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神经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经症是精神科一大类疾病 ,存在着复杂的病因学及发病机理。尽管研究结果已表明某些类型的神经症 (如焦虑症、强迫症等 )发病有肯定的生物学基础。但神经症的病理心理学观点更引起人们的重视 ,其中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罹患神经症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多。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积累统计了这方面的许多资料 ,以期能为神经症的病因学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一、对象研究组来源于 1998年 3月~ 1999年 3月本院神经症病房 90例 ,符合CCMD 2 R关于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其中强迫症 2 8例 ,占 31.11% ;焦虑症 2 4例 ,占 2 6 .6 7% ;抑郁性神经症 2 2例… 相似文献
2.
神经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父母长期不当的养育方式与子女的神经症性形成过程有明显的相关性。本文探讨神经症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与神经症发病的关系。 对象 研究组为2002年10月-2003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科开放式病区住院患者,符合CCMD-3神经症诊 相似文献
3.
神经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方法采用EMBU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版)对60例神经症患者和60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神经症组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低于对照组(P<0.05),父亲惩罚严厉因子,父亲拒绝否认因子,母亲干涉保护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神经症患者家庭中存在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与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进行评定,并与182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家庭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成功性、低组织性、高矛盾性和控制性差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教养方式上,研究组患者父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与理解、高惩罚与严厉、高过分干涉和高拒绝与否认(P<0.01);而母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与理解、高拒绝与否认、高惩罚与严厉和高偏爱被试(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均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environmentscale,F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naminnenavbarndomsuoofostran,EMBU)对9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10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家庭环境量表评分研究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组织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知识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矛盾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道德宗教观和控制性因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教养方式上,研究组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因子分及父亲的过度保护、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家庭结构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均存在缺陷,需改善患者的家庭环境及家庭成员交往模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住院青少年神经症患者个性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佩蓉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668-670
目的 探讨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特征、防御机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神经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各 70例 )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和防御方式问卷(DSQ)测查。结果 两组的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征、防御机制均有显著差异。神经症组个性特征中的高神经质(64. 96±9. 07,对照组 45. 23±10. 66)、高内向性 (44. 07±10. 18,对照组 53. 97±9. 89)及不成熟型(4. 73±0. 93,对照组 3. 82±0. 97)和中间型防御机制 (4. 88±0. 63,对照组 4. 35±0. 55)的使用与其父母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少(父 41. 80±7. 95,母 44. 93±9. 46,对照组父 50. 32±9. 75,母 54. 67±9. 25)、惩罚(父 19. 70±6. 58,母 13. 45±4. 38,对照组父 15. 92±5. 31,母 10. 96±2. 39 )、拒绝 (父 10. 05±2. 89,母14. 08±3. 93,对照组父 8. 31±2. 19,母 10. 99±2. 95)、过度保护(父 12. 05±2. 49,对照组父 10. 13±1. 78)多显著相关。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使用与神经症患者的神经质、内向的个性显著相关。结论 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缺陷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显著相关;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的使用又与其个性特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王佩蓉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4,13(6)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特征、防御机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方法对神经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各70例)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防御方式问卷(DSQ)测查.结果两组的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征、防御机制均有显著差异.神经症组个性特征中的高神经质(64.96±9.07,对照组45.23±10.66)、高内向性(44.07±10.18,对照组53.97±9.89)及不成熟型(4.73±0.93,对照组3.82±0.97)和中间型防御机制(4.88±0.63,对照组4.35±0.55)的使用与其父母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少(父41.80±7.95,母44.93±9.46,对照组父50.32±9.75,母54.67±9.25)、惩罚(父19.70±6.58,母13.45±4.38,对照组父15.92±5.31,母10.96±2.39)、拒绝(父10.05±2.89,母 14.08±3.93,对照组父8.31±2.19,母10.99±2.95)、过度保护(父12.05±2.49,对照组父10.13±1.78)多显著相关.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使用与神经症患者的神经质、内向的个性显著相关. 结论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缺陷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显著相关;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的使用又与其个性特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神经症是精神科一大类疾病,存在着复杂的病因学及发病机理.尽管研究结果已表明某些类型的神经症(如焦虑症、强迫症等)发病有肯定的生物学基础.但神经症的病理心理学观点更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罹患神经症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多.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积累统计了这方面的许多资料,以期能为神经症的病因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神经症患者与正常成人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数据,描绘精神疾病患者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并比较不同种类精神疾病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26项研究,整理出各组数据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不同因子上的平均效应值和置信区间,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作进一步分析。结果父母温暖理解两因子(FF1,MF1效应值分别为-0.58和-0.57)与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FF2,FF5,MF3,MF4效应值分别为0.66,0.68,0.62和0.61)均存在中等效应,但方向相反。父母过度干涉保护(FF3,FF6,MF2)三个因子的效应值很小(0.11,0.2,0.21)。精神分裂症与社交恐怖症的效应值在FF1、FF2、FF5、FF6、MF1、MF3六个因子上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精神疾病患者比正常成人更多感受到负面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社交恐怖症患者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青少年神经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FAC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在门诊及住院部的青少年神经症患者55例(研究组)和与之完全对应选择的同龄正常人44例(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现实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评分上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理想的家庭亲密及适应性无差异显著性.②研究组的父母教养方式评分中,与对照组相比,父亲的低温暖、理解和高偏爱,过分拒绝、否认(P<0.01)和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分保护、过分拒绝、否认(P<0.01或<0.05)明显.结论青少年神经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多种问题,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及神经症的发病病因、治疗康复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神经症的家庭亲密度及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研究青少年神经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 (FACES CV)及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EMBU ) ,对在门诊及住院部的青少年神经症患者 5 5例 (研究组 )和与之完全对应选择的同龄正常人 44例 (对照组 )进行测试。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在现实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评分上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而两组理想的家庭亲密及适应性无差异显著性。②研究组的父母教养方式评分中 ,与对照组相比 ,父亲的低温暖、理解和高偏爱 ,过分拒绝、否认(P <0 .0 1)和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分保护、过分拒绝、否认 (P <0 .0 1或 <0 .0 5 )明显。结论青少年神经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多种问题 ,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及神经症的发病病因、治疗康复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焦虑障碍症状与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调查435名三所附属小学的小学生(男生228名,女生207名),测试问卷包括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父母教养方式评价表(EMBU)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结果:SCARED筛查阳性(SCARED总分≥23分)的有62人,作为焦虑组,其余为对照组。焦虑组家庭的亲密度和情感表达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而家庭矛盾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在父母教育方式方面,焦虑组双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儿童中焦虑情绪存在较普遍,儿童焦虑障碍症状与其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特点,了解酒依赖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为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54例酒依赖患者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忆,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评定.结果父亲对患者的因子Ⅰ、Ⅱ、Ⅲ、Ⅳ、Ⅴ、Ⅵ,母亲对患者的因子Ⅰ、Ⅱ、Ⅲ、Ⅳ、Ⅴ分别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酒依赖患者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均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与正常人群不同,可能对酒依赖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提示在要加强父母对子女教养方式的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处于缓解期的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与按1:1配对原则挑选的12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家庭环境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成功性及低组织性,以及高矛盾性及控制性差(P〈0.05或P〈0.01)。(2)在教养方式上,患者的父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P〈0.05或P〈0.01);患者母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组的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的风险因素为家庭成员的高矛盾性和控制性差,以及父亲的低情感温暖、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母亲的低情感温暖(P〈0.01或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处于缓解期的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与按1∶1配对原则挑选的12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家庭环境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成功性及低组织性,以及高矛盾性及控制性差(P<0.05或P<0.01).(2)在教养方式上,患者的父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P<0.05或P<0.01);患者母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组的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的风险因素为家庭成员的高矛盾性和控制性差,以及父亲的低情感温暖、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母亲的低情感温暖(P<0.01或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神经症患者与正常成人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数据,描绘精神疾病患者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并比较不同种类精神疾病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26项研究,整理出各组数据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不同因子上的平均效应值和置信区间,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作进一步分析.结果 父母温暖理解两因子(FF1,MF1效应值分别为-0.58和-0.57)与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FF2,FF5,MF3,MF4效应值分别为0.66,0.68,0.62和0.61)均存在中等效应,但方向相反.父母过度干涉保护(FF3,FF6,MF2)三个因子的效应值很小(0.11,0.2,0.21).精神分裂症与社交恐怖症的效应值在FF1、FF2、FF5、FF6、MF1、MF3六个因子上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比正常成人更多感受到负面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社交恐怖症患者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医学生的测试结果及其与神经症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神经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和神经症筛选量表对河南医科大学全体在校生进行测评、流调和相关分析。结果 :发现男女生在EMBU的 6个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农村、县城和城市学生在 9个因子上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神经症组与健康组在EMBU的 8个因子上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神经症与EMBU的 11因子有较低的相关。结论 :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的教养方式可能会成为神经症的一个“免疫”因子 ,而惩罚、严厉、偏爱、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可能是导致子女罹患神经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酒依赖患者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亲密度和适应性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酒依赖患者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特点,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以及亲密度和适应性对60例酒依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健康成人对比.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依赖者家庭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成功性、高矛盾性和控制性差(P<0.05或P<0.01).在教育方式上,酒依赖患者父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P<0.05),而母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P<0.05或P<0.01).在亲密度和适应性方面,患者家庭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理想适应性均较对照组为差(P<0.05).结论 酒依赖患者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以及亲密度和适应性方面均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可能对酒依赖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的特点,为青少年抑郁障碍实施家庭干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10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100例健康青少年(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2组受试者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①青少年抑郁障碍与健康青少年在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三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②研究组在内外向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在神经质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矛盾性得分显著增高,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知识性得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因子及母亲的过分干涉与保护、父亲的过分保护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与EPQ的内外向因子呈正相关,与精神质和神经质因子呈负相关,而父母双方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EPQ的内外向因子呈负相关,父母双方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与EPQ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因子呈正相关;家庭环境的亲密度、娱乐性与EPQ的4个维度均相关。 结论 ①相对于正常青少年,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存在更多的问题;②不良家庭环境、不合理的父母教养方式会导致青少年人格问题、抑郁情绪的出现,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会促进患者人格成长、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水平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某省小学学生1 620名,通过《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儿童自尊量表(CSES)》分析不同性别、年级及是否独生子女特征儿童的自尊水平(外表、体育运动、能力、成就感、纪律、功德与助人6个维度)和父母教养方式[父亲量表为6个维度(F1~F6分别为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严厉与惩罚、偏爱被试、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量表为5个维度(M1~M5分别为温暖与理解、严厉与惩罚、偏爱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各因子得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尊水平各维度的相关性。结果 男孩自尊水平在能力、成就感、公德与助人、体育运动各维度得分高于女孩,女孩的自尊水平在纪律和外表维度得分高于男孩,非独生子儿童自尊水平在体育运动、能力、纪律、公德与助人等维度上高于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教养方式在父亲和母亲的严厉惩罚和偏爱被试两个因子上、男生高于女生,父亲严厉惩罚因子上、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在儿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