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UA)、血脂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75例CHD患者(CHD组)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和UA,同时检测68例健康者(对照组)上述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HD组血清TB、DB、HDL—C、apo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血清UA、TC、TG、LDL—C、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和低水平血清TB是CHD的危险因素,检测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水平,可能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血脂浓度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组64例和对照组32例,应用生化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α(Lp-α)、载脂蛋白A1(ApoA)、载脂蛋白B(ApoB)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TBIL、IBI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DBIL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C、TG、LDL及ApoA浓度较对照组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HDL、ApoB浓度较对照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Lpia浓度也较对照组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IBIL浓度与LDL浓度呈正相关(r=0.213,P〈0.05)。结论 胆红素、血脂的异常变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116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测定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对照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组,其中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D组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清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BIL、DBIL、IBIL、H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与之呈负相关(P〈0.01),血清UA、TC、TG、L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与之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尿酸升高、血脂异常与CHD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观察和评定冠状动脉病变发展(病变范围或/和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尿酸与胆红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血脂、血尿酸(UA)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9例高血压病患者(EH组)及40例健康者(对照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红素(T—BIL)和尿酸(UA)含量及24h平均脉压(MPP)。结果EH组TC、LDL—C、UA及MPP均显著增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H组T—BIL、HDL—C低于对照组(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MPP值与TC、LDL—C、UA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血脂、胆红素、尿酸水平的变化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52例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探讨其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中apoA1、apoB含量,酶法测定TG、TC、HDL—C、LDL—C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浆TC、LDL—C、apoB在冠心病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HDL—c、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G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增高(0.01〈P〈0.05)。结论CHD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apoA1降低、apoB升高与CHD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60例分为三组(A、B、C组),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①B组血清LDL—C、U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而TBIL、DBIL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LDL—C、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的UA与LDL—C、TC水平呈正相关,TBIL、DBIL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③尿酸与斑块稳定性呈明显的正相关,胆红素与斑块稳定性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稳定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合理的控制尿酸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可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瘦素、胆囊收缩素、脂代谢与胆固醇结石的相关性,为胆固醇结石的成因补充理论依据。方法比较检测35例正常人与119例GS患者之间的BMI值及血清leptin、CCK、TC、TG、HDL、LDL、APOA、APOB和LP(a)水平。分析GS组内BMI和leptin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GS组BMI及血清leptin、CCK、TC、TG和APO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S组血清HDL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GS组内BMI与leptin、CCK、TC、TG和APOA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HDL呈负相关fP〈0.05);leptin与CCK、TC、TG和APOA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5)。结论BMI及血清lepfin、CCK、TC、TG和APOA明显升高者,具有易患胆固醇结石的趋势;leptin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参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酪蛋白为对照,观察大豆蛋白、花生蛋白、麦绿素(叶蛋白)三种植物蛋白质对生长期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20%酪蛋白、20%大豆蛋白、20%花生蛋白和14%酪蛋白加6%麦绿素的人工半合成饲料,5周后测定其肝脏和血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结果:四组大鼠血清T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除花生蛋白组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其它各组TG水平无显著差异;大豆蛋白组血清HDL—C和LDL—C水平与对照组相当,而花生蛋白组和麦绿素添加组血清H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大豆蛋白组(P〈0.01),而其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花生蛋白组和大豆蛋白组肝脏TG水平显著降低(P分别为〈0.05和〈0.01),麦绿素添加组TC水平显著升高(P〈0.01);花生蛋白组的肝脏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豆蛋白和花生蛋白均能降低实验大鼠肝脏TG水平,花生蛋白还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G、LDL-C及肝脏LDL-C水平,提高血清HDL—C水平。  相似文献   

9.
血清胆红素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亚  白小岗  徐杰  庞静  王晶  呼双琴  李伟 《当代医学》2011,17(26):110-112
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将入选病人分成三组,2型糖尿病组7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FDR)72例.正常对照组(NC)78例。分别测定血清胆红素及相关代谢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组和DPN组的病程、TG、LDL—C、HbAIc、FPG、2hPQ、FIN8、HOMA—IR、HOMA—IR均增高,HDL—C、HOMA—β、TBIL、IBIL、DBIL则降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是否为DPN相关性较强的指标依次为糖尿病病程、LDL-C、HOMA—IR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结论血清胆红素与DDN密切相关,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促使了DPN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变化的特点及意义。方法随机取100例CDH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观察组)及100例单纯CDH患者(对照组),采用酶法测定其血清TC、TG、HDL—C、apoB、Lp(a),采用直接法测定血清LDL—c、apoAl,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TC、TG、LDL—c、apoB、L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血清HDL-c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C、TG、I.DL—C、HDL—c、apoB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O.01或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治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时,应常规检测其血脂水平,以决定降压药物的选择,降脂药物的应用,降低CHD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1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病人中20%~40%会发生糖尿病肾病,水平在30~299mg/24h的持续蛋白尿(微量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最早期阶段,也是CVD(心血管病)的显著标志之一,合并微量蛋白尿的病人常常会发展为临床蛋白尿(≥300mg/24h),并在数年内陆不出现肾小球滤过率(GFR)持续下降,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发生终末期肾病(ESRD)的风险就很高。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Osler, the legend, the man and the influenc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冠心病是致死率与致残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三架“马车”,其中又以介入治疗发展最为迅速,成为缓解心绞痛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重要治疗手段。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技术源于外周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经过无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先行者的不懈努力,使介入器械得到巨大进步和发展,先后经历单纯球囊扩张、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时代,同时介入治疗适应症亦不断扩大,几乎囊括所有的冠心病患者。展望未来,伴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内超声和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生物可降解支架成为下一代支架治疗的新希望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