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成人先天性心脏病(CHD)相关性重度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对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万他维)与静脉泵入法舒地尔的急性肺血管扩张效应,以评价法舒地尔在CHD相关性重度PAH的急性肺血管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进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的成人CHD相关性重度PAH患者,其中万他维组126例,法舒地尔组35例,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万他维组与法舒地尔组用药后肺动脉平均压、肺小动脉阻力、肺总阻力、肺循环阻力与体循环阻力比值、平均肺动脉压力与体循环压力比值均显著降低,且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比值(Qp/Qs)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万他维组右心房压(P=0.056)无明显变化,而法舒地尔组(P<0.01)明显降低。两组患者动脉氧饱和度(Sa O2)、体循环血压、心脏指数(CI)及体循环阻力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使用法舒地尔可明显降低肺动脉压及肺血管阻力,显著增加Qp/Qs,而CI、体循环血压及Sa O2无变化;法舒地尔可能成为CHD相关性PAH的另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准确测量肺/体循环血流量比值(Qp/Qs)对于有心内左向右分流的患者十分重要,例如无症状患者若Qp/Qs<1.5,一般可予保守治疗;而Qp/Qs>1.5,且肺血管阻力不显  相似文献   

3.
肺血管阻力与体外循环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肺血管阻力(Rp)、肺动脉/体循环压(Pp/Ps)、肺循环/体循环血流(Qp/Qs)比值与术中肺/体循环压力比值(Rp/Ps)间的关系,评估Rp对术中肺动脉高压危象的预测作用,及其对术中应用一氧化氮(NO)的指征作用.方法本组患儿共46例,术前心导管检查证实均为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并拟行心脏直视手术.术前用药及麻醉方法基本相同.术前Rp、Pp/Ps、Qp/Qs值在心导管检查时由Fick公式计算.体外循环(CPB)结束前分别在肺动脉及升主动脉直接测定肺动脉压(Pp)和体循环压(Ps),计算出术中Pp/Ps,并将其与术前Rp、Pp/Ps、Qp/Qs值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前Rp值与CPB脱机时的Pp/Ps比值呈正相关(r2=0.86,P<0.05 ,n=46),而术前Pp/Ps比值和Qp/Qs比值则与CPB脱机时的Pp/Ps比值无明显关系.术前Rp<7.0Wood unit m2的病例术中均未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的4例中,术前Rp值平均为(12±2.6)Wool unit m2(7.4~15).结论术前Rp可有效的预测CPB后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并可作为术中使用NO吸入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开克(海拔5000英尺)为平均33(4~161)个月的28例非青紫型先心病小儿施行心导管检查,采用氯胺酮作辅助麻醉,前瞻性研究氯胺酮对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持续监测全身氧耗量;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之前和注射后5~10分钟,测定血压、心率、血 pH、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氧耗量。计算血流动力学参数:肺循环的血流量(Qp)及阻力(PVR)指数,体循环的血流量(Qs)及阻力(SVR)指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N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至2016年间,患有由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LRS)儿童受试者80例(男性35例,女性45例)参与研究(观察组)。选取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受试者的NT-proBNP。并用B超测定以下参数:收缩功能(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之比(Qp/Qs),肺动脉血流和肺动脉压,左心室舒张功能(E波,A波,E/A比值,减速时间),分析NT-proBNP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观察组中,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NT-proBNP的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和心功能Ⅱ级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T-proBNP升高组, EF低于NT-proBNP正常组,肺动脉血流,肺动脉压,Qp/Qs高于NT-proBNP正常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与肺动脉血流、肺动脉压、Qp/Qs呈正相关。结论:NT-proBNP对于LRS的病情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房间隔缺损(ASD)患儿33例,以M型超声心动图(M-ME)、二维造影超声心动图(2-DCE)测定的多项指标数据,与右心导管检查测定的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进行比较。健康儿童33例作对照。从单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中,发现2-DCE的最大负性影像面积和M-ME的RVD/LVD是反映左向右分流量的敏感指标。对M-ME和2-DCE多项指标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可无创性定量诊断ASD左向右分流量,预测正确率达8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封堵术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成功接受介入治疗的ASD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ASD组),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4天记录24h动态心电图,由电脑自动分析并经心电专业人员校正,得出HRV的各项时域指标;另按术前心脏超声测得的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分为Ⅰ组(Qp/Qs<1.5)与Ⅱ组(Qp/Qs≥1.5),分析两亚组患者HRV,并行Qp/Qs与HRV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D组封堵术前后24hRR间期标准差(SDNN)及24h内每5min节段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均显著降低(P<0.01或0.05);Ⅱ组降低更明显。ASD组封堵术后RR间期、SDNN及SDANN均较术前增加(P<0.05);Ⅱ组介入治疗术后的SDNN、ASDNN较Ⅰ组术后明显减小(P<0.05)。ASD患者术前SDNN及SDANN与Qp/Qs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8、-0.644,P<0.01)。结论ASD封堵术后HRV水平明显恢复;Qp/Qs越大的ASD患者不仅术前HRV水平降低更显著,术后的恢复也越慢。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应用PDE测量22例单纯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的Qp、Qs及Qp/Qs,与同期心导管Fick法测值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0~0.91.P<0.001),其中肺动脉高压组PDE所测的Qp、Qs及Qp/Qs与Fick法测值亦呈显著正相关(r=0.84~0.93,P<0.001)。研究表明,PDE是测量Qp、Qs及Qp/Qs的一种可靠方法,无刨伤性,安全准确,操作简便,可重复使用,尤其适用于小儿和危重病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成功接受介入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4天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由电脑自动分析并经心电专业人员校正,得出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时域指标;另按心脏超声测得的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值将165例患者分为Qp/Qs<1.5组与Qp/Qs≥1.5组并进行对比分析。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前、术后心率变异性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术前1天、术后第4天的RR间期、SDNN及SDANN均显著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而术前1天的rMSSD则显著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前1天比较,术后第4天RR间期、SDNN及SDANN均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室间隔缺损患者QP/QS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按Qp/Qs分组后分析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术前1天Qp/Qs<1.5组、Qp/Qs≥1.5组患者的RR间期、SDNN及SDANN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而rMSSD则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术后第4天Qp/Qs<1.5组患者的SDNN及SDANN降低,而rMSSD、PNN50则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Qp/Qs≥1.5组患者的RR间期、SDNN及SDANN也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术后第4天与术前1天比较,Qp/Qs<1.5组患者SDNN及SDANN均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Qp/Qs≥1.5组RR间期、SDNN及SDANN均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而rMSSD则降低,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组研究先心病患者术前及术后早期心率变异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心率变异性降低的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对患者血浆脑钠尿肽(BNP)、心房钠尿肽(ANP)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以在我院接受封堵术治疗的187例V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心脏超声测得的肺体循环血流量比值(Qp/Qs)分为A组(Qp/Qs<1.5,98例)与B组(Qp/Qs≥1.5,89例);分别于封堵术当日07∶00及封堵术后24 h、72 h各抽取静脉血5 m 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BNP浓度,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NP浓度。结果①B组肺动脉压力较A组显著升高(P<0.05)。②术前B组血浆BNP浓度较A组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术后24 h及72 h两组血浆BNP浓度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而术后72 h虽较术后24 h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③术前两组患者血浆ANP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术后72 h则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A组已达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VSD患者血浆BNP及ANP浓度与肺循环血量多少及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术后早期血浆ANP浓度的变化特征,可作为VSD封堵术后远期疗效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对腺苷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反应。方法: 对25例CHD并发严重PAH患者采用腺苷进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检测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25例患者中,仅7例患者达到最大剂量无不良反应。给予腺苷后,肺动脉压力和主动脉压力均显著降低(P<0.05),股动脉血氧饱和度,肺血管阻力,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肺动脉/主动脉平均压比值,肺血管阻力/体循环阻力比值(Rp/Rs)均无明显变化。没有患者肺动脉平均压降至40 mmHg以下。12例患者肺血管阻力和Rp/Rs降低10%以上,与另外13例患者比较,二者在年龄,肺动脉压力,肺动脉/主动脉平均压比值,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肺血管阻力和Rp/Rs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CHD并发重度PAH患者中,采用腺苷进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可引起肺动脉和体循环压力同步降低,而对肺血管阻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封堵术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成功接受介入治疗的ASD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ASD组),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4天记录24h动态心电图,由电脑自动分析并经心电专业人员校正,得出HRV的各项时域指标;另按术前心脏超声测得的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分为Ⅰ组(Qp/Qs〈1.5)与Ⅱ组(Qp/Qs≥1.5),分析两亚组患者HRV,并行Qp/Qs与HRV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D组封堵术前后24hRR间期标准差(SDNN)及24h内每5min节段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均显著降低(P〈0.01或0.05);Ⅱ组降低更明显。ASD组封堵术后RR间期、SDNN及SDANN均较术前增加(P〈0.05);Ⅱ组介入治疗术后的SDNN、ASDNN较Ⅰ组术后明显减小(P〈0.05)。ASD患者术前SDNN及SDANN与Qp/Qs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8、-0.644,P〈0.01)。结论ASD封堵术后HRV水平明显恢复;Qp/Qs越大的ASD患者不仅术前HRV水平降低更显著,术后的恢复也越慢。  相似文献   

13.
沉默型动脉导管未闭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沉默型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 ,PDA)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对临床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的 7例沉默型PDA病人进行心导管检查 ,术后 3个月、6个月及每年随访一次。结果  7例病人肺动脉平均压平均为 (16 0± 2 4 )mmHg ,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量比 (Qp/Qs)为 1 0 8± 0 0 2 ,左向右分流量平均为 (0 32± 0 0 8)L/min ,左向右分流量占肺循环血流量比例平均为 0 0 98± 0 0 2 4。PDA最窄处平均直径为 (0 9± 0 2 )mm。 7例病人均未行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平均随访 9 5个月 (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 ,未发现房室腔增大、肺动脉压增高 ,无感染性动脉内膜炎和心内膜炎发生。结论 沉默型PDA的左向右分流量很少 ,对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沉默型PDA病人是否需要治疗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CHD)并发肺动脉高压(PAH)(CHD-PAH)患者手术后不良事件、右房大小改善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治79例CHD-PAH患者。初诊,右心导管检查和吸氧实验,确诊PAH、肺血管反应性,其中13例患者肺血管阻力(PVR)<10 Wood单位、体循环血流量(Qp)与肺循环血流量(Qs)的比值(Qp/Qs)≥1.5、血氧饱和度(SaO2)≥95%,且心功能较好者直接行手术治疗,其余66例患者接受靶向药物治疗3个月后,复查右心导管进行评估手术。结果 术后不良事件发生17例,其中肺高压危象11例,撤机困难需气管切开4例以及低心排综合征2例。53例患者术后右房恢复正常大小。有无不良事件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术前PVR≥10 Wood单位、Qp/Qs、SaO2、肺动脉收缩压/主动脉收缩压(SPAP/SBP)>0.75、SPAP、肺动脉舒张压(DPAP)是术后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O2(OR=0.584,P=0.015)越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越低;术后右房大小改善是否满意组间单因素分析显示:PVR≥10 Wood单位、右房压(RAP)>8 mmHg(1 mmHg=0.133 kPa)、血流分流方向是其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危险因素是RAP>8 mmHg(OR=3.398,P=0.029)。结论 CHD-PAH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是SaO2的降低,影响右房改善的危险因素是RAP>8 mmH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AVS)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时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1例 AVS 合并 PDA 患儿中对9例在动脉导管未闭经 Amplatzer PDA occluder 关闭前后进行了完整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包括肺循环粗流量(Qp)、体循环血流量(Qs)、肺动脉压(Pp)、主动脉压(Ps)和相关心腔大血管压力测定及术前,术后二维多普勒超声血流速度及跨主动脉瓣收缩期压差(△P)等检测,临床和 X 线胸片等随访。结果:AVS 合并 PDA 时,当未闭动脉导管经介入法封闭后,左心室—主动脉间的△P 有显著降低,11例中仅1例实施了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AV),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结果心脏明显缩小,△P 与术后即刻相仿。结论:AVS 合并 PDA 时,在封堵术关闭前所测定的代表瓣膜狭窄程度的△P 被明显高估,是否需要对主动脉瓣狭窄进行干预应该南动脉导管关闭后所测定的△P 来决定。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3例成人房缺伴肺总动脉扩张压迫左冠状动脉主干造成局限性狭窄。病例1。女,45岁。活动后心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房缺。ECG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导管检查发现:肺动脉收缩压(PASP)4.7kPa;肺体动脉收缩压比(Pp/Ps)0.27;肺体循环流量比(Qp/Qs)2.50;肺体循环阻力比(Rp/Rs)0.14。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儿童单纯室间隔缺损(VSD)的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之比(Q_p/Q_s)及其阻力之比(R_p/R_s),可以换算出“有效缺损阻力”,即血流通过缺损的阻力与体循环血管阻力之比(R_d/R_s)。以缺损大小与升主动脉的横截面积之比所表示的缺损大小与计算所得的“有效缺损阻力”之间有显著(非线性)相关性。有效缺损阻力对判断室间隔缺损的解剖大小是有帮助的。这种缺损的解剖大小与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所致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体-肺分流型CHD所致重度PAH患者33例给予西地那非治疗6个月。以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心电图、心脏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血细胞和血生化检查检测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西地那非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改善(P<0.01),18例(54%)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5)。右心导管检查示肺/体循环血流量比值明显提高(P<0.01),肺血管阻力(P<0.05),肺/体循环压力比值(P<0.01)和血管阻力比值(P<0.01)明显下降,但有8例(24%)患者肺/体循环血流量比值下降同时肺/体循环血管阻力比值增大。不良反应事件包括脸红(n=3)、头痛(n=2)、鼻充血(n=1),异常阴茎勃起(n=1)等。实验室检查显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肌酐轻度升高(P<0.05)。结论: CHD并发PAH患者接受西地那非治疗6个月耐受性良好,大部分患者运动耐量和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用脉冲和连续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PDE和CDE)同时检测122例受检者的肺动脉血流时间间期和三尖瓣返流(TR),分析TR的检出率,肺动脉血流时间间期各值与三尖瓣返流压力阶差(TRPG)之间的关系,并用右室射血前期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比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对艾森曼格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36例,年龄9~51(39±18)岁。其中房间隔缺损(ASD)11例、室间隔缺损(VSD)1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6例、VSD+PDA 3例、ASD+PDA 2例。应用波生坦或西地那非治疗,根据服药情况分为长期用药组和间断用药组,2年后评估其疗效。结果 长期用药组2年后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6 min步行距离(6MWTD)较用药前显著升高(P<0.05),Borg评分、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脑钠尿肽(BNP)、肺动脉收缩压(sPAP)较用药前显著减低(P<0.05)。与用药前相比,肺循环血流量 /体循环血流量(Qp/Qs)显著升高(P<0.05),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动脉收缩压/体循环收缩压(Pp/Ps)显著减低(P<0.05); 肺血管阻力(PVR)也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断用药组SpO2、6MWTD较用药前亦显著升高(P<0.05),BNP较用药前显著减低(P<0.05);Borg评分、NYHA、sPAP虽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期用药组与间断用药组相比,6MWTD、Borg评分、NYHA、BNP、sPAP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但长期用药组SpO2显著升高(P<0.05)。结论 间断靶向治疗可用于部分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