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目的:为了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IL-10,采用基因给药方式先后两次将质粒DNA直接肌注于3.5月龄雄性BXSB狼疮小鼠.同时给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空载体质粒pcDNA3。结果:发现IL-10在该鼠体内过表达可导致其血清ANA滴度、IL-6水平及肾脏IgG沉积明显增加,而尿蛋白和血清GPT水平及肾脏C3沉积无明显差异。结论:提示IL-10在SLE发病中可能具有病理性作用,阻止或减少IL-10的分泌及作用,也许有助于SLE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发病与花生四烯酸产物的关系。方法 44只BXSB小鼠分4组,经中药治疗1.5月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尿蛋白定量、血清抗核抗体、肾脏内IgG和C3沉积量及肾组织内前列腺素(PGE1)、前列环素(6—酮—PCF1α)、血栓素(TXB2)和白三烯(LTG4)的含量。结果 发现空白对照组雄性小鼠尿蛋白定量、血清抗核抗体水平、肾组织内IgG、C3含量均高于治疗组。与此同时,肾组织内LTC4、TXB2含量高于治疗组,肾组织内6—酮—PCF1α及PCE1含量低于治疗组。结论 皮质类固醇和中药治疗后可以使6—酮—PGF1α及PGE1升高,使LTC4、TXB2含量降低,说明花生四烯酸的不同衍生物含量和狼疮肾炎的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SLE的BXSB小鼠模型病情进展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样动物模型BXSB小鼠疾病进展状况。方法:分别测定不同月份的BXSB小鼠的24小时尿蛋白含量、血清抗核抗体滴度及其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状况。结果:雄性BXSB小鼠2月龄出现肾脏病理改变,3月龄出现临床指标改变。雌性BXSB小鼠4月龄出现肾脏病理改变,5月龄出现临床指标改变,3月龄后BXSB雄性小鼠的各指标均较雌性高。结论:3月龄雄性BXSB小鼠处于狼疮肾炎阶段。雄性BXSB小鼠较雌性在发病早日严重;在判断病情、作诊断时,应多项指标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大黄素对BXSB狼疮样小鼠肾脏病变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黄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已发生狼疮性肾炎的BXSB雌性小鼠35只,分别予以胃饲不同浓度的大黄素混悬液和生理盐水。30天后,检测每只小鼠的24h尿蛋白含量,同时取出肾脏制成切片,SP(streptavidin/peroxidase)法检测肾小球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并用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HPIAS)得到定量结果。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胃饲大黄素的各组小鼠24h尿蛋白含量和肾小球ICAM-1表达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尿蛋白含量与大黄素剂量(0-6.25mg/kg范围内)呈直线负相关(P<0.01);肾小球ICAM-1表达水平与大黄素剂量呈相关(P<0.001);尿蛋白含量与ICAM-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01)。结论:大黄素能降低BXSB狼疮样小鼠尿蛋白水平;其免疫药理学机制可能与下调肾小球ICAM-1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用同位素标记cDNA探针的分子杂交方法检测了BXSB小鼠肝、肾、脾、胸腺各脏器中补体C_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3~4月龄雄性BXSB小鼠肝、肾、脾各脏器C_3mRNA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鼠显著增加。C_3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BXSB小鼠SLE多脏器非感染性炎症的发生,同时提示该鼠存在M系统的大量扩增及活化。 相似文献
8.
9.
用同位素标记cDNA探针的斑点杂交方法观察了BXSB小鼠肝、肾、脾脏器中C-myc和N-ras原癌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SLE发病较重的4~6月龄BXSB雄鼠脾脏和肾脏均表达C-mycmRNA,肝脏未见表达。SLE发病较轻的4~6周龄BXSB雄鼠仅发现脾脏表达C-mycmRNA。BXSB小鼠肝、肾、脾各脏器均无N-rasmRNA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C-myc基因可能参与BXSB小鼠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和狼疮性肾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用同位素标记cDNA探针的斑点杂交方法观察了BXSB小鼠肝、肾、脾脏器中C-myc和N-ras原癌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SLE发病较重的4~6月龄BXSB雄鼠脾脏和肾脏均表达C-mycmRNA,肝脏未见表达。SLE发病较轻的4~6周龄BXSB雄鼠仅发现脾脏表达C-mycmRNA。BXSB小鼠肝、肾、脾各脏器均无N-rasmRNA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C-myc基因可能参与BXSB小鼠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和狼疮性肾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研究Ⅰ型白介素Ⅰ受体(IL-1Rt1)基因表达与狼疮性肾炎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32P同位素标记cDNA探针狭线印迹杂交方法,检测自发狼疮性肾炎的BXSB小鼠肾脏组织中IL-1Rt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发现与狼疮性肾炎发病较轻的3月龄雄性BXSB小鼠相比较,狼疮性肾炎发病较重的6月龄雄性BXSB小鼠肾脏组织表达IL-1Rt1 mRNA的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IL-1Rt1 mRNA的异位大量表达是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病理性积聚的重要原因,可能会引起肾小球结构和功能多方面的改变,在狼疮性肾炎的进展和肾小球硬化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是否可改善BXSB小鼠的免疫状况和肾脏损害,为临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月龄雄性BXSB小鼠分为4组,治疗前后测定尿蛋白;治疗后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抗dsDNA抗体以及肾脏免疫复合物。结果 ①各组小鼠治疗前的尿蛋白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治疗后,来氟米特组的尿蛋白、抗dsDNA抗体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而且低于环磷酰胺组,但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来氟米特组的血清尿素氮、肌酐及肾脏免疫复合物均低于其他治疗组(P<0.05或P<0.01)。④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来氟米特组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x2=4.56,P<0.05)。结论 来氟米特可显著改善BXSB小鼠的免疫状况和肾脏功能,能延缓BXSB狼疮鼠的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纤溶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动物模型BXSB小鼠发病前后血中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t-PA)和t-PA抑制物(PAI)的含量及活性,同时观察了肾组织病理及尿蛋白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发病后小鼠尿蛋白量明显增加,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毛细血管腔闭塞,管壁增厚,纤维蛋白沉积;血中t-PA活性明显低于未发病小鼠。提示SLE血栓形成与血中t-PA活性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胚胎胸腺组织移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模型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1只符合要求的BALB/c×C57BL/6F1小鼠经尾静脉注射亲代淋巴细胞混悬液后随机分成3(A~C)组,于SLE模型建立成功后接受相应治疗方案,第25天处死模型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的比值;电子天平称取小鼠胸腺湿质量后计算胸腺指数;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冰冻切片免疫复合物的荧光强度;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ANA)的荧光滴度。结果①C组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的比值显著高于A组(P<0.05),但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B组胸腺指数与A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显著低于C组(P<0.05);③C组肾脏冰冻切片荧光强度及外周血ANA荧光滴度均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胚胎胸腺移植对SLE模型鼠有显著治疗效果,有望运用于临床SLE的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