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促进心室重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在心室重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室重构,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观察心梗后3 d、7 d、14 d和28 d心室重构与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的一系列演变过程,采用相关分析研究两者的关系.结果:梗死周边区的凋亡细胞数量和LVDd呈正相关(r=0.628,P<0.01),和LVEF呈负相关(r=-0.465,P<0.01).远离梗死区的凋亡细胞计数和LVDd呈正相关(r=0.879,P<0.01),和LVEF呈负相关(r=-0.853,P<0.01).结论:梗死周边区和远离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发生、发展中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6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永娜  李拥军  赵伟  张辉  杨蓉  苏便苓 《临床荟萃》2005,20(23):1326-132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与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室重构(LVRM)的关系,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发病12小时内的首次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64例,测定发病72小时的血清IL-6浓度以及第14天的超声心动图。按照IL-6浓度分为低IL-6组(IL-6<10 ng/L)、高IL-6组(IL-6≥10 ng/L),比较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室壁瘤及总的LVRM的发生率。结果高IL-6组较低IL-6组LVEF降低(52.29±11.45)%比(58.11±9.83)%(P<0.05),而LVEDV、LVESV、室壁瘤发生率、左室重构发生率均升高(P<0.05)。相关分析:IL-6与LVEDV、LVESV、室壁瘤及左室重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72小时血清IL-6浓度与梗死后心室重构发生率呈正相关,是预测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室重构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方法:实验选用105只雌性SD大鼠,随机抽取78只以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AMI模型,术后24h存活的43只作为心肌梗死组;另设假手术组(n=27);各组再按观察时点随机分为48h和4周两亚组,即:心肌梗死48h(n=11)和心肌梗死4周(n=13)组,假手术48h(n=10)和假手术4周(n=10)组。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DNA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AMI大鼠梗死区心肌细胞坏死和瘢痕形成的同时,梗死/瘢痕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心肌梗死48h组分别为(212.86&;#177;155.75)/1000,(198.16&;#177;120.0)/1000和(63.23&;#177;45.43)/1000,心肌梗死4周组分别为(235.14&;#177;130.43)/1000,(80.33&;#177;44.29)/1000和(31.61&;#177;16.39)/1000,P&;lt;0.05~0.01]。结论:大鼠发生AMI后,梗死区心肌细胞坏死和瘢痕形成的同时,梗死/瘢痕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均有心肌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特异性阻滞剂氨基胍阻滞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分析其诱发的大量一氧化氮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5在郑州大学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即盐酸氨基胍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①盐酸氨基胍组,即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异丙肾上腺素剂量为80mg/kg,腹腔注射)应用氨基胍600mg/(kg&;#183;d)腹腔注射。②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即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③空白对照组,即正常大鼠腹腔注射同等容量(10mL/kg)生理盐水。各组给药时间均为4周。给药结束后,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情况;记录左心室内压及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等血液动力学指标;测定组织学指标包括左心室/体质量比及心肌细胞直径。 结果: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盐酸氨基胍组和空白对照组(F=56.231,32.560,P〈0.01)。②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的左心室/体质量比值显著高于盐酸氨基弧组、空白对照组[(2.62&;#177;0.035,2.42&;#177;0.038,2.42&;#177;0.039)mg/g(F=47.842,P〈0.01)]。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的心肌细胞直径显著大于盐酸氨基胍组、空白对照组[(10.54&;#177;0.56,7.41&;#177;0.33,7.26&;#177;0.37)μm(F=31.140,P〈0.01)]。 结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急性心肌梗死后高表达及诱发大量一氧化氮促进心室重构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书奎  叶飞  陈绍良  王自正  傅雷 《临床荟萃》2001,16(18):820-822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组织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反映心梗早期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AMI患者再通组42例,未通组22例及正常对照组37例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的含量;并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射血分数(EF)与上述各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AMI患者未通组血清PCⅢ、HA、LN的含量较其他两组水平增高显著,并且与LVDd呈正相关;其他两组的参数及其与EF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PCⅢ、HA、LN值可作为AMI患者心肌组织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为临床上判断AMI早期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提供了间接依据。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后心室重构(ventricularremodeling,VR)是指心肌损伤后由于基因组表达改变引起的分子、细胞和间质的改变,分子改变表现为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生长因子等的表达增加,细胞的改变包括心肌细胞的肥大、坏死、凋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等,间质的改变表现为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胶原聚集又称纤维化,它们之间关系复杂,共同促进MI后V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认为心肌细胞坏死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死亡的惟一形式,但近年的研究提示心肌细胞坏死或心肌细胞凋亡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死亡的两种形式,在心室重构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大鼠的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MSCs,BrdU标记。在结扎冠脉后1~2h将细胞直接注射到大鼠心脏梗死边缘区。6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解剖直测法获得大鼠心功能、心室重构和病理资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缩短,左室前壁增厚,重量指数减小,长径增加,短轴周长缩短(P<0.05)。组织病理发现细胞移植组心梗区心肌数目增加,胶原形成明显减少,血管周围胶原沉积减少,血管密度上调,并在心梗区见到BrdU阳性细胞。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心梗区定植,促进心肌和血管生成,减少胶原形成,从而延缓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特异性阻滞剂氨基胍阻滞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分析其诱发的大量一氧化氮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5在郑州大学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即盐酸氨基胍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①盐酸氨基胍组,即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异丙肾上腺素剂量为80mg/kg,腹腔注射)应用氨基胍600mg/(kg·d)腹腔注射。②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即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③空白对照组,即正常大鼠腹腔注射同等容量(10mL/kg)生理盐水。各组给药时间均为4周。给药结束后,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情况;记录左心室内压及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等血液动力学指标;测定组织学指标包括左心室/体质量比及心肌细胞直径。结果: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盐酸氨基胍组和空白对照组(F=56.231,32.560,P<0.01)。②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的左心室/体质量比值显著高于盐酸氨基胍组、空白对照组[(2.62±0.035,2.42±0.038,2.42±0.039)mg/g(F=47.842,P<0.01)]。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的心肌细胞直径显著大于盐酸氨基胍组、空白对照组[(10.54±0.56,7.41±0.33,7.26±0.37)μm(F=31.140,P<0.01)]。结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急性心肌梗死后高表达及诱发大量一氧化氮促进心室重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方法:实验选用105只雌性SD大鼠,随机抽取78只以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AMI模型,术后24h存活的43只作为心肌梗死组;另设假手术组(n=27);各组再按观察时点随机分为48h和4周两亚组,即:心肌梗死48h(n=11)和心肌梗死4周(n=13)组,假手术48h(n=10)和假手术4周(n=10)组。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DNA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AMI大鼠梗死区心肌细胞坏死和瘢痕形成的同时,梗死/瘢痕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犤心肌梗死48h组分别为(212.86±155.75)/1000,(198.16±120.0)/1000和(63.23±45.43)/1000,心肌梗死4周组分别为(235.14±130.43)/1000,(80.33±44.29)/1000和(31.61±16.39)/1000,P<0.05~0.01犦。结论:大鼠发生AMI后,梗死区心肌细胞坏死和瘢痕形成的同时,梗死/瘢痕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均有心肌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1.
心肌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5例,分为缺血后适应组(n=54)及非缺血后适应组(n=51),分别于入院后24小时、1周、1个月及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心室射血(LVEF)分数.结果 缺血后适应组与非缺血后适应组于术后1个月及3个月左心室容积均减小,LVEF分数升高;术后3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63.5±6.5)ml/m2vs(67.2±6.3)ml/m2,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30.3±3.6)ml/m2vs(34.3±4.1)ml/m2,左心室射血分数(0.53±0.02)%vs(0.5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后适应对AMI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心肌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三室完成。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及移植组,每组各15只。①对照组及移植组大鼠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左前降支外。其余操作同对照组和移植组。②将体外培养2周的大鼠自体卫星细胞以注射的方式移植到移植组大鼠梗死区周围。③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心室质量及质量指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质的表达、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同时观察移植细胞在梗死区的生长、增殖情况并探讨它们相互的关系。 结果:45只大鼠,实验中假手术组及移植组死亡3只,对照组死亡4只,进入结果分析35只。①卫星细胞在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横纹肌纤维。②卫星细胞移植4周后,移植组及对照组左室质量、右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左室质量/体质量)及右室质量指数(右室质量/体质量)比假手术组均明显增加[左室质量:(621.25&;#177;25.34),(699.82&;#177;47.38),(550.33&;#177;21.47)mg,P〈0.001,0.001;右室质量:(192.92&;#177;26.83),(219.82&;#177;38.23),(160.08&;#177;19.63)mg,P〈0.01,0.001;左室质量指数:(2.36&;#177;0.20),(2.69&;#177;0.07),(2.12&;#177;0.05)mg/g,P〈0.001,0.001;右室质量指数:(0.73&;#177;0.09),(0.84&;#177;0.11),(0.61&;#177;0.02),P〈0.001,0.001];移植组左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及右室质量指数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01,0.001,0.01)。(④移植组大鼠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质的表达较之假手术组、对照组亦明显升高[(523.42&;#177;82.14),(378.23&;#177;43.16),(430.73&;#177;65.04)n/mm^2,P〈0.001,0.01;1.601&;#177;0.251.0.582&;#177;0.066,0.590&;#177;0.072,P〈0.001,0.001;0.148&;#177;0.030,0.110&;#177;0.012,0.117&;#177;0.014,P〈0.001,0.011。 结论:卫星细胞在心肌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具有弹性和收缩功能的横纹肌样细胞,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促使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增生,从而抑制心室重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愈心梗液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观察愈心梗液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早期心室重构的干预作用。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体表心电图Ⅱ导示STT弓背抬高,证实AMI形成后,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于手术后第2日开始灌胃给药,连续4周。然后经左颈总动脉插管观察大鼠的心脏功能,同时颈动脉取血检测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愈心梗液大、中剂量和开搏通皆可明显降低AMI大鼠心脏指数(P<0.05或P<0.01)、ET含量(P均<0.01)和左室舒张终末压(LVEDP,P<0.05或P<0.01),升高左室内压峰值(LVSP,P<0.05)和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P<0.01)。愈心梗液大剂量和开搏通还可显著降低AMI后大鼠的AngⅡ含量。结论愈心梗液可显著降低AMI大鼠左室重量和心脏指数,降低血浆ET和AngⅡ的含量,改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对AMI后早期心室重构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3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和急性心肌梗死组(n=24),急性心肌梗死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急性心肌梗死组再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n=12)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n=12)。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每日给予阿托伐他汀灌胃(5mg/kg),持续4周,假手术组和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利用Real Time PCR法扩增并GAPDH作为内对照相对定量检测心肌营养素-1、白细胞介素-1β、心肌肥厚标志基因脑钠素在各组样品中的表达量,并分析其差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非梗死区炎性细胞因子心肌营养素、白细胞介素-1β和脑钠素的mRNA表达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显著低于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发挥抗炎作用来抑制心肌梗死后引起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依贝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Smad表达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死(MI)模型,24 h后存活大鼠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依贝沙坦组,另设假手术组.8周后,测量心室重量/体重(HW/BW),非梗死区胶原含量,梗死区、非梗死区心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Smad3 mRNA的表达,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功能.结果安慰剂组与假手术组比较HW/BW、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E/A比值、非梗死区胶原含量、梗死区及非梗死区FGFβ1 mRNA、Smad3 mBNA的表达均增加;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后壁(PW)增厚率均降低.依贝沙坦组与安慰剂组比较,上述指标显著改善.结论TGF-β-Smad传导通路可能参与MI后的心室重构,依贝沙坦可抑制Smad表达并减轻MI后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心室重构的变化.方法 通过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8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未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室重构率、心室重构指标、心室重构的单因素确定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L...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口服,递增剂量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后24周超声心动图,了解心脏功能与心脏结构变化以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24周与治疗前比较心功能改善、心室重构逆转均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逆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并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参麦合用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43例,分为应用参麦、川芎嗪注射液组(治疗组)及未用参麦、川芎嗪注射液组(对照组),观察两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并通过心脏彩超检测两组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结果:治疗后4周,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与本组治疗后1周及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与本组治疗后1周及同期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参麦、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应用能抑制或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运动训练对心室重构及左室泵功能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对细胞外间质的作用及可能通路.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心梗对照组(AMI-Sed组,n=10)和心梗+运动训练组(AMI-Ex组,n=10).结扎冠脉建立AMI模型,AMI-Ex组进行8周跑台训练.术后9周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胶原容积分数,测量心肌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活性、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量及细胞核因子-κB(NF-κB)蛋白量.结果:与AMI-Sed组比较,AMI-Ex组胶原容积分数、右心室心脏重量指数、肺含水率和左心室压力负最大值明显降低(P<0.05),左心室压峰值及左心室压力变化速度正负最大值显著升高(P<0.05).心肌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含量、Ang Ⅱ含量、NADPH活性及MMP-2与NF-κB蛋白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AMI后运动训练可以抑制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室泵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ng Ⅱ-NADPH氧化酶-ROS-NF-κB-MMP-2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