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枢 《临床荟萃》1990,5(11):485-487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多见的异位节律,轻自偶发性室早,重至室颤,均属这一范畴,加之类型繁多病因各异,常使同一类的室性心律失常,在不同条件下具有完全不同的临床意义和预后,临床上可因未识别具有恶性的心律失常而延误预防或抢救以致病发突然,也可因只凭看图论证而轻病重治,反招致不良后果。 恶性心律失常是指能在短期内直接致死(如室颤),或随时能发展成为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异位室性节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除室颤、室扑及尖端扭转型室速外,并不具有特异的心电图形,亦即心电图形不能说明是否具有恶性。用固定的分级法或图形来判断心律失常是否恶性是不够全面的,如在急性心肌梗塞(AMI)48小时内的Lown Ⅰ级或Ⅱ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总结器质性心脏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观察及护理资料.通过护理措施的实施,及时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各种预警信号,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张彩红 《全科护理》2013,(35):3309-3310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病人进行严密心电监测、分析及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不同的抢救及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抗恶性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结果]1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病人14例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死亡1例.[结论]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识别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抢救及护理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恶性心律失常是指临床上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起病急,发展迅速,危及人类生命安全,已成为内科、特别是心血管内科的急诊。对我科2001~2006年收治的3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心律失常院前急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共收治的76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析,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急救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院前急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2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1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63.15%;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明显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现将我院近5a来收治的恶性心律失常3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恶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是心脏性猝死(SCD)的主要原因,美国每年约40万人死于此症,德国有8-10万人。我国虽无准确的统计数字,但由于人口总数大,估计心脏性猝死的绝对数字不会小。因此防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也就成了降低猝死率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9.
恶性心律失常址指能在短期内直接致死,或随时能发展成为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异位室性节律。严重威胁生命,故选择短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我科1990年1月~1991年3月,应用硫酸镁抢救恶性心律失常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146-2147
选取收治的63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随机分组,试验组38例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7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可使患者各方面得到良好的护理,且减少猝死现象的出现,可使其得到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42例,通过基础生命支持,设立心电监护仪观察动态心电变化,建立静脉通路,监测各种基本项目,心理护理和药物护理,在抢救期间给予电击除颤或胸外按压、药物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20例在24 h获得控制,其余全部在72 h得到控制.其中21例患者经过电除颤及运用心律失常药后复苏成功.结论 护理人员必须对各种恶性心律失常有紧急的判断能力,熟悉心电图特点,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抢救程序,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恶性心律失律的抢救护理经验.方法 对41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在严密心电监护下,仔细分析心电图及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识别,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配合医生采取不同的抢救措施,并观察复律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41例患者中有1例死于泵衰竭,2例反复出现窒速与窒颤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在72 h使心律失常获得控制,取得满意效果,抢救成功率为92.68%.结论 抢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分秒必争,护理的配合十分重要,护士必须熟悉各种异常心电图波型,及时做出判别,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有创与无创抢救措施与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室性心律失常临床上常见,其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如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因而首先要判定室性心律失常的恶性程度,选择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如需药物治疗,以选择何种药物为最佳。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合理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及时识别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4.
15.
短QT间期与恶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霄  陈蒙华 《临床荟萃》2007,22(9):679-681
有关长QT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已为大多数的学者所熟知,然而短QT作为一个新近发现的、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是近几年才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限和不应期无论是过度缩短还是过度延长都极易诱发心律失常,这已经在早年大量的基础和  相似文献   

16.
左静  贺志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524-7524
目的提高恶性心律失常护理质量,挽救患者生命。方法针对恶性心律失常存在的潜在护理问题采用预见性护理,防范于未然。结果 41例恶性心律失常病例,抢救成功39例,死亡2例。结论预见性地实施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降低猝死的发生,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18.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现代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自文 《临床荟萃》2003,18(9):539-541
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由于从发病至死亡时间短 ,来不及到医院就诊 ,得不到及时抢救 ,患者多死于医院以外。无论患者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患何种类型心脏病 ,患者猝死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心律失常 ,其中 80 %以上是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即所谓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另外不足 2 0 %的患者死于缓慢心律失常。因此 ,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患者有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 ,并进行积极治疗 ,对于已经发生过因室速或室颤而心脏骤停的患者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1 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和危险分层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20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对照组72例心律 Q-T 间期正常,研究组48例 Q-T 间期延长,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对照组平均 Q-T 间期(0.36±0.03)s,直流电复律能够成功转复;研究组平均 Q-T 间期(0.53±0.03)s,大剂量补充钾、镁及异丙肾上腺素钾,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注射阿托品能够成功复律。结论恶性心律失常通常因不同形式期前收缩而诱发,发作方式不同,需按病情应用特定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20.
恶性心包积液尸检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临床。多发生于心脏转移的肿瘤。其中有支气管肺癌、乳腺癌、腹腔脏器癌、白血病等。本组转移性肿瘤中,以支气管肺癌(5/12)、乳腺癌(2/12)居多。文献中提到有些恶性心包积液原发灶不易发现,本组亦有1例。 临床上,恶性心包积液其表现缺乏特异性。本组入院仅3例明确诊断,9例误诊原因主要有:心包积液症状体征缺如、或以漏出性或渗出性心包积液为主要表现、原发灶隐蔽或不清、肿瘤恶液质表现不明显或仅凭心包液中几次癌细胞的阴性结果等。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