较差,可能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有关,因此,在军事训练中加强腰椎疾患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飞行员与普通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飞行员与普通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1-03~2006-03外四科住院飞行员腰椎间盘突症患者及普通患者各45例,给予腰椎牵引、理疗、骶管注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飞行员组治愈率与普通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率明显大于普通患者,提高了飞行员的飞行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