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研究甲硝唑降血脂作用与最低稳态血药浓度(Cssmin)的关系,为临床合理应用甲硝唑治疗高脂血症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给临床高脂血症患者服用不同剂量的甲硝唑,2WK后测定痛人的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和Cssmin.根据血脂的改变情况和Cssmin的关系,制作2×2决策矩阵表,求算真阳性率和假阳性率,绘制ROC曲线,推测其最佳临界点.结果通过ROC曲线确定甲硝唑降血脂的治疗窗上限及其最佳临界点为Cssmin≥10μg/ml.结论利用ROC曲线进行药物疗效与血药浓度评价具有方便、快速、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先证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正常糖耐量妇女的血糖波动变化特点?方法: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GDM妇女在产后1年内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选择61例正常糖耐量妇女(空腹血糖<5.6 mmol/L,糖负荷2 h<7.8 mmol/L)纳入研究组(PGDM组)?同时选择61例年龄匹配的无GDM病史的正常糖耐量妇女为对照组(NC组)?所有对象均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并计算血糖波动参数,包括血糖标准差?平均血糖?平均血糖绝对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餐后血糖面积?结果: PGDM组血糖波动指标血糖标准差[(1.1 ± 0.3)mmol/L vs. (0.9 ± 0.2)mmol/L,P < 0.05]?平均血糖[(6.4 ± 0.9)mmol/L vs. (5.8 ± 1.0)mmol/L,P < 0.05]?平均血糖绝对差[(1.3 ± 0.4)mmol/L vs. (1.1 ± 0.4)mmol/L,P < 0.05]?平均血糖波动幅度[(2.5 ± 0.4)mmol/L vs. (1.9 ± 0.5)mmol/L,P < 0.05]?餐后血糖波动面积[(22.5 ± 3.2)mmol/(L·h) vs. (19.8 ± 3.5)mmol/(L·h),P < 0.05]均明显高于NC组?结论: 先证GDM病史的正常糖耐量妇女血糖波动指标明显高于无GDM病史的正常糖耐量妇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外血糖降低速率与糖耐量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将正常人、糖耐量异常者和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置37℃水浴,分别在1、2、3h测定血糖水平,比较3组空腹血糖在体外的降低速率与糖耐量异常的关系。结果 在体外37℃水浴中,正常人、糖耐量异常者和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下降速率平均每小时0.080、0.051和0.038,随着糖耐量受损加重血糖下降减慢。结论 体外血糖降低速度与糖耐量受损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OGTT方法分析正常空腹血糖的老年患者对葡萄糖的耐受性,为尽早诊断和防治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把至少两次检验空腹血浆血糖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的74例住院老年患者,分为FPG<6.1mmol/L(NFG组)和FPG≥6.1mmol/L(IFG组),两组分别进行OGTT,测量各组BMI,血压、血脂等指标,按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糖耐量异常(IGT)和可疑糖尿病(可疑DM)3组,比较组间及组各向指标的差异及血糖的相关性。结果:NFG和IFG两组分别发现NGT11、9例、IGT33、10例,可疑DM6、5例。各组之间BMI有显著差异,并与餐后2小时血糖呈正相关,结论:OGTT对老年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明显减少DM和IGT漏诊,特别对于BMI偏高的老年患者尤其重要,提示OGTT应作为所有老年患者健康查体和入院诊断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糖耐量异常孕妇血糖水平与甲状腺抗体关系。方法选取孕妇258例,按照诊断学标准分为妊娠正常组、妊娠糖耐量异常组及妊娠糖尿病组,检测指标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激素(T4)、游离三碘原氨酸(T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结果 3组年龄、孕周及甲状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FBG、2 h PG、Hb A1c、TPOAb阳性值及Tg Ab阳性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TPOAb和Tg 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OAb和Tg Ab抗体值分别与PBG呈正相关性(P<0.05),与2 h PG及Hb A1c无相关性(P>0.05)。结论妊娠期糖耐量受损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相关,抗体阳性率增高,且其抗体水平与PBG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餐后2h血糖(2hPBG)较空腹血糖(FBS)在体检中筛查糖尿病(DM)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1~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同时进行FBS和2hPBG检查的6468名学校工作人员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68名体检者的2hPBG有5448人(84.2%)正常,743人(11.5%)为糖耐量异常(IGT),277人(4.3%)DM可疑。6468人的空腹血糖受损(IFG)中有6060人(93.7%)正常,218人(3.4%)是IFG,190人(2.9%)DM可疑。分别用FBS和2hPBG来判断DM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值191.4882,P〈0.01);2hPBG达到DM诊断标准的277人中,只有134人(48.4%)FBS同时达诊断DM的标准。190名FBS达到DM诊断标准中有134人(70.5%)的2hPBG达到诊断DM,有41人(21.6%)是IGT,余15人(7.9%)2hPBG正常。结论在体检中,2hPBG检查较FBS检查能筛查出更多的DM及DM过渡状态(指IFG和威IGT),前者体检价值更大,值得临床和保健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次血糖检测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在我院产前检查、门诊确诊为GDM的877例孕妇的OGTT4次检测结果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877例患者的空腹和服糖后1h、2h、3h检测血糖值为四点法组,再次选取其中服糖后1h、2h、3h检测血糖值为三点法组。其中四项中有任意两项达到或超过相应标准,可以诊断为GDM,而四项中有一项异常的诊断为GIGT。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率与敏感性。结果四点法组与三点法组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点法标准抽血次数少、诊断率高、漏诊率低,孕妇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动态监测糖耐量正常者血糖水平的漂移变化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Yu M  Zhou J  Xiang KS  Lu HJ  Ma XJ  Lu W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1):1788-1790
目的 探查糖耐量正常 (NGT)者日内血糖水平漂移变化的细节。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CGMS)对 4 3例NGT进行连续 (72± 7)h血糖监测。结果 本组受试者的血糖水平呈波动性变化 ,夜间及 3餐前是血糖较低的时间段 ,日内血糖高峰多于餐后 1~ 2h显现 ,尤以晚餐后为甚。本组NGT的平均血糖值 (5 3± 0 5 )mmol/L。日内血糖的峰、谷值分别为 (7 8± 1 4 )mmol/L、(3 9± 0 7)mmol/L ;日内血糖漂移最大幅度 (3 9± 1 6 )mmol/L。 4 3例受试者中血糖漂移 >7 8mmol/L者占 6 3% (2 7例 ) ;血糖漂移 <2 8mmol/L者占 2 1% (9例 )。血糖漂移于 3 3~ 7 0mmol/L所占的日内时间百分比为 95 (74~ 10 0 ) % ;血糖漂移于 2 8~ 7 8mmol/L的百分比达 99(87~10 0 ) %。结论 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较为详细地认识正常人的血糖漂移变化 ,并对探讨糖尿病诊断的血糖分割点及血糖控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糖耐量受损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患者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的特征.方法 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对34例新诊断的IGT患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结果 该组IGT的早、中、晚餐后的血糖峰值分别为(9.3±1.8) mmol/L、(8.2±1.2) mmol/L和(8.4±1.2) mmol/L.日内血糖漂移最大幅度为(6.5±2.0) mmol/L.血糖>7.8、8.9和10.0 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11(0~28)%、4(0~16)%和0(0~11)%.血糖曲线下面积为(6.2±0.6) mmol/(L·d).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可揭示受试者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判断IGT的糖代谢状况,为干预治疗IGT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诊断糖尿病有两种生化试验,即按1985年WHO修改后标准的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的空腹血糖(FPG)试验。WHO把OGTT两小时血糖(2hPG)<7.8mmol/L判定为糖耐量正常(NGT),78mmol/L≤2hPG<11.1mmol/L判为糖耐量减低(IGT),2hPG≥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新生儿濒死病例的血糖水平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Novastatprofile - 5型血气、电解质分析仪检测血浆葡萄糖浓度 ,将同组患儿入院当时首次血糖及同期同条件痊愈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结果 死亡组濒死血糖浓度 (12 .49± 6 .49mmol/L)显著高于入院后首次血糖浓度 (8.0 8± 4.82mmol/L) (P <0 .0 5 ) ;对照组出院前末次血糖浓度 (4 .5 1± 1.85mmol/L)与入院当时首次血糖浓度 (4 .6 2± 1.2 3mmol/L)无显著差异 (P >0 .0 1) ;死亡与对照两组 ,入院首次血糖浓度间差别显著 (P <0 .0 5 ) ;死亡组濒死血糖浓度与对照组出院前末次血糖浓度差别高度显著 (P <0 .0 1) ;提示病情越严重血糖水平越高。结论 血糖浓度的变化可以作为新生儿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血糖检验结果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所接收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者,采取静脉血和指尖血,采用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所有患者的血糖数值,同时,还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检测血浆葡萄糖,对比分析两部位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和血样检测结果的偏倚程度。结果即时检验血糖仪指尖血血糖为(9.38±4.28)mmol/L,静脉全血血糖为(9.17±4.05)mmol/L,生化仪测定血浆葡萄糖为(9.96±5.01)mmol/L,三者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部位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和血样检测结果的偏移程度都是负偏倚,其中,偏倚范围最高是13.8%,最低为1.4%,都没有超过20%。静脉全血血糖偏倚显著高于指尖血血糖偏倚,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血糖检验结果的临床可行性,不管是采用静脉采血,还是指尖采血,即时检验血糖的数值都在接受范围内,但是采取指尖血样,检测结果更加接近血浆葡萄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渴康对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95例IG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消渴康胶囊,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IGR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G2h)水平的变化和IGR转归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TC、TG水平则显著升高,LDL-C、FBG、PG2H水平,均明显下降,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渴康具有调节和降低血脂、血糖的作用,能较好地改善IGR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除草剂对大鼠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大鼠90天经口毒性试验,检测大鼠第45天和第90天的血糖水平,评价受试物对大鼠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 5种受试物不同程度地引起大鼠血糖水平升高。其中磺草酮原药和醚苯磺隆原药雌性大鼠在第45天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在第90天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特丁净原药和麦草畏原药各剂量组血糖增高水平具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受试样品干扰大鼠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5.
消瘅汤治疗糖耐量降低3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消瘅汤治疗糖耐量减低(IG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IG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的饮食及运动干预治疗,在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生素B1治疗;治疗组采用消瘅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血糖、胰岛素、血脂、血压、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3%,治疗组为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糖、胰岛素、IAI、血脂(除高密度脂蛋白)及血压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瘅汤能明显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可逆转糖耐量减低,对机体进行多方面综合调节,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血糖代谢特点。方法 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分析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结果  15 6例冠心病患者OGTT于 0 .5、1、2h血糖水平分别为 11.3± 0 .6mmol/L、 8.6± 0 .3mmol/L、6 .4± 0 .5mmol/L ,较对照组血糖 8.7± 0 .5mmol/L、8.0± 0 .4mmol/L、5 .3± 0 .3mmol/L明显升高 (P <0 .0 0 0 1)。44例 (2 6 .3% )存在糖耐量低减 (IGT) ,36例 (2 3.1% )合并糖尿病。结论 冠心病患者常合并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7.
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波动情况,考察模型的稳定性,为药效观察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四氧嘧啶40ms/ks给禁食大鼠尾静脉注射致糖尿病,长期连续观察造型大鼠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与尿糖。结果造模大鼠10d后非空腹血糖趋于稳定,直到120d其非空腹血糖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其空腹血糖却一直在波动之中。结论①用四氧嘧啶可以造成长期稳定的大鼠高血糖模型;②用该模型观察药物的降糖作用宜在造模10d之后开始,此时模型基本趋于稳定。③应舍弃人们习惯采用的空腹血糖,改用非空腹血糖为宜。  相似文献   

18.
邹劲涛 《华夏医学》2002,15(6):735-737
目的:了解血糖与代谢性酸中毒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170例糖尿病患者按标准pH(spH)值大于或小于7.35分为代谢性酸中毒组(A组)和非代谢性酸中毒组(B组),以t检验对两组间血糖(PG)血气指标,肾功能,电解质进行比较,并以实测pH及spH为因变量,其余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A组spH,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实测碳酸氢根(HCO3^-)及剩余碱(BE)均低于B组,而PG则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spH与年龄,pH,PaCo2,HCO3^-,BE呈正相关,与PG,Cl^-,BUN,PaO2呈负相关。pH与年龄,spH,PaCO2,HCO3^-,BE呈正相关,与PG,K^-,Cl^-,BUN及PaO2呈负相关。在除外其他指标影响下pH仍分别在K^ ,Cl^-独立相关;spH与K^ ,PG独立相关。结论:高血糖是代谢性酸中毒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123例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据入院时按白细胞计数的不同、空腹血糖值,以及糖尿病病史等进行分组,并对其入院和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判断其疗效和预后。结果为: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正常血糖组(P<0.05,P<0.01);高白细胞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非高白细胞组(P<0.05)。同时发现高白细胞组的病死率也明显高于非高白细胞组(P<0.05)。提示:早期的白细胞数、血糖值可作为估计脑梗塞病人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石素珍 《中外医疗》2011,30(14):6-7
目的 比较2种方法检测血糖结果有无差异.方法 对110例糖尿病患者,先后采用血糖仪和全血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和早餐后2h血糖,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糖仪检侧空腹血糖和早餐后2h血糖结果稍高于生化仪检侧结果(P>0.05).结论 采用正确的快速血糖仪检测方法可准确的反映出血浆中真实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